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 >

第17部分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17部分

小说: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步检讨。未德、毛泽东、洛甫、彭德怀、贸龙、廖承志等30余人对他的错误进行 
了批评。毛泽东在发言中说:“张国焘路线毫无疑义是全部错误的。张国焘的哲学, 
一言以蔽之是混乱,其中主要的东西是机械论和经验论。他只承认看得到的东西, 
因此他的思想是反理论反原则的。他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全体,只知有今天而不知 
有明天。由于进行科学的分析,所以我们能预见运动的法则,在军事上即是有战略 
的头脑,这正是张国焘所缺乏的。会合后,中央要迅速北上,他按兵不动。他要用 
枪杆子审查中央的路线,干涉中央的成分和践线,这是完全不对的,根本失去了组 
织原则。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张国焘入党以来,还 
曾有若干阶段是在党的路线下工作的,但他的机会主义历史问题是必须要指出来的。 
我们应该用诚恳的态度要求张国焘转变,抛弃他的错误,今后从头干起。” 
  张国焘和毛泽东都是中共“一大”的代表,这时却成为对手。想当年,张国焘 
是如何神气活现,不可一世啊!建党初期,他在党内的地位颇为显赫。长征路上,一、 
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下旬在懋功会师时,他手下有8万人,自恃人多枪多,根本不 
把毛泽东放在眼里。当时毛泽东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 
一个相当的位置,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张闻天说:“我这个总书记的 
位置让给他好了。”毛泽东摇摇头说:“不行。他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 
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考虑来考虑去,毛泽东 
说:“让他当总政委吧。”意思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军权又不能让他全抓去。 
同担任总政委的周恩来商量,周不计较个人地位,觉得这样安排好,表示赞同。但 
是,张国焘仍然不同意北上。9月9日,他密电陈昌浩,令陈率右路军南下,“彻底 
开展党内斗争”。如果不是这封密电送交时陈昌浩正在开会,如果不是叶剑英乘机 
立即去向毛泽东报告,不堪设想的后果会把历史完全变成另外的样子。12月5日,一 
意孤行的张国焘在理番县卓木碉另立中央,致电中共中央称:“此间用中央、中共 
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 
你们应称北方局、陕北政府和北路军。” 
  张国焘如此狂傲,他依仗的还是实力。这时,红四方面军尚存近4万人,难怪他 
赤裸裸地要求坐第一把交椅了。1936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张国焘 
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徐向前晚年回忆道:“张国焘上不着天,下不着 
地,心里着慌。特别是张浩来电,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肯定中央北进路线是正确 
的,高度评价中央红军的英勇长征,这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无疑是当头一棒。这 
个时候,陈昌浩也转变了态度,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孤家寡人的张国焘,被 
迫‘急谋党内统一’。未总司令和大家趁机做他的工作。”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 
中央”后,中共中央指出:对张“最后作组织结论是必要的,但不应马上作。” 
  如今,终于可以认真清算张国焘的错误了。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发言之后,3月 
的最后一天,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指出:张国焘犯了 
反党反中央的政治路线错误;主张向中国西部荒僻地区实行无限制的退却的右倾分 
裂主义错误;把军权看得高于党权,最后走到以军队来威逼中央,要求改组中央, 
以至另立第二“中央”的军阀主义错误。决议在号召全党同张国焘的错误作坚决斗 
争的同时,在最后一段写道:“中央在估计到张国焘同志错误的重大性质之后,同 
时亦估计到他在党内的历史,及对于自己错误的开始认真的认识,与以后绝对忠实 
于党的路线的声明,认为暂时应该把党的组织结论问题保留起来,给张国焘同志及 
极少数国焘路线的坚决执行者,彻底开展自我批评,揭发自己的错误,同自己的错 
误作斗争,并在实际工作中表现自己的机会。” 
  人高马大的张国焘不得不低下那颗狂傲的头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如何怨 
愤不平、充满仇恨啊!后来,中央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但他一直情绪 
消沉,酗酒打牌。闲散无聊,直至一年后只身叛逃。这是后话。 
  再说蒋介石住在风景如画的杭州,一面寄情山水,一面处理党国大事。就在他 
和周恩来会谈以后,又解决了一下扬虎城的闻题。他通过宋子文、顾祝同向杨虎城 
授意,要杨主动去见他,以便“恢复感情”。3月28日,杨飞杭州见蒋。蒋介石热情 
地招呼杨坐下。问:“虎城啊,今年有四十多了吧?”杨答:“四十四了。”蒋“ 
哦”了一声,然后说:“比我小七岁,比张汉卿大七岁。四十而不惑嘛,办事该讲 
个尺寸,不能鲁莽啊!”杨答:“是。”蒋话题一转,指桑骂槐地糟踏起张学良来: 
“张汉卿常对我说,有他老子,他跟着他老子走,没他老子了,他跟我走。劝我搞 
法西斯组织,他说服从领袖,现在他竟如此!你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汉 
卿这样一个人,你虎城竟是跟着他一路走,仔细想想,能对得起谁?”这是敲山震 
虎。训斥时杨虎城一直目光下视,既不顶撞,也不申辩,更不认错,只是默不做声。 
训斥完了,他只是说道:“委员长的话,我记住了。” 
  召见结柬,蒋介石深思熟虑地说:“这样吧,你先出国考察一个时期,回来再 
任职。”扬虎城正遭受各种有形无形的压迫,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宇。十七路军这时 
已移驻渭北,北与红军毗连,南与中央军相接。杨动身出国之前,给自己的部属留 
下这样的话:“我们部队的处境,北边是朋友,南边是冤家,北边是光明,南边是 
陷阱。到了蒋介石使我们的存在发生危险时,我们就断然倒向共产党……” 
  杨虎城早就料到会遭到蒋介石的报复,从西安事变一开始便屡屡言及。但是, 
他再也没有料到十几年后蒋家王朝垮台之日,竟是他个人生命终结之时,更没有料 
到蒋介石亲自指使,同时杀害了他的妻子儿女并随从秘书。他的下场,比张学良还 
要悲惨。历史,就是这样的深邃莫测。按下不提。 
  再说4月5日是清明节。国共两党分别派出张继、林伯渠来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 
黄帝之陵,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团结御侮的决心。在黄帝陵前,张继、林伯渠和陕 
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等相互问候,合影留念,颇有合作抗日的气氛。林伯渠代表毛 
泽东、朱德所致祭辞更有特色,像一篇声情并茂、言简意赅的政治宣言。辞因,赫 
赫始祖,吾华肇造;胃衍祀绵,岳峨河洁。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做,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屡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杭州会谈十几天过去了,蒋介石等得不耐烦了。4月15日,他召来张冲道:“你 
马上去西安找周恩来,催他迅速弄好双方合作纲领及编制人事问题。这事不能再拖 
延了。” 
  张冲告诉顾视同,顾得到蒋介石的旨意,不得不连电周恩来,促周去西安。周 
却不急不躁,与顾祝同打了十来天“电报官司”。真实的情况是,他在延安忙得很, 
既要多方联系营救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又要参加政治局会议,与各位领导人共 
同研究他起草的那份会谈报告。 
  在讨论民族统一战线纲领时,周恩来说:“整个统一战线的原则,第一,要有 
共同的纲领;第二,要有联合的组织,才能行动,可以设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像 
大革命时代一样,这种形式也有许多困难,不容易实现,另一种是参加联合战线, 
比较好活动;第三,在承认我们纲领的条件下,可以承认蒋为领袖。”关于中国共 
产党。周恩来说:“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是组织的独立性,无论如何不能混合; 
第二是国际性,不能断绝同国际的关系;第三是阶级性,是代表无产防级的,这些 
原则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得到承认。”关于联合组织的名称,局思来认为最好用民族 
统一联盟,同时提出组织上的原则是可以加入,保存独立性,允许自由退盟。 
  至此,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基本原则已经确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25日,周恩来和张云逸等坐一辆卡车,离开延安前往西安,准备南下见蒋继 
续会谈。车上共有三十来人,包括一个警卫班,周恩来和司机坐在驾驶室里。卡车 
刚离延安60里路,行驶到劳山附近,突然遭到当地土匪伏击。一二百个土匪从正前 
方公路上挖的工事里,从后面的小山包和左边的树林中同时射击,形成三面包围的 
态势。密集的子弹射来,就有随从人员在车上牺牲了。周恩来不等汽车停住,立刻 
喊道:“快下来,散开,还击!”他跳下车来。一面还击,一面指挥人员向右边的 
密林深处转移。副总参谋长张云逸一举驳壳枪。高喊一声:“跟我上!”带领几名 
战士向最近的土匪勇猛地冲杀过去,吓得土匪掉头就跑。在激烈的战斗中,延安卫 
成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随从副官陈友才、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等十余入牺牲。当 
附近的红军闻声赶来时,周恩来、张云逸等已突围脱险。脱险后,周恩来仍折回延 
  第二天,顾祝同派飞机接周思来到西安。周恩来见到顾祝同、张冲后,把准备 
和蒋介石会谈的内容同他们先交换意见,并和顾商议发放本月经费与寒衣问题、河 
西问题以及派人到鄂豫皖等苏区去等问题。 
  谈到红军改编,顾祝同表示:“用不着等到6月,5月上旬便可解决改编问题。” 
  周恩来一笑:“6月能解决就很好了,这件事你我说了都不算数。”随即把《关 
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交给顾祝同,“蒋先生屡次谈到纲 
领问题、这是我方搞出的一个草案。” 
  当日晚,顾祝同电蒋,报告了这件事。 
  蒋介石踌躇起来:女口果两党共同发表什么纲领,共产党不就合法化了吗?两 
党不就乎起平坐了吗?何不让共产党先发表宣方,然后再改编之?这样,不管内容 
如何,外人看来。宣言就是乞降书,改编就成了招安。 
  4月30日,蒋介石同意将杨虎城革职后,把自己的妙计电告了顾祝同和张冲。 
  5月3日,顾祝同、张冲约周恩来谈判。 
  张冲把统一纲领草案还给周恩来说道:“这份纲领无论由你方还是我方提出, 
怕一时难以统一。你们先发个宣言,5月中旬即可改编了。”张冲虽对周恩来颇为敬 
重,但关键时刘不会坐错板凳,各为其主嘛。 
  周恩来吃惊地问:“蒋先生可是要先准备纲领呀,难道你们忘了?” 
  顾祝同道:“这也是蒋先生的意思,他要先了解你们宣言的内容。不然,不好 
向他交代呀!” 
  周恩来说:“纲领没两妥,宣言怎么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不是这个道 
理?” 
  蒋介石得此报告,第二天即电顾祝同,指责共产党的宣传仍以国民党为惟一反 
对目标,是无诚意的表现,要共产党彻底改正。 
  中共中央也给周恩来发来电报,称如共产党单独发表宣言,必依下面两条方可: 
第一,国民党同时发宣言;第二,宣言中要驳斥《三中全会根绝赤祸案》。 
  谈判的主题被撂在一边,双方口笔并用,相互指责起来。 
  西安的谈判已难以为继。8日,张冲电告蒋介石,报告协商结果,并提议蒋见周; 
同时派视察团去苏区调查整编各项历需费用。9日,蒋电准,约周恩来在洛阳见面。 
15日,中共中央同意中央政府派员人陕北。但不能叫视察团,应称考察团。 
  5月23日,蒋介石抵洛阳,改约周恩来前去庐山枯岭会他。 
  25日,毛泽东、洛甫、博古关于同国民党谈判要点问题致电周恩来,要他力争 
办到:(一)特区政府委员9人名单为林伯渠、张国焘、博击、徐特立、董必武、郭洪 
涛、高岗、张冲、杜斌丞;(二)红军设某路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未德,副司令彭德 
怀。至少四个师,一师长林彪,二师长贺龙,三师长徐向前,四师长刘伯承。 
  27日,周恩来飞抵上海,在上海、南京停留几天,同各方面人士洽谈,争取共 
产党的公开合法地位,并酝酿筹办公开刊物。 
  6月4日,周恩来到达庐山。此时的庐山,风景壮丽,环境宜人。在一片绿树掩 
映之中,坐落着蒋介石夫妇居住的别墅。在这里,从8日至15日,周恩来同蒋介石进 
行了多次会谈,宋美龄、宋子文和张冲也参加了。 
  周恩来首先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 
领(草案)》。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权, 
保障人民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