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女儿-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想,我试图用一切方法来证明那只是一场梦。我逃避,我用幻想麻痹我自己,整整一个星期我生活在潜意识里,那里有永远疼我爱我的母亲,那里有永世割舍不下的母爱,我不想出来,我不想面对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我不愿相信的事情被时间冲刷得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一切已经变了。
还没等我和父亲从失去至亲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现实的经济问题就接踵而至了。我们家突然在几天之内变成了贫困户。母亲住院的几个月,家中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而父亲又没有固定收入,我正在读高中,贫困这座大山一下子压在我们的头上。我突然意识到两个人的家庭,特别是一个只有父亲和女儿的家庭在这个一刻也离不开金钱的社会风雨里,是那么飘摇欲坠。而我也从此变得孤苦无依。
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和同学向我伸出了援手,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学校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把市里某组织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名额也给了我。为了让社会了解这次活动,也为了让大家共同来帮助贫困学生,这次资助活动被做成了一个节目,要在电视上播出。组织者要求每个受助学生准备一个节目。我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做一个演讲,讲一讲我的亲身经历。预演那天,我走上舞台,很紧张也很激动,我知道自己的每句话都带着颤音,泪花一直在眼中打转。就在演讲即将结束之时,我脑中突然闪过那首《十七岁的雨季》。“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本应该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十七岁这年的雨季,我却不得不自己孤单痛苦地走下去;十七岁以后的雨季,我一定会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地走下去。”这段话成为了我演讲的结束语。
讲演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鼓舞了我。
之后,我一个人的时候,时常想起这句“十七岁那年的雨季”,随之而来的便是痛苦的抱怨。我时常问老天:“我才17岁啊,为什么要夺走我最亲爱的母亲?”我想不通也不愿想,因为这些都是痛苦,而后我的眼泪就如趵突泉般时常不由自主地涌出。时间是治疗一切悲伤的最好的良药,也是能开导一个人的智者。渐渐地,我开始真正地面对现实,于是我时常对自己说:“在我17岁以前,老天给了我一个最好的母亲,同时赐予我得到母爱的幸福;17岁以后,我已经是个成人了,应该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我擦干眼泪,真正开始踏上自己的路,惟一遗憾的就是即使以后我考上了大学,母亲也无法亲眼看到了。但哪一个母亲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而又有哪一个母亲只图儿女的回报呢?我的母亲生前对我希望很高,一心想让我考上北大清华。在这十七岁的雨季里,我不能被悲伤打倒,我要坚强地走下去,向着我的理想前进,也为母亲圆个梦。
父爱
常听书中形容母爱是博大的,像海一样包容一切,而父爱是厚重深沉的,总是默默地为儿女筑起一道永远支撑在他们背后的墙。父爱是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大多数的父亲都太矜持,不擅于用语言来表达,因此常常被母爱的大海掩盖。我就是一个后来才懂父亲的女儿。
以前也许是青春期的叛逆,我总是和父亲唱反调,现在想来也不知当时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当时的父亲在我眼中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但知足常乐,买东西常斤斤计较又细心肯干的人。在母亲生病期间,父亲一直不辞辛苦地在身边照顾。他很乐观,可以说是永远一幅笑面人生的样子,在他的脸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似乎都很难读出个“苦”字。
第一次看父亲掉眼泪是在母亲去世的那个晚上。他很激动。那也是我第一次觉得父亲离我那么近,我们的心似乎在那一刻也有所感应。无尽的长夜在我们父女痛哭之后也落下幕来。那天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和父亲一样笑面人生,开始我新的历程。
和父亲相依为命,自然慢慢地理解了父亲:他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对我不怎么关心;在只有我们两人的生活中,我突然察觉他的爱倾注于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时刻保护着我那颗脆弱而已受伤的心。他在我的身边竭尽全力要扮演母亲和父亲的双重角色,默默地为我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让我能在家中得到和以前同样的爱。我在这深沉的父爱下成长又别有一种体验。我发现父亲也是一个智者,他的智慧完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40多年的经验阅历。说实话,我这个人对待某些事情有时会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而当我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父亲睿智冷静的分析却给了我当头棒喝,使得我免于误入歧途。那一次我开始相信姜还是老的辣,我考虑事情还太肤浅,我应该学会长大了。
或许母爱更适合疼爱孩子,为他们织就一个温暖舒适的摇篮,而父爱更适合培养孩子,让他们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自己的路。我生命中最初的17年是在母亲无私的关爱下度过的,而上天对于17岁后的安排或许就是让我在深厚的父爱庇护下勇往直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知道,我终于在迷茫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路,并且我一定会勇敢地走下去。
第四部分十七岁的雨季(2)
考学之路
丧母的第二周,我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开始觉得周围的人和事与以前不同了。我变得越来越敏感,害怕提起“妈妈”这个词,甚至当同学间互相聊天时我都有意回避相关的话题;同时我的眼泪也多起来,对于听到见到的悲伤的事情或者电视剧的悲伤情节,我这个从前的“冷血动物”现在也潸然泪下,还时常与之相比自己的痛苦经历,于是我对那类悲惨事情的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差。久而久之,我学习的时候就时常开小差,或者看着书就陷入了沉思,这样的状态对学习必然造成影响。理所当然,那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下滑了一大块。
老师看到我的改变,也了解我的情况,所以并没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鼓励我。而我却无法接受我自己的任何退步,因为我心中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决不能辜负母亲的希望。成绩公布的那天晚上我哭了,眼泪犹如开了闸的长江水一泻千里。我在自己的日记里狠狠地责骂了自己一顿,我觉得我的退步真是太对不起我母亲了。哭到不行处,我只有用“星空”这首我和母亲曾经一起欣赏过的音乐来淹没我的哭声。那一刻,我在自责中、在对母亲的想念中,身临其境地走进了音乐中。只有这首乐曲能慢慢地抚平我的哀伤,因为我觉得它是代表母亲在我身边安慰我、鼓励我的乐曲。
乐曲结束时,我已抽泣得瘫软在床上,而我的脑子却犹如充满智慧的指挥家一样提醒我只是自责是没有用的,只有吸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这才是成功之路。于是我不顾痛哭之后的虚弱,在日记本上总结了我的错误,同时定立了短期目标。之后,我才安稳地入睡了。
余下的高二高三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次考试,没考好的也不乏其数,像前面那样自责、反省的经历也时常上演,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一直都没有被挫折打倒,相信努力终有回报,前面的路虽然艰险,但我有勇气和信心走下去,向着胜利勇敢地走下去。
高三的生活可以说是劳心又劳力,除了抓紧时间学习之外,还要为高考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操心。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温室里的小花,必须自己掌握命运。而且考虑到家庭条件的限制和我的成绩,为了把握起见我的目标不得不打折了,于是我选定了北京师范大学,而后每考一次试,我就考虑一下我的去向问题,直弄得我头昏脑胀,目标也确定不了,成绩更是越来越下滑。终于有一天,我下定决心把报考的事和其他事都抛在一边,全心全意地学习,做最后的一搏。那时真是心无旁骛了。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最后一次摸底考试中我终于翻身了,一跃成为年级的第二名。这给我的高考增添了信心。由于在高考中发挥稳定,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象牙塔在向我招手,然而上大学的路却并不那么简单。
初次打工
高考终于在烈日炎炎的六月落下帷幕。等待考试结果的那几天真好像是十年寒窗一样漫长,心急如焚,忐忑不安。然而困扰着我的还不止这些,上大学的费用还是一个难题。无论我考上哪所学校哪个系,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父亲为了挣钱供我读书,不惜在烈日下、在马路旁等着接些零活,有时好容易找到活,累得汗流浃背不说,还得不到几个钱,真是难啊!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都是为了我,父亲才这样辛苦。以前上高中,整天呆在学校里,没办法出外打工帮助家用;现在高考已过,我下定决心要在这三个月的假期内找几份家教,就算只能挣出部分学费也好,至少可以减轻一下父亲的负担。于是我的初次打工就在焦急地等待高考结果中开始了。
第一份家教是邻居的奶奶介绍的,辅导她孙女的数理化。虽然每小时只有10元钱我还是欣然接受了。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给别人讲课很紧张,条理也有点乱。我尽力把每个内容都讲授得很详细,也做了适当的拓展。一堂课下来,我口干舌燥,大汗淋漓。一方面是讲得投入,另一方面也的确很紧张,生怕自己初出茅庐,讲得不好。当我看到孩子家长满意的笑容和亲手端来的饮料,我才确信我的第一堂课成功了。那天我拿到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份工钱,虽然只有20元,但捧在手里时我还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成功给了我信心,于是我备课的时候更加认真,讲授的时候也更加细致。慢慢地,我似乎找到了讲题的诀窍,教起课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但是一份家教的收入实在太微薄了,对比起大学的学费简直是九牛一毛。因此我又接了另一份家教,每天3小时,每小时10元。从此我好像成了上班一族,早起骑车奔向第一户家教的地点,耐心细致地讲授3小时,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一直到中午。狼吞虎咽后,顶着午后火一般的骄阳,奔向另一户家教地点,抖擞精神,抛却上午的疲惫,不厌其烦地为另一个学生补课。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又不得不为明天的课程认真备课。几天下来,真觉得比高考前的魔鬼复习还累,但我坚持着,为了我的大学我必须要自己努力。同时我从不把疲惫带到课堂上,因为我觉得既然我做了家教,我就算是个老师,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师德不能少,不能为赚钱误人子弟。
我穿梭于家和两户家教地点之间忙得不可开交。这时高考的成绩出来了,我如愿以偿地通过提前批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这份喜悦更激励我为了我心中的大学努力做好工作,凑足学费。然而那一天,我得知我的同学也顺利高中,然后全家去厦门游玩,对比起我现在的忙碌,我又不禁陷入了沉思。或许家里稍有些钱的孩子都会在紧张的高考之后放松一下自己。不过我不行,我不得不为自己上大学的学费付出辛劳。别人在阳光海滩享受惬意,而我却不得不在烈日的暴晒下往来于马路之上;别人在美酒佳肴之间酣畅淋漓,而我则不得不为以后打算而省吃俭用。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吧!上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家庭,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境遇,但不一定能决定每个人的命运。书中不是经常以那样的人来激励读者吗?越是为生活所迫,越是努力上进;越是贫困,越懂得珍惜;越是跌跌撞撞,越是永不放弃。或许眼前的一切就是一个人成功之前必须付出的代价吧!于是我不再羡慕别人的安逸,反而渐渐地学会在忙碌中找到充实、找到快乐。我告诉自己:别人还在父母的羽翼下无法自食其力,而我已经为代表我未来辉煌成就的金字塔垒了第一块砖。虽然这些很辛苦,但它真正是成功的奠基石。生活上我是贫困,然而我并不缺少财富,我有自信、有能力、有克服重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我可以说,我能够成为生活上的强者。
初次打工教会了我很多,这也是我与社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终于相信,社会和校园真的不同了,人和事都复杂了许多,和别人打交道也不得不时刻留心注意,这些使得我对被称作“小社会”的大学更多了份向往和不安。
第四部分十七岁的雨季(3)
大学生活
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夜,我兴奋得难以入睡。十年寒窗,今朝得中,对北京的想象、对即将踏入的北师大的想象在我的脑中不停地闪。尤其是向往已久的集体生活,更给了我很多的憧憬。兴奋之余,我又不禁想起了父母。过世的母亲的心愿已算达成,而父亲呢?我这个惟一的女儿走后他一个人何等孤单!原本夫妻俩可以相濡以沫,而如今只剩下父亲一人独自面对这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家了。想到这里,又看了看已熟睡的父亲——他的皱纹早已爬满了额头——我此时不禁潸然泪下。
带着这种悲喜交加的情绪,我来到了北京。和父亲分离时,我搜索了头脑中所有的词汇也无法找到一个适当的词,来安慰父亲从此以后的寂寞和孤单。在抽泣着嘱咐他保重身体后,我只能任凭眼泪肆无忌惮地外涌。
几周下来,我渐渐地熟悉了大学的这种生活,一切靠自立。在学习方面,老师主要负责讲课,解题完全是自己的任务,再也没有高中老师那般耳提面命了。如果想学习,自习室永远为你敞开大门;如果想安逸,每天在宿舍里说笑玩乐也没人管。一切由自己做主嘛!在生活上,集体生活给了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特有的新鲜感。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的六个人聚在一起,从此成为“一家人”、“好姐妹”别有一番趣味。尤其是谈到各地方言,又是真让我们捧腹;若谈到各地的美食,说到绝妙处真让人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