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赚大钱的秘诀 >

第25部分

赚大钱的秘诀-第25部分

小说: 赚大钱的秘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6 千美元。
  孔菲德写信给垂法斯基金,分析了在欧洲的市场情况,提出了一些开发
  的统计报告。这对它们又没什么损失,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投资者海外
  服务公司。他开始时自己推销垂法斯股票。然后,他一个一个的召请了其他
  的推销员,替他工作。这种安排是互助基金的标准组织方式:孔菲德可以从
  每一推销员的每笔交易中提取1/5 的佣金。
  最初,IOS 的推销队伍极小,全部人员可以挤在孔菲德的汽车里。他们
  开着车到一些城市,找个中等的旅馆住下来,白天在美国空军基地推销垂法
  斯股票,晚上就找家酒吧,喝酒和跟女孩子胡侃。渐渐的推销队伍已壮大到
  不适于这种开车跑码头式的推销术了,同时孔菲德自代理商佣金中抽成所得
  的收入,已无需他自己亲自去推销了。于是,他在巴黎弄了一间住宿兼办公
  两用的办公室,开始专心致力于召训新的推销员,开拓新市场和健全代理的
  业务。后来法国政府说他非法出售基金股票给法国公民,开始找他的麻烦,
  他才迁往瑞士经营。
  到五十年代末期,IOS 已有一百名推销员,在世界各地替它推销。他们
  推销的地区已由欧洲拓展到其他有美国人集中的地方,如非洲、印度、南美
  等。推销员队伍已壮大到孔菲德无法单独掌管的地步,于是,他增设了中层
  的组织。当初的一些推销员被提升为推销主任,他们被授权可以在各国家和
  地区召训自己的固定的推销员——当然,也有权从这些推销员的佣金中抽
  成。当有些主管人员下面的推销员大多时,他们又可在其下增设次中层的组
  织,于是这些主管就晋升为一级主管。
  投资者自认为投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就这样经过层层的剥层,而最后的
  一层,当然是落入孔菲德的大荷包里。到1960 年,他33 岁的时候,没有投
  入任何有份量的资金,他已赚得了100 万美元。
  现在,他准备采取在互助基金这一行中石破天惊的一步——成立他自己
  的互助基金公司。
  一位瑞士银行家(那时开始和IOS 打交道,现在纽约)说,“那个时候,
  要成立一家互助基金公司并不难。当然,在像美国、瑞士及其他一些有严格
  的法律规定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国家里,是不太容易的。但你可以选择一些法
  律较宽的国家,你所需要的不过是有一个通信地址,在简介上印上几家信誉
  卓著的银行的名字,再找一家好的印刷厂,印一些看起来高贵大方的股票证
  明书就够了。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卖基金股票,收集资金,并把它投资于你看
  中的任何事业的股票。”
  孔菲德的第一家互惠基金,名叫国际投资信托公司(Iinternational
  lnvestment Trus 简称IIT)。公司在号称是“自由中的自由市场”的卢森
  堡登记。基金的通信地址和实际经营的总部,依然在瑞士,和IOS 在一起。
  孔菲德的那些熟练而有冲劲的推销员们,能使一般潜在的客户获得一个印
  象,即IIT 是一家以瑞士为基地的殷实可靠的大公司。IIT 股票销售的情况
  就如股市繁荣时的热门股票一样。 12 个月以后,该公司已获得其投资者投
  入的350 万美元,基金继续不断地增长,直到最后增长到将近7 亿5 千万美
  元。长期以来,孔菲德对他只能向美国公民推销的限制,一直感到气恼,50
  年代末期,有几个国家的政府抱怨IOS 的推销员(也许并未得到孔菲德的支
  持),私下违背了这个规定,
  而大批的将垂法斯的股票,通过银行和以货币交换的手法,卖给非美国
  公民。孔菲德现在决定要设法使这一限制一国一国的解除。他去见每一个国
  家的财经当局,说:“你们在耽心资金会流出贵国,对不对?好吧,我告诉
  你我的做法。我的新基金IIT,将投入一部分资金,购买贵国企业股票。但
  你们要准许我向贵国人民推销基金股票,做为交换条件。”
  当他一国接一国地完成这番交易之后,IIT 所购买的真可说是各式各
  样,一应俱全,从瑞士、荷兰和美国的热门股票,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的
  冷门股,无所不包,它所做的冒险投机,遍布全球各地一有很多事业,是美
  国政府从来不准许互助基金插手的。但IIT 的这些冒险,并非全都做得很得
  当。IIT 本身的股票,最初的价值是每股5 块美金,前两年的经营,使其股
  价跌落了15%,直到第4 年,才勉强地爬回到原来的5 美元的价位。但是,
  孔菲德的推销员们在和新的客户谈到IIT 时,都有意的对此一事实避而不
  提。顾客们继续购买新股票,该基金的资本继续不断的在增长。
  他就这样一步步的使自己从推销员、推销主任、超级推销员、走到了基
  金经理的地位。他个人的收入不再是仅靠推销的佣金了,他已有更丰富的财
  源。他现在有经理费(以基金的总资产额的百分比计算)以及一个善于心计
  的基金经营者,能巧立名目在由他控制的庞大的资金中侵食的各种款项。
  后来,孔菲德和他的高级职员们想到,如果经营一家基金就这么称心快
  意,那么再多经营几家,岂不更妙。于是1962 年,他们终于推出了他们最精
  彩绝伦的妙想,那就是“基金的基金”
  (Fund of Funds 简称FOF)。
  这个响亮的令人眩晕的圣经式的名字(译者按:系指圣经称那为万王之
  王King of Kings),无疑的是一天才的杰作。说起FOF 背后的构想,实
  在是一篇好的推销经。虽然,在推销员离开后,经过冷静的分析,你会发现
  它并没有什么了不起。FOF 是以投资于其他基金为目的而设立的一家基金公
  司。
  “你该了解一点,”推销员会说:“你如果对一个基金投资,你就可以
  收到多项投资和专家经营的功效,对不对?所以,你若投资于‘基金的基金’,
  岂不是有加倍的功效?你绝对赔不了!”事实上,你会赔,而且很容易赔。
  首先,你得付两笔手续费——一笔给FOF,另一笔给它所投资的其他基金。
  其次,它所唱的推销高调,乃基于两个完全不可靠的假设。
  第一个假设:互助基金的专家经营和多项投资,可以在市场变得不景气
  时,保障投资人兔于损失。但是,在六十年代末期,由沉痛的事实证明根本
  就不是那么回事。互助基金发行的股票和其他各种股票一样照跌不误。
  第二个假设:一家基金之王或“基金的基金”会选择在市场跌势中仍能
  应付得很得体的基金,向它们投资——或至少可经由其多变性,选择一群基
  金,其中大部分能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堕。这一点,早在1929 年已被证明只
  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当时这种叠罗汉式的投资公司(即“基金的基
  金”的方式),就是在大局崩溃的情况下,一垮全垮。一位证券投资交易委
  员会的官员说得好:“要是一个互助基金,单独不能保证可以选购适当的股
  票,何以一个自称为超级基金的公司,就能保证可以选择适当的基金?”然
  而FOF 这种有漏洞的理论,竟能使成千上万的人们信以为真。IOS 的推销员
  们很快的都发了财。而柏那尔·孔菲德变得更富有。
  FOF 在加拿大登记,名义是IOS 的子公司。为什么选加拿大呢?因为加
  拿大证券法规对这型的企业很友善。美国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任何由大众投
  资的像互助基金这类的投资公司,所拥有的任何其他由大家投资公司的股
  权,都不准超过很小的百分比。这项规定,是为了防止1929 年那种连锁反应
  式的一层崩溃各层全垮的大灾难重演。在六十年代,加拿大的法律没有这种
  不准以基金的方式投资的禁忌。一个基金是可以拥有另一基金的大部分股票
  的。
  没有任何规定,限制FOF 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美国的互助基金。因此,FOF
  在其著名的事业中的第一步行动,就是集中力量购买受世人喜爱的知名的华
  尔街的热门基金股票。
  第一步行动,是孔菲德和其助手们想到的一个绝妙的主意:IOS 可以提
  取两次经营费和工作奖金———次是第一层的基金,一次是FOF。
  这个想法,又触发一个更精彩的主意。美国的法律只限制这种由公众拥
  有的投资公司做多层基金的操作。但是私人拥有的公司则不受此限制。如果
  IOS 成立一个只有一个股东——即FOF 的公司,这就合乎“私人公司”的定
  义了。这种私有的基金即可在美国作业,而不受干涉——事实上,还可以在
  华尔街这个财经中心,设一个公司所在地。对于长期间不能在华尔街和美国
  其他各地立身的IOS 来说,这个想法,是极具吸引力。
  就这样,IOs 私人拥有的基金一个接一个的成立起来。它们对什么股票
  都投资,从热门股到惊险得令人头发直竖的投机股:投资于房地产(在美国,
  也严格限制公众基金投资的范围)和北极石油探测,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冒
  险事业,其中亦有部分比较谨慎些的。渐渐的FOF 已失去其创立的原意——
  做一个投资于其他基金的超级基金,进而变成一个完全为少数野心勃勃的首
  脑分子所掌握和操纵的公司,从事一连串的投资冒险事业。
  衔六十年代中期到末期,孔菲德正享受着他鼎盛而短暂的仲夏。“IOS
  之结构已变得极为庞大而复杂,”一位孔菲德的瑞士银行界友人说,“几乎
  已没有一个人可以把它整出一个头绪来。
  每次当我以为已把这个扑朔(Pnzzle 按系一种玩具迷)整理就绪了,就
  又会有一块新的东西出现,于是,我不得不把它再拆开来, 设法把这块新东
  西再安放上去。”尽管很少有人得知孔菲德的财产到底是如何安排,或到底
  是怎么组合的,但西方世界每一位报纸的读者,都已知晓这个出身布洛克林
  的圆脸盘的社会工作者。
  已经富有得令人难以置信。
  要是孔菲德出现在一些私人喷气飞机阶层休憩的胜地,如墨西哥、阿卡
  坡可等,单是他的来临,就会被当地报纸当做头条新闻。当生活杂志或纽约
  客杂志派记者来采访报道他的活动时, 他会举行许多盛大的宴会,显得极为
  开心。“他有时候简直像一个大学生似的,对他所搜集的女孩子,非常洋洋
  自得。”这位瑞土银行家说。
  华伦·艾维斯(Warren Avis)一创立艾维斯租车公司的百万富翁——
  在阿卡坡可也有一幢房子,偶然被邀参加孔菲德宴会。他是一个思想较严肃
  的人,对玩乐的事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有一天晚上为了好奇的缘故,他
  走到孔菲德的处所。他看到宴会竟演变成狂喝乱舞的胡闹场面,并且还有些
  记者在场,于是;他就转身回家。”我告诉巴尼,”他回忆道,“他该停止
  这种宴会。他已替自己赢得了国际理财专家的声誉,手头掌管着来自公众的
  数以百万计的资金。我以为他这样会给别人一个完全错误的印象。人们所期
  望的理财专家,应该是沉默、严肃、谨慎的
  孔菲德给公众的印象是“国际浪荡子”,这一点,可能确是促成他的仲
  夏突然结束的原因之一。这种印象当然对他是毫无裨益可言。
  六十年代末期,一些漫不经心的基本的投机生意开始恶化,麻烦发生了。
  最初,并不怎么严重,但由于内部管理和费用问题使麻烦越来越大——不满
  的股东们事后指责说,完全是由于经营不当。结果,形成严重缺乏周转现金
  的情况。
  部分也是为了筹募现金,在1969 年IOS 决定将股票上市。母公司的股票
  原来由孔菲德和他的职员以及推销员私人所拥有,现在以每股10 美金的价格
  公开发行上市。这不但可为公司筹募现金,而且也使孔菲德和其同事们把这
  个生意做某种程度的变卖。本来他们是一家公司的私人股东,他们的股分不
  能在任何公开的市场上交易。他们只能私下卖给别人——而这可能是很难办
  到的。然而现在他们的股票可以公开交易了,孔菲德一帮人可以随时把股票
  出手,市场能吸收多少就是多少——把股分变成现款。
  那些立即将他们的股票脱手的人高兴了。那些希望等股票涨一点以后再
  卖的,很快就后悔莫及。因为IOS 股票上市不久,世界股市就开始动摇、暴
  跌,经过很短时间的复苏,便完全崩溃。
  噢,天! IOS 的推销员们曾对其所属各基金的客户们保证,他们的钱
  每年差不多可以增长20%。现在事实证明,他们的话(说得客气点)未免太
  夸大其辞了。1960 年购买IOS 第一家基金IJT 的人,到1970 年发现,他们
  的资金十年来每年只得到不及3%的增长。他们若把钱放在银行,结果会好
  得多,而在FOF 开始创办时,购买其股票的人,会发现远不如当初把钱压在
  床席下面。上市时每股售价十美元,八年后他们的价值尚不及八美元。
  头脑清醒的,再也不会有人买IOS 股票了。事实上许许多多基金的股东
  们,都希望能尽快把股票卖掉。一度曾富有的推销员,再也连一毛钱都赚不
  到了。光辉的日子已成过去。IOS 已面临破碎的境遇。
  1970 年,一群董事和大股东们聚在一块儿,惊慌失措地想找一个替罪的
  羔羊,结果他们选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