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现代主义的神秘棉纱 >

第1部分

现代主义的神秘棉纱-第1部分

小说: 现代主义的神秘棉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主义的神秘棉纱 
    
    能不能娶她做中国新娘   清华大学 彭培根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纪大讲堂欢迎大家。早在1972年的3月15号,圣路易斯的一大群依照《现代》理论建成的板楼公寓被炸毁,理由是,这样类型的建筑。它管理混乱,犯罪丛生。那个时候英国有一位建筑理论家叫靖克斯,他写了一本书叫《后现代建筑语言》的宣告,老的现代主义建筑在1972年3月15号这一天寿终正寝,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运而生,可是我们清华建筑学院的教授,他也是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的董事长。彭培根先生他就说,其实现代主义建筑在东亚并未死亡,只是快死了,所以他今天给我们带来讲演话题是:〃揭开后现代主义的神秘面纱能不能娶她做中国新娘〃。 

    好,有请彭教授。请坐。彭教授,我听说您是台湾长大的,可是您听说过内地有一个词叫赤脚医生吗? 

    彭培根:赤脚医生听说过,Bane foot Acchitect。 

    主持人:还知道它的英文的翻译法? 

    彭培根:没想到您第一句话没问建筑是先问医生,问题到是问到点子上。 

    主持人:因为我听说您八十年代提出一个词叫“赤脚建筑师”。 

    彭培根:是,你刚才说的大地建筑事务所,是中国最早的一个中外合资的设计单位,那么,我们后来成立了一年以后,马上成立了一个大地乡村发展基金会,到15年给农民捐了109万,用这个钱做了73个项目,来培训赤脚建筑师。 

    主持人:是什么意思,您是拿这个钱培养农民,让他们自己做建筑师,自己设计自己的房子。 

    彭培根:让我们清华的老师写这个教材,大概有15万左右的初中、高中学生程度来读这个教材,怎么样安全的盖房子。 

    主持人:您当时面对的那些农民都是初中毕业生、小学毕业生、还是高中毕业生? 

    彭培根: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在一个叫做《村镇建设》的杂志里面,有一个刊授的一个栏目,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单德启教授写的。 

    主持人:农民有兴趣去搞建筑的人,通过这些教材,就可以很快的把自己的房子盖起来了? 

    彭培根:对,他们盖自己的房子没有问题。 

    主持人:盖别人的房子不行? 

    彭培根:盖跨度比较大的房子,有的甚至于因为为担心大的,比如说学校教室、剧院,为了怕大的跨度会跨下来,结果梁用了一米多,结果房子盖好以后,别的没有跨,梁先跨了。 

    主持人:因为梁太重了。 

    彭培根:所以我们针对这个,全国有的是保护,比如说周庄有一些江南古建筑比较好的历史名城、村镇,像我们支持、支援,同济大学有名的“阮仪三”教授连续支持几年,让它来保护这些镇,不要为现代的开发,把它推平,我们做了这些事。 

    主持人:好,刚才我提到,您是台湾长大的,怎么走来走去走到北京,到清华大学教书呢? 

    彭培根:实际上我是在大陆出生的,在抗战的时候,大家可能看不出来,我今年已经是58岁了。 

    主持人:一进来我就说彭老师有四十一二岁。 

    彭培根:我是在安徽出生的(湖南籍),那个时候1943年。后来然1949年跟我先父一起去台湾。 

    主持人:不是去台湾,是逃跑到台湾。 

    彭培根:对,然后大学毕业以后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读书,然后在芝加哥从事建筑工作,然后在加拿大滑铁卢又教书,然后1982年回来。 

    主持人:那个Waterloo是什么意思,是滑铁卢的意思是吧。 

    彭培根:就在多伦多旁边的一个很好的大学。 

    主持人:小的时候跟父亲逃跑到台湾,然后到加拿大读的是滑铁卢。那怎么回到内地的?是哪一年? 

    彭培根:1982年。 

    主持人:1982年内地是一个非常封闭的。。。。。。 

    彭培根:实际上是1981年,就是在过下个月吧,10月10号那一天刚好回国20周年。 

    主持人:怎么会那个时候想到回国呢,那时候中国还不如现在好? 

    彭培根:也是一种理想主义吧,后来我们办这个赤脚建筑师也是一种想为自己出生的地方,广大的农民,还有一般的城市,能够做一点自己的专长的。 

    主持人:我猜想,您那个时候回来,肯定看到中国的建筑非常差,所以要培养一批中国的建筑师,然后中国的建筑师当时还没有队伍,所以干脆咱们就把农民自己培训培训,让他们自己盖房子。 

    彭培根:我们因为不想到社会上去募捐,人家会觉得建筑师募捐给农民是“挂羊头卖狗肉”,只能让自己赚的钱再拿出来捐给农民。 

    主持人:什么契机让您到了清华? 

    彭培根:我是1979年到这边做过学术报告,后来呢就是当时的系主任是吴良镛先生,就同意我回国定居,我算是回国定居的专家。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后悔,这是一个内地电视主持人经常问的问题,您那么早就回国了,现在有没有后悔。 

    彭培根:绝对没有后悔。 

    主持人:真的吗? 

    彭培根:我今天,在这个讲题的后面,我会说到,社会发展要怎么建立信心,我后面会说。 

    主持人:好,大家可能也等急了,不过我还得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讲演题目那么长,我都听不明白什么意思,“揭开后现代主义神秘的面纱——能不能娶她做中国新娘”。最后一句话我更不明白,难道您还没结婚? 

    彭培根:就是说后现代主义能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意思。 

    主持人:第二句话我还没明白,就是说您为什么不把它改成“谁能嫁它做什么中国新郎”。 

    彭培根:就是说先现代主义这个东西能不能在中国运用,就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那咱们就洗耳恭听,彭教授的讲演。 

    彭培根:好的。我想,开始用三个“W〃来作为切入本题的一个开始。第一个〃W〃是什么是WHAT?然后,WHY? and WHERE?。 

    第一个What is Architecatare,因为今天除了建筑同行以外,还有建筑系的学生以外,我们各个学科的都有,而且主要是面对凤凰卫视广大的观众。我们必须先要讲一讲建筑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定义,因为在国外,它是属于人文学院和艺术学院,然后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都是属于工学院。我觉得属于哪个学院没关系,只要你学的东西越广泛越好。那么我自己,想用我三十年对建筑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我尝试着来给建筑下一个定义。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建筑,就是建筑它是一把剑,两面都有刃,假如好的剑,它应当是能够反映当今人类文化成果的,而且能够创造明天更好的生活环境的。一个什么东西呢?一个科学、哲学跟艺术的一个综合结晶。那么这个话反过来说,假如它是坏的建筑,它是剑的另外一面呢?它就也能够反映当前人类文化的成果,但是文化成果的负作用的一面。那么,因此它第二个条件不够,就不能够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为明天。而相反它破坏了原来的美好的环境,未来的环境也带来了破坏。那么,这一门学科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因此我认为,任何学科的人都有发言权。那么,从我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工作习惯,假如说这个业主是私人投资的,我尊重业主,也尊重专家的意见。假如是国家拿钱出来的东西,我觉得应当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因为它是很客观的,一个东西设计你说是圆的好,我说方的好,他说椭圆的好,哪个好,应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有专家的意见,尤其一些比较知名专家的这些意见,我觉得应当是受到尊重的。 

    第二个“W〃是讲这个WHY?为什么?今天来讲后现代这个题目,就是说这里面有很多好东西。实际上中国并没有以前国外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现代建筑,我们没有好好走过这一段路,突然一下来了一个后现代,打一个比方说,突然来了一个很漂亮的大蛋糕,这个就是后现代的建筑。结果大家看上面粉红,很多原始的颜色,各式各样的西洋古典的符号,觉得很好,结果很多的建筑师到上面抹一把,这个颜色很好拿来吃一口,有的人往脸上(城市面貌)抹一把,结果一抹,抹坏了,就是抄袭了这个后现代的一些大师在欧美国家一些的作品,在东南亚,结果把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原来的城市文脉把它就破坏掉了,这是一个很可惜的事情。实际上后现代里面,我们后面会讲,最可贵的就是它也是两面有刃的剑,我们觉得可以帮助中国的建筑界怎么样把中西文化能够结合起来,这是后现代主义里面最可贵的一点。 

    那么,第三个“W〃,我们是讲WHERE?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到底是在什么地方适合它的生根发芽。那么,前面我们讲到,为什么对后现代主义弄不清楚的原因,因为它对这个后现代主义的爷爷,就是现代主义没弄清楚,现代主义后面还有一个Late Modecn Anchitectune,晚现代,是后现代的爸爸,这是一个家族,突然来了一个很漂亮的大蛋糕,它的爷爷和它的爸爸没弄清楚,所以你这个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个后现代弄清楚。那么,这个现代主义主要是在启蒙运动之后,一直到工业革命,一直到1919年,这个所谓现代建筑的〃四个之父〃,就是创办葛罗披亚斯,这是德国人,还有一个法国人,柯布诗埃后来到了哈佛大学以后,就是葛罗披亚斯,贝聿铭先生的师傅。那么,1919年葛罗披亚斯创办的这个包浩斯学院,那么到了1938年和柯布诗埃成立了CIAM,就是这个国际现代建筑学会。一直到后来这些人到了美国以后,从五十年代开始,整个芝加哥是一个现代建筑运动的一个摇篮,从这里萌芽,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后来建筑师之所以把后现代这个蛋糕奶油往脸上抹,是把这一段整个时间、空间的背景知道的片片断断,然后理解的也是零零碎碎,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一个现象。 

    那么,我们前面讲到这个现代主义的历史背景。当然,绝对离不开,学物理学或者数学,也是要追它的原来欧洲的它的历史背景,它就是说在黑暗时期之后的这个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 ment。那么,当然这一段一直到工业革命,我们今天是绝对没有时间来回顾,今天这个题目,原来是我在清华大学开的一门建筑理论课叫做《理性建筑》,全部用英文讲的,讲义也是我自己写的,这个是课里面的一个专题,讲座是三个小时,现在阿忆要我压缩到二十五分钟。但是我请各位一定要记住,黑格尔曾经称赞这个笛卡尔,他是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首先提出来〃I think ,so I exist〃就是说:〃我思,故我在〃。这个提出来以后,它是把精神和肉体,彻底从〃一元〃的思想论,就是欧洲的教会控制整个神治的阶段把它解放出来,现在我们看起来好像是没有什么,在当时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第一部。 

    第二个部分呢,今天我们一共分五个部分。第二个部分讲的是现代主义运动,它的社会背景和它主要发展的过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现代主义的“四个现代化”。那么,一般的历史学家习惯的一种说法就是,1760年到1860年这一百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是1860年到1914年,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呢,十九世纪的后半叶,牛顿的古典力学得到成功以后,于是乎大家对这个科技怀有无限的信心,觉得科技能够解决所有人周围的环境的所有问题。再加上〃科技至上〃的这种社会的,大家都相信〃科技至上〃这些东西,于是乎钢筋混凝土,就是说能够做成框架的建筑物,把这个沉重墙可以放弃了,于是空间很自由,于是乎现代建筑学家就产生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想要为这个经过两次大战,战火留下来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资本家剥削广大工人阶级还有城市的居民,怎么样来解决大量的住房的问题。 

    那么,于是乎产生了它这个现代主义里面的核心思想,还有它的一个实践一个系统工程的最重要的四个现代化。这四个现代化就是生产大量化,就是(Massive Production),还有材料规格化,就是(Standarlized Materials),第三个是讲它的制造模矩化,就是(Modulized Manufacturing),第四个是讲它的成品规格化,也就是(Typical Dimensioned Production)。这四个现代化呢,一直到今天,还当之无愧,可以作为一般的建筑,尤其是住宅产业工程的发展,它的基本理论跟它的实践的系统工程。 

    第三个部分,我们来看一看后现代主义这个名词,最早它的出处是哪里来的。Post Modern(后现代)这个字最早是和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1949年是同一年,就是哈佛大学有一个教授叫Joseph Hudnut,他写了一本书叫《Architecture and the Spirit of Man》,这个书的最后一章The 〃Post Modern House〃,就是最早用的这个词。因此这个史学家,一般把现代主义是从1920年到1960年,但是我们刚才说过,因为这四个现代化它建材这个体系,一直从1960年到今天。但是建筑历史学家,一般是把1960年以后一直到现在,称作〃Late Modern〃就是晚现代,它跟后现代有两个有一个搭接,同时是平行的这个,一般人理解好像说一个完了以后又接一个。实际上都是爷爷这个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到后来的结构主义,也是因为觉得后现代主义做的不过瘾,就往后面来,但是有很多的,尤其是很多的建筑师,尤其是学生赶时髦,后现代主义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时髦已经过了,这个就是我刚才举的大蛋糕的例子。就是根本这个现代建筑在中国没有好好走过一段路,就突然来了一个大蛋糕,一人弄一把,弄得满脸花里胡哨的,把一些城市都破坏了。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