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直话直说的政治 >

第5部分

直话直说的政治-第5部分

小说: 直话直说的政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盒#⒒ㄇ乇鹂柙け赴啵镏蠼咦龊醚白急浮>」苋绱耍鞯憔5暮谌搜鶶AT平均成绩仅为1191分,拉美裔学生为1225分,比白人学生低60到100分。这些“不公平”,引来保守势力的批评。但军方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无法向保守派低头。因为如今美国是职业军制,当兵打仗的,许多是在社会上无其他出路的少数族裔。乃至近来有位黑人议员要提出恢复兵役制的议案,免得少数族裔不成比例地去充当炮灰。试想,如果当兵的是以少数族裔为主,当官的全是白人,军队的凝聚力自然下降,真到了出生入死之时,战斗力自然下降。少数族裔军官考进军校时分数虽低,真指挥起自己族裔的士兵来,可能更有办法和权威。可见,保守派在反“种族平权”时可以夸夸其谈,辩论也常常占上风。但在生意场、军队这类最动真格儿的地方,“种族平权”的精神是最离不开的。    
    平心而论,AffirmativeAction和家族传统,都成就了一批人,也惯坏了一批人。没有AffirmativeAction,鲍威尔不可能有今天。没有家族传统,布什不仅进不了耶鲁,更当不成总统。不过,AffirmativeAction却助长了许多黑人对自己肤色的依赖。即使是那些成功的黑人,也总是理不直气不壮,觉得自己是靠肤色照顾上来的。家族传统,同样也培养了一些无所事事的公子哥。甚至像戈尔这样成功的人,也是家族传统最后害了他。许多评论家指出: 戈尔完全有当个好总统的素质,而且是个好父亲、好丈夫。但只是有一点: 没有必要的自信。他从小被父亲调教,从上大学到当参议员,都有老爸的影子。甚至竞选总统时,也有克林顿在后面。结果,到了关键时刻,他对自己会不会被选民喜欢毫无自信,在公众面前手足无措,连犯错误,丢了到手的白宫。    
    美国的黑白之争,如今在教育问题上演成了AffirmativeAction与家族传统之争,越来越政治化。以后,学校就更成不了世外桃源了。而布什的举动,赢得了白人保守势力的叫好,也激励了民主党的选民出来奋起一争。2004年大选的火药味,可谓是越来越浓


第一部分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开场第6节 “反智主义”在美国的崛起

    美国历史上,大概很难找到一个比布什讲话更粗野更生愣的总统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风格的问题,而且反映了当今美国社会的大潮流。“9·11”后,布什公开声称:“一定要抓住拉登!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当时《纽约时报》嘲笑这像是个黑社会头头讲的话。但如今,该报也承认他这话深得人心。当记者问布什那个备受争议的特别军事法庭时,他竟说:“反正我们的法庭比拉登的法庭要公平,我们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几千平民都杀死。”他何以把美国的司法标准降得如此之低?然而,媒体并未就此再和他抬杠。年初,民主党人开始在参议院领袖达什勒的率领下攻击布什的减税,这本是民主政治中反对党的例行公事;布什则狠狠回击说:“要想增税,除非踏过我的尸体!”两党政治,一下子被他的语言塑造成善与恶之间的一场你死我活、杀气腾腾的决斗。套用中国人的话,“人民内部矛盾”变成了“敌我矛盾”。对比一下二战时罗斯福那些高贵、豪迈的讲话,布什的战争语言常常使人联想起街头一个敢找人打架的“愣头青”。他的大粗话在美国社会有如此的感召力,说明了社会的鄙俗化和“反智主义”的兴起。    
    “反智主义”在美国渊源有自,并有霍夫斯塔特的专著,在此不必细表。这里不妨谈谈美国保守势力对大学的围攻。最近,一家保守派组织对常青藤盟校的文科教授进行了一次民调,发现这些教授的政治倾向极为左倾。比如,在被问及谁是近40年来美国最好的总统时,26%的教授回答是克林顿,17%回答是肯尼迪,只有4%的人回答是里根。这与许多把里根视为是林肯之后最伟大的总统的保守派,自然大异其趣。在2000年的大选中,这些教授中有61%投了戈尔的票,5%选了耐德尔(RalphNader),而投布什票的只有6%。当时在耶鲁大学所在的投票区,布什的得票甚至还不如耐德尔。再看布什的导弹防御计划,虽然盖洛普民调显示“9·11”后70%的美国人支持这一计划,但这些象牙塔里的教授,只有14%的人支持。于是保守派开始问罪: 学术精英脱离民意!    
    本来,这一调查结果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之处。第一,美国是个多元社会,各阶层、各社会团体对任何事务的看法,都会与主流社会有不一致之处,大学教授也不例外。第二,克林顿本是战后最得人心的总统之一。他若不是任完两届,恐怕也无布什的出头机会。况且克林顿刚卸任一年,当年选他上台的选民还都健在。教授们喜欢他,不算脱离民意。第三,在对社会、政治的看法上,大学本应和主流社会保持一定距离,进而对社会能有所反省和批判。如果大学教授经过多年的学术生涯,读书万卷,但观点、看法和没读过什么书的人完全一致,那还要大学干什么?    
    然而,保守主义者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如今美国的大学全被左派把持,在录用教授时,以政见取人,使保守派人士在校园里无法立足。如今布什总统已成为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总统之一,而常青藤的教授们却把克林顿、肯尼迪这些民主党总统奉为最伟大的政治家,实在是岂有此理。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今副总统的夫人琳·切尼(LynneCheney),本是1980年代与1990年代保守主义最强有力的发言人之一。在切尼成为布什的竞选伙伴之前,她不仅著述甚丰,而且频频在各大电视网以右派的代言人露面,有塑造话语之影响,俨然是个布凯南第二。5年前多尔挑战克林顿竞选总统时,她亦奋勇助战,远比作为前国防部长的切尼活跃。但是,近来美国悄然兴起的保守的男权运动是布什的重要社会基础,在希拉里·克林顿之后,这股势力哪里容得下在“我们的”白宫里阴盛阳衰?况且当今的第一夫人是个只会用计算机管理衣服的家庭妇女,除了当个贤妻良母外,乏善可陈。琳·切尼大概为了避免抢了白宫女主人的风头,于是“进宫”后索性“在家从夫”,完全在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只是在当了副总统的切尼病得无法说话时,她才代夫君讲了几句,爆出个小小的全国新闻。尽管如此,她对当今保守主义运动思想遗产的作用却不能忽视。当年就是她攻击美国的大学左倾化,成为自由化的“大本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保守派攻击左派或民主党时所用的标签liberal,译成中文就是“自由化”。    
    “9·11”后,美国校园的气候与主流社会小有不同。读过书的人毕竟想法复杂些,希望反省一下美国为何会在国际上这样遭人恨,反战的呼声也时有可闻。这无疑激怒了保守势力。2001年11月13日,琳·切尼一手创办的保守主义组织“美国受托人与校友委员会”(AmericanCouncilofTrusteesandAlumni)发表了一篇报告,题为“捍卫文明: 我们的大学是怎样背叛了美国,我们能对此做些什么”,列举了“9·11”以来教师和学生的117条“自由化”言论。其中有些“言论”,纯属于陈述事实的句子,根本不构成观点。如一位在纽约大学教传媒的教授说了一句“现在人们对政府走向战争的政策有许多怀疑”,也被保守派视为有政治问题,列入“黑名单”。如今,保守派主张: 大学的政治构成应反映社会的政治构成。也就是说,大学教授在政治上左、中、右的比例,要与社会上左、中、右的比例大致相同,使大学能公正地代表社会。又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大学的社会构成要反映社会现实的逻辑,正是民权运动之后左派的主张。比如大学的种族、性别比例要反映社会的种族、性别比例等等。这一套也正是右派正在不余其力所攻击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强使大学教授的政治观点追随流俗,大学中那种思想独立、社会批判的精神就会丧失,多数人的专制就将压制个人自由。    
    笔者曾指出,美国社会的“反智主义”传统是一个“充分的民主社会”的必然产物。这种传统,能够挑战、制衡精英主义的传统,突破知识阶层的既得利益所制造的文化霸权,保持社会的原创力。然而,如今这一传统,却有借着反恐战争发展到要剿灭独立的知识传统的地步,乃至形成了“大老粗”登高一呼而万众义无反顾的图景。这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实在构成了一个大威胁。


第一部分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开场第7节  布什:反精英主义的总统

    布什出身于名门,毕业于名校,却领导着反精英主义的政治潮流,可谓美国之一奇。在他执政周年之际,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9·11”是如何转化了布什。不错,布什刚刚上任时,人们对他充满了不信任。如今,他的支持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有人说他因“9·11”才真正成为总统。此言不虚。然而,布什身上那股“土”劲儿,那种反精英的倾向,却从未因他由一个弱总统变成一个强总统而改变。    
    早在竞选时,布什就为自己打造一个凡人的形象,甚至不愿提及自己在耶鲁这样的地方受过教育。在许多选民眼里,他就像一个关心他人的好邻居,觉得能和他一起去喝杯啤酒。他在电视辩论中嘲笑大谈经济数据的戈尔用繁琐的数学糊弄选民,摆出一副不屑于和这些自以为聪明的精英为伍的劲头。有人指出布什是靠未上过大学的人的选票上台,可谓参透他成功的秘诀。    
    “9·11”之后,布什更是注意自己反精英的形象。他身穿一身夹克外套亲临世贸中心的废墟,一只手搭在满面尘埃的消防队员的肩上与国民讲话。这一貌似随便的场面,实质是出于精心的策划。布什要对国民传达的信息是: 我是你们之中的普通一员,我最理解你们!在领导反恐战争的过程中,他坚持向国民讲大白话,避免讨论超出常人理解力的技术细节。新年时,记者问他美军何时撤出阿富汗。若是克林顿,一定会给你上一堂国际地缘政治的课。布什则干脆说:“这要问TommyFranks将军。我们在阿富汗有明确的使命。我已把这一使命交给Tommy了。他说完事了,我们就撤;他说事情还没完,我们就留在那里。”可谓举重若轻。一位共和党的政治评论家指出: 人们总觉得处理国际事务需要读好多书,懂很多。你看看布什: 他在竞选时连巴基斯坦的首脑是谁也不知道。可事到临头,他的每一个政治判断和决策都是正确的。    
    聪明人与笨人,各有一套治国方略,而且前者不一定就胜过后者。克林顿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总统,可以和你逐个讨论非洲小国的政治,从政府首脑到内阁部长都记得清清楚楚。即使是那些和他决裂的前助手们,在批评他的性丑闻时,也承认“他的脖子以上非常出众”。他曾和助手们就波斯尼亚问题开了6个小时的会议,常常半夜12点以后电话把阁僚叫醒,可谓事必躬亲。布什则知道自己的限度。布什家族以智商平平而著称。一位曾给尼克松和里根当过经济顾问的元老曾说:“尼克松是个知识分子,天生的大学教授,他主持经济会议,就像主持一个研究生的研讨班,频有洞见,才华横溢,给人智力上的刺激非常强劲。可在里根任上,作为副总统的老布什也主持经济会议,几年下来竟没有在具体的讨论中讲过一句话。”这位小布什被媒体认为比其父更差一等。他被授予耶鲁大学名誉博士时,耶鲁的几位大牌教授公开抗议,认为这是对耶鲁的侮辱。然而,自知智力有限的布什却有不俗的政治判断。他靠老爸的关系,在组阁时网罗了一个“梦之队”。像切尼和鲍威尔,全是其父的班底,精明强干。当年布什挑选“不会竞选”的切尼当竞选伙伴,被媒体指为一着臭棋。如今看来,没有个人野心的切尼为老布什辅佐“幼主”兢兢业业,成为布什政府运作的核心,并在“9·11”那天亲自坐镇白宫,在布什惊慌失措的情况下指挥全国度过危机。布什本人处于这群智力和经验明显高于自己的老爸的旧臣之中,能够用人不疑,权力下放,自己作协调工作。结果该说硬话时他推出拉姆斯菲尔德,广结善缘时搬出鲍威尔,大家都有表现的机会。自布什上任以来,媒体上分析布什内阁内部矛盾的文章连篇累牍,但布什的班底,一年来显得团结得出奇。这与布什让大家各自表现、自己不多干预的作风不能说没有关系。而整个内阁的协调一致,使布什享有良好的政策咨询,各项政令也能得到有效实施。所以,笔者曾把布什比作《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水浒传》里的宋江。看上去虽然要文没文,要武没武,但却能统率一群超一流的文武爱将。    
    因没有欧洲的贵族传统,美国培育了最极端的民主政治文化。美国人拒绝政治专制,也拒绝文化和知识的专制。一般美国人即使自认是“大老粗”,也从不觉得在政治上需要那些知书达理之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知识界在公共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小的。这种“反智主义”传统,最近更是大行其道。特别是大学校园里的反战运动,触怒了美国的公众。大家对那些喝墨水多的人不免一肚子气。而布什在这个关口,正好成了那些“简单的美国人”的化身。他从上台起,就与左翼知识精英们展开了一场战争,而且渐渐占得上手。战时总统有君王之威,领导着民意。人们觉得世界是由善与恶、黑与白这简单的两极所构成,头脑趋于简单化。布什深谙此道,知道如何直来直去地把握国民。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他是没读什么书,他懂的东西是不多。但又怎么样?他照样领导美国,而且领导得不错。不崇拜知识权威的美国人从他身上找到了自我认同,并觉得头脑简单的布什,不会用复杂的知识糊弄大家,值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