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晋商之魂 >

第16部分

晋商之魂-第16部分

小说: 晋商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出,为他排忧解难。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就在于缺少朋友的相助。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究竟谁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哪里会有这种人呢?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对你施以援助的人。他可能是你的伙伴或上司,可能是大学里的同学,甚至有可能是一位从不曾谋面的陌生人。但是,要想获得他们的帮助,必须注重人际关系,广泛建立友谊。
  黄仕灵是1987年才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当时他可以真正称得上一无所有。但他到了香港后,善于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在朋友的支持下创办实业,很快就成了一个大富豪。那么,他是如何得到朋友帮助的呢?让我们看看他的创业历程。
  1949年,黄仕灵出生于广东江门。1966年黄仕灵从江门三中初中毕业,恰好碰上“文化大革命”。他被安排到炼油厂、化工厂、石矿场等地做苦力,工余时间头脑灵活的他,学修收音机、电视机等,趁机赚点小钱。
  1972年大学重新开放,他到江门夜大利用晚上时间修读机械维修、电子技术等课程,很快便考取了电工牌照。但有牌照跟没牌照差不多,他依然无法进电子厂或从事电工的工作,只好继续修理他的电器。
  通过朋友介绍,黄仕灵认识了一位港商,因为双方很投缘,他们合伙开设了“江门电视维修中心”。港商出资10万元,买来测试仪器。黄仕灵则以技术入股,两人合作得很好。当时工资只有几十元,而黄仕灵每个月可赚到二三百元人民币。
  由于电视维修中心被上面派来的人监管,1982年黄仕灵拿出多年积攒下的数万元人民币,申请做承包商,以来料加工的形式,替港商生产录音带及装配收音机,同时附设维修中心。承包一年下来,竟赚了数十万元。
  1983年黄仕灵成立贸易公司,几年间便与国内外经销商建立起了一张很大的业务网。在这期间他获准常来往于港澳,与港商加深了友谊与了解。
  早在1975年他就申请到香港,到1987年他被获准移居香港。临行前,他将在大陆赚的钱全部留给大陆的家人,自己单枪匹马闯香港。在江门时,他认识不少港商,并与其中一位港商合作并建立了很深的私交,用黄仕灵的话说,就是“为他赚了不少钱”。所以抵达香港后,这位港商安排他在酒店食宿。
  黄仕灵说,他急于想弄点本钱做生意。当这位港商得知他缺钱做本,当即答应借给他30万港元。黄仕灵拿到钱后,立即寻找生意机会。当时香港炒卖棉纱之风正盛,他立即回江门办了一批棉纱回港,这第一桩生意就赚了好几万元。
  港商慷慨相助,又供给黄仕灵30万元做本钱,使他旗开得胜。黄仕灵决心要办一间像模像样的贸易公司,他在红鹤园街,买下一个面积3000多平方英尺的写字楼,订金就给了20多万元。有了写字楼后,他雇了几名员工,成立了东宁集团,然后开始了做电子零件的生意。1987年下半年,他赚了100万元。


广交天下朋友之义(2)


  1989年上半年,东宁集团就做了上亿元的生意。虽然下半年因种种原因,生意受到较大影响,但到了1990年后业务又恢复了正常。东宁继续和中国大陆做生意,他们从韩国和日本购进电器产品,有时也从香港进货,包括电子以及音响等,销往大陆。
  东宁集团还在广东江门合资成立了凯歌电子电器公司以及江宁电器公司,制造加工电视机与音响设备。东宁集团同时还在国内进行物业发展投资,业务越做越大。
  黄仕灵的成功,印证了美国著名企业经营者艾柯卡的一句话:“敏锐地观察每一个人,恰当地与周围的人交流,在社会活动中,他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人群的中心,这样的人终究会取得事业上的骄人业绩。”
  生意场上竞争激烈,风云变幻,陷入困境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广泛结交朋友,就可以在“山重水复”的境遇中得到帮助,从而走出困境,体会“柳暗花明”的喜悦。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怎样才能与他人建立牢固的友谊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平时多走动
  留意周围所发生的事,开动脑筋解决别人的难题。但不必让当事人知道,将问题设身处地地想想便可以了。
  ——与身边的亲朋好友经常讨论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集中大家的思维,找出一个可遵循的正确方向。
  ——随时调整适应事物的“频率”
  遇事不必手忙脚乱,将自己的见闻增广,学会接受和理解前所未闻的事物。
  ——不断接触不同阶层的人
  不同阶层的意见、批评,也就等于消费者的意见,可使你明了自己商品的优劣,不致使自己的商品落后于消费者的要求。
  ——学会应酬
  一个怕应酬的人不能成为成功的老板。初在商场探路的人,如有意发展,大大小小的应酬活动在所难免。
  ——多方位接收信息
  上至上流社会,下至市井之徒,均加以了解和结交。不断接收信息,便能不断地感受、接触更多事物,使自己的思维细腻、敏锐起来。现在,成功的老板不少人以为自己高高在上,渐渐忽略了同低下阶层朋友的来往,觉得与之交往会使上层人物笑话自己,或以为已不需要他们的帮助,轻视他们的存在价值,这是何等愚蠢的思想。
  ——千万不能孤立自己
  长时期与下层脱节,逐渐被困在象牙塔中,眼光就愈短浅,愈不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和能力终究有限,广交朋友,采纳多方面的意见,这是一个开明老板所必须做到的。


明确“为与不为”之义(1)


  清政府为了加强海域防务,向山西商人下达了捐银任务。乔致庸带头捐献,祁县新任县太爷非常高兴,马上将这件事上报了朝廷。县太爷本想为乔家争取奖赏,没想到却让咸丰皇帝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生出了“坏主意”。懿贵妃向咸丰皇帝进了一句谗言:“山西商人那么有银子,不如让他们出银子捐官。”咸丰皇帝听从了懿贵妃的建议,立即拟了一道圣旨:让山西商人出钱捐官。祁县县太爷亲自找到乔家,想让乔致庸再次在商家中带个头。谁知乔致庸与上次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认为朝廷官爵乃是天下重器,非有德有才者不能居之,若谁都可以用几个钱买到它,大清国会成为什么样的天下,老百姓还会有太平日子过吗?
  乔致庸不仅坚决拒绝捐官,而且粗暴地将县太爷轰了出去。懿贵妃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虽然没办法强迫乔致庸出银捐官,但对这位敢于顶撞她的年轻商人怀恨在心。
  然而,乔致庸并非懿贵妃想象的那么“坏”。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山西太原府。为借到慈禧继续西逃所要花费的三十万两银子,山西总督将山西众票号的掌柜伙计抓起来严刑拷打。乔家伙计贾纪樱忍受不了这种酷刑,谎称乔家愿借银子。潘为严向乔致庸建议:千万不要借这笔银子。但这次乔致庸却流着眼泪说了一番话:“国家亡了,太后和皇上就是一对灾民,我们不能让后人说我们商人见死不救!”
  经商始于做人,做人重于经商。每一个正直的商人都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为则为,不该为则不为”。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具体说来,也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胆识、能力、智慧,依靠自己勤勉而诚实的劳动去心安理得地挣取,而不是存一份发横财的心思靠旁门左道的钻营去“诈”取。有一句俗语,说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其实这既是一种很平庸、很没有意思的说法,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误解。真正做出大成就的成功的商人都知道,商事运作是最要讲信义、信誉、信用,最要讲诚实、敬业、勤勉的,一句话,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胡雪岩精于生财之道,他注重“做”招牌、“做”面子、“做”信用;广罗人才,经营靠山;施财扬名,广结人缘,这些措施,就是他的生财之道,而且也确实行之有效。比如他在创办自己的药店“胡庆余堂”之初,策划的那几条措施:三伏酷热之时向路人散丹施药以助解暑,丹药免费但丹药小包装上都必须印上“胡庆余堂”四个字;正值朝廷花大力气镇压太平天国之际,“胡庆余堂”开发并炮制大量避疫祛疬和治疗刀伤剑创的膏丹丸散,廉价供应朝廷军队使用等等。用现代经营眼光来看,这些措施具有极好的扩大声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开拓商品市场、建立商事信用的作用。正是靠了这些措施,“胡庆余堂”从开办之初就站稳了脚步,很快成为立足江浙、辐射全国的一流药店,且历数十年而不衰,而由“胡庆余堂”建立起来的胡雪岩的声望、影响所形成的潜在效益,对胡雪岩的其他生意如钱庄、丝茶、当铺等的经营,也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胡雪岩的时代离我们今天己经一百多年了,时移世易,今天的商界自然也不是那时的商界。不过,为商之道,古今相通者甚多,胡雪岩的经商原则,应该是能给今日商界中人提供某种借鉴的。
  “做生意还是从正路上去走最好。”这话是胡雪岩对古应春说的。
  胡雪岩与庞二联手做洋庄,本来一切顺利,不想庞二在上海丝行的档手朱福年为了自己“做小货”,也就是拿着东家的钱自己做生意,赚钱归自己,蚀本归东家,中饱私囊,从中捣鬼。为了收服朱福年,胡雪岩用了一计,他先给朱福年的户头中存人五千银子并让收款钱庄打个收条,然后让古应春找朱福年,将这五千银子送给他,就说由于头寸紧张,自己的丝急于脱手,愿意以洋商开价的九五折卖给庞二,换句话说,也就是给朱福年五分的好处,这五千银子就是“好处费”。这算是胡雪岩与朱福年之间的一桩“秘密交易”。不过,这笔“秘密交易”一定要透给庞二。
  朱福年收下这五千银子,也就入了一个陷阱:他如果敢私吞这笔银子,胡雪岩托人将此事透给庞二之后,朱福年必丢饭碗;如果他老老实实将这笔钱归入丝行的账上,有这一个五千银子的收据在手,也可以说他借东家的势力敲竹杠,胡雪岩与庞二本来是联合做洋庄的合作关系,朱福年如此做来,等于是有意坏东家的事,实际是吃里扒外,这样,他也会失去庞二的信任。总之,就用这五千银子,胡雪岩要让朱福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胡雪岩的计划果然生效,朱福年不仅老实就范,并且还退回了那五千银子。而此时的古应春也因恨极而“存心不良”,另外打了一张收条给他,留下了原来存银时钱庄开出的笔据原件。古应春把原件捏在手上,是想不管朱福年是不是就范,都要以此为把柄,狠狠整一下他。但当古应春将此事告诉胡雪岩时,胡雪岩对古应春说了一番话,胡雪岩说:“不必这样了。一则庞二很讲交情,必定有句话给我;二则朱福年也知道厉害了,何必敲他的饭碗。我们还是从正路上去走最好。”
  从胡雪岩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胡雪岩所说的正路,有一层能按正常的方式、正当的渠道而不要用“歪”招、怪招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胡雪岩制服朱福年的办法,就是一种诱人落井、推人跳崖的十分阴狠的一招,的确有些歪门邪道的意味。在胡雪岩看来,这种招术,只能在万不得已时偶而为之,一旦转入正常,也就不必如此了。言谈之中可以看出,胡雪岩对于自己在不得已时制服朱福年的一招,心里是持否定态度的。
  胡雪岩所谓做生意从正路上走最好,还有一层意思,是指做生意不能违背大原则。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更分得清楚,不能只顾赚钱而不顾道义。


明确“为与不为”之义(2)


  比如胡雪岩做生意并不怕冒险,他自己就说过:“不冒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如何能够出头?”有的时候他甚至主张,商人求利,刀头上的血也要敢舔。但他同时也强调,生意人不论怎样冒着风险去刀头舔血,都必须想停当了再去做。有的血可以去舔,有些就不能去舔。有一次他就给自己的钱庄档手刘庆生打了一个比方:譬如一笔放款,我知道放款给他的这个人是个米商,借了钱去做生意。这时就要弄弄清楚,他的米是运到什么地方去。到不曾失守的地方去,我可以借给他,但如果是运到“太平军”那里,这笔生意就不能做。我可以帮助朝廷,但不能帮助“太平军”。在胡雪岩心里想,他是大清的臣民,通过帮助朝廷而赚钱,自然是从正路赚钱,太平军自然是“逆贼”,帮助他们就是“附逆”,由此去赚钱,自然不是从正路赚钱,违背了这一大原则,即使获利再大,也不能做。
  撇开胡雪岩以大清臣民自居而鄙视太平军这一点不论,仅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胡雪岩的说法和做法,应该是很能给人以启示的。事实上,做生意不能违背大原则,要牢牢把握一个正路,即使仅从商人求利的角度看,也是完全必要的。做生意从正路去走,往往可以名利双收,即便一笔生意失败了,也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而违背道义,不走正路,必将遭人唾弃,一旦失败往往一败涂地,名利两失,不可收拾。如果一定要去做遭人唾弃、名利两失的事情,那就实在是愚不可及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道其实也就是人道。经商之道,首先是做人、待人之道。一跤跌进钱眼里,心中只有钱而没有人,为了钱坑蒙拐骗,伤天害理,便是奸商。奸商与奸诈无耻等值,这种人钱再多,也为人们所不齿。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做生意时一定要谨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马需要夜草催肥有道理,但人却不必有横财才能富起来。事实证明,依赖横财可以富得一时,但要富得长久却并不多见。明世宗嘉靖年间,奸相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