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第13部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13部分

小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嗌倌甏竽栽斐傻纳撕Τ潭仍对冻猿扇舜竽缘纳撕Γ绱罅恳瓶赡芏匀说纳窬δ茉斐伤鸷Α>凭唤鲇跋斓剿堑纳硖褰】岛脱俺杉ǎ褂跋斓剿怯Ω斗吲⒔乖昊蚓谏サ惹樾鞲芯醯哪芰Γ币灿跋斓剿呛图胰恕⑴笥压低ǖ哪芰Α>凭苁股称鞴俚恼;芩ネ耍剐猿墒斓哪炅渫瞥2年…3年。儿童青少年的食道、胃黏膜细嫩,管壁浅薄,对酒精更敏感,饮酒影响胃酸及胃酶的分泌,导致胃炎或胃溃疡的发生。酒精进入人体后.要靠肝脏来分解,而儿童青少年的肝脏分化尚不完全,肝组织较脆弱,饮酒会破坏肝的功能,甚至引起肝脾肿大、酒精性肝硬化.饮酒后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抵抗力下降,易引起酒后感冒和肺炎。长期饮酒者,其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受损,最终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儿童青少年饮酒与成年后的酗酒习惯有直接联系,饮酒不但危害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可导致其以后的生活障碍和引发社会问题。年龄很小就开始饮酒的人,会使其身体系统对酒精习以为常。可能对酒产生依赖。酒精还会影响其他药物的效力,易造成药物过量。儿童青少年饮酒的另一个危险是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饮酒的儿童青少年较非饮酒者更易发生烟草使用、其他药物滥用和危险性行为。酒精使用问题还对学校环境和学生的课余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智力和体格快速发育的时期,养成不吸烟.不饮酒的好习惯,对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努力,也需要本人有意志力的支持,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品质的机会。

    【参考资料】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P0一P998)》要求

    l。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靶时心率不应低于120次/min ,也不得超过200次/min。

    2.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小时。

    3.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得少于五次。每次锻炼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应为20min一30min。

    4。 月经正常的女生,月经期间要减少运动量,避免增加腹部压力和全身剧烈震动的运动,停止游泳等水下运动。月经异常的女生.月经期间应停止体育活动。

维生素C与美白

李艳红  蔡美琴 

 

提起维生素C,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其以“抗坏血病”而闻名于世。其实,维生素C还是一种特别的抗氧化剂,具有捕捉游离的氧自由基、还原黑色素、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强化肌肤对抗日晒的伤害。 

我们知道,美容保养离不开皮肤的美白和弹性,而直接影响皮肤美白和弹性的主要因素有这三个方面:一是游离的氧自由基,二是黑色素,三是胶原质。

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在不良情绪作用下,如应激、愤怒、紧张、恐惧等情况下会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一些具有不配对电子的氧分子,它们在机体内漫游,损伤任何与其接触的细胞和组织,并作用于人体内酶系统,导致胶原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的释放,使其产生过度交联并降解,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及囊泡。而维生素C,经肠胃吸收后,随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对细胞内及细胞间液态环境中的氧自由基进行捕获、清除。把自由基对肌肤的伤害降到最低。

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肌肤的黑色素的含量。而黑色素生成的根源在于酪氨酸酶。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多巴DOPA。多巴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继续转换为多巴醌。这本是一个自动的氧化反应,没有酪氨酸酶的作用也能自然完成,但形成的数量会非常的稀少。如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会令整个进程反应加速。多巴醌经过氧化形成真黑色素,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存在于表皮内的黑色素。形成的黑色素随着肌肤正常的新陈代谢逐步到达肌肤的表面,最后和老化的角质一起自然剥落。如果肌肤代谢不顺畅,则会导致大量的色素沉淀,并在局部聚集,皮肤的颜色就会加深或者形成斑点造成肌肤不均匀。因此抑制酪氨酸酶的生物合成和防晒是美白的关键。而左旋维生素C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伤害,将已经形成的黑色素还原成无色的黑色素前质,并改善皮肤暗沉的效果。当然,黑色素还原成无色状态后并不能保证从此不会再生成。真的要美白,除了维生素C之外,还需要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成分以及有效的防晒。

     肌肤的美白保养中如何使皮肤保持弹性是不可缺少的一大关键。肌肤真皮层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赋予皮肤力量,并维持皮肤的结构。交织在胶原质之中的是弹性纤维,它使皮肤富有弹性。而胶原质和弹性纤维的灵活性会受氧化影响而发生变化。这时细胞组织中的维生素C就可发挥其抗氧化和抗老化的作用,并能加強胶原蛋白的增生,起到防皱去皱的效果。所以有人说“没有维生素C就没胶原质”一点也不过分。

    所以,想要让肌肤白得自然,美得滋润,透有光泽,机体需要有维生素C的补充。由于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从汗液和尿液中排出。所以每天都需要从食物中摄入。自然界中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由于维生素C本身的不稳定性,贮存和烹调方法不当容易被破坏而失去活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的摄入量为100毫克,最高可耐受的摄入量为1000毫克。所以,为了皮肤的健康美丽,建议日常生活中每天保证有400-500克的蔬菜,100-200可的水果摄入,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维生素C对于肌肤的美白和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由于我国居民现在平均糖摄入量不多,对健康的影响不大,故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饮酒的问题在《指南》中也有说明。 
参考资料

              我国居民谷类消费的现状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而谷类食物的摄人逐渐减少,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的地位在逐渐下降。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的20年间,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的摄人量下降了108g。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2002年全国平均有58%的能量来源于谷类,其中城市为49%,农村为62%,城市居民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与1992年相比,谷类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减少了9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城市居民只有41%能量来源于谷类。能量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3%,城市为18%,农村为11%,与1992年相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

               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

    食物营养强化,就是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人为地加人一些人体所必需的,但在日常膳食中又易缺乏的营养素,以保证人体的营养需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经过这种人为添加了营养素的食品就称为营养强化食品。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实行了食物营养强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实行了食盐加碘的强化。目前正在启动的食物强化方案有:在大米、面粉中强化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钙、铁,在食用油中强化维生素A,在酱油中强化铁等。另外在市场上见到的还有许多添加了钙、铁、锌及维生素A或维生素D的食品也都属于强化食品。

    对基础食物实行营养强化是改善人们营养素不足,主要是微量营养素不足的途径之一,人们可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营养强化食品。

               怎样看待营养素补充剂

    营养素补充剂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组成的产品.如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素补充剂的主要特点是不以食物为载体,它虽然以胶囊、片剂或口服液等剂型出现,但它不是药物,所以不宜当作药物来治疗疾病。各种食物中除含有营养素以外,还含有多种其他膳食成分,如多种植物化学物质,有利于预防慢性病和保持健康。因此,健康人应主要通过合理膳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对于通过膳食仍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人,可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营养素补充剂。

正确认识“食物酸碱平衡论”

    在食物化学研究中,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为成酸食物或成碱食物)。分类的根据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这种研究主要用于评价食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在食物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中使用很多。另外测定食物的灰分还可用来判断一些谷类食物的加工精度。

    在近年的一些科普文章中,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主张“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并且特别强调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这些宣传在我国居民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因而不值得提倡。

    首先,食物灰分是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与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物的性质是不同的O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O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

    其次,虽然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在长期适应膳食条件下,体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恒定保持在7。35—7.45的范围,一般不会受摄人食物的影响而改变,除非在消化道、肾脏、肺等器官发生疾病造成人体代谢失常时,才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文献检索未见因为日常摄人食物不同引起健康人血液pH改变的研究资料,也未见到因为血液pH变酸而致有关慢性病增加的科学证据。

    另外。“食物酸碱平衡论”还宣传“谷类、肉类、鱼和蛋等酸性食物摄人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实际上,蔬菜水果能够预防上述慢性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它们产生能量低,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以及对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按照“酸碱平衡论”,如果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病,那么每天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显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建议“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还提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都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膳食措施。按照“食物酸碱平衡论”,将鱼、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将使广大居民在选择食物时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上述食物都是人体能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缺少了这些食物。就必然造成居民营养素摄人不足或缺乏,如此则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成人的营养状况将无从保证!所以,在有关平衡膳食的宣传中,应当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大力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平衡膳食原则,使人们在享受丰富食物的同时。汲取充足而合理的营养。

 

附:2004年出版的《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中对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也有较详细的论述,我们发现这两个论述不无矛盾之处,特此摘录于此供大家参考。

     五、食品的成酸成碱性

    酸性或碱性食物常被用在健康教育中用做为简单划分食物种类的方法,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与食品本身的口味无关。一般我们摄人食品的潜在酸碱度包括范围很广,但他们的酸碱性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终在体内生成的物质是呈酸性还是碱性来定。某些食品,如大多数蔬菜和水果及豆类等,燃烧后留下灰分,其中以元素(包括钠、钾、钙、镁)为主,在体内代谢后可变成碱性物质,所以称为成碱性食品。其他食品如谷物、鱼、内脏和肉中含硫、磷、氯等元素较多,虽然硫在食品中一般以中性形式存在于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中,但硫在人体内氧化后产生硫酸,所以这类物质一般是成酸性食品。因此有的学者把成酸性和成碱性食品又称为“内酸食品”和“内碱食品”,以区别于食品本身的口味,反映出它的实际意义。

    碱性食品进入人体后,与二氧化碳反应成碳酸盐,由尿中排泄,而酸性食品则在肾脏中生成铵盐而排泄,这样使我们的血液维持正常的pH值(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7。35)。如果过多食用酸性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