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7-父亲嫌疑人-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中用石头将他们视若父亲般的男性老师以“流氓罪”砸死,弑父的情结以集体的“革命”行动表现出来。
而现在,有关弑父情结使作者写了另一部叛逆的故事。
用作者的话说:在各个领域,年轻人都在用他们的新声音“屠杀”年老的一代。这种“屠杀”温和了表现为革新,激烈了表现为取而代之。这种心理学意义上的主题通过“父亲嫌疑人”这样的故事来表现,可以说颇奇谲。
还可以称之为“险”的是小说的文体试验。
作者抛弃了他轻车熟路的叙述习惯,“潜入”一个年轻诗人的灵魂,用他的眼睛观察和叙述,从心理层面入微刻画了一个男孩在其成长过程中与众多父辈既卑微又高傲、既渴望承认又处处叛逆的复杂感受:“月亮像邮票贴在天空右上角,我是月亮。”“阳光像蝗虫满天射下来,你们别着慌。”“鸟在天空乱涂乱画乱点鼠标,这不算不正常。”“男孩的小鸡巴露出裤衩,小心大人剪刀。”这是“我”的一首歌谣,柯云路这部小说通篇都是用这样的语言写就。这多少会让我们对那个“老熟”的柯云路刮目相看。
一个八十年代走红的作家写了一个八十年代生的“文学新星”,这样,一个多少有点“险”的话题就出现了:八十年代生的年轻人是否时时感受到父辈传统的压制?他们是否对此充满了敌视与叛逆?小说中的“我”所表现出的恶毒情绪,到底包含多少社会学与文学的真理?“我”痛恨着那些父亲嫌疑人,希望与他们决裂,但又无法隔断与他们千丝万缕的脉连,这是否道出了八十年代生人叛逆传统又生于传统的矛盾?
连载:父亲嫌疑人 作者:柯云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