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

第282部分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第282部分

小说: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茶馆以后,林清华就乘着内壁镶嵌着铁板的四轮马车返回大元帅府,虽然车窗关了起来,但是还是可以透过车窗上的那道窄缝看到外面的景色的。

  林清华对于眼前的一切很满意,因为这繁荣的景象表明,南京城的经济生活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轨,也许从现在起,这里将再也不会蒙受战乱所带来的痛苦与悲哀了。

  马车走的不快,足以让林清华看个清楚,直到马车慢慢的停下,林清华才不得不终止了这趟让人心旷神怡的短暂旅行,因为马车已经抵达了紧靠着他的大元帅府的咨议府了,而他,整个中国的真正的主宰者,必须去参加每日一次的例行咨议会议,与手下的那些大臣们协商,以商讨和确定治国方略。

  当林清华进入咨议府后院的大会议室的时候;这里已经坐满了人;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尚书,还有莫不计等亲信幕僚也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了,等林清华的卫兵出现在门口,会议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重新坐好,静静的望向门口。

  与往日一样,没有什么声音,林清华就忽然闪进了会议室,一声不响的直接走到最里面的那张椅子上,并安安稳稳的坐了下来。

  所有的大臣、幕僚们都站起来向林清华行稽首礼,林清华也向往常那样,静静的挥了挥两臂,口中说道:“诸位请坐。”

  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林清华并不想让众人这么多礼的,但后来莫不计还是劝他改变了主意,因为莫不计一向认为,若没有了象样的规矩,那么朝廷就不象是个朝廷的样子了,而大元帅就更没有威严了,这显然不利于收服人心。

  会议室是完全按照林清华的设想进行布置的,作为大元帅,同时也是天朝上国的真正统治者,林清华坐在最里面的一张太师椅上,而其他的人则分别落坐于他的左右手边,两边的椅子排列得整整齐齐,大臣和幕僚们就坐在那些椅子上,椅子的数目不定,但最少是六把,也就是六部尚书的专用座位,然后根据参加会议的人数临时增加椅子。自从郑森走后,林清华就对整个朝廷的结构和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将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全部踢出朝廷,将自己多年培养的一些人才拉进了朝廷,分别安排在一些最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朝廷的朝议也进行了改变,皇宫已经完全成了摆设,新的议政之所就设在咨议府后院的这个大会议室里,而且除非出现紧急情况,否则,每日的朝议将雷打不动的安排在下午两点半举行,并且每月的头一天与最后一天将成为例行的休息日,大元帅和大臣们将在这两天好好的放松一下。

  刚开始时,众人显然不习惯于在林清华面前落坐,更不习惯坐着与他讨论朝政,不过,当他们在那些椅子上战战兢兢的坐了几天之后,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再也没有开始时的那种如履薄冰之感了。

  待众人落坐,林清华开口道:“刚才吃完午饭,我带人去了个小茶馆坐了坐,听到了一些牢骚,虽然并不好听,但却让我心中一震,看起来,要想顺利的实施新政,就必须先让那些士子们认同新政,起码要让他们中的多数人认同。”

  他转过头去,向坐在那里的吏部尚书侯方域说道:“明年的科举准备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开考?”

  侯方域答道:“差不多已经好了,属下与吏部诸位司员商议妥了,打算明年开春就开考,由乡试到殿试,一步一步来。”

  林清华点点头,随后说道:“要保证准时开考,不能耽误,同时要尽量在一天内考完,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在小号里一坐就是几天了。至于考题嘛,就由你们吏部和那些高等学堂的教员商议,然后拿来给我过目,由我最后确定。”

  侯方域道:“属下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林清华将目光投向坐在侯方域身边的户部尚书顾炎武,说道:“上次我命你们将教育司从礼部搬入户部,你们办得怎么样了?”

  顾炎武禀道:“按照大元帅的命令,属下已经将张自烈大人从湖广调来,任命其为户部侍郎,总管教育司事宜。”

  林清华点头道:“你回去后,马上命张自烈着手筹备,准备再建两个高等学堂,扩大招生,让尽可能多的士子能够进入那里读书,免得有人借机攻击新政。”

  顾炎武犹豫片刻,随即答道:“这需要大笔金钱,但如今户部财力有限,恐怕一次不能支持这么多的学堂,况且还有各地的义学也需要钱,故而此事恐怕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林清华说道:“尽量去办就是,至于钱的事情,我会想办法的。”

  林清华停下说话,扫视一眼底下的众人,心里转了几个念头,随即向坐在顾炎武对面的黄宗羲说道:“黄先生,我命你与王先生协助户部清查江南田亩、整顿赋税的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

  黄宗羲说道:“禀元帅,清查江南田亩一事刚刚开始,目前还没有什么成效,不过,湖广与河南、陕西、云南、四川等地的清查已经完成了,按照元帅的新法,凡是在半年之内未到官府申报自家田产并办理新地契的地主,一律以旧地契上记载的为准,多余的由官府收回。由于官府派人挨个到乡间去讲新法,因此,地主们大多都知道了新颁布的《土地法》,自行到官府去申报的占了多数,剩下的少数人过期未去申报,因此官府已经将其隐没的田产罚没,并作为官田租给农户耕种。”

  “哦?官田出租?没有分给无地少地的农人?”林清华有些奇怪。

  黄宗羲解释道:“元帅开始时的意思是,一旦没收了那些隐没的田地,那么就将那些土地无偿分给无地少地的农人耕种,但属下以为,目前朝廷财力匮乏,正是需要大笔金钱之时,因此,无偿分地不如低价卖地。属下与王大人商议了个法子,那就是让农户先种上这些地,然后分成若干年向朝廷购买此地,具体办法是,在每年的正常田赋上,再额外加征半成田赋,荒年不征,这样一来,若是土地肥沃的话,大概用个五至七年的时间就可以将土地收归农户自己所有。”

  林清华颔首道:“这个办法不错,值得推广,只是不知道那些无地的佃户有没有意见?”

  黄宗羲笑道:“大元帅尽可放心,若无朝廷此策,那些佃户恐怕一辈子也没法弄到自己的土地,因此,这个办法可行,而且佃户也很喜欢此法,虽然额外加征田赋以后,官田与地主所有的民田的地租就差不多了,可是毕竟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此对于佃户来说还是很让他们憧憬的,而且这样一来,也可迫使那些地主继续降低地租,否则的话,就没人给他耕田了。”

  林清华点头道:“那你们就看着办,若是真的可行,就推广开来。对了,那些隐没土地的地主们怎么样?他们是否在骂我?”

  “这个……”黄宗羲犹豫了一会儿,随后老实答道:“是的,本来地主们就对元帅的《限租令》十分不满,再加上这么一来,他们心中就更是满怀怨恨,他们到处造谣,说大元帅想学李自成,将天下所有的地主都赶尽杀绝,有些地方的豪强还聚众闹事,虽然没有成功,不过确实可以看出他们的不满。”

  林清华冷哼一声,说道:“他们应该知足了,这么些年下来,他们可是偷漏了不少田赋,没有追究他们的罪就已经是他们前世修来的福气了。哼!地方豪强?还不就是一些族长之类的家伙吗?我削了他们手中的族权,夺了他们隐没的土地,他们肯定不乐意,若不发泄出来,那倒真是希奇了!以后继续给我盯住这些家伙,另外再在契税上加把劲儿,让他们觉得买地不如开工场合算。”

  黄宗羲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折,说道:“这是属下写的关于此事的奏折,请元帅过目。还有一事,元帅上个月命户部派出司员随同满清女真的使者出关巡视,昨日他写回了一封信,说已经在几条大河的附近找了个好地方,那里地广人稀,土地相当肥沃,不过却十分寒冷。”

  林清华接过奏折,却并没有急着看,而是说道:“寒冷不要紧,只要模仿女真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朝廷再多拨些保暖的衣物,并在那里盖上厚墙房屋。我打算将那些两广一带狭乡之人移往关外。最近广东巡抚又上了道奏折,说那里土客相争又发展到了械斗的程度,听说还用了土炮,死了几十人。那巡抚说原因是两家前几代的积怨所致,其实他错了,真正的原因是土地问题,再加上族长的挑唆,双方就打起来了,土地问题不解决,土客相争就没办法解决,所以,我打算让朝廷出面,朝廷出钱,将那里的人移到关外去,一来可以解决土客相争问题,二来可以监视关外的女真,免得他们故态复萌,另外还可以在那里建成一座新的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黄宗羲恍然道:“原来如此。我等还曾私下议论,为何元帅会命人到那么远的蛮荒之地去,却原来是这个原委。只是属下还是有些疑惑,元帅不将人集中到一块儿,而是这么东移几万西移几万,却不知是为何?将他们一同移到关外去不行吗?”

  林清华解释道:“这是我的长远计划,要知道天下大的很,虽然中原富庶,但是,将来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人一多,地就少,与其到时候为了土地争来争去,倒不如现在就将人分散开来。用不着担心安全,他们都是用军事编制组织起来的,况且还有民兵师,再加上镇虏军的部队,可保安全,再说了,只有边疆安全了,那么中原腹地才能真正安全。想当年,汉武帝派人卫戍轮台,就是这个原因,不过,由于一些原因,最终没有坚持下去,但是请相信,我将能坚持下去,因为我与汉武帝是不同的。”

  黄宗羲被林清华这么一通大道理说得有些头昏脑涨,但他还是认为林清华说的没有错,毕竟跟林清华这么多年了,林清华做的那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很多,虽然很古怪,但最终大多是成功的,对于这个他很有信心。

  不等黄宗羲完全弄明白自己的意思,林清华却接着说了起来:“对了,上次我对你说的,让你们和户部确定一个最高田产的数字,你们弄得怎么样了?

  黄宗羲定了定神,说道:“元帅的意思是限制地主的土地数目,每个地主名下最多可拥有十万亩土地,多余的土地由官府代为出卖,卖得的钱七成交给地主,三成作为契税收入官库。属下与众位同僚商议了许久,虽然有人赞同,但属下还是以为此法不妥。”说完,他便停了下来,眼睛望向林清华。

  林清华早就知道黄宗羲肯定会反对这个办法,于是说道:“你说说你的看法。”

  黄宗羲说道:“这样一来,岂不是与那‘累进税’差不多了?两者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地方豪强可以将其名下土地转给亲属家眷,甚至是自己的丫鬟、家丁,这样一来,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反而使得官府增加清查难度。”

  林清华笑道:“分散开来正好,因为那就是我的目的,我可不想看见某个家族拥有上千万亩的土地,那只会使得他们越来越富有,钱越多,权利越大,越危险,对于国家越有害,所以说,这正在草拟的《限田法》还是很有必要的。你可以想想,我可以禁止我的军官拥有土地,那么为什么就允许那些坐着不劳而获的地主拥有成千上万的土地?我所要避免的就是地主拥有大量田产,这样不利于整个国家。”说到这里,林清华忽然转过脸去,对坐在莫不计身边的秦侃说道:“孙可望的那件案子办得怎么样了?”

  兵部尚书秦侃答道:“军事法庭已经审得很清楚了,孙可望驻军云南期间,勾结当地官府,欺压善良之辈,巧取豪夺,吞没他们的田产,共计五十多万亩,其中有三十万亩落入了孙可望自己的口袋。不过,正是由于大元帅有禁令,不许军官囤积田产,因此他就将自己名下的田产拨到了手下士兵们的名下,这个五十亩,那个一百亩,不过,那土地上的收益还是他一个人的,后来若不是几名士兵与他闹了别扭,向军法官告状,后来又闹到了巡查御史那里,恐怕此事现在还蒙在鼓里。”

  林清华又将头转回黄宗羲那边,说道:“怎么样?人对土地的渴望可真不是一般的强,就算我的命令那么严厉,可是居然还有人敢这样搞鬼。”他顿了一顿,随后又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要限制人的这种欲望,让人明白,土地再多也是没有用的,最终还是会被拍卖的,所以,应该把心思用在别的地方,比如说工业、商业、航海。”

  见黄宗羲似乎仍有些顾虑,林清华说道:“十万亩土地已经不少了!如果每户佃户为他耕种一百亩的话,那么就有一千户佃户给他扛活,你可以好好想想,现在这样的地主有几个?说到底,我这个办法是为了防范以后可能出现的土地兼并。好了,就按照我的办法来办吧!从今往后,所有的法律都要公布出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触犯法律是不可饶恕的。尤其是户部,要在所有的义学和高等学堂中开设法律课,要让人从小就知道什么叫法律!”

  见众人没有别的话说,林清华便向秦侃说道:“郑森的兵撤的怎么样了?”

  秦侃说道:“广东的撤走了一半,但福建、台湾还没有开始撤。据当地传来的消息,郑森正从福建、台湾一带招募大量壮丁,并将他们用船运往南洋,广东由于有我军驻扎,所以他还不敢太过嚣张,但是福建就不一样了,那里是他的地盘,他想怎样都可以,听说那里的乡间整座村子整座村子的向南洋搬,凡是不想搬的,就被捆起来塞进船舱,直接押到南洋去。不过,由于郑森还要靠福建的商税养兵,因此福州这样的大城没有动,也许将来也不会怎么动。”

  听到这里,林清华就向坐在身边不远处的洪熙官望了一眼,对于郑森的这些所作所为,林清华也是清楚的,青衫社早就将这些事情仔细的禀报给了他,但是他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因为在他看来,郑森的这个举动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