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

第59部分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等,这种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自己统治权的办法,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统治地位。    
    洛克菲勒财团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统治,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了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对整个国家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全面统治。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与2005年考纲相比,2006年考纲本章没有新增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2004年考纲本章变化较大,它是由上一考纲中的第四章、第六章的一部分和第七章的一部分合并而成。其新增知识点有“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内的结合”。    
    二、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章的核心概念: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经济危机  国有垄断资本。    
    本章从资本的运行层面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基本原理是:    
    (1)资本循环是资本顺利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也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就是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在时间上的继起。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及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是: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所需要的预付资本量越小,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    
    (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Ⅰ(v+m)=Ⅱ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v+m/x)=Ⅱ(c+△c)。实现条件说明了无论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中还是在扩大再生产中,两大部类之间、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    
    (5)资本主义国有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形式之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方式和目标。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本章的难点有:产业资本循环的顺利进行的条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资本的两种划分;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作用。    
    一、本章常考知识点    
    本章是历年命题比较集中的部分。命题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近年命题集中在资本循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损耗、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原理及意义、资本主义国有资本等知识点。例如,2000年理科试题“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和2002年文科试题“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2001年和2003年试题要求考生计算资本周转时间或次数,考查的知识点均为资本周转速度;2003年分析题是运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供过于求的经济现象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考查的知识点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2004年试题与本章有关的是一道单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掌握,要求考生能够将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区别开来,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实现条件区分开来。    
    二、本章2005年试题标准答案分析    
    2005年考试中,涉及本章知识点的有两题。    
    1。(2005年单选题第6题)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4000元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固定资本有形(物质)磨损的理解和掌握。固定资本的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磨损。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使用期内,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造成无形磨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的固定资本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使原有的价值相应降低;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出效率更高和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使原有的机器设备提前报废。    
    资本家根据固定资本有形磨损的程度,把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价值,从出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将来进行设备更新。这就是固定资本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转移到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补偿方式。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金,叫做折旧费。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做折旧率。    
    该企业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应为20000÷10×2=4000(元)。因此,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考生出现误选C的原因在于,混淆了固定资本的有形(物质)磨损和无形(精神)磨损的概念,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使固定资本贬值属于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在本题中仅仅是干扰因素,必须予以排除。不能正确辨别该设备磨损属于有形磨损还是无形磨损,是导致一些考生计算错误的根本原因。    
    2。(2005年辨析题第32题)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案要点】(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流动资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流动资本的概念入手,在简单概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共同点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二者在价值回收方式上的区别。    
    由于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和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一样,也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全部周转回来,这种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同属于流动资本。然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是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实物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一次性全部地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而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以工资形式给工人,工人将其用于购买消费资料满足生活需要了,因而它的价值不会像劳动对象那样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至于新产品中与购买劳动力价值相等的资本价值,则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抽象劳动重新创造出来的。这表明,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因此,本题给出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和错误的。    
    三、本章2006年重点预测     
    本章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点。本章考查资本的流通过程即资本的运动过程。资本运动过程,从单个产业资本的运动来看,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考察资本的循环,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即资本运动过程所经历的阶段、采取的形式,揭示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考察资本周转,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资本运动过程,从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来看,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重点是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所要求的基本比例关系即实现条件,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与经济危机。考生在全面掌握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应注重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本章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特别注意与治理经济过热结合出分析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合作和协调注意出与经济贸易冲突相结合的分析题,如中国的纺织品争端。    
    一、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3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4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5在资本运动中不仅能占有剩余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银行资本    
    6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7处于购买和销售阶段的资本可统称为()    
    A流动资本B流通资本C商品资本D商业资本    
    8目的在于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是()    
    A资本循环B资本周转C资本流通D资本增殖    
    9研究个别资本循环的目的在于()    
    A考察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B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速度    
    C考察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的效率D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0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B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    
    1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停留在()    
    A购买阶段B流通阶段C售卖阶段D生产阶段    
    12价值能转移到产品中去的是固定资本的()    
    A精神磨损B无形磨损    
    C由于使用而引起的有形磨损D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无形磨损    
    13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14资本周转时间是()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B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劳动时间、停工时间的总和    
    15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那它一年的周转次数是()    
    A4次B3次C2/3次D1/3次    
    16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取决于()    
    A一次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剩余价值率和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C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D剩余价值率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1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8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9下列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    
    20下列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原料B劳动力C厂房建筑D机器设备    
    21能够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    
    22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    
    A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