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朱元璋国号之谜-毛佩琦-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以养性,崇尚侈糜,必至丧德。(——《明太祖实录》)”人主就是皇帝,说你的喜好关系是非常大,关系是非常严重的,你要节俭的话,可以养你的德行,你要是奢侈的话,一定会丧失德行。节俭养性,奢侈丧德。而且它是上行下效,你会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朱元璋在宫里对宫女,对宦官们要求也非常严。一次他在地上发现了有人把丝线扔到地下,他就把宫女都叫到身边,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百姓的赋税,是百姓血汗所得,不允许如此浪费,再发现了,重罚不饶。还有一次,下雨,有两个宦官穿着新鞋在雨水里走,朱元璋看着非常心疼,把这个宦官叫过来,说这个鞋很便宜,不值钱,但是它是百姓的血汗,是从赋税当中给你们做的,拉出去打。百姓的钱财不能够随便浪费。
(过着这样艰苦生活的皇帝,历史上还真是不多见。几乎每一代开国皇帝,都会建造宏伟的皇宫,以显示他们的威严。朱元璋这位过了太多苦日子的皇帝,会不会也会借机来享受一下呢?他的皇宫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三条就是节省工役,减轻负担。朱元璋节省工役,就是他的宫里面修的宫殿,不要求彩画,彩画要花很多钱,没有必要彩画。我宁可画上天下的地图,写上官员的姓名,我需要办的事情,但是我不需要彩画。所有他用的器物,以铜代金,凡是要用金的地方,他用铜来代替。而且他下令各个王爷造王府的时候,你们要爱惜民力,不要奢侈,这方面有很多例子。少上工程,节省民力。他说:“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也很清楚,“本”是安民,但是安民的目的还是为了国,国才能安。唐太宗很有名的话,叫做“民为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实际上他这个意思是,也说到这里,民安国才能安。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朱家的天下就是朱家的国,朱家的国就是朱家的家。这个大家,老百姓要是不安的话,这个国就完了,家国一体。所以他的目的,安民也是为了安国。
第四,宣传教化,加强法治。进行法制教育,刚才我们讲他的一句话,说“民不教化则不知礼义”。怎么教化呢?刚才说,朱元璋下诏,首重农桑、学校,第一个就把农桑、学校提出来。一个是种地,一个是学校。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明朝的学校制度非常完备。府、州、县,一直到国家,各地都有学校,一直到边远的地方。我到甘肃去一看,走这么长的地方,才看见村庄,才看见人。可是在(武威)县城里,就有明朝初年建的太学,就有当时明朝初年立的碑。当时就有学校,多老远啊!朱元璋的教化,对老百姓的道德、法律、教育一直深入到民间基层。怎么做的呢?他立了一个叫“教民榜文”,教育百姓的一个榜文。这个榜文有这么几句话,“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教民榜文》)”。北京市民也有一个市民公约,是吧,各地学生有学生守则。朱元璋就给大家立了一个教民榜文。既然是榜文就要张贴,除了张贴以外,他还要求各地要有人到村子里去宣传。怎么宣传呢?他利用那些残疾人,或者是盲人,盲人的话就请小孩领着,手里拿着一个木铎,木铎是一个铃铛,外面铃铛里面是个木头舌,摇着,走家串村,嘴里喊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教民榜文》)”。摇着木铎,把这个教化、教育一直送到老百姓的基层。打铃铛的这个人,各家各户到了年终的时候,根据你的人数多少,给他捐一点粮米,养活他。跟现在社会社区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借鉴。
还有一个,就是在民间实行“乡饮酒礼”。这个“礼”,是在周朝的时候就开始实行,明朝又把他恢复起来,更加完备。“乡饮酒礼”就是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时候,由当地的里长,或者是粮长来召集村民坐在一起。让年最长的人坐在上座,为主宾。所有的人序齿,就是按照年岁大小排列。尊敬长上。集中起来做什么呢?集中起来总结这一年村民的表现。庄稼种好了没有?是否孝敬了父母?是否不做非为?如果有过错,当场提出批评惩罚。过错轻的站着喝酒,不许坐下;再严重的站着不许喝酒;再严重的给予惩罚。乡饮酒礼,就是朱元璋把道德教化深入到农村,深入到最基层。还有,朱元璋为了使大家改变元朝以来宽纵和混乱的秩序,他编了两部书:一个书叫《大诰》,把所有为非作歹的事情加以处理,把它作为案例写在《大诰》里面,编成《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编这几本书,这些书发到全国各地。他提出要求,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有一本,都要学。有一本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某人违反了法纪,官府要对他纠问的时候,同时要问他,你家里有没有《大诰》,他说有,好,有,你的罪行减一等。为什么这样做呢?他就鼓励大家先要知法,知法以后才不犯法。所以要求《大诰》要放在学校里头读,要每家每户都要有。他还公布了一本书,叫《大明律》。这个《大明律》经过多年修订,到洪武三十年最后定稿。也要求在全国的府州县学。学校里头,学生要作为功课,要读《大明律》。所以,他把法律教育也教育到基层。让民知礼,让民知道法律的规定,不违法。他说到一个非常有益的思想。什么思想?我们可以举他在《大诰武臣》里一句话,他说我公布这些事情实际是对你们的爱护,不是拿它来限制你,你们知道以后,可以不犯法,不犯法实际上是保护了你自己。
(在朱元璋前四项治国理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节俭、细致、温和的皇帝。但这最后一条,朱元璋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他的严酷与恐怖,让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惊世骇俗的皇帝。朱元璋究竟怎么了?他怎么会突然翻脸不认人了呢?)
第五条,朱元璋就是要打击贪官,澄清吏治。朱元璋在青年的时候,生活在元朝末年,见到元朝官场的败坏,深受官府欺压之苦。他说当时我见到官员们一天到晚喝酒,并不管老百姓的生死,横征暴敛,我的官员绝不能这样。所以,他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打击贪官污吏。他建立了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官员,看看是称职,是疲软,是贪,是暴。他建立了都察院。都察院有十三道都察御使,监督天下的官员。都察院和吏部共同监督官员。他还号召天下的百姓监督官员,允许百姓结帮结队到(京城)来告状,他亲自接见。三十人、五十人、上百人,他愿意接见,一个人、两个人不行,因为他认为人多来代表民意。而如果各个关口把守道路这些人不让他们来的话,要治他们的罪,什么罪,是邀截实封的罪。说老百姓要给皇帝上奏章,你把奏章扣留了,治这个罪,他们给我告状。而且这些百姓他接见了以后,他要按照百姓的说法加以处理。有的时候,百姓也反映另外的情况。有的时候,有些官员被冤枉了,百姓说这个官是好官。朱元璋说,那我治理错了,那我听你们的,马上改,当时就提拔,也有这种情况。所以他要求百姓们监督官员。要做到吏治澄清。同时他还使用严刑重法,严刑到什么程度?规定,60两贪赃,剥皮实草,处死以后剥皮实草。就是说,官员贪污在60两银子以上的,要把他处死,人皮剥下来,里头装上草挂在公堂上。他的继任者在前面上班,他的前任在上面挂着。所以朱元璋用严刑峻法来打击贪官污吏,保障民生。但是,朱元璋的这些措施并不都有效。为什么?朱元璋当国以后,有一大批新的贵族要形成,功臣们,为他打天下的人。封公封侯,有大量的赏赐、财产。他的子孙要封王,封公主,封驸马。他的亲属都重新走到和人民对立的一面。所以朱元璋自己想要建立一个“明王出世”的这样一个大明国,但是历史约束他,逃不出历史的规律。理想是一回事,客观现实又是一回事。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澄清吏治,建立很多制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怎么办呢?迫不得已,使用严刑重法。
下一讲,我们将要讲朱元璋怎么样用严刑来治国。
(朱元璋的严刑治国让众多的贪官吓破了胆,但即便在这样的恐怖之中,竟然还是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铤而走险。在大明王朝建立不久,就接连有三起惊天大案。在杀人无数的血腥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朱元璋打击贪官的决心。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元璋反腐惩贪三大案”)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三)朱元璋国号之谜-毛佩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