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1-人道-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不然,必遭天谴。”
穿红袍者出笔添讫,一阵香风过处,二人化作二白鹤,冲天而去。
赵颜归问管辂,辂曰:“穿红者,南斗也;穿白者,北斗也。”
颜曰:“吾闻北斗九星,何止一人?”
辂曰:“散而为九,合而为一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寿算,子复何忧?”
父子拜谢!
自此管辂恐泄天机,更不轻为人卜。
(《三国演义》)
再次,顺命
曾曰:知命之后,就应该开始采取行动,而对命运采取的最有效的行动,我认为就是顺命。
有一类狂人,叫嚣什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实,真正应该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我在前面说过,天命不可违,你所有行动,或者是在你天命的原有轨道上加速你的进程,或者是与天命相抵触,逆天命而动,阻碍着你顺天命的原有轨道行进。天命不可违,不管你的行为是上面的哪一类,命运终归还是由天命决定的。
顺命也不是服命。顺命是指按照天命的规定,在应该努力的地方努力,在应该拼搏的时候拼搏,行动与天命的要求合拍,它可以视为是对天命的一种高超的把握和运用。这样做,可以使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一种加速的效果,而不是总处在一种挣扎状态,处在无休无止的碰壁状态。
比如说,像我,如果叫我抛开读书人的斯文,像雪翁那样在钱眼里翻筋斗,追求做“财神”的境界,恐怕至死我也达不到这种境界,而且恐怕至死我也不会明白自己这么努力竟然没有相应的回报。再比如说雪翁,本来是做生意的老手,如果羡慕读书人的清高,非要重新开张走士子的路,我想雪翁恐怕头都会大吧。
胡言:那是!那是!
曾曰:想我自己第一次墨绖出山办团练,全然不知“顺”之道理,凡事好用程朱之名分,引申韩之法术,弄得在湖南处处碰壁,到江西处处掣肘。及读《道德经》后,方始翻然有悟:柔弱胜刚强。木太直则易折,与大风相抗衡;人过刚则招祸,与众人相矛盾。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知晓此一道理,思路也随之一变,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如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当顺势而为,顺时而动,顺命而行,则几乎可以谈命运矣,可以有好的命运矣。
《人道》 第一部分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1)
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从理论上讲,这个集合是一个无穷集合,也就是说,你可以随时开始你的成功。这也就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但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相互影响的,后面的事件会受到前面事件的限制,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性,当你有太多不好的开端时,你要警惕自己是否陷入了一种无法成功的习惯性陷阱。
钟说:曾公和雪翁的命运实在太好了。而你们两位的成功,实在是家无靠山又无钱财的贫寒之士的楷模。对于自己的成功,两位认为是运气多一点呢?还是自己的本事使然?在我所阅读的两位的传记里,有一种感觉非常强烈,那就是两位的本事实在是太大了,两位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不知道你们自己是怎样看待本事与运气的,到底是谁压过谁?
运气是一把火
胡言:不客气地讲,就我自己而言,运气是不错的,但关键还是本事不错。好运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的本事和能力创造的结果。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点说大话的味道,但纵观我的一生,甚至是任何成功人物的一生,无不是体现出这样一个特点。
一个人靠运气或许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要获得长久的成功,光靠运气是不行的,如果光靠运气可行的话,那些富家子弟、纨绔公子就应该最成功了,可是,看看那些大人物,有多少是这种人。如果只是一个运作,那么,运气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做买卖,如果运气好,你可能会在很低的价位进入市场,但是,这只是一半,要想成功,你还必须能够在一个高的价位将东西卖出去,这才算是一个成功的运作。即使你这一次成功了,那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你不可能只做一次就够了。你还必须在多次的生意中获得成功,而你的运气不可能总是那么好,因此,本事在长久的成功中开始起作用了。运气只是其中的一把火,甚至不是最后的一把火,连“草船借箭”里的东风都不算。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别人将你领进门就够了,自己修行不到家,靠山再硬也不中用。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才是真的,人缘也是靠自己的,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自己撑不起一片天,即使亲朋好友愿意帮忙,也会像扶不起的阿斗,糊不上墙的烂泥巴。就像我们乡间说的“烂红薯不受窑(读jiao,同教)”一样,最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烂在地窖里。
;烂红薯不受窖(教)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秋冬之交,是收获红薯的季节。红薯从地里挖出来后,要选择一部分保存在地窖里,一是作为来年培育红薯苗的种;一是储存作为冬天的粮食。
我的家乡由于多丘陵,地窖与北方的有很大的差别,它们一般是在丘陵或者小山上垂直打一个洞下去,上面洞口小,下面肚子大,有如一个酒葫芦,只是底下是平的。而正对着洞口的那块地方是不能放东西的,不仅这样,还要特意比周围挖得深一点,就像是老宅院的天井,因为要防止从洞口漏下的雨水。
我的家乡冬天多雨水,这样,洞口就要用稻草给遮住。盖洞口实在是一种学问,一般不是平盖着,而是往往用木棍先做一个伞状的骨架放在洞口上,然后由有经验的老农确定上面覆盖多少稻草。一方面要能够防住雨水;另一方面又要能够透风,不让地窖里的温度太高,因为那样红薯会烂在地窖里。
一个好的地窖往往很温暖,但是,温度又不至于烤坏里面的红薯;里面又很干燥,在冬天的时候进去感觉非常的舒服。而一个不好的地窖,则往往不是温度高就是温度低,里面有些湿,有一股烂红薯的气味。这些烂红薯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来培养秧苗,只能是纯粹地坏掉了。
一般来说,是几家共用一个好的地窖。好的地窖在位置、通风等方面都是要求比较严格的。坏的地窖一般会在来年放弃,然后在秋冬的收获之前重新挖一个。
到过年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往往是几个大人,好些个小孩子,一起往屋背后的山上走。大人们背着梯子、挑着箩筐;小孩子们则蹦蹦跳跳、有说有笑地跟在后面。而如果小孩子不听话,或者是一件事情老是让大人很生气,大人们往往会点着小孩子的头说:“你真是烂红薯不受窖啊。”小孩子则在这种责备中或撒娇地一笑,依偎在大人的身旁,或者一溜烟地跑在前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窖藏,红薯因为风干了一些水,吃起来会特别的甜,如果埋在火红的柴灰里,等熟了再挖出来,泡一点当地出产的茶油,那时候就又香又甜了,实在是一种美味。这与现在城市里铁皮或者其他工具烤出来的红薯不啻于天壤之别。
《人道》 第一部分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2)
想想世上,有多少朝中有人的人,官也做得非常大,由于自己不检点、不争气、半吊子,即使有皇帝做靠山,最后也免不了被砍头的命运。再想想有多少富家子弟,靠着父母留下来的底子,不学无术,只知吃喝嫖赌忙,不知柴米油盐贵,到头来,万千家财散尽,落得个妻离子散、朋友弃、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这些,全是因为自己修行不够,自己能力不足,最终不得好的下场。
;朽木不可雕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
说的是宰予常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说:“真是烂木头不可以用来雕琢,烂泥巴不能用来装饰墙壁,这就是宰予啊。”
孔子说:“以前我对于人,是听他怎么说就相信他会怎么做;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他怎么说之外还要看他怎么做。这都是宰予让我转变成这样啊。”
宰予,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曾陪伴孔子经历陈、蔡之乱。在孔门的七十二贤人之中,宰予和子贡并以言语著名。《史记》中说宰予“利口辩辞”,这在《论语》中也是有据可察的。
故事一
“三年之丧”是古礼,指的是父母死后,作为儿女应该在家守三年孝,不能出外做事。做官的要辞官回家,做生意的要赶回来。家里不能行喜乐。孔子也是很赞同这一礼仪的,并且大力地提倡。但是,宰予提出了质疑。“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孔子只得反问:“不服三年之丧,于汝安乎?”
宰予答以“安”,孔子喃喃曰:“汝安则为之。”宰予得意而去,孔子痛心曰:“予之不仁也。”
故事二
夫子尝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宰予一日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夫子答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
大家都很羡慕我运气好,预先赌中了王有龄,然后借着王有龄放实缺,开始官商勾结,大大地赚了一笔。再后来,又运气好,成为左宗棠的得力助手,为他办理西征军的后勤等事宜。得到当时左爵爷的支持,开中国借洋债的第一人。这些人在羡慕我运气好的时候,却忘记了一件事情,他们没有想想,我为什么总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当我借钱给王有龄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捐官,而且捐的也只是一个盐大使,在当时,这样一个捐官是没有人理的。为什么我偏偏选中他,无非是靠着我的眼光,看出他还有一些出息,有做事的意愿。有多少人会像我这样,将自己的饭票赌在一个当时如此落魄的人身上?再说我成为左爵爷的红人,又有谁知道浙江光复之后,有多少人说我的坏话,左爵爷又是如何在第一次见面中给我碰钉子,连座位也不给我一个,还不是靠着我的随机应变,一夕竟谈后折服了他,从而成为他的座上宾,帮助他打理藩库的一切。
在我的一生中,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我的朋友、事业什么的,无不是靠着我自己的努力,大家看看我跟古应春的结交就更明白了。正是这样一步步的积累,才到了后来的程度。他们为什么愿意帮我的忙,还不是因为我说话落门落槛,做事落门落槛,让他们觉得帮助我对自己有好处。
;胡雪岩搞定古应春
胡雪岩已经看出,古应春也是个很“外场”的人物,不难对付,因而一上来就用请教的口气说:“应春兄,我总算运气不错,夷场上得有识途老马指点,以后要请你多多指教。”
“不敢当。”古应春答道,“我对你老兄也已经慕名很久了,这么多的人推崇你老兄,由此可见,你老兄必是个好朋友,我们以后要多亲近。”
《人道》 第一部分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3)
“是,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况且海禁已开,我们自己不亲近,更难对付洋人了。”
“着!”古应春说,“雪岩兄,你这话真通达。说实在的,我们中国人,就是自己弄死自己,白白便宜洋人。”
“现在新兴出来‘洋务’这两个字,官场上凡是漂亮人物,都会‘谈洋务’,最吃香的也是‘办洋务’,这些漂亮人物我见过不少,像应春兄你刚才这两句话,我却还是第一次听见。”
“哼!”古应春冷笑着,对胡雪岩口中的“漂亮人物”做了个鄙夷不屑的表情,“那些人是闭门造车谈洋务。一种是开口就是‘夷人’,把人家看做茹毛饮血的野人;再一种是听见‘洋人’二字,就恨不得先跪下来叫声‘洋大人’。这样子谈洋务、办洋务,无非自取其辱。恨洋人的,事事掣肘,怕洋人的,一味讨好,自己互相倾轧排挤,洋人脑筋转得快,有机可乘,决不会放过。”
胡雪岩看他那愤慨的神情,知道他必是受过排挤,有感而发。“不遭人妒是庸才”,受倾轧排挤的人,大致能干的居多。看他说话,有条有理,见解亦颇深远,可以想见其人。这个人自己可以好好用用。
“应春兄!”胡雪岩矍然而起,抓了几颗杏仁放在嘴里大嚼,嘴唇动得起劲,说话便似乎显得格外有力,“我有点不大服气!我们自己人弄死自己人,叫洋人占了便宜,难道就不能自己人齐心一致,从洋人手里再把便宜占回来?我们自己现在就可以先做起来。”
“好!”古应春也一仰身坐了起来,“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只要能够成功,利益可以不必在我。我洋行里那个‘康白度’也不要做了。”
“应春兄,”胡雪岩首先声明,“自己人说话,不妨老实。你洋行里的职位,仍然要维持,不然跟洋人打交道不方便,而且这一来,洋人那里的消息也就隔膜了。”
古应春原是不假思索,想到就说的一句话,即使胡雪岩不点明,他回想一下,也会改变主意。现在听胡雪岩一说,觉得胡雪岩实在是一个替人想得周到的人。
“雪岩兄,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做它一番市面出来。”
(高阳:《平步青云》)
钟说:雪翁的才气真的是其大如海。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