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食品真相大揭秘 >

第4部分

食品真相大揭秘-第4部分

小说: 食品真相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对老鼠施用100克的添加剂,老鼠就会死。那么,对人的话,就按照1%,1克来计算。”

    标准就是这样模糊地制定出来的。

    但其实,老鼠和人类的分解、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人类特有的紧张状态也没有被考虑进去。由于不能进行人体实验,所以也只好将其作为一个“标准”。

    鉴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明白,虽然是国家制定的标准,但也不是可以完全信赖的。

    不管怎么说,同时摄取若干种添加剂有无危险性、危险的程度如何等,只能由将其吃进嘴里的人来验证。

第三部分 5。无着色明太鱼子是安全的吗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无着色明太鱼子。

    细看超市里卖的明太鱼子,就会发现有的包装上标着“无着色”的字样。

    这种无着色的明太鱼子给人一种添加剂少、健康的印象。但是,翻过来看看产品标签,就会发现除了没有使用合成着色剂外,其他的添加剂一样也没少。亚硝酸钠、三聚磷酸钠、抗氧化剂、化学调味料等一应俱全。难道只有合成着色剂才是有害的吗?

    这些摆在超市里的无着色明太鱼子,外包装故意贴着“无着色”的金色标牌,价钱也比其他的明太鱼子高。

    20多种添加剂,只去除了其中两三种合成着色剂,于是就大肆宣扬。

    “这边的是无着色的,对身体好。”

    这样想的消费者正中制造商下怀。我们不能被这种故弄玄虚的标牌所迷惑。

    但是,这也不全是制造商的问题。正因为超市和消费者有“没有使用着色剂的明太鱼子”的需求,所以制造商才会开发出这种商品。

第三部分 6。你放进篮子里的不是“注水火腿”吗

    当然,这种“注水火腿”价格也非常便宜。

    每百克的市场价格不过100日元左右。年末摆在超市门口的特价火腿,大都属于这种。

    就算不是年末,作为促销商品特价出售的火腿也大多是“注水火腿”。前面提到的A女士买的就是这种火腿。

    “啊,火腿特价,真便宜。”

    在欣喜地将其放进篮子里之前,请稍微思考一下。牛蒡丝每百克还要120日元,肉怎么会比牛蒡还要便宜呢?

    原因就写在食品背面的标签上。请看一下产品成分配料表。

    本来火腿应该是由猪肉做成的,为什么会用到大豆蛋白、蛋清、乳蛋白等成分呢?就算没有一点添加剂知识的人,也会感到奇怪。

    从背面的标签,我们可以知道火腿中使用了大量的添加剂。

    最近很火的“无盐火腿”,大多也只是没有用亚硝酸钠和化学调味料,而其他添加剂仍照用不误。销售用的伎俩和无着色明太鱼子是一样的。

    先不说毒性,光看看标示出来的这些添加剂的种类,就让人感到不安。

第三部分 7。“简单的怀疑”是一切的开始

    关于添加剂的辨别方法、食品的购买方法会在下一章里讲到,我认为没有必要死记硬背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和危险度。

    只要抱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仔细阅读商品背面的产品成分配料表,靠常识去判断就已经足够了。

    就像刚才提到的那种火腿,仅利用常识进行判断马上就会得出结论。A女士在奇怪“为什么会这么便宜”的时候,能看看背面的标签就好了。

    标签上密密麻麻写着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全是你从未见过和听过的。

    生产火腿为什么要使用大豆蛋白、蛋清和乳蛋白呢?

    希望大家能够常问些为什么。

    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是了解添加剂的第一步。然后依常识去判断时,我们难道不会觉得“有点怪,心里不舒服”吗?

    希望大家都能看看标签、多问些为什么之后再买。

    “简单的怀疑”是一切的开始。

第三部分 8。低盐梅干比高盐梅干对身体更有好…

    另一种大量使用添加剂的食品是咸菜。

    许多人的饮食生活里少不了咸菜,但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食用咸菜会造成盐分摄取过量,所以咸菜被认为是不健康的。

    咸菜的加工因此出现了大的变化。

    传统的咸菜是用盐,顶多再加上上色用的郁金和紫苏制成的,而现在却是在“添加剂液体池子”里做成的。

    我在添加剂公司任职期间,正是刚开始反复强调盐分摄入过多会引发高血压的时期,于是就有了顺势反击、通过低盐咸菜大赚一笔的念头。我马上开始研究。

    最初考虑的是低盐梅干。

    通常制作梅干时会使用相当于梅干重量10%~15%的盐。盐不仅有调味功能,还有防腐、防止掉色及保持口感的作用。

    而要减少盐分的话,就必须用添加剂来维持这些效果。调味用化学调味料,防腐用山梨酸,防止掉色要用抗氧化剂,保持酸味要用酸味剂。

    但是,咸味仍然和原来一样。这就需要加入甘草、甜菊糖、糖精等甜味剂来抑制咸味,让吃的人产生没那么咸、盐分低的错觉。

    这样低盐梅干就制作完成了。

    这种技术适用于其他咸菜。低盐咸菜系列大受欢迎。

    现在,这种低盐咸菜当然很普通了,但当时它可是划时代的食品,销售火爆。

    后来出的新腌萝卜咸菜也受到好评,除了低盐,还因为它咯吱咯吱的口感。妈妈做的传统萝卜咸菜没有这样的口感,它是添加剂做出来的。

第三部分 9。低盐梅干比高盐梅干对身体更有好…

    大家都在说添加剂的味道好吃。

    做成了梅干形状的添加剂

    一次,我看到别人送我的梅干,不禁有些惊讶。

    “盐分5%”。

    我那时做的低盐梅干,盐分最少不低于8%。是现在技术进步了吗?

    但是尝了之后我恍然大悟。对于已经做腻了“添加剂品尝师”的我来说,那已经不是梅干了。只能认为那是“梅干味的添加剂”或“做成了梅干形状的添加剂”。

    含盐分5%的梅干常温下不能保存。为了防止腐烂,必须用酒精浸泡。

    作为原材料的梅干本身可能曾用于制作梅烧酒,是被反复利用过的,根本谈不上什么风味。只能用谷氨酸钠(化学调味料)、甘草、甜菊糖、甘氨酸、山梨糖醇、鲣鱼提取物、蛋白水解物等来弥补味道,用酸味剂增酸。再使用两三种合成着色剂调出新鲜的颜色。

    这就是用添加剂做出来的“5%的低盐梅干”,它是一种与梅干特有的风味(咸和酸味恰到好处,梅子的香味充溢嘴中)相差甚远的代替品。

    传统的、只用盐和紫苏做成的梅干,到底哪里去了?

第三部分 10。低盐的代价谁来承担

    请把超市卖的低盐咸菜翻过来,看看配料说明。

    酒精、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甜菊糖、糖精、抗氧化剂、山梨酸钾、着色剂、酸味剂、磷酸盐、增稠多糖类、甘草……

    我们会发现低盐咸菜使用的添加剂数量令人吃惊。

    “低盐,好像对健康有好处。”

    许多人是因为这样想才买的,但实际上,食用之后反而会因此摄取了多种添加剂。

    低盐的代价,无疑是用添加剂换来的。

    承受代价的正是我们自己。

    此外,低盐咸菜里还有另外一个陷阱。

    那就是盐分的过量摄取问题。

    分明是低盐咸菜,怎么会让人摄取过量盐分呢?

    因为低盐咸菜中加了抑制咸味的甜味剂,吃的时候我们不会感到咸。换成传统咸菜,吃一两片就觉得很咸了,不想再吃。而这种“不咸”的低盐咸菜,吃了五六片后,还会不自觉地想动筷子。

    吃得少,口腹不会得到满足。而且还会认为低盐咸菜稍微多吃点也没有关系。

    结果,比起传统咸菜来,吃低盐咸菜摄入的盐分更多。

    是我开发了低盐咸菜,现在说这种话可能有些奇怪,但我还是觉得用盐腌制的传统咸菜比较好,不会让人吃太多。

    所以,还是自己动手做咸菜吧。

    如今,在超市里买咸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人因此摄入了过多的添加剂。也有使用添加剂相对较少的东西,只是比较难找到。

    所以咸菜自己腌制是最好的,腌一晚上,咸淡可以自己掌握。

    自己腌的时候,也不要用市场上销售的低盐腌制原料。那也是加入了大量添加剂而制成的,结果跟买成品是一样的。

第三部分 11。这是“妈妈亲手做的咸菜”吗

    “阿姨,这种咸菜果真和您在家做的一样吗?这里面可是用了很多的‘药’啊,您在家也是这么做的吗?”

    参加某县的“经济振兴”活动时,我这样问卖咸菜的阿姨。

    “不,我在家里做的时候只用盐。”

    她回答我说。

    那种咸菜是由农协所属的生产部制造的。袋子上印有“妈妈真心制作的味道”、“用传统方法精心腌制”等醒目的宣传标语。

    但是,产品背面标示的配料除了蔬菜之外,还有甘草、酒精、着色剂(黄4)、山梨酸钾、抗氧化剂等一长串添加剂。

    这跟超市里销售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咸菜没什么两样。尽管这样,他们还宣传这是妈妈亲手做的家常咸菜。

    阿姨们在自己家做咸菜的时候,难道也使用甜菊糖、抗氧化剂吗?难道也用山梨酸钾来保鲜,用合成着色剂来上色吗?

    “在家的时候不用,为什么腌这些咸菜的时候倒要用白色粉末呢?”

    在我一遍遍的追问下,阿姨面露难色。

    “在家自己做的确不用,但在工厂的时候,命令我们用这个,所以就用了。”

    听了这句话,我不禁要发怒了。不是对眼前的阿姨,而是对这个县的农协,他们竟然心安理得地出售这种使用了大量添加剂的“妈妈亲手做的咸菜”。

    那个阿姨还对我透露道:

    “这些莫名其妙的白色粉末让我们很不舒服。所以,在家里是绝对不吃的。”

    这无疑是咸菜制作者的真心话。

第四部分 1。特价酱油为什么便宜

    “啊,太好了,还没有卖完。”

    傍晚,M女士(37岁)匆匆忙忙跑进超市,发现还有几瓶特价酱油没有卖完,长舒了一口气。今天是酱油的特价日。

    “平常1升要258日元的酱油,一个月一次的特价只要138日元。我们家一直都是买这个价钱的。”

    M女士有点得意地微笑着,真是一个会节约的家庭主妇。

    但是,M女士购买的这种特价酱油,说穿了就是“仿酱油调味料”。

    仿酱油调味料是什么呢?

    那是采用与传统酿造酱油完全不同的生产方法制成的酱油的替代品。要说它是完完全全的假货可能不妥,但它确实是和纯正酱油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些用添加剂制造的“假货”,如今正在调味料的市场中大行其道。我们餐桌上的正品调味料,正不知不觉地被偷换成假货。

    调味料是构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饮食文化就快要被调味料毁了。

    这不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吗?

    传统酿造酱油的原料是大豆、小麦、盐和曲子。曲子产生的酶把大豆、小麦的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把淀粉转变为糖分。这就是酱油鲜美味道的根本。

    这种鲜美是化学不能够解释的复杂的味道,其中有甜有酸还有香味。

    另外,酱油的颜色是氨基酸和糖的一部分相结合产生的。

    这种天然酿造的纯正酱油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发酵才能做好。

第四部分 2。仿酱油调味料的做法

    能不能更快、更节约成本———这就是开发酱油替代品的初衷。

    酱油味道的根本是氨基酸。

    如果不经过长时间发酵,用盐酸分解大豆蛋白质的方法也可以轻松获取氨基酸。使用被榨过油的脱脂加工大豆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制造商根据“由蛋白质制成氨基酸”这一原理,从鸟的羽毛里提取氨基酸。

    这样得到的氨基酸是制造特价酱油的基础,但根本就丧失了酱油原本的味道、香味、颜色。

    将其做得和真的酱油一样,全是添加剂的功劳。

    首先,用谷氨酸钠(化学调味料)做出味道,用甜味剂做出甜味,用酸味剂做出酸味。还要加入多种增稠多糖类做出浓稠的黏糊状,并通过焦糖色素来着色。另外,为了增加香味,也会添加少许纯正酱油。因为不能长期保存,所以还要加进防腐剂。

    这样,仿酱油调味料就做成了。

    它看上去和真的酱油一模一样,但制作方法大相径庭。刚才说了,纯正酱油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做好,而仿酱油调味料只是通过简单的混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很简单。

    这种调味料的味道和纯正酱油所带有的那种复杂的味道根本不能比。用来烹饪的话,差别会很明显。

    “1升1000日元”和“1升198日元”的区别

    商家把以前的酱油称作“纯大豆酱油”,而把仿酱油调味料称作“新式酿造酱油”。

    纯大豆酱油和新式酿造酱油的区别,只要看了配料表马上就会明白。

    纯大豆酱油的原料只有大豆、小麦、盐和曲子,没有添加剂,而新式酿造酱油列出了一串添加剂的名字。

    传统的纯大豆酱油是1升1000日元,新式酿造酱油是1升198日元,如果是特价的话更加便宜,就像M女士买的那种只要138日元。

    因为制作方法不同,价格相差这么大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虽说都是酱油,但把用氨基酸液体及添加剂做成的类似酱油的调味料,与纯大豆酱油等同起来合适吗?技术熟练的酱油制作者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做出纯大豆酱油,这种等同难道不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吗?

    因此必须清楚地标明,这不是酱油,而是仿酱油调味料或仿酱油盐水,以便和真的酱油区分开来。

    正如女性都喜欢的钻石,真的钻石价格是很贵的,另外还有一种人工钻石,价格比真的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