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钱的秘诀-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他时间的东西了。他决定制造汽车用双向录音机,并且在底特律建了一个
工厂,“李耳喷射机生产已没有问题,”他说,“我非找个东西做为下一个
目标不可。”李耳夫人笑了,“真正的麻烦是,”她说,“李又开始有一点
空闲时间了。”不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李耳的信心又表现了一次惊人之举。
在一个订单也没有接到的情况下,他竟下令工厂生产10 万部新录音机。“汽
车用双向录音机将成为未来的大生意,”他说,“不久,我的情况就会像一
条载满了救生衣的船,跟着一艘既将要沉没的船在航行一般。销路绝无问
题。”
生意就是李耳的命根子,他以极高的兴致去经营,在经营喷射机、录音
机和油田之余,他最近又买了在纽约仍在起步阶段的社区电视天线系统一半
的权益。
在少数硕果仅存,威风凛凛的彻头彻尾的企业家中,李耳为其中之一。
这类人在今日团结合作的生活里,已日渐凋零。“李耳是一个孤独者,”一
位朋友说,“一个怪人,一位有创见的天才。”但是,有一点为人忽略的,
他也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安排的生活,就正如他所盼望的生活一模一样。“除
了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而外,我现在什么也不想做,”他满意他说,“要是
有人愿意出1 亿6 千万美元买我的公司——目前大约值这个价——附有一个
条件,即要我退休,我会吐他一脸口水。对我来说,最佳的生活是在设计、
飞行、财务,以及生意上面一展发明的天才。现在我所做的,正是这些。”
这些,他现在做得都很成功。尽管航空工业只认为他做得一无是处。现
在,在竞争激烈的公务用喷射机这一行,显然李耳喷射机已站在领先的地位。
令人费解的是,在克服一度威协李耳的新公司的财务和其他的困境之
后,公司的业务已无异地步上黄金的成功之途,李耳又故态复萌地显出不安
于此的征兆。对他而言,参加牌局是为了游戏,赢了,他也厌了。
在原来的公务用喷射机的生产情况才刚稳定下来,他就决定:是设计一
种新型飞机的时候了。他也是这么做的。这种新飞机叫做40 型(Model 40),
从公务飞机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道地的“皇族飞艇”,不过,这种飞机的
设计也可做为民航客机使用。它将和道格拉斯的DC—9,波音737,以及其他
同型的小喷射机竞争。在做为民航客机时,李耳的新飞机设计有28 个座位,
装备齐全每架150 万美元,约为其他竞争者售价的一半。
于是,李耳又有新计划,又有许多头痛的问题,而不再有闲暇。他又感
觉快乐了。钞票一下往上堆,但是,一点也引不起李耳的兴趣。“他妈的,”
他说,“到头来我只能用一口棺材。”
在记者季莫尔完成这篇报道之后没有多久,变化多端,不可预测的李耳
又开拓了另一个新领域:蒸汽动力汽车。
他认为蒸汽动力,可能有助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这个问题在1960 年曾
令汽车制造商头痛得要死。蒸汽动力曾似乎极有前途,但在1900 年初期为汽
油所取代。现在,李耳出资一千万元投入这一新的冒险,成立了李耳汽车公
司,付给一小组的工程师一个任务,要他们给汽车发展出一种价钱低、效率
高、动力强、重量轻、免污染的蒸汽引擎。
本文撰稿时,他们仍在进行这项工作。他府有一部老道奇轿车,在车身
上放了一只锅炉,另外还有许多其他实验用的换用品。他们同时也在进行发
展另一种更新式的汽车动力系统,在某些方面说来,它似乎更有前途,这就
是所谓的汽车式涡轮(Wa…por Turbine drive),它是将一种特殊的液体
加热,使之变成高压汽体和蒸汽引擎一样,具有一个先天的优点,即产生较
少的含毒的废气和其他放射物。
现在,李耳已是年近70 岁的人了,和记者季莫尔访问他的时候比较起
来,他的性子看不出一点有变得缓慢的征兆。他仍然刻意要求十全十美。他
对动作太慢的人,还是大声咆哮。他依旧如昔日那样的性子,今天制造一件
东西,明天就要做彻底的试验,而不愿意花半年的时间把蓝图在工程部门各
单位送来送去地兜圈子。
一位底特律的职员,在不久以前指出,“如果有一天李耳汽车公司发展
成为可以和通用汽车公司竞争的对手,我不会感到惊讶。”
研究光学致富的蓝德
要是在三十年代的末期,你能适时地买进拍立得公司的股票,而于六十
年代的末期,又把它适时的卖了出去,你所投下的资金会增加2000 倍之多。
换言之,你所投资的每100 美元在30 年间,就会增长到超过20 万美元!
这种公司正是华尔街所梦寐以求的公司。一般投机家们不断的在新发行
公开上市股票的公司中挑挑选选,希望找到一个能再创造这种神奇业绩的公
司。他们楔而不舍地想在那个不显眼的角落,搜寻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目前没有人看得上眼,而于1990 年代却将广蒙投资大众的青睐。据一些多年
从事这种搜寻经验丰富的老手说,诀窍是在于“要看准一个人,而不是一家
公司。”要找到一个工艺的发明家,一个有创见的人。然后对这个人投资,
而不论他的公司目前的收支情况是多么不引人注目。
第一批对拍立得公司投资的人,便是这么做的。这个初生的公司并不能
即刻为投资者赚回他们的钞票,但它却拥有爱德温·蓝德(EdwhH。H。Land)。
与毕尔·李耳不同,蓝德是一位专家,他终身从事“光”的研究工作!
光对物质有何影响,物质对光有何影响,眼睛对光有何反应,又如何把这些
效应加以运用。从离开大学以后,他就专心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研究热
情之炽热,甚至使他放弃了学位,没有毕业便离开了学校。这方面和李耳,
以及我们所谈到的其他许多人一样,他也是迫不及待地要开始行动,而不肯
多花时间于正规教育。结果,享誉全球,列身当代最显赫的科学家之林的蓝
德,竟连一纸大学文凭也没有。这是值得发人深省的事。
十几年前,财星杂志(fortune)记者法兰西斯·比罗(Francis Bello)
曾对这位才气纵横,多采多姿,家财巨富的人,做过一篇广泛而深入的报道,
比罗的报道,包涵了从拍立得公司于1937 年开始创立,迄今发展至光辉灿烂
的全盛时代,成为华尔街有史以来成长率最高的热门公司之一,蓝德一生中
最重要而有趣的部分。下面就是比罗的报道(发表于1959 年4 月)。在这篇
报道的后面,我们又概略地介绍了蓝德的财富近况。
如果一位参加文艺复兴与运动的才子能活到今天,他会发现,掌管一家
美国的企业公司才是对他在多方面超凡的天才获得最大的满足。经营企业,
他可能是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制造家和政治家,透过企业,他可以得
到王公大人们的敬重。那是一家生气蓬勃的公司,它可能并不是世界上最大
的一家公司,因为公司的大小,对他而言并不重要,但是它会是成长最快的
公司,并且是他自己早年一手草创的公司(无异的,他会蔑视捡别人现成的
做法)。这个公司的成立,应是他的理想之实现,每一细枝未节,都由他所
塑造,公司的产品——他的天才的结晶——将独步世界。在他的周围是经他
仔细挑选的一群杰出的伴伙。他们与他怀有同样的热情和理想,愿与他共同
创造和携手工作。
事实上,现在确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爱德温·蓝德,他的公司就是拍
立得企业公司,在美国麻省的剑桥,生产著名的60 秒相机(60—Second
Camera)(按即瞬时显影相机)。
先说这个人:一位极具天才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到目前为止,拥有240
种专利权。从1973 年公司成立开始,他就一直是拍立得的总裁,董事会主席
的研究发展主任。这个公司启始于蓝德的一项发明,世界第一个光的偏极板
(POlarizing sheet)——一种滤光器——这一发明不久就以太阳眼镜的形
态为大家所熟知。在偏极镜及其有关的装置方面,蓝德享有96 种专利,在光
的偏极化这一行,迄今仍然没有一家公司堪与拍立得匹敌。他在学术上的造
诣,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反守旧和作风的激进,以及他在科学上各方面的成就,
使他赢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所客席教授的荣誉。
产品:拍立得有今日的声望,有及其96、6%的销售额是来自蓝德的发
明,并于1947 年发表的60 秒相机。迄今仍无人能设计可与之竞争的同类产
品的试制法。事实上,拍立得公司在“一步显影摄影术”( Pne— step
photohraphy)上所拥有的238 项美国专利权——其中有122 项是蓝德个人的
成果。不但使拍立得公司在生产上使用的方法成为禁果,而且,使所有其他
实用的方法亦因受限而无法实现。
公司:年销售额自1948 年,蓝德照像机上市那年的125 万美元,到1958
年激增为6500 万美元(编者按:1974 年已达7 亿5 千7 百万美元,纯利为
2838 万美元。在1956 年拍立得股票每股售价为12 美元,至1959 年,拍立
得推出革命性的新摄影术以后,每股价值己为100 美元——该年股利约为
1958 年的50 倍。(到六十年代末期同样的股票、含股权、价值已超过600
美元)
拍立得公司在摄影工业界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它已超过了Bell 和
Howell,这两家公司在1959 年有5900 万美元的年营业额,柯达公司仍然是
雄据第一位,年销售额略微超过8 亿美元(67%是摄影方面的生意)。Ansco
(General aniline and Film)以1。4 亿美元屈居次席。若Ansco 公司在
非摄像业方面的业绩不予计入只能慨计,拍立得无疑的已在此一业界取得仅
次于柯达公司的次席地位(上述顺序在此文发表多年来已经多次变动。)
蓝德的革新当初曾饱受所有专家们的嘲笑,这类人他们永远能列举很多
理由证明一种革新不会成功。在这些专家中,实际上包括了美国的每一相讥
商人,每一个“优秀的”业余摄影家,和几乎华尔街的每一个人。可是,这
些专家和摄影工业界在1948 年,他们未能估量到一个事实,即摄影业距其他
可以充分发展的潜在市场,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那时,差不多有1/3 的美
国家庭仍未购置照相机,而有更多的人,家里虽有照相机却难得一用。其原
因应很明显,所有其他的近代工艺产品——由汽车到电视机。只要能供以能
源或信号,它们就能单独地完成其功用。但是,在人们使用照相机时,就得
等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对满足人们的喜悦不说,这是严
重的拖延。因此,使积极从事摄影活动的,仅限于数百万乐于此道的人士,
而这些人经常由其所用的摄影装备性能的优越所得到的乐趣,比由他们所拍
摄的照片所得的乐趣还更多。
因为能满足快速看到照片的想法,所以拥有蓝德照相机的人,就变成软
片的经常买主。一位普通照相机的所有者,每年可能购买3、4 卷软片。而一
个使用蓝德照相机的人,每年购买10 眷或更多的软片,是稀松平常的事。(在
1958 年)拍立得公司大约卖出了1500 万至1800 万卷软片,约值2000 万到
2500 万美元。(到1960 年拍立得软片的销售额已增至每年2 亿美元以上。)
在蓝德的同事门的记忆里,蓝德从未指使过任何人。他处处为人设想,
机警而细心地引领着公司,并对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显然的感到称心的喜悦。
他以说服和授权的方法经营公司,深信人们唯有在为他们自己创造的职位
上,才能有最好的表现。他所最耽忧的,就是还未能使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有
这样的职位。他已对他们许愿,将尽快地予以改善。
从研究生产到到行销、财务,蓝德对拍立得公司生意上的每项业务都有
透彻的认识,因此,他在寻求咨询时,决不会无所是从。在被他视做朋友和
顾问的人中,有些是全国学术界居于领导地位的科学家,有些是华尔街最具
卓见的智囊(有几个还是拍立得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也就是因有这种不耻
下问的个性,在他从事一步显影摄影研究工作之初,他曾求教于安索·亚当
(AnseI Adams)———位伟大的摄影家和技术人员,请他协助选择改进品
质,以使拍立得软片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剑桥附近。拍立得公司占用了九座
散布开来的大楼,有的占用全部,有的占用部分(该公司只拥有其中一座楼
房之产权,此外,在Waltham 还拥有三座新建的厂房)。在其中一座谈褐色
的三层建筑物的底”楼,有一问清爽宜人,排满书籍的房间,蓝德就在那儿
办公。蓝德的办公室有一扇门可以通到隔壁的一个房间,里面有一排排的桌
子,桌子上整齐地堆放着最近的定期刊物、业务记录和函件,墙上则挂着显
示拍立得公司的生产、销售、利润等种种数字的图表。
每天从早到晚,蓝德的研究助手们川流不息地进进出出,向他提出研究
报告、讨论问题。或报告他一个意外的发现以邀他欢心,蓝德常不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