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

第31部分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31部分

小说: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7年我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打工,那位台湾人平时在台湾跟大陆之间飞来
飞去,我就跟他讲,你这样飞来飞去挺麻烦的,我帮你把这家公司管起来。一个月
给我六千块钱。当时给他做项目,帮他管一些人,他说行、行、行。我一个人势单
力薄,我把我的创业伙伴吴萌野(现任迈思威总经理)找来一起干,他是我的同学,
住同一宿舍。

    我是1999年7 月份在清华毕业的,毕业之前,那位台湾人来了一趟北京,我跟
他说,你要把这家小公司注册成真正的公司。当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很模糊,连什
么是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都不清楚,注册资金多少才合适……对我来说是零。
我真正走上创业这条路是今年二三月份,属于晚成吧。

    我们公司领导层的这几个人都是学工科出身的,都是清华电子系的。我们知道
我们薄弱在什么地方,无论是管理还是市场,我们很清楚。其实,人怕的不是你不
会,而是你不知道你不会——这就恐怖了。不会我可以学,但你要是不知道自己哪
里不强,那你这辈子可能很难有大出息。所以,我善于学习,研究很多做企业的东
西。

    可以讲,我们最开始做这家公司没有很好的理念,后来做了一段时间才有自己
的真正想法。我跟公司所有的人讲:我们做就不能白做,要做就做最大,即使公司
失败了也要失败得轰轰烈烈——也要让别人知道迈思威是怎么从成功到失败的,而
不是象中国的某些企业——不明不白地成功,不明不白地失败。说不好听一点,就
是死了都没人知道。公司做得不好我也要让社会的人知道,而不是“迈思威”这个
名字稀里糊涂地出现,又稀里糊涂地消失。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软件企业,但能不能做到,现在还不
好说。我不喜欢提出“做中国的微软”。微软是它的微软,我做我的迈思威。中国
很多软件企业做不大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只做项目,不做产品。中国每年有几百家
起来,几百家倒下,大家都长不大。我们公司现在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放在做产
品上,我们将来还要推行在线销售模式,你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可以给你做,通
过网上来拿到定单。

    中国有1500万的中小型企业,如果我们能拿到10% 的份额,那就相当了不得。
将来在企业应用软件取得辉煌战果后,我们会去做独立的软件开发商,类似于微软,
真正去做一些应用型的开发软件,而不是在别人的平台上做应用软件。



  
                第三节

    我说,这是做企业的一种信念,在我看来是振奋人心的,也是崇高的。我问陈
旭光,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哪方面的能力或素质?

    第一,你的责任心要很强,这些责任心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要对得起你的股东,
对得起这个社会,对得起你的员工。这么多人跟你在一起做事情,不是闹着玩的,
人家也把这个看成是一个事业。这人一旦发现责任在你身上,你就会活得很累,你
也可以把这当成是一种动力。

    第二,是心态,能忍,心很宽,要经得起诱惑。为什么要说经得起诱惑?那么
多同学,出国的出国,去外企的去外企,一年挣十几万,而我在这边做什么呢?同
学一聚会说我一月一万多,而去年这时候我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块钱的工资;还有父
母的压力,一年一分钱也没往家里寄。面对这些压力和随之而来的诱惑,你要能稳
得住心态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点是很重要的。FanSo 有几个创业伙伴在中途
就走掉,我曾经接触过其中走掉的一个人,他跟我说:“我等着FanSo 挣钱,我还
不如自己出来挣。”从这就可以反映出他做企业的心态不正。

    第三,是要诚实。不管是对员工也好,对客户也好,你都要诚实。

    我很佩服盖茨,他能把微软从那么小的一家公司带到现在上千个亿美元的公司,
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说,虽然咱俩是初次接触,但你给了我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你很自
信,你的言行举止都表现出你的自信,好象你现在就站在山头上。

    跟投资商SK在谈融资的时候,你始终要给人家很自信很向上的精神面貌。不仅
对SK是这样,我跟客户谈也是这样,现在跟你谈也是这样,还有对员工也是这样。

    但是,我很清楚公司的难处在什么地方,我很清楚自己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可
能这是我做公司领导者的一个原则吧,尽量把好的东西展现给外界,有缺点的地方
不会去讲。给你的感觉很自信,我想这也很正常,因为做事情没有信心是不行的。

    在2 月份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挺过来了,公司账面上只剩下五百块钱,原来有
30万注册资金,公司也只有十几个人。向亲戚朋友借钱,向创业园借钱,能想到可
以借钱的地方都借了,负债好几十万,我现在回想起来很害怕。当时就是初生牛犊
不怕虎,根本就没想这个事情,说我欠人家多少钱,将来法院要判的话,我作为法
人要负责任怎么样。而我只想一个事情:如何拿到融资?如何把公司做起来?

    话说回来,我很幸运,我做成了,SK给我们投了700 万,我们的公司一下壮大
起来。我经历过没钱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有钱的日子,忆苦思甜……有句老
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有过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日子,交了房租,一千多块
钱所剩无几。我现在一个月只拿六千块钱,每天坐335 路公共汽车来上班。前两天
公司招聘,有一个人过来说月薪要八千块钱,我说你别开玩笑了,我们不可能给你
那么高,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还拿不到七千块钱。他后来说,那就算了,我不了
解你们公司的情况。

    我没有像有些公司那样,人家给我投资500 万,我把董事长的年薪定在15万、
20万那么高。我的月薪定在六千块钱,SK看到这个工资很惊讶,他说你一个月六千
块钱够花吗,我说够了,够了,我在北京会活得很舒服,我交了房租,一个月还能
攒点钱,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待遇对我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能否把公司做起
来,公司的利益是最大的,你必须有这个境界。我现在还没有达到100%的这种境界,
但我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做企业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以前有人问我创业好不好玩,说创业有多爽啊。
你没做不知道,你要是自己也做了就会知道有多烦了。

    自信背后就是磨练,我觉得在这里创业一年多学到的东西要比我在清华读三年
研究生多得多,甚至比我去学两年MBA 也要多得多。我以前跟员工讲,凭我这样的
能力,我到一家公司去,不用问他你要求什么样的人,你就说让我干什么我就能干
什么。我行政做过,技术做过,市场做过,人事也做过……我都做全了,是多面手。
你把我放在哪个位置我都能干,而且能干好。

    迈思威从成立到现在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陈旭光就要领着它走向国际,向国
际软件公司靠拢,他的非凡胆识和雄心壮志让我肃然起敬。

    我们公司目前研究人员有十几个人,但规范相当严,我们一直在积累东西。一
家公司如果谈不上积累的话,那肯定做不大。树立目标很重要,你看教小孩也一样,
嘿,你将来想做什么?我将来做工程师,我将来考清华考北大……我们也一样,要
树立一个远大目标。我们公司技术人员十几个人一年多没一个人走,这在软件行业
很少见,他们的待遇也不是很高,平均四千到五千。

    像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员工来我们公司之前,在北京一家旅
游网站做,月薪是八千,来我们这里面试时,我说我这边只能给你四千,他说好,
四千也愿意来。最后,他解释说:“在那家网站也许我只能赚半年的八千,但是我
相信在迈思威我能赚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四千。”就是说一个员工看重的是你
公司更长远的东西,而不是眼前的东西。

    很多做项目或者做网站的公司,为了追求短期效应,往往都是出高工资拉拢一
批人来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东西做出来。这项目一完,你愿意留就留,不愿意留
就走人,我再有项目还可以靠高工资拉拢人。

    让我很欣慰的一点就是,公司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流失。谈不上让别人去学,
没这么大魄力,但我们会把这种管理方法这种企业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陈旭光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跟员工们的关系,那就是“铁”。有一个员工惹上
了官司,他也出面帮他打,让他安安心心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大家在一起工作
很开心,有前途而又开心,我想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工作之一。

    人物印象:

    对陈旭光的采访进行了两次,中间隔了两三个月,这两三个月里头,迈思威走
得很快,以致第二次见到陈旭光时,他是一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样子。

    陈旭光看起来挺像个老总的,其实他就是个老总,一个野心勃勃想做大企业家
的小伙子。他的底气很足,不是一般的自信。

    本来是没有第二次采访的,跟他通电话时他邀请我到他的公司再看一看,因为
公司变化挺大的。盛情难却,我也就去了,后来我想,其实他是想让我分享他暂时
所获得的成功带来的快乐。

    他认为我写这本书很有意义,所以把别的事情推掉,特地给了我好几个小时做
访谈。好几个小时——他给我的“待遇”挺高的,这也是对我把这本书写成的莫大
鼓舞。

    他很热情,很随和,很有企业家风范但不摆架子,这是他跟员工相处得很好的
原因。跟他谈话我一直很兴奋,我想是因为受了他激情的感染,他是一个很有激情
的人。



  
                第一节

    创业者档案:叶滨,1975年生于安徽合肥,1992年至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
子工程系本科,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9年8
月在清华创业园成立北京乐都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任CEO ;1999年10月在香
港注册成立V2 Technology Ltd ,任CEO ;2000年3 月公司从清华创园迁至恒基中
心。

    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
而V2 Tech 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可以为互联网加入更多的“感情”,从而提升人
们在网上的感受。想象一下:你在网上购物或者浏览信息的时候,网站会用声音来
向你问候!这将为网上的体验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另外,想象一下将视频引入商
业网站用来吸引用户会带来什么效果?

    V2Tech是一家拥有专业化管理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他们的方向是在互联网
上提供多媒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他们的目标是“增进交流”。V2Tech一直致力
于网络多媒体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今年初研制出的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基础上,
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包括:V2音频点播、V2广播、V2 EcomServ 、V2InstaComm
和V2有声广告。

    V2的前身是乐都,乐都的团队是在参加清华大学创业大赛期间组建的,两个做
技术的来自电子系,还有一个MBA 负责管理。乐都很低调,很谨慎,关于它的媒体
报道在众多学生创业公司中可能算是最少的一类。乐都不太引入注意,但已经走得
很快。从他们创业地方的迁移就可以看来,他们几个人最先在清华北门外租民房摆
着一溜儿计算机,到清华创业园的普通写字楼,再到A 级写字楼恒基中心。当我准
备采访叶滨时,还以为他留守在清华创业园呢,没想到已经“光荣出园”。

    2000年11月14日上午11点钟,我从地铁口钻出来,找到了在北京站附近的恒基
中心。不愧是A 级写字楼,既气派又豪华。坐电梯上到九楼,我怀着一种惊讶的心
情走进了叶滨的办公室。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对面的北京国际饭店,还有下面车辆
川流不息的长安街。我想在这工作肯定很舒服,因为窗外的风景独好。我打断了叶
滨的工作,两人谈起了创业的话题。

    应该说公司发展得蛮迅速的,公司是从去年参加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大赛出来
的,跟视美乐、FanSo 同一批进清华创业园。去年8 月份进创业园,11月份拿到第
一批种子基金,然后真的才开始招人做我们的产品,做我们的软件。今年的3 月份,
创业园那边的房子不够大了,我们就搬到这边来,在恒基中心办公。到6 月份和8
月份,我们分别引进两批风险投资,一个是东南亚的投资公司,还有另一个,包括
香港电信。数额还不算很大,合起来100 万美金吧。到今天,产品开发成熟了,我
们开始推广市场。

    我们的管理也慢慢走向正规化,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士。我们的五
个产品可以销售了,在做市场的时候我们感到公司管理这个环节的薄弱,这跟我们
几个创业伙伴是技术出身有关。我们准备聘请一个CEO ,到时我就退下来做副总裁。
对我来说,头衔不是很重要。财务总监和运营总监也是从外面请来的,我们新的CEO
在时代华纳做过很长时间的亚洲区市场总监,有多年工作经验,而且是从国外过来
的。

    我说,你们公司研发出来了成熟的产品马上就可以赚钱,那么你们公司能够发
展起来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们公司的优势最早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公司刚开始能够起来,而且走到今天
这一步,再上一个台阶,最大的优势确实在技术。创业初期,我们团队几个都是清
华的学生,技术很强,而且我们看好这个方向,看得比较远。我们是做网络多媒体、
多媒体的通信,就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