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7D【解析】这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不能把偶然性从历史中排除出去,否则历史就会变得非常神秘。把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对历史的认识中,这是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所以选D。
28C【解析】事物变化是否显著、速度的快慢不能判定是否是量变还是质变,只有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是判断事物量变和质变的依据,所以本题选C。
29D【解析】本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认识,“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0A【解析】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是一道知识认定题。
31C【解析】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划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自然和社会运动的辩证法,而主观辩证法则是思维活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依据这一总体划分,选择命题C。
二、选择题Ⅱ
1ABD【解析】本题考查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本质区别的认定。本题中命题C,不属于辩证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应该排除出去,其他都是两者的区别。
2A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的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与应用。社会领域的联系离不开人的活动,但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自然界领域的联系,如果撇开人的反作用不谈,则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为的。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情况,一般认为,信息是物质普遍的、基本的属性,是寓于一切运动形式之中的一类特殊的运动形式。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介的普遍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性的体现。A、C是正确选项,B、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
3ABCD【解析】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主要特征:(1)系统的结构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的层次性。(4)系统的开放性。
4ABCD【解析】本题全选。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与否定是辩证的统一;与此相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否定就是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绝对否定,反之,肯定就是肯定一切是不包含否定的肯定,依据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本题全选。
5ABCD【解析】本题全选,都符合辩证法过程论思想的要求。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所以一切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但是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并不等于不发展,相反在过程中,前进的方向是主导的。依据过程论思想,本题都符合。
6C【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因为这样,所以发展不是一般的变化,也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因此命题A、B在不选之列。命题D,是关于事物量变的概念,也没有体现发展的本质。在本题中,符合题意要求的只有C。
7ABCD【解析】联系的条件性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正因为这样,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只有有条件本身是无条件的。所以本题选A、B、C、D。
8CD【解析】本题考查对新生事物基本概念的把握。符合题意的是命题C、D。
9BD【解析】本命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强调是部分对整体的依赖性,而C为机械整体观,命题A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作用,所以只有命题B、D符合题意。
10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全面理解,本题四个选项都是二者辩证关系的表现,所以都选择之。
11ABC【解析】本句话是形而上学的名言,它是对肯定与否定关系的绝对的片面的理解,这一理解当然也会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但是本题没有问这一问题,而只是问这句话的错误,所以本题选A、B、C。
12ABCD【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都从一个角度说明对立统一规律何以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所以都选。
13BD【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同一性基本作用的理解。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是两个方面:一是,使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二是,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符合矛盾同一性作用的是命题B、D。
14ABCD【解析】本题命题都符合题意。
15CD【解析】本命题考查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选项CD为正确选项。
16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把握,本题4个命题都符合要求,所以全部选择。
17ACD【解析】本题只有命题B不合题意要求,其他全选。辩证法认为共性寓于个性中,共性没有单独的存在,所以,不能反过来说,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18ACD【解析】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是矛盾地位不平衡的体现,正因为这样,不能用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来概括二者的关系,所以命题B在不选之列。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全局的解决起到主要作用,不能反过来说,。
19ACD【解析】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指斗争的无条件性,而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并不是说矛盾的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而是说矛盾的斗争性可以打破条件的限制。所以根据对矛盾斗争性的理解,本题选择A、C、D。
20BC【解析】认识事物首先要把该事物与它事物区别开来,而要把事物区别开来,就要把握事物的矛盾特殊性。所以本题选择B、C。
21A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只有命题AB符合题意。
22ABCD【解析】辩证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而辩证的否定又叫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又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所以本题四个命题全选。
23ABC【解析】本题考查对静止本质特点的认定。本题命题D是错误的,至于其他命题都反映了静止的本质,所以选A、B、C、。
24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视有差别的劳动的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这里的“和”是指有差别的对立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两者绝对的统一,所以只有命题ABC符合题意。
25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的全面理解。矛盾特殊性是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的认识的开始和科学认识的依据,由于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化而去,依据对本题的分析,本题所有命题均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所以全选。
26ABD【解析】本题在于考查对普遍联系内容的把握。在本题中,除命题C认为发展仅是纵向联系是不对的,其他都符合普遍联系的内容,所以选择A、B、D。
27AB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之所以为新生事物是由新生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所以时间上新出的事物不是新生事物的特点,本题在于排除命题D。其他则都是新生事物的特点。
28ACD【解析】本命题考查的是因果联系。命题ACD符合题意。
29ABC【解析】本题中命题D是不正确的,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既然是辩证法的核心,它就不能包括辩证法的所有内容,否则就不能称为核心。命题A、B、C、都从某一角度揭示出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核心的道理,所以选择之。
30AC【解析】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所以本题选A、C。
31AB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的规律范畴和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应用。A是正确选项,因为这“三大规律”从个别、特殊到一般,是有层次的,即发生作用的范围依次从小到大。B是正确选择,因为这“三大规律”都是社会规律,而社会规律不过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而已,即都是通过人的活动产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C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任何规律都是不能创造的。D是正确选择,因为这“三大规律”依次相应是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D项与A项实际上是相同的。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段话突出地讲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样一种唯物辩证法思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所谓事物的相互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个事物既作用、影响它周围的事物,也必须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这就形成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事物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的画面。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事物的联系是由事物彼此相互作用而形成,是属于事物自己的。这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按照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认识、改造事物,但不能任意增加或取消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既然是由相互作用而构成,因而这种联系就不是僵死不变的,恰恰相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联系是运动中的联系,运动是联系中的运动,联系和运动是统一的。这就表明,客观世界不仅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且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与发展之中。
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它告诉人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和处理各种问题。要反对和避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要坚持全面性和客观性,反对片面性和主观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取得预期的成功。其次,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树立整体的观点。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整体与部分也是不可分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由部分所构成。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不再具有原来的性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一方面要顾大体,识大局,要有整体观念,懂得在一定条件下,部分要服从整体。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注意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2【答案要点】(1)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
①系统的结构性。②系统的整体性。③系统的层次性。④系统的开放性。
(3)联系与系统的关系。
系统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了普遍联系这一世界的本质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系统性是内在统一的。
①系统论与普遍联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属性,它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着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整体是部分构成的,整体依赖于部分,只有深入认识部分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部分依赖整体,只有从整体中才能真正认识部分。系统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②系统论不可能离开联系,它本身就是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事实上,普遍联系与系统论是相互补充的。普遍联系以其对一切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揭示为系统论提供了哲学依据。系统论则把系统联系、结构功能联系、控制联系等显现出来和独立起来,给予这些关系以数学模型定量化的描述,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普遍联系,使之进一步具体化。
3【答案要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这一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的稳定在哲学上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改革发展类似于矛盾的斗争性。根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中包含斗争性的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光是消极地去维护,而是要深化改革,适度发展,使得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改革,我国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动力;没有发展就不能前进。但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因此,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