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食品真相大揭秘 >

第1部分

食品真相大揭秘-第1部分

小说: 食品真相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59txt



第一部分 1。看穿食品的美色与美味(1)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

    在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

    “松软得可以弹起来。”

    “柔滑得如丝绸一样。”

    “无与伦比地松脆。”

    消费者为这些诱人的语言所征服,于是欣然购买。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消费者的味蕾,拥抱着浓郁的香精;消费者的眼睛,追随着美丽的色素;消费者的牙齿,欣赏着带来脆爽的起酥油。

    也有一些食品如此宣传:

    “本品不含防腐剂。”

    “本品不含人工色素。”

    “本品不含香精。”

    ……

    消费者心有所动,认为它们更健康,就更高兴地把它们放入购物篮。其实,这些食品不含防腐剂,未必不含抗氧化剂;不含色素,不等于不含防腐剂;不含香精,也不等于不含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其实,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很多消费者不这么想,总觉得添加剂是生产厂家骗人害人的东西。但是,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事实,就能明白,消费者自己有没有责任。

第一部分 2。看穿食品的美色与美味(2)

    为什么自己家里的苹果切开来就会变褐,而如果超市卖的鲜切苹果是褐色,你却不肯买,偏偏要选择那些洁白或淡黄色的产品?如果你这样选择,就是逼迫生产者使用大量的亚硫酸盐抗褐变剂。

    为什么自己家里的肉煮熟了就会变褐,而如果超市里的酱牛肉是粉红色,你却非常喜欢,而且嫌弃那些颜色发褐的?如果你这样选择,就是引导生产者使用亚硝酸盐发色剂。

    为什么明知道牛奶是没有水果香味的,几小块烫过的水果也不可能带来多少风味,你却还喜欢那些带有浓烈水果香味的乳饮料和酸奶呢?

    自己家里炸的食品稍微凉一点就会变软渗油,而外面卖的很多煎炸食品放了多久都还是挺拔酥脆。为什么你总是选择那些最脆最爽的呢?

    自己家里的馒头放半天就会变硬发干,而超市的面包几天后还是松软依旧。为什么你专门选那些最松最软的面包,稍微干一点的你都不肯问津呢?

    可见,在这个消费决定生产的时代,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生产者的行为。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按照传统的方式,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家做新鲜食品的好处,远不仅仅是避免食品添加剂。新鲜食物可以提供最平衡的养分,最多的保健成分,最多的膳食纤维,还能最好地提高免疫力———总之,用完全天然形态的食品原料在家烹调,虽然花费时间精力,却可以充分获得大自然赋予的健康好处。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健康特性。因为,天然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很难在加工中完全保留;天然食物的美好特性,也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时间。消费者应当接受这个基本事实。

    如果不肯降低对食物的要求,又不肯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制作,就只能与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

第一部分 3。看穿食品的美色与美味(3)

    实际上,国家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整体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加工食品来说,很多食品添加剂必不可少,例如低盐酱菜和酱油中的防腐剂,方便面和各种曲奇点心等中的抗氧化剂,还有防止面包长霉的丙酸盐,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

    然而,尽管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毒性都很低,但如果在膳食中的摄入量过大,仍然可能带来副作用。同时,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因此,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对于解毒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报道,在让儿童远离各种加工食品之后,不少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侵略性行为等都有所改善。也有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如柠檬黄等会妨碍锌的吸收,而酥脆食品中的明矾和氢化植物油等原料不利于智力发育。总之,家长应当尽可能不给两岁以下幼儿吃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包括彩色的糖果、甜味饮料以及添加味精和膨化食品(使用了明矾)。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消费者注意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取问题,避免过度追求口感、颜色、味道的误区,接受食品的天然特性,重视食品的自然品质,从而明智地选择食品。本书也告诉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应当心平气和地接受,肯定它们对食品的安全、美味和方便所做的贡献。但应当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用优质天然原料制作的食品。最要紧的是,通过反思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食品选择和评价观念,不再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而是珍视自然的风味,感激父母家人不辞辛苦烹调制作一日三餐的爱心,并把健康的民族饮食传统传承下去。

第一部分 4。用白色粉末做成的猪骨汤

    “好,下面我给大家演示如何做拉面汤。做什么味道的好呢?就做猪骨味的吧。”

    这是我演讲时经常做的一个表演。

    我面前摆着一排装着白色粉末的瓶子。我卷起袖子,大家都吃惊地看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有谁能想象,用眼前的这些白色粉末就能做出拉面汤?

    “这才是真正的‘酌’量添加。”

    我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用勺子一次次地舀出这几十个小瓶里的粉末进行调和———因为我已经做了几十年,所以手上有数———然后注入热水瓶里的开水,“汤”就完成了。然而我用的材料只是白色粉末,一滴猪骨汤也没加。

    “好,猪骨汤完成了,要尝尝吗?”

    我端起杯子来,大家都像吓了一大跳似的躲开了。是啊,把用白色粉末调和做成的东西递到你面前说“这是猪骨汤”,不管是谁都会不知所措吧。

    但其中一个有勇气的人还是战战兢兢地尝了尝。

    “啊,真的是猪骨汤。真好喝。”

    此话一出,大家都开始喝了起来。

    “真的。就是拉面汤的味道。”

    “就是一直吃的那个味道。”

    大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连平常常吃猪骨拉面的人也觉得好吃,然而这汤确实没用一滴猪骨汤,仅仅是用白色粉末做成的。

    谁也不知道食品是怎样加工的

    本书的内容,不仅会让那些对食品添加剂没有了解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也会使那些对此一知半解的人感到惊讶。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食品是如何加工而成的。

    我们不会知道平时那些加进咖啡里的牛奶是用水、植物油和添加剂做成的,不会想到喝的那些“健康饮料”是用寄生在仙人掌里的虫子碾碎染色而成的,不会知道那些“为了身体健康”而买来的袋装蔬菜沙拉是在消毒池子里一遍一遍被消过毒的,更不能想象现在我们吃的肉丸是由本应被丢掉的废肉再加上大量添加剂制成的。

    每天填进肚子里的食品是怎样加工而成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对此,我们毫不知情。只是天真地相信“一流厂家生产的东西没有问题”、“大型超市销售的东西不会有错”。

第一部分 5。一味强调食品添加剂危险毫无意义

    与此相对,有些人过分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不知疲倦地到处传播其危险性。

    “山梨酸很危险。”

    “合成着色剂会致癌。”

    “这个不能买。”

    “那个不能吃。”

    他们就这样喋喋不休地说添加剂有毒。而且,大部分有关添加剂的书都在夸大其危险性,通篇充斥着“这是比较安全的”、“这是危险的”等类似的“毒性等级表”。

    但是,只对添加剂的毒性进行大力渲染并不是我的意图。

    我也并不是说添加剂没有任何毒性。毒性确实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但现状是许多还未被完全证实是否安全的添加剂,仍然大量地在被使用。

    虽说添加剂有毒害,但我们无疑也受到其恩惠: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做好的食物,使用加工食品的话,5分钟就可以完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买到价格不太贵的食品;本来很快就会腐烂的东西,现在经过处理也可以长期储存;忙碌或是嫌麻烦的时候,使用加工食品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准备一桌饭菜。

    而这种“便宜”、“快捷”、“方便”,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

    我们在享受添加剂带给我们的好处的同时,又不断指责其危害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且,在几乎所有食品都使用添加剂的今天,废除添加剂,也是不太可能的。

    既然现状如此,就算我们再吹毛求疵地叫嚷着“添加剂是有毒的,要加以排斥,要严加控制”,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头脑里只有“添加剂=毒性”这一等式,就会忽视许多重大问题,后果无法预计。

第一部分 6。一本揭发食品“幕后”的书

    我主张的是添加剂信息公开。

    添加剂的世界里有着很多不为消费者所知的“内幕”。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深入食品制造的“舞台背后”。我们根本不能想象在什么食品里加入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

    但是,实际上挑选食品的是我们消费者,把食品吃进嘴里的也是我们消费者。

    “那样做出来的食品,我不想吃。”

    “即便出高价钱,也要吃无添加剂的。”

    “安全性虽然重要,但还是便宜的好。”

    “本来就对添加剂不关心,不会在意。”

    如何选择是消费者的自由,但选择的前提是必须先知道事实。不知道事实,也就谈不上选择。而现状是,什么都不被知晓,什么都不能知晓。

    本书是一本揭发食品“幕后”的书。

    我曾经在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当过销售员,拿着食品添加剂到处推销。

    我是亲眼见证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人。我是亲眼见证食品生产“幕后”的“活证人”,而这些情况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根本看不见的,只有我这样的人才知道。

    但是,由于某个契机,我从食品添加剂公司辞了职,之后,慢慢地开始了关于添加剂的演讲活动。幸运的是,我的演讲受到好评,大家都说“安部先生的话通俗易懂”、“很有趣”,现在我会收到来自全国的演讲邀请。

    走遍全国,令我吃惊的是,有这么多的人关心添加剂。另一方面,我也会经常听到“添加剂的名字太复杂”、“毒性列表一点也记不住”等声音。

    作为一名曾与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的“添加剂的翻译”,我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大家通俗并且有趣地讲解关于添加剂的事情。

    本书完全不会出现较难的毒性词语和化学符号,您可以轻松愉快地阅读。如果读完后,您对于今后要怎么做,能够得出明确答案的话,作为笔者的我就喜出望外了。

第二部分 1。我要创立全国第一的添加剂公司

    这是30年前的事情了。

    我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工作是向食品加工集团、地方食品加工厂及个体商店等客户推销添加剂。

    刚进公司的我首先看到的是添加剂的化学名称: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甘油脂肪酸酯……

    我在大学是学化学的,所以对化学名词十分熟悉,但还是感到些许惊讶:那些东西竟被用在我们吃进嘴里的食品上。

    而初次见到食品加工现场时则更为惊愕,添加剂的效果实在太了不起了!

    暗土色的鳕鱼子原料,只要把它放在添加剂里浸泡一个晚上,就会变成像婴儿肌肤一样粉嫩的鳕鱼子。

    浅褐色干瘪了的萝卜,如果在添加剂里泡一晚的话,就会变成漂亮的黄澄澄的萝卜咸菜。咬起来咯吱咯吱,口感也好,谁都会觉得味道不错。而且由于使用了添加剂,比起以前的咸菜来盐分更低。这样对身体也有好处,我发自内心地佩服。

    添加剂了不起。简直是魔法粉末。

    我觉得遇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

    好,我要加倍努力,创立全国第一的添加剂公司。

    年轻的我心里燃烧着激情。

第二部分 2。凌晨四点起床学习制作鱼糕

    要创立全国第一的添加剂公司,必须了解一线生产,所以我首先要不断积累一线生产的实践经验。

    这是我最初的想法。

    比如,我凌晨四点钟就起床去鱼糕(一种高级的鱼糜制品)工厂帮忙。这样的食品加工厂一般开工时间都很早。我在那些打零工的阿姨中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鱼糕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造技术。

    工作结束之后,我再接着去上班。有好几次在公司早晨集会的时候,同事们都奇怪地问:“咦?今天怎么有股鱼腥味?”

    这样在生产现场待熟了,就能够学到许多知识,如需要在什么食品里加什么样的添加剂等,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说一说我那个顽固的父亲,他开了一家面条加工厂,以前他根本不听我说话。后来我天天去帮忙,父亲才慢慢地对我敞开心扉,一点点地跟我唠起了家常。

    有一天,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