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心的出路 >

第8部分

心的出路-第8部分

小说: 心的出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平静地说:“在他治疗过程中,我常会在半夜醒来呆坐着看他呼吸,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就要失去他了。我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想着在他停止呼吸之前我要做些什么。我无法承受失去他的念头,终于崩溃了,后来更因愧疚感而离开他。那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的他已恢复健康。这段经验让我有一些体会,当一个人因病而面临生死威胁时,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他身上,包括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感受、治疗的效果,等等。当时我觉得自己不该有任何感觉,连恐惧都是自私的。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也需要受到关注,生病的又不是我,他在和死亡搏斗,我凭什么要求他的扶持?因此我把所有的痛苦都往肚子里吞,直到有一天再也撑不下去。”
    如果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杀,死于瘟疫或猝逝,悲伤之余可能还会觉得愤怒或惊愕。悲伤很少是纯粹的悲伤。
    戴维


《心的出路》 第三部分《心的出路》 失去的功课(5)

    只要生命持续流动,时间就会治疗一切。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艾滋病刚开始蔓延时,爱德华失去了二十几个亲友。然而,当时他只有轻微的失落感,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我明明深爱他们,为什么感觉如此淡漠?”
    十五年来他为自己的淡漠深感困扰。然后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惊醒,疯狂地翻箱倒柜找寻那些逝去亲友的照片。一霎间莫名的悲伤排山倒海而来。现在的他已变得坚强而有足够的准备来迎接悲伤,仿佛所有的感觉都在等待这一刻才爆发出来。
    每个人有他经历失去的时序与方法,造物主慈悲地给我们否定的宽限,时间到了感觉就会浮现。在此之前所有的感觉牢牢锁住等待我们做好准备。例如幼年丧亲的人便是如此:他们可能要到长大成人能够处理时才会感到悲伤。
    我们无法逃脱过去,过去的悲伤常要等到我们做好准备才浮现。有时候新的伤痛会触动旧的伤口,有时候你面对打击时似乎反应很平淡,要等到遭受新的打击时,所有的感觉才会一起潮涌而出。
    就像20世纪40年代众多年轻的战争新娘一样,当军方告知莫琳丈夫去世的消息时,她也是伤心欲绝。
    她和丈夫罗兰大学时是一对,罗兰入伍前两人才匆匆结婚,几星期后便发生了珍珠港事件。结婚不到一年他完成飞行员的训练被送到国外,然后便传来那个噩耗。
    但21岁的寡妇莫琳并没有从此陷入悲伤,她很快地搬到另外一个州,找了一份工作,开始新的生活。罗兰去世两年后莫琳再嫁,接着陆续生了三个女儿,那段过去几乎完全遗忘了。丈夫知道她的过去,但她从未向孩子或朋友谈起罗兰,家里没有他的任何照片,她也不曾和罗兰的家人或知道他们共同过去的旧友联络。
    十五年后她的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突然她全部的悲伤排山倒海而来,两次的丧夫之痛混合成不可遏止的泪水与痛楚。她将两位丈夫的照片悬在客厅的墙上,她终于可以好好整理这两段痛苦的经验。
    失去所爱的感觉有时是很复杂的,尤其是面对让你爱恨纠葛的父母。最大的心结是无法理解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为何也会有悲伤。“我母亲对我很坏,根本就是一个女暴君,她死了我干嘛伤心?”


《心的出路》 第三部分《心的出路》 失去的功课(6)

    根据玛丽雪莱的著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科学怪人》里,法兰根斯坦博士创造出恐怖的怪人,他丝毫没有顾及怪人是否快乐或一生将如何,也就注定了怪人悲惨痛苦的命运。故事结束时法兰根斯坦终于被杀,而科学怪人却哭了。有人问他为何为一个带给他巨大痛苦的人哭泣,他的回答很简单:“他是我的父亲。”
    我们不只会为爱护我们的人流泪,也会为错待我们的人悲伤。我常看到严重受虐的孩童在医院想念他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则因虐待他进了监狱。你可能因为失去一个苛待你的人而万分悲伤,如果你觉得悲伤,就没有必要压抑自己。哀悼与体验失落都有它的时序,即使你认为那个人并不值得你为他悲伤,你也不能否定自己的感觉。
    不管多么复杂纠结的失落感,我们总会用自己的方法慢慢复原的。没有人能告诉你何时应该走出来,或者你是否走得太快太慢了。因为悲伤是极度个人的,只要生命持续流动而未停滞,时间就会治疗一切。
    我们常不自觉地重塑失去的经验,希望以更成熟的方式走过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如果你曾经受过伤,你会设法保护自己:变得疏离、冷漠,或者变成一个救赎者,借着帮助别人来遗忘自己的伤痛,或者自主独立到不需要任何人。
    伊莉莎白
    失去是成长的标记,证明你有能力浴火重生。
    珍妮五岁时被父母抛弃在孤儿院门口,当时她并不了解是怎么回事。今天的她是个聪慧的中年女子,情感上健康而独立。早年的经历对她造成极大的影响,她耗费大半生弥补那个创伤,但现在她警觉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小时候的创伤当然很严重,但那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发现过去二十年来我一直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这才是严重的问题。”
    “你愿意和我谈谈吗?”我问她。
    “譬如说,周末时我明明希望有人打电话邀我出去,但真的有人打来时我会故意使用留言,或者接了电话也会告诉对方我很忙。我大概不希望别人知道我有多寂寞,我从来不让别人有机会邀我。如果朋友和我谈起假期的安排,我也会想办法不作任何承诺,到头来总是一个人,自觉仿佛没有人在乎我。”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常会不自觉地让自己有机会回忆第一次的失落经验,如此也就给自己复原的机会。珍妮终于开始复原了,她发现是她不在乎自己。



《心的出路》 第三部分《心的出路》 失去的功课(7)

    “我已经是四十八岁的成年人了,不是那个被抛弃在孤儿院门口的小女孩。小孩子可以怨恨别人错待他,但我已不是小孩子,我应该努力去做我想要做的事。”
    如果你不明白自己为何总是被人抛弃,也许是造物主用这些人和情境来帮助你走出第一次失落。而你终将走出来,事实上,治愈的过程早就开始。
    但有时候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白人无法避免失去,愈是想要防患,愈会招致失去。如果你害怕受伤而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损失?
    一对夫妻最近因生育问题闹得不太愉快。两人都想要小孩,但妻子就是不断找理由拖延。原来她的父母与祖父母都死于癌症,她怕将来她会失去孩子,或者孩子会失去她。我们谈到对失去的恐惧,我提醒她,人不能预知未来。何况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能避免失去,更不可能创造一个没有失去的世界。
    她可以领养孩子,如此或可减少孩子罹癌的几率,如果她家人的癌症是遗传性的话。但谁能保证孩子没有其他遗传疾病?谁能保证孩子将来不会发生车祸之类的意外?
    至于她自己,她当然可以采取各种防癌措施。注意营养,勤于运动,每年多做几次健康检查。然而她会不会死于地震、意外事故或抢劫?人不可能活在一个没有失去的世界。她也知道她的所有担忧虽有可能发生,但不一定会发生。最后她决定接受这是一个会让人恐惧的不完美的世界,但人可以在里面找到幸福,因此她决定生孩子。
    上述例子有的本身就是一种失去,有的是新的失去勾起旧的悲伤。其实这也是治疗的契机,带引出内在的力量帮助你走出失去的阴影,而那力量可能是过去不存在的。回顾旧伤口是重新找回圆满的必要历程。
    失去常常是成长的开始,让你成为真正的男人或女人,真正的朋友,丈夫或妻子。失去是成长的标记,证明你有能力浴火重生。


《心的出路》 第三部分《心的出路》 失去的功课(8)

    戴维
    走出痛苦的惟一方式就是经历痛苦。
    小时候我曾经看过我母亲出院后又跌倒,我吓坏了,要求母亲再回去医院。母亲凝视着我那充满恐惧的脸说:“跌倒不值得大惊小怪,重要的是要能再站起来,这就是人生。”
    失去和跌倒很相似,不管是失去人或物,失去平衡或别人的认可,所有的失去都有一些共同点。经过火焰的洗礼,你彻底改变了,变成晶莹的宝石。社会、家庭或个人都会经历失去,一个家庭在失去的开始可能会陷入混乱,四分五裂,但慢慢地终将重新组合起来。
    治疗失去总要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承认失去,重要的是不能勉强自己,时机成熟时你自然就能够接受事实。你会发现走出痛苦的惟一方式就是经历痛苦,到时候你将能够再次拥抱世界。但了解真相是需要时间的,有些人甚至要经过好几年才能领悟。
    在临终的人身上常看到很多极具象征意义的表现,起初你看到他们常为自己拍照,仿佛在说:“我还在这里。”随着病情加剧,他们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再常拍照。他们明白照片也无法持久:最好的情况下,照片会传到几代之后,但再也没有人会翻看。病人发现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和亲人的心,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失去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永远都会属于你。你曾感受到的爱和你曾付出的爱永远都不会失去。


《心的出路》 第三部分《心的出路》 失去的功课(9)

    戴维
    生命不只有失去。
    有天晚上我到医院癌症病房探视病人,一个护士告诉我她快受不了了,因为她刚失去一个病人。“这个星期我已经看到六个病人走了!真的受不了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一个个消逝在我眼前,仿佛永远没有止境,不知道哪一天才会停止。”
    我请这位好心的护士陪我走一段路,她还没来得及回答,我已轻轻拉着她的手走向医院另一栋大楼。转过一个弯我们来到妇产科,我拉着她走到婴儿室的玻璃窗前。她非常用心凝视每一个新生命,仿佛第一次见到婴儿。
    我说:“做你这种工作的人应该常常来这里,提醒自己生命不只有失去。”
    当你沉溺在最深沉的失落感时,你应该知道生命会继续下去。即使你看到的尽是悲伤与结束,新生命总不断在周围萌生。对身陷痛苦的人而言,生命似乎只有不断地失去,然而循环不息的生命随处可见。那位护士终于明白她一直只是从失去的角度来看她的工作,却忘了她是在帮助很多人写下生命的句点,这些生命在很多年前开始于另一个相似的婴儿室……
    五  力量的功课
    放弃控制,你会发现你拥有更大的力量。试着放弃控制,人生不会更混乱,反而会展现一种自然的秩序。
    卡洛斯今年四十五岁,被诊断是艾滋病毒感染者,随着病情的恶化正慢慢体会力量的课题。他说:
    我先是失去工作,然后残障补助没了,最后连医保也没了。不知不觉我住进了庇护中心,病得没有办法工作。人生变成一场噩梦。
    后来有家诊所说我可能有资格参加某项医学研究,我去登记,也见了医生,然后就回家等待。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一等等了快两个月。我的病愈来愈严重,每次问诊所都说下星期一定可以。后来因为我连电话都没有了,只好每次都自己到诊所去问。七个星期后我甚至已没有力气走过去,又累又喘地坐在路旁。我低头看着街道,心想:“完了,我的生命就要这样结束了。”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遭受打击。我生长在贫穷的家庭,从小就要帮忙农务,直到七岁才穿上第一双鞋,童年吃尽苦头不都熬过来了,那时候的勇气和毅力都跑去哪里了?我坐在路旁哭了起来,心里想着:“千万不要让我这样倒下去,我还想做很多事情,还想见证21世纪的到来。”我一直希望能活过两个世纪,我会哭是因为我自觉失去所有的力量,仿佛我的灵魂逐渐萎缩,我就要丧失自我了。然而我只能坐在那里等死吗?
    突然我脑中响起一个声音:我还活在这里啊!这表示至少还有一丝力量残存。于是我奋力站起来,一步步走到诊所。我对护士说:“我的身体已经撑不下去了,我无法再等待你们通知,我知道一定有其他办法可以得到新的药物治疗。”
    在我的坚持下,护士终于让我参加另一个地方的实验,当天我便开始服用新药。两年后的今天,我的身体已恢复许多,至少已不在生死边缘挣扎。这一切都和那一天的领悟有关,如果我没有记起自己拥有多少力量,我大概早就死了。
    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是来自地位、存款数字或傲人的事业,而是内在真我的表现,是个人力量、诚信与气度的外显。每个人内在都拥有惊人的力量,只是自己不自觉罢了。我们环顾周围,看到别人比自己有力量,看到自然的力量,惊叹一粒种子能长成花朵,太阳永不停歇地跨过天际。我们甚至看到生命从自己的身体孕育诞生,同时却以为自己和这些力量毫无关系。上帝并未刻意将大自然造得强大,将人类造得软弱。力量源于认知自己的独特性,了解自己拥有和任何生命一样的天赋。人的力量深藏在内,与生俱来。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但只要重新认识它就能发挥出来。


《心的出路》 第三部分《心的出路》 失去的功课(10)

    戴维·维康特医生(David Viscount)说过一个饶富寓意的故事,说明人如何发现及运用自己的力量。他说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块土地而别人穿越过去,地主每年至少必须立一次告示声明为私人产业,否则经过若干年后该土地便成为公有地。我们的一生就像那块地一样,不时要重申人我的界线,大声说出“不”或“你伤害了我”或“你不能这样践踏我”。否则就是承认那些有意无意践踏自己的人有权这么做,你必须负责自己收回这份力量。
    在一出著名的滑稽剧里。已故谐星杰克·奔尼(Jack Benny)饰演一个小气鬼,有一天遭歹徒持枪打劫:“要钱还是要命!”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