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 >

第16部分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16部分

小说: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6日,他命张冲带着新提议去西安和周恩来谈判。在这个提议中,蒋介石也作了一 
些让步,把改编人数加了一倍,两师八团变成了三师九团。 
  在27日的谈判中,周恩来提出红军最少改编六个师,上设一总指挥部,至少六 
万人。 
  张冲以蒋介石高级幕僚的身份,给周恩来透了这样的“机密”:“蒋先生一味 
压缩编制,并非轻视红军,只是怕其太壮大。我估计他最多只能答应编四个师四万 
人。” 
  周恩来道:“恐怕不行。淮南兄,现今主要障碍已经消除,多一两个师真的就 
碍了大局?此事最终要蒋先生定夺,不如就这么告一段落。眼下我们河西和陕南的 
部队十分困难,淮南兄能否设法以解燃眉之急?” 
  毛泽东接到周恩来的报告电,眉头舒展了许多。蒋介石不再纠缠政治信仰问题。 
实在让他意外。军队?军队存在人民之中,只要时机成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只要党能取得合法性和独立性,其他问题都好解决。连日来,红军河西部队连遭重 
创,总人数锐减,实数差不多也可使对方接受了。3月1日,他和张闻天致电周恩来。 
把改编人数调整至五万。两天后,毛泽东再电周恩来,指出谈判的中心是取得合法 
地位,“把红军数目夸张太大,使对方恐惧,对于我们亦不利。” 
  3月4日,周恩来与张冲就军事问题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四师十二团。蒋介石 
不允此案,坚持三师九团。7日,毛泽东再作退让,电告周恩来:“如蒋坚持三个师, 
亦只得照办。”3月8日,周恩来、叶剑英和顾祝同、张冲、贺衷寒会谈。彼此认为 
许多意见大体己趋一致,决定将一个月来的谈判做一个总结,由周恩来写成条文, 
当晚电告蒋介石作最后决定,以便执行。 
  事情进行得似乎还算顺利,但波折很快就到来了。 
  当周恩来把他起草的“三八协议”草案提交顾祝同后,两天没有消息。3月10日, 
顾祝同、张冲、贸衷寒一起修改这些条文。11日,突然由贺衷寒这位当年的“黄埔 
三杰”之一提出一个修改案,把原已达成的协议改得面目全非。其中提出:红军改 
编为三个师后,每个师的人数只能有一万人,共三万人,要服从南京军事委员会和 
蒋介石的“一切命令”,政训人员由南京政府派人参加,各级副职也由南京政府逐 
渐派人充当;“陕首宁行政区”改为“地方行政区”,直属所在各省,并取消“民 
选制度”,改“民选推荐”为“地方推荐”。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红军和苏区完 
全置于南京当局的直接控制之下。在善后事宜中,又将共产党迫切要求的停止进攻 
河西红军一条删去。 
  周恩来非常生气,冷笑一声,问道:“苏区一分为三也罢,取消民选也罢,就 
是投降,把编制压制三万,还怎么降?” 
  张冲一看情势不对,说道:“这一案实在太不够格。顾主任,怎么变成这样了?” 
  顾祝同不说话,眼睛瞟着贺衷寒。 
  贺衷寒伸出拇指朝空中一指:“我也是奉旨行事啊!” 
  周恩来拿着修改案拂袖而去,当即电告中共中央书记处,指出:贺案“意在利 
用这一机会,束缚我们愈紧,则愈难在蒋面前讨价,特别是以河西问题胁迫我们… 
…这些争执基本上仍是民主政治与红军独立领导问题,不是与顾、贺可以解决得了 
的。” 
  中共中央书记处12日复电周:“贺、顾所改各点太不成话,其企图在于欲使我 
党放弃独立性,而变成资产阶级政党之附属品。关于此点,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立场, 
绝对不能迁就。”电报最后说:“总的和平局面已定,政治上采取进攻的态势,只 
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不会使谈判根本破裂。” 
  当晚,周恩来约见张冲,指出由于贺衷寒横生枝节,一切都有根本动摇的可能。 
要他以原提条文电蒋介石,否则只有请张冲回南京见蒋。 
  张冲去见顾祝同,顾暗暗叫苦,对张冲说:“这事叫贺衷寒弄坏了。老头子的 
电报只提了副佐问题,贺衷寒自作聪明改得太多。你去告诉周,根据原案再谈。” 
  有必要再谈吗?很明显,这些问题不是西安国民党谈判人员所能解决得了的, 
需要同蒋介石直接谈判。中共中央书记处同意周恩来的意见,由他向国民党方面“ 
申明西安无可再谈,要求见蒋解决。” 
  3月16日,周恩来返回延安。历时一个多月的西安谈判告一段落。 
  谈判期间,周恩来又交了一个姓张的朋友,那便是张冲。在一个多月里,他与 
周恩来朝夕相处,频繁接触。国民党内有人放出口风:“淮南过于冒险,这样的事 
干好了千好万好,做得不好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张冲闻知后坦然地说:“调查科 
的任务就是对付共产党,但事至今日,我深切认识到国共合则兴,不合则亡。年年 
围剿,节节失利;强邻虎视,外债高筑;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我自受命以来,风 
夜优惧,‘将尽我职责,争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至于个人功罪,在所不计。” 
以后,张冲一直为国共合作奔走呼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是质话,不提。 
  西安谈判虽未取得理想结果;却也并非白费。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述: 
“总司令派赴西安的使者张冲将军和共方在西安的代表周恩来谈判的结果,在4、5、 
6月里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经济封锁取消了,红军和外界建立了贸易关系。更重要 
的是,双方悄悄地恢复了交通联系。在边界上,红星旗和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象征 
性地交叉挂在一起。”其实还有一个显著的成果,便是国民党方面允许中共在西安 
设立办事处。 
  1937年3月下旬,周恩来由潘汉年陪同由上海赴杭州,同蒋介石直接会谈。会谈 
前一天,周恩来在上海通过宋美龄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15条意见先交给蒋介石。西 
湖会谈事关重大而又极其机密,谈判地点选在“一角夕阳藏古洞,四围岚翠遥接村” 
的烟霞山。 
  会谈开始,双方略事寒瞳,周恩来便开宗明义地说:“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 
的立场,是站在民族解放、民主自由、民生改善的共同奋斗的纲领上的。” 
  蒋介石徽微颔首。周这一立场也是国民党整天挂在嘴上的。 
  周恩来接着说:“中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谋求同蒋先生和国民党合作, 
但决不能忍受‘投降’、‘改编’的诬蔑。” 
  言外之意,中共及其军队一定要坚持其独立性。 
  蒋介石默不做声,示意周继续说下去。 
  为了表示中共的合作诚意,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共反对各省的倒蒋分裂运动, 
但蒋先生与南京方面应该给以机会,提高他们对抗日民主的认识,以彻底实现和平 
统一。” 
  蒋介石听到这些话,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嘴角也漾起了一丝笑意。 
  在谈话中,周恩来重申中共的几点具体要求:一、陕甘宁边区须成为整个行政 
区,不能分割;二、红军改编后的人数须达四万余人;三、3个师以上必须设总部; 
四、副佐及政训人员不能派遣;五、红军学校必须办完本期;六、红军防地须增加。 
  蒋介石在谈话开始时首先表示:“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 
几个月的和平运动影响很好。由于国共分家,致使十年来革命失败。造成军阀割据 
和帝国主义者占领中国的局面,我们要各自检查过去的错误。” 
  接着,他强调这次谈话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我 
个人合作即可。希望中共这次改变政策后,与我永久合作,即使我死后,也不要分 
裂,免得因内乱造成英、日联合瓜分中国。因此。要商量一个永久合作的办法。” 
  对于周恩来提出的几点要求,蒋介石表示:“这些都是小节,容易解决。中共 
在几个月后可以参加国民大会、国防会议;行政区可以是整个的,但须由中共推荐 
一个南京方面的人来做正的,以应付各方,副的以下均归中共,并由中共自己来干, 
我不来干涉;军队人数不同中共争,总的司令部可以设,我决不来破坏红军部队, 
只是联络而已;粮食接济定额设法解决;即使永久合作的办法尚未肯定,我也决不 
再与红军打。” 
  周恩来说:“我们也希望永久合作。我认为共同纲领是保证合作到底的一个最 
好办法。” 
  蒋介石表示赞同,立刻说:“那就请你赶快回延安去,商量合作与纲领问题。” 
  周恩来忙问:“蒋先生有什么具体办法?” 
  蒋介石回答说:“我还没有,共产党可以先商量。” 
  看起来,蒋介石这次的态度确实很爽快,但,周恩来对蒋介石有着多年的了解, 
一下就看透了他的真实意图所在。在一份报告中,周恩来写道:“总观蒋的谈话意 
图,中心在领袖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如能解决,其他具体问题自可放松一些,否 
则必从各方面给我们困难,企图逼我就范。” 
  正是: 
    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究竟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第二部)     第十一回 
茫茫河西腥风血雨 巍巍匡庐唇枪舌剑     
  话说杭州谈判在互谅互让的气氛中结束。3月30日,周恩来携带同蒋介石联系所 
用的密码飞抵西安。4月初,返回延安。中共中央立刻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周 
恩来关于杭州谈判的报告,对这次谈判表示满意。会议根据两党谈判以来的情况, 
讨论了国内形势与党的任务,认为:三中全会是国民党国策基本转变的开始。在这 
以后,停止内战的旧阶段已经过去,而转入以争取民主权利为中心内容的新阶段。 
民族矛盾超过国内阶级矛盾,党今后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不为时局变动而动摇。 
党在新的环境中应善于利用新的斗争形式。会议强调:“我党必须在各种斗争中努 
力争取领导权。” 
  关于合作和纲领问题,会议决定由周恩来拟定一个方案,在下次会谈时向蒋介 
石提出。第二天,周恩来即代表中央书记处拟定了几点建议,主要内容为:我方起 
草一个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征求蒋的同意,在这个纲领基础上结成新的民族联盟, 
包含国共两党及赞成这个纲领的各党派及政治团体;同意推举蒋为顿袖;提出修改 
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的草案;准备提出修改宪法的草案,发展民主运动;对其他 
具体问题,坚持在不妨碍苏区实行民主制度及共产党在红军中的独立领导的原则之 
下进行一切谈判,对行政区的问题拟接受,红军改编以四万五千人为定数,地方部 
队另编一万人;如基本上及具体问题上均能满意解决,则我们拟以党的名义发表合 
作宣言,以争取公开活动,否则拟采取拖延办法,待事态发展,以便促蒋让步。 
  4月9日,周恩来电告蒋介石:“归肤施后述及先生合作诚意,均极兴奋。现党 
中央正开会计议纲领及如何与先生永久合作问题。” 
  然而在实际行动上,中共领导人却抓得不紧。为什么?因为他们正用很大的精 
力营救西路军和解决张国焘问题。 
  当年2月,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经过一系列激烈残酷的战斗,由西渡黄河初期的 
两万一千余人锐减到一万人左右,被国民党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正规步骑兵 
三万和武装民团十多万人,围困在河西走廊中段的倪家营子,进退维谷,不得脱险。 
  在西安进行的多次谈判中,周恩来一直把停止进攻西路军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 
容。当顾祝同不能阻止二马对西路军的进攻时,周恩来提出:“红军只有自己增援 
西路军!”根据中央决定,由刘伯承、张浩、左权、刘晓率领的援西军出发西进。 
3月中旬,西路军撤进祁连山之后彻底失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召开最后一次 
会议,决定: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兼总指挥徐向前离开部队,潜返陕北; 
余部由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总指挥王树声、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等组成工委领导, 
分头行动;西路军所剩近3000人分三个支队和若干小分队分散游击。与此同时,中 
央命令援西军停止西进。 
  为保存西路军余部,3月27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张国焘联名致电周思来 
并彭德怀、任粥时,指示为解救西路军危局与马步芳、马步青讲和,中央愿以10万 
到20万之巨款,请二马停止对西路军之进攻。周恩来随即派联络员张文彬、张子华。 
通过各种关系去活动二马。4月3日,中共中央致电在西安的叶剑英,要他向顾祝同 
提出:如果马步芳俘虏了徐向前、陈昌浩及其他干部,应严令其不得加以任何残害 
行为。5日,毛泽东又致电叶剑英,要他进一步向顾祝同交涉。令马步劳把集中在凉 
州的红军被俘人员全部调到乎凉,经国民党第二十五师驻地,转交红四方面军,并 
制止马步芳再残害与压迫红军被俘官兵。周恩来巧汁会见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先 
后派地下党员吴鸿宾和张文彬、刘秉林去西宁、兰州、凉州看望西路军被俘将士, 
并写信给国民党护送班掸专使赵守锤,请他帮助。由于多方努力,西路军失散和被 
俘将士经营救回延安的约四五千人。当总指挥徐向前到达援西军驻地后,毛泽东、 
张闻天、未德致电说:“向前同志,庆祝你脱险归来,并相信你一定能够在中央领 
导下,再接再厉的为革命奋斗到底。盼病体痊愈后即来中央。” 
  在这段时间里。中共中央一面想方设法营救西路军将士,对他们的英勇奋斗予 
以肯定,一面开始清算张国焘的错误。在3月下旬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张国焘作了 
初步检讨。未德、毛泽东、洛甫、彭德怀、贸龙、廖承志等30余人对他的错误进行 
了批评。毛泽东在发言中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