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888-雄关漫道    >

第7部分

5888-雄关漫道   -第7部分

小说: 5888-雄关漫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弼时本想推辞,见萧克等人态度坚决,只能同意了。他说:“谢谢同志们了。另外,告诉大家,不要怕走冤枉路,我们只有多走路,才有可能甩掉敌人,从敌人夹缝里钻出去!”    
    接下来的转战,异乎寻常地艰难。贵州多山,崇山峻岭,山间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大部队行军非常困难,没有食物,顾不上打草鞋,很多人赤脚行走,马匹也丢光了,真称得上是丢盔弃甲。桂军、湘军、黔军,二十四个团的敌人把几条主要的道路封锁起来,要想突围出去,实在是不易,如果不小心钻进敌人布下的口袋,搞不好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连续半个月,部队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钻来钻去,始终找不到突破口。伤兵、逃兵大量增加,部队减员严重。    
    任弼时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很多时候,他躺在担架上,身体十分虚弱,昏昏欲睡。负责保卫他的余秋里背着行李和各种杂物随行于担架一侧。余秋里格外细心,他见担架员小毛的一只草鞋断裂,掉了,脚板磨出了血,小毛强忍着,一瘸一拐,满头大汗往前挪动,就示意小毛停下。余秋里从自己脚上脱下一只草鞋,蹲下,替小毛穿上,系好带子,把小毛感动得不行。余秋里轻轻嘱咐小毛和另一个担架员小李,走路动作一定要轻,不能让首长感到颠簸。这两个担架员后来一直跟随任弼时,直到长征结束。    
    女战士们更是艰难。长长的队伍中,陈琮英、李贞、何梅等十几个红军女战士互相搀扶着行进,衣服也破了,头发也乱了,她们的样子十分狼狈。有人唉声叹气,有人偷偷流眼泪。李贞、何梅就在一旁劝慰,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鼻子发酸了。    
    这天,萧克赶上来。何梅焦急地问:“军团长,我们什么时候转出去呀?”    
    萧克反问道:“怎么,坚持不住了吗?”    
    何梅嘴硬:“那倒不是。”    
    萧克转向陈琮英:“琮英大姐,你能行吗?”    
    陈琮英一瘸一拐地:“能行!”    
    萧克道:“大姐呀,我们的马匹都丢光了,就是有骡马,你看这路,也用不上。如果你实在坚持不住,就说一声,我给你找一副担架。”    
    陈琮英感动地:“不用!军团长,你不用为我操心,我还能走得动。”    
    萧克点点头,又说:“李贞同志!”    
    李贞打起精神喊:“到!”


《雄关漫道》 第一部分《雄关漫道》 第二章(7)

    萧克道:“你是个老资格了,实战经验比她们多。你多提醒点,谁也不要掉队,一定跟着军团部走。”    
    李贞说:“好,我会尽全力的!”    
    何梅说:“军团长,你就放心吧,我们女兵不会拖后腿的!对不对?”    
    众女兵有气无力地附和。萧克提高嗓门:“同志们!相信我们一定会转出去的!我们红六军团是见过大世面的,不会葬送在这无名的大山里!只要我们自己不倒下,敌人终究拿我们没办法!”    
    萧克一席话,女兵们的情绪高涨了许多。何梅亮开嗓子:“姐妹们,加油啊!也许明天就找到贺胡子了!”    
    大伙发出快乐的笑声。    
    萧克离开女兵们,往前走了。    
    任弼时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部队每天都在寻找突围的机会,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荒山野岭,买不到药物,也就是说,医生们束手无策,只能依靠他个人的毅力和生命力来抵御病痛。整天坐担架,见担架兵很辛苦,他于心不忍,有时就坚持下来走一段。    
    这天,他又要求下来走,大伙拗不过,只得服从,结果,他拄着木棍艰难地行走了十几步,脚下突然一滑,跌倒了。余秋里等人急忙搀扶起他。余秋里着急地说:“首长,背着你走,行吧?”任弼时摆摆手:“同志们整天照顾我,够辛苦了,我要坚持自己走一段,你们不要再劝我。”    
    他固执地向前走去。    
    部队后来走进了梵净山区的密林中,原以为这里没有敌人,却不料敌人仍然不时地出现,险情不断发生。由于连日奔走,加之没有粮食吃,大伙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人吹跑。这天中午,陈琮英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她实在走不动了,两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双手下意识地护着腰间的牛皮文件包,倚着一棵树大口喘息。她脚上的草鞋早就不知丢哪儿去了,小脚板磨出了血,钻心地疼,浑身冒冷汗,破烂的军衣早已湿透。    
    有零星的枪声从远处传来。    
    她咬咬牙,想站起来,但她实在没力气了,随即又颓然瘫坐在地上。    
    敌人就在周围,她随时都有落入敌人手中的可能,太危险了!可是,她没有一点力气了,眼皮直打架,脑子也蒙了,没有了思维……    
    就在这时,一个人急急跑来,是个女人。树枝挂破了她的手臂,扯乱了她的头发。她的一只草鞋不跟脚,她索性把它踢飞。她走近了,是何梅。    
    何梅左顾右盼,小声地呼喊着:“琮英大姐!陈琮英!……”    
    远处的枪声仍在持续不断地响着。大树下,陈琮英听到了何梅的呼喊。她想回答,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终于,何梅看到了陈琮英,她跑过来,用力拉起她。陈琮英却痛苦而无力地说:“何梅,我实在走不动了……”“走不动也要走!”何梅拖着陈琮英往前走。枪声似乎离这儿更近了。陈琮英摔倒在地,何梅索性弯下腰,不由分说,背起她,艰难地往前跑去……    
    就在前面不远处的一面山坡上,队伍乱了套,因为不见了陈琮英,就连平时最为沉着的任弼时,也急得眼睛都红了,他大声咳嗽着问:“你们谁看到陈琮英了?”    
    众人四下寻找。李贞说:“刚才还看见她呢,会不会去……方便了?”    
    任弼时极为严肃地说:“赶紧找她!她身上带着机要密码本,如果落到敌人手里,就危险了!”    
    气氛骤然紧张,众人分散开来,轻声呼喊着,四下寻找。    
    就在这时,何梅背着陈琮英,从一条岔路上踉踉跄跄赶上来。李贞、余秋里等人迎上去,接过陈琮英。何梅大汗淋漓,瘫倒在地。任弼时大松一口气,踉跄着走过来,亲自扶起何梅,激动地说:“何梅同志!真要感谢你呀!我丢得起老婆,但丢不起机要密码哟!”    
    众人都轻松地笑起来。何梅也甜甜地笑了。    
    南腰界是酉阳县的一个大镇,红三军军部设在一座还算整洁的祠堂里。这天中午,贺龙又在看地图,关向应拿着一张报纸,兴冲冲地进来大声叫道:“老贺!胡子!”    
    贺龙从地图上抬起头来:“小关,啥事呀,看你高兴的!”自从枫香溪会议之后,他们二人的关系大大地进了一步,只要他二人团结起来,夏曦就更不能兴风作浪了。    
    关向应把报纸往贺龙面前一放:“你快看看这条消息!”    
    贺龙拿起报纸,是一份敌人的报纸。他不太熟练地念道:“据悉,盘踞湘赣的共匪萧克、王震之六军团,经国军清剿,从江西遂川向西窜逃,进入湘南。现国军正在围堵中。匪首任弼时随行……”他放下报纸,边思索边说:“六军团西征,会去哪里?”    
    “我也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关向应一脸的兴奋。    
    贺龙往长长的烟管里装上烟叶,关向应替他点着,他自己也点上小烟袋。他们仿佛比赛吸烟一般,大口吸着。关向应眉毛一扬:“胡子,他们会不会来黔东与我们会合?”    
    贺龙顿一下,兴奋地站起来:“我看有这个可能。很有可能!否则,他们能去哪儿呢?”    
    “报纸上是八月份的消息,如今已是十月了……”    
    “如果他们是来和我们会师,应该快到喽!”    
    “对!应该快到啦!那我们,怎么办?”    
    贺龙在房间里踱步,突然停下,两眼炯炯放光:“我的意见是:我们立即南下,去撞他们!”    
    “去撞?”    
    “对!”


《雄关漫道》 第一部分《雄关漫道》 第二章(8)

    关向应笑了:“我赞同!”    
    贺龙把烟袋杆往桌子上重重一敲:“这样吧,让夏曦同志在家留守,我们二人亲率主力南下接应。”    
    当晚,红三军主力就进行了南下准备,次日黎明,部队出发,分两路去“撞”红六军团。按照贺龙的指示,南下接应的队伍声势造得很大。贺龙、关向应骑马并行,贺龙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小关,你知道那个任弼时吗?”    
    关向应兴致勃勃:“知道!我们在上海有过一面之交,转眼也是好几年不通音讯了。噢,他是你们湖南老乡,湘阴人,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过,是个很能干,很严谨,水平很高的同志!”    
    贺龙皱着眉头:“夏曦是中央代表,这个任弼时也是中央代表……他不会像夏曦那样,乱杀人吧?”    
    关向应乐观地说:“我想不会的!”    
    贺龙点头,仿佛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们一来,我们就能与中央联系上了,太好了……”    
    关向应说:“是啊!这是我们最盼望的!”    
    这时,罗扬骑马赶上来。贺龙问:“一点消息都没有吗?”罗扬摇头。贺龙皱起眉头,想了想:“我看我们要大造声势,给六军团的同志提个醒,让他们知道我们就在黔东!我们在找他们。”    
    罗扬说:“我已通知各部队,沿途多刷写标语。”    
    关向应叮嘱:“还可以多吹吹军号,让号声给六军团的同志引路。”    
    梵净山区的密林中,枪声不断传来。王震说:“我们老是这样转来转去不是个办法。”萧克仿佛自言自语:“从哪儿钻出敌人的封锁线呢?”任弼时道:“再回甘溪,怎么样?”众人一愣,王震一拍巴掌:“对呀!从那儿穿越石阡到镇远的大道,最便捷!”    
    萧克犹豫道:“可我们在那里吃过大亏……”任弼时道:“正因为这样,敌人一定以为我们不会重蹈覆辙。”萧克眼睛一亮:“我们正好可以出其不意!”    
    王震赞同。任弼时咬咬牙:“就这样决定吧!”    
    就在他们下达返回甘溪的命令时,一名参谋跑来报告说,在山下游击的湘军好像发现了我们,正向山上迂回。萧克与任弼时、王震商量片刻,对十八师师长龙云说:“龙师长!你带五十二团留下掩护!”    
    龙云接受了任务。任弼时又交待说:“龙云同志!完成掩护任务后,马上带部队赶往甘溪,如果找不到军团主力,就想办法到印江找贺龙!”    
    龙云答应着,与任弼时等人互致军礼,跑开了。    
    在龙云的掩护下,任弼时等人带军团主力转移了。五十二团与湘军短暂地进行了交火,枪声在不远处持续响着,流弹飞来飞去。见主力已走远,龙云对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说:“田团长!我们追赶大部队已不可能,后面的敌人又甩不掉。这样吧,我们分头行动,看能不能甩开敌人。”    
    田海清点头。龙云又说:“我带三营往这边突围,你带一、二营往那边突围!冲出去以后,到印江找贺龙!”    
    他们当下分头突围。龙云带三营甩开了敌人的追击,田海清带领的一、二营却怎么也甩不开敌人。敌人紧紧咬住他们,傍晚时分,他们慌不择路,爬上一座孤立的山头。这座山叫困牛山,三面是悬崖峭壁,几乎深不见底。田海清率部一边交替掩护,一边往山顶上冲。    
    山坡下,大批湘军蜂拥而至。    
    一营营长回头向田海清报告:“团长,这座山三面都是绝壁,我们走不通了!”    
    田海清猛地一惊:“死路一条?……一营长,我们只能在这坚守了。赶紧构筑掩体!”一营营长道:“团长!我们一营留下来掩护,你带二营往山下突围吧!”“突围?”他摇头。通信员过来:“团长!敌人上来了!”田海清下达命令:“一营在左,二营在右,准备战斗!”    
    寂静的困牛山瞬间变成了战场,湘军呐喊着冲锋。几百名红军战士在简易掩体里开火,战况激烈而残酷,两次冲锋之后,双方均伤亡惨重。天擦黑时,团长田海清中弹,无声地倒下了。一营营长跑过来,痛惜地哭道:“团长!……下面我来指挥!给我打!”    
    山上山下,顿成一片火海。阵地上,红军战士已伤亡过半。    
    就在山下不远处,一座临时搭起的简易指挥所里,李觉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况,他面有喜色:“再攻一下,就差不多了。这将是继甘溪大捷后,我军取得的第二个重大胜利!传令胡旅长,天黑之前结束战斗。尽量多捉活的!”    
    湘军又冲锋了一次,山顶工事里,红军两个营只剩下几十个人了,而且几乎全部挂彩。    
    后来,枪声突然弱了。众人纷纷报告——    
    “营长!没子弹了!”    
    “营长!我的子弹也打光了!”    
    “营长!我们也是!”    
    …………    
    一营营长扔掉打光了子弹的驳壳枪,无语地望着战场。良久,面向战士们,黑着脸道:“准备与敌人拼刺刀!”    
    敌人又冲上来了,一营营长大吼:“上!”战士们冲出掩体,与敌人肉搏……    
    把敌人这次冲锋打下去后,狡猾的敌人随即又耍起花招:用刺刀威逼着几十名老百姓往山上爬。    
    山上,伤员们一齐望着一营营长:“营长,我们怎么办?……”    
    一营长也没了主意。眨眼工夫,老百姓在敌人逼迫下,乱哄哄爬到了半山腰。一名敌军指挥官叫喊:“弟兄们!师座有令,捉活的!重重有赏!……”    
    山上,一营营长决绝地说:“同志们!宁死也不能当俘虏!听我的命令,先把武器毁掉!”他率先举起一挺轻机枪,狠狠朝一块石头上摔去。随即,各种枪支纷纷被战士们摔坏。一营营长神色极其刚毅地说:“同志们!我们只有一条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