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节选) >

第4部分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节选)-第4部分

小说: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节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建筑的永恒性,象征着一种精神的永存。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2孙中山先生(图)

  (044…045)孙中山先生  手书的《建国大纲》,镌刻了他一生未酬的壮志  祭堂内黑色的石柱、护墙与室外蓝瓦、白墙均为中国传统的孝色。东西两侧的护墙,是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  镌刻了他一生未酬的壮志。屋顶是国民党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党旗图案,祭堂中央端坐着她的缔造者。祭堂后是整个轴线的终端建筑墓室。孙中山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处。  半球形的墓室,浑圆的穹窿,是典型的西方石构建筑的造型。中华民族天圆地方的传统意念与西方经典的建筑美感,在  此与中山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融为一体。  从此中山先生便安卧在钟灵毓秀的钟山。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当局曾想将孙中山的遗体带到台湾,因仓促未成。孙科对孙中山的护陵卫士说:“毛泽东、周恩来对总理是尊敬的,你们是总理的卫士,他们不会为难你们的。”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清晨,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05师团政委刘志诚率部进驻中山陵,保卫陵园。钟山因中山而名山有魂,中山因钟山而浩气长存。中山陵的海拔只有158米,但是它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却达到了令人仰止的文化标高。虽然英年早逝的吕彦直,还未来得及振鬣长鸣,便过早地陨落了,但是,他却留下了一座彪炳史册的建筑名著。他划亮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的寥然星空。  中山陵,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师第一次主持规划设计的大型建筑群,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对中西文化关系的一次方向性的成功探索。  中山陵之后,羽翼渐丰的中国建筑师,开始主持重大的建筑活动,中国近现代建筑第一次云蒸霞蔚的鼎盛时期到来了。    

    

  (045图说)祭堂内孙中山卧像  在逝去的岁月中,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的慈爱的父亲。我们凝视着的卧像,变化出不同的身影、音容。  祭堂内孙中山塑像及青天白日旗  他,在我们的心里。在这里,我们储存在记忆中的影像被剪辑,被播放,被赋予想象的翅膀,由衷的崇敬滔滔不绝。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2吕彦直(图)

     

 (046…047)吕彦直  1894年出生于天津,原籍山东省东平县  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  1913年毕业后去美国入康奈尔大学,初学电学,后改为建筑  1918年毕业  1921年回国  1925年9月荣获孙中山陵墓设计首奖,并被聘为陵墓建筑师  1929年3月18日病逝于上海  主要作品  南京中山陵、燕京大学、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上海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  建筑风格  富有中华民族特色,融会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冰城石街(图)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  (002…003)冰城石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  ·建筑年代  1900—1928  ·建筑名称  哈尔滨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繁盛、最有规划的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约1400米,路宽11米,人行道宽2米至6米,始建于1900年。现在仍保留了原方块花岗石路面。街道两侧为带有欧陆风味的古旧建筑群。包罗了欧洲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式、17世纪的巴洛克式、18世纪的折衷主义、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流派等多种风格的71栋建筑,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400年文化发展史。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哈尔滨中央大街(图)

  (004…005)(图说)1927年10月,哈尔滨街头开始出现有轨电车,当时被人称为“摩电车”。行驶在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之间“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在1987年走到终点,退出历史舞台。  1902年,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视察东清铁路,到达哈尔滨。吉林将军长顺专程赶到哈尔滨,并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    

  冰城石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  中东铁路,一条绵延万里的铁路,横跨欧亚大陆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附近,诞生了中国近代一座年轻的城市。  1896年5月19日,当李鸿章与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在《中俄密约》中划出中东铁路的路线时,他或许没有想到,在这条铁路的枢纽总站旁,会出现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历史把哈尔滨定在中东铁路丁字型的交叉点上。哈尔滨,满语的意思是晒鱼场,原来只是松花江边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渔村。  1896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工程师E。E。阿涅尔特,率领“考察队”沿松花江流域,悄悄地进行了非法的地质考察,历时3年。    

    

  (005图说)全长约1400米的中央大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新文艺运动派及俄罗斯式,各种风格流派的经典建筑汇集于此,体现了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建筑艺术的庄严优雅,博大多姿。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马迭尔绑票案(图)

      

  (006…007)(图说)1933年,震惊中外的“马迭尔绑票案”中的受害者,马迭尔旅馆的少东家西蒙·开斯普。  1898年4月23日,沙俄中东铁路工程局工程师施特洛夫斯基,率领先遣队抵达哈尔滨的香坊田家烧锅,并以8000两银子买下了这个地方,作为中东铁路局的锚地。这便是今天哈尔滨的城址,中东铁路成了哈尔滨的城市生命线。  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率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从海参崴乘“海兰泡”号抵达哈尔滨松花江畔。他们是哈尔滨最早的规划设计者,怀揣着俄国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走下了“海兰泡”号。  最初的规划设计,是按俄国首都莫斯科的模式设计的,依据哈尔滨北临松花江、南靠马家沟的地势环境,规划布置街道。  1900年,中东铁路局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办公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建设。他的这次迁移,奠定了哈尔滨的城市坐标。首先,在全市最高点的南岗中心广场,建起一座东正教尼古拉中央教堂。这是典型的西方市政布局。然后以此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西北和东北布置了六条放射形道路,并在街道两旁建设了一批办公、住宅和服务网点等配套建筑,形成了一个俄式风格的行政办公区和商业建筑群。随着大规模的铁路修筑和城市建设,来自关内及邻省的中国劳工,开始大量涌入哈尔滨。这里原来是沿江地段的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拨给散居在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了这条“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这便是今天中央大街的雏形。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这条大街的最初建筑(图)

      

  (008…009)这条大街的最初建筑  是中国传统的旧式商行及住宅  这条大街的最初建筑,是中国传统的旧式商行及住宅。随着铁路的延伸,充满异域风情的欧陆建筑渐渐形成了这座城市的肌理。中国大街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快吸引了俄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商人。他们纷纷在这条大街上设立了一家家洋行商号,修建了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中国大街逐渐成为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随着街道两旁欧陆风情的渐渐清晰,中国大街的中国格调已荡然无存。1928年7月,中国大街改换街牌,更名为中央大街。  侯幼彬(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史学家):这个地点离哈尔滨的文化中心比较远,是个边远地区,这个边远地区旧的传统文化观念比较淡薄。它本身不是城市,完全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属于中国传统的那些文化理念在那儿积淀不深,这样就很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    

  (009页图说)大街两侧的建筑风格各异,却和谐组合,错落有致,组成完美的空间序列。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中东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图)

  (010…011)1903年7月14日  中东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建成通车。1905年,哈尔滨辟为商埠。俄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英国、丹麦等20多个国家先后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大批的外国侨民涌向这里,最多时达到20多万人。众多的外国侨民,带来了欧洲各国迥异的建筑风格,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十分珍稀的世纪建筑艺术长廊。  侯幼彬:中国近代建筑普遍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新建筑盖起来往往是由于外国在中国搞租界,或者是在中国搞附属地。这批建筑是近代的东西,相对于中国自己原有的、属于农业文明的建筑,这批建筑是工业文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发展。    

    

  (011页图说)200多年前,这里还仅仅是个捕鱼作业的场所。中东铁路的兴建,给哈尔滨带来了历史机缘,由此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哈尔滨中央大街(图)

  (012…013)(图说)哈尔滨中央大街  以欧式建筑闻名的步行街——中央大街沐浴在深秋的细雨中。熠熠发光的青石街,承载了这条“哈尔滨第一街”近百年的历史文化印记。  这条熠熠发光的青石街  是亚洲最长的步行街  这条熠熠发光的青石街,是亚洲最长的步行街。最初的中央大街是条土路,路面时常翻浆,泥泞难行。后来,据说是一位武林僧人将数千根二三米长的圆木桩一头削尖,一根根、一排排地沿路钉进土里,上面再敷以碎石,铺上黄沙,才解决了翻浆的问题。  现在的这条大街,是俄国工程师克姆特拉肖克,在1924年5月设计并监工铺设的。每块黄岗岩石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深达半米的石桩埋于地下。这样,彻底解决了路面翻浆的问题。铺设这条路的造价极其昂贵。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约为1美元,当时1美元可是一般寻常人家1个月的饭钱,约1400米长的中央大街,足足用了近10万块方石,真可谓是金子铺成的路!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修建中东铁路而诞生(图)

  (014…015)哈尔滨是伴随着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而诞生的,但为什么人们却将这座深受俄罗斯影响的城市,称为“东方巴黎”呢?  侯幼彬:1900年前后,在世界建筑领域正在流行的最时髦的部分,叫做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最先是从比利时开始的,然后再传到法国,法国再传到俄罗斯。俄罗斯把这个东西当作最时髦的东西,把它应用到哈尔滨的建筑上。所以跟哈尔滨有关、跟中东铁路有关的那些早期的建筑工程,几个较大的建筑物,包括当时铁路局的办公楼、哈尔滨火车站等基本上呈现了这个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这样,哈尔滨就突然冒出一批非常新非常时髦的东西,一种跟国际上紧紧接轨的、最新的格调。于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一开始就非常新。  此刻,欧洲的城市规模及建筑空间已基本定型,而哈尔滨这座正在大兴土木的东方新城,使西方的建筑师们找到了施展的空间。风行于巴黎的新艺术运动,途经俄罗斯传到了远东新都哈尔滨,它改变了中央大街的天际线。  侯幼彬:在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两个城市最集中,巴黎是排第一位的,南希排第二位。哈尔滨盖了这么多新艺术运动的建筑,现在看来,在世界上可以排到第三位。哈尔滨新艺术运动建筑有它自己的特点。一个特点就是它规模比较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持续的时间很长,法国也好,其他一些国家也好,一般只活动十几年就停止了,但是在哈尔滨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现在最典型的、最突出的一栋建筑就是中央大街上的哈尔滨摄影室。到了20年代还有新艺术运动建筑,是非常罕见的。因此有可能这栋建筑是整个新艺术运动建筑的终结。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石街的两旁穹窿突起(图)

  (016…017)20世纪初,一场影响了世界建筑的新艺术运动,在中央大街西12道街的路口,徐徐地拉上了帷幕,中央大街也因此成为新艺术运动的绝响。  中央大街与哈尔滨这座城市同龄。它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而逐渐形成的。石街的旁边,穹窿突起,拱券高窗,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欧式建筑,洋溢着浓郁的欧陆文化和异域风情。从16世纪文艺复兴式,到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从18世纪的折衷主义建筑,到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我们仿佛走进欧洲建筑的艺术长廊。  最早进入哈尔滨的外商——秋林商行,是俄国巨贾伊·雅·秋林所经营的跨国公司。这位俄国商人首先在哈尔滨南岗东大直街修建商行,经营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1914年,秋林来到中央大街,在街的北端设立分行。1919年11月,秋林又迁移到现在的西六道街转角处。他的这幢建筑造型别具特色,是哈尔滨新艺术运动建筑的典型代表。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下而上窗口逐渐缩小,显现出稳定感。  周立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这幢建筑的特点就是它既有古代建筑的那种线角划分,大的分段方式,但是又注入了新的一些特征,最主要的是这些装饰元素。这些窗套的一些细节和窗的形式,这种圆形的窗,这种建筑在纯粹的古典建筑当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另外一个是女儿墙上面的一些装饰,这种细部的装饰形式,垛,还有上面的曲线变化,也是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变化生成的。这种建筑让人感觉比较活跃,而且比较新颖。  (017图说)街景  1904年日俄战争以后,清政府宣布东三省开放,哈尔滨等城市开埠通商。哈尔滨很快成为列强商战的角斗场,30多个国家的10多万侨民接踵而至,纷纷投资办厂或经商牟利。20多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一些大银行、大公司也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