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独目人山谷 >

第3部分

独目人山谷-第3部分

小说: 独目人山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上飘泊了十年之久,历尽艰辛。     
    令人不解的是,类似的传说在欧洲各国史籍中,以及《一千零一夜》和中国的《太平广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述。而在赫西俄多斯笔下,独目人是乌勒诺斯和该亚的三个儿子,他们常常被关押在地下。而克洛诺斯在独目巨人的帮助下取得了统治宇宙的权力后,因害怕这些野蛮力量,给他们钉上了铁铐。宙斯将他们释放,他们成了赫淮斯托斯的助手,帮他给雷神锻造电火,给英雄们锻造武器。     
    在希腊神话中讲到用巨石砌成的建筑物是从吕喀巫来到希腊的独目巨人们建造的。希腊人认为,凡是有“巨人”建筑物的地方都是独目巨人居住过的地方。而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作品中,他们被刻画成额上有一只眼睛的神灵。     
    据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人阿里斯铁阿斯(他从黑海的东北方出发,向东行至中国的阿尔泰山一带,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有史记载以来西方人最初的中国之行)的旅行见闻《独目人》一书所留残句称,伊塞顿人戴下垂的发饰。而阿里马斯普人则人口众多,勇悍善战,畜牧发达,羊马成群。他们毛发毵毵,面貌奇特,只在前额当中长着一只眼,故名“独目人”。他们经常与看守黄金的格里芬人战斗,以争夺黄金。由于阿尔泰山盛产黄金,所以这一描绘更证实了独目的阿里马斯普人居住在阿尔泰山地区。后来,公元前5世纪时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对中亚北部作了一些描述,记载了3个民族:秃顶的阿尔吉帕人、伊塞顿人和独目的阿里马斯普人,他们分别分布在哈萨克丘陵、伊犁河与楚河流域、阿尔泰山麓。     
    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著名先秦典籍《穆天子传》,据学者研究其中提到周穆王到中亚的片断里,周穆王是到了阿尔泰山地区。传中讲述了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地理、民族状况,与希罗多德所写的独目阿里马斯普人居地十分相似。由此来看,我们发现的岩画怪人系传说中阿尔泰山的“独目人”是无可置疑的。     
    上古奇书《山海经》,以中国为中心,以八卦方式采定位,真实记载了远古自然与文明状况。其《海外北经)、《海内北经》及《大荒北经》都曾经提及“一目国”和“一目民”,所谓“有人一目,当面中生”。通过对所记方位的判断,与希罗多德的记载可谓不谋而合。     
    此外,古罗马学者 普林尼 在谈到希罗多德记载的中亚“烈风之山”和“羽毛之区”时,指出其附近住着独目人:“距北风出发之处和名为北风之穴的洞 ——其地号称Ges clithron,意为‘世界的门闩’,即世界边缘的地方,据说有独目人,以前额当中一目著名。他们为宝贵的矿石而跟格里芬人进行不断的斗争。”麦伽斯提尼《印度志》也说:“独目人,狗耳,一只眼长在额正中,头发直立……”公元12世纪拜占廷诗人泽泽斯的《千行卷汇编》中还保存了几句,大意是:“以长发自豪的伊塞顿人说,他们的北风方向那边的邻人,是人多势众的勇猛战士,富有马匹,羊和牲畜成群。每个人只在前额当中有一眼。”     
    随着文献检索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操突厥语民族、蒙古乃至整个阿尔泰语系民族中都有英雄勇斗独目巨人的神话母题。可以说阿尔泰山地区是世界上“独目人”神话母题蕴藏量最大、流传最久的地区,其中古代突厥诸部均有巴萨特斩除神灵“独目巨人”的传说。故事讲到乌古斯部遭遇战乱,被弃于野的可汗之子巴萨特由一头母狮抚养大。部落里另有一留驻冬牧场的牧人,有一天在“长泉”突遇一场大风,看见带翼的神女从天而降,牧人扔出毡被,罩住了其中的一位神女,随即他扑了过去。后来神女展翅飞到空中对牧人说:“来年你会从我这里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但是你会因此给乌古斯部带来无穷的灾祸。”第二年牧人又来到这里,看到一个圆圆的、闪闪发光的球体,他吓得惊慌而逃。人们见到神秘球体,纷纷踢打它,那球体便慢慢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只在额部正中有一只眼睛的小人。可汗将他养大,成了独目巨人。然而独目巨人却以怨报德,以活人活畜为食,并到处欺压百姓,可汗只好将他赶入深山。在山中他仍拦路劫掠,专门吃人。正当独目巨人凶残作恶时,巴萨特远征归来。他巧妙进入巨人山洞,趁独目人不备之际,用烧红的铁钎刺入其独眼,最终将他斩杀,从而使乌古斯部民摆脱了灾难。     
    除了古代突厥语文献外,至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卡斯人,以及肖尔人和图瓦人等都有“独目人”传说,其中心区域即阿尔泰山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图瓦人的史诗中,独目巨人被描绘成一位口中喷火、鼻孔冒浓烟、前额独目闪闪放光的异人;而在哈萨克人的神话中,它则是一个出现在荒野深山、力大无比、刀枪不入的钢铁之身……由此,根据传说内容判断,“独目人”遗存与天神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看来,独目人部族确实存在,但独眼人种真的存在过吗?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种,那为什么没有留下后裔,难道有什么原因使他们完全绝灭?这一连串疑问,促使我们从生物学、考古学及文化人类学上去考察、比对世界范围内的有关独眼人的传说及发现,看能不能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第二部分 蓦然撞见独目人第7节 古史中关于光头人和独目人的悬疑

    中亚史或者西域史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常常在最迷幻的记录中将其遗迹、遗址留到了当今人们的视线。你刚刚认为是无稽之谈,正想嗤之以鼻时,一转身,活生生的现实或在史料中惊人的发现却将你震得目瞪口呆。     
    跨进新世纪,人类的想象力仿佛走向平庸,在后机械化及后工业时代,经济动物的思维首先实现了全球化,这已是一股谁也不可避免的浪潮。很多人在哀婉地叹息,在遥远的人类孩提时代诞生的所有丰富而美妙的想象,在现代人的大脑中再也不可能有了。而在人类众多的传说当中,有关独目人的传说是最令人神往而激动人心的。它的神奇甚至超出了巨人国和可以扇动着双翅在天空飞翔的羽人国之类的传说。     
    蓦然出现在你身边的独目人会给你什么样的一种印象?也许你会措手不及,惊骇而逃,但害怕之余,还是少不了好奇地回头观望,即使硕大无朋的独目人的身影此时正覆盖了你头顶上的天空。这是一种神秘大于侵害的感觉,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此津津乐道。     
    阿尔泰山地区,是上古时代阿尔泰文化的发源地,中西史学家的笔触都曾在此交汇,他们共同记载下来的历史状况之相似,令人吃惊。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有一个极北之国,名曰“穷发”,就是光头人。在阿尔泰山南北,都曾发现过光头石人,反映这部分居民有剪发的习俗。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也写到秃头人:“直到这些斯奇提亚(斯基泰)人所居住的地区,上面所说到的全部土地都是平原,而土层也是很厚的;但是从这开始,则是粗糙的和多岩石的地带了。过去很长的这一段粗糙地带,则有人居住在高山的山脚之下,这些人不分男女据说生下来便都是秃头的。他们是一个长着狮子鼻和巨大下颚的民族。他们讲着他们自己特有的语言,穿着斯奇提亚的衣服,他们是以树木的果实为生的。”一种看法认为,这些秃头人是指居住在阿尔泰山之南、天山之北的突厥种。秃头人与青河萨木特石人很接近,具有非常宽的鼻翼和宽圆的下颚。秃头人也应属于鬼国人,是鬼国人的一支。因此史籍记载的光头人,应指居住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突厥种人,也即鬼国(匈奴)人的一支。     
    《淮南子·地形训》云:“北方曰积冰,曰委羽。”高诱注:“委羽,山名也,在北极之阴,不见日也。”而希罗多德的《历史》写道:“人们说,斯奇提亚上方居民的北边,由于有羽毛白天降下的缘故,没有人能够看到那里和进入那里去。大地和天空到处都是这种羽毛。…… 我的看法是这样,在那个地方以北,雪是经常下的,虽然在夏天,不用说雪是下得比冬天少的。凡是在自己身边看过下大雪的人,他自己是会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因为雪和羽毛是相像的。而这一大陆北方之所以荒漠无人,便是由于我所说的这样严寒的冬天。因此,我以为斯奇提亚人和他们的邻人在谈到羽毛时,不过是用它来比喻雪而已。以上我所说的,就是那些据说是最遥远的地方。”而普林尼《博物志》中也记载“有烈风之山和终年飞雪如羽毛而被称为羽毛之区;那是被自然判了罪的世界之一角,埋在阴沉黑暗中,毫无生气,只有冰冷的北风肆虐。”这与《淮南子》所说的“委羽之山”是多么吻合呀!至于“烈风之山”,实际上也就是《山海经·西山经》中的“不周之山”,是西伯利亚寒流的发源地。     
    普林尼在谈到烈风之山和羽毛之区时,指出其附近住着独目人。独目人,也就是《淮南子· 地形训》中的“一目民”,《山海经》中的“一目国”。《山海经·海外北经》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钟山即金山,也就是阿尔泰山,即普林尼所说的烈风之山与羽毛之区。     
    关于独目人,希罗多德写道,他们的居住地,“……以上所提到的一切地方都是极其寒冷的,一年当中有八九个月都是不可忍耐的严寒;而且在这些地方,除去点火之外,你甚至是无法用水和泥的。”     
    在《山海经》中,明确地指出一目国就是鬼国。有学者指出:“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为一目,疑亦此国。”     
    在公元7世纪以前的一段时间,东西方都开始了寻找独目人的行动。西方出场的是位希腊诗人,而东方首先出场的是不知名的贩玉石的商人们,不过,过了两三百年后,他们出场了一位著名的君王穆天子。     
    《穆天子传》于公元3世纪在一座战国后期的魏王墓中出土,入墓的时间为公元前3世纪初。该书叙述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到中亚作了一次远程旅行。它似应是东周公元前770年以后的作品,只要对该书的地理记载作仔细考察,便能发现这些记载与真实的地理状况相符。其旅程从东周王朝的京都洛阳开始,向北经过山西北部,折而向西,到达河套地区。接着便从“昆仑山”开始叙述。《穆天子传》中提到“昆仑山”上有“黄帝之宫”和某种高大的墓葬,山中有沼泽、泉水、有虎、豹、熊、狼、野马、野牛、山羊、野猪。根据这些记载,新疆南部的昆仑山似无这般景物,倒是与阿尔泰山极其相符,再说,古老的商道也是从阿尔泰山经河套到中原腹地的。     
    《穆天子传》描写的旅途是从阿尔泰山中段的东麓越过山口,经该山西麓再沿黑水西进。黑水应当是指额尔齐斯河上游。在这里有一处宜于畜牧的平原,居住着一个部落,他们拥有大量的马、牛、羊和狗,还有可能靠狩猎获得野马。他们似乎也经营一点农业,因为在他们的物产中还列有一种不具粘性的黍。旅程由此再往西,经过一个山口,来到了西王母之国,这里有一个被神话化的瑶池,可能指斋桑泊而言。如果与上述希罗多德的记载对照,则这里似与独目人的居地相当或相邻。周穆王率领他的队伍在距瑶池不远的一个辽阔平原上举行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这里有无数的大鸟在湖边脱去它们的羽毛,穆王装载这种珍贵的鸟羽达百车之多。斯基泰人所说的空中充满羽毛的地方,差不多也在这个位置。看来希罗多德把羽毛理解为雪花的比喻未必正确,而《穆天子传》的记载倒可能接近于真实。这位“穆传”的作者的笔触与西方史学之祖的笔端在这里相遇了,他们彼此的知识和想象在这里达到了极限。这似乎暗示出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以西方的斯基泰人为主的商道与东方商道的交点就在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     
    希罗多德不是西方记述独目人最早的人,比希罗多德早两百多年的普罗柯尼人阿利斯铁阿斯早就有一本《独目人》专门描述这个东方传奇部落的故事,可惜这部长诗在公元前4世纪即已亡佚。孙培良先生对中西文献中有关独目人的记载进行了对照,他指出:“这里的一目国、一目民、人面而一目的鬼国,当然是从西北传入的传说,与阿里马斯普相当,只是没有和看守金子的格立芬相应的怪兽。”但是他忽略了《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还有《海内西经》中“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如果把昆仑山认定为今阿尔泰山,则西方神话中的看守黄金的怪兽就是陆吾或开明无疑。     
    从米努辛斯克石人的雕刻来看,所谓独目人只是在额中多画了一个圆圈,作为太阳图腾的标志,实际上是三只眼。《山海经·海外西经》将“三日”与“一目”连叙:“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日,有阴有阳,乘文马。”古代神话中的大神往往有威力无比的第三只眼。古希腊大神宙斯在某些地方性神祠都刻画为三只眼;古印度的大神湿婆第三只眼能喷火灭妖;藏族英雄格萨尔“身高九丈三个眼”;蒙古族的英雄乌恩是“长着三只眼的红脸大汉”;汉族英雄二郎神也是三只眼,哪吒三头六臂,每头三眼,故为九眼。这些第三只眼都能喷火,说明其原型都是由太阳图腾演变而来的。     
    这种风俗在印度的影响表现为在额头点以朱砂痣,这可能与古代阿尔泰种族入侵印度有关。据考证,直到近代,在西藏及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