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通道-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使人情绪沮丧,萎靡不振,时时有末日即将来临的恐惧感。如果能够正确地对待死亡,就会感到
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存的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即使有些小病小灾也不会使你暮气沉沉的。
总之,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心胸豁达、思想开通的“智者”是容易取得主动权的。反之,
那些心胸狭窄、鸡肠小肚的人,就容易焦虑不安、悲观失落,最终成为疾病的俘虏。
善于忘却心地宽
这里所说的善于忘却,恰恰与追怀往事相反,是指忘却那些曾经令人揪心的事情,忘却那些缠
绕自己情绪的东西,做到心地坦然、豁达,不为其干扰和左右。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久
经风雨,且不说他因历史问题和所谓的现刑问题饱尝了辛酸,就是在他复出之后,还因歌曲的版权
问题受到纷扰。对于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王洛宾从不计较,也从不留意,而是采取过眼烟云般
地忘却,豁达以待,才使得他在80多岁逝世前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人的一生中难免要经历一些沟沟坎坎,难免要遇到几个拨弄是非的势利小人,也难免遇到一些
让你难以忘怀的烦心事。甚至在老夫妻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口角不断,弄得心情不快。
可是如何对待这些人和事,却是个科学性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会直接影响你的情绪和健康。一般
地说,对于那些以诽谤他人为快的势利小人,只要你认为自己行得正,做得对,就不必为之伤神,
也不必计较,最简单的对付办法就是置之不理,将其抛到脑后——忘却。至于夫妻之间也应注意把
那些影响夫妻关系的事情,采取忘却的办法,不要总是一遇到分歧就回忆起与之相连的往事,一码
一码地“捯小肠”,弄得夫妻双方都不愉快,甚至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过速,损害身体健康。
人到老年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神经组织细胞已经衰老,对情绪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由于回忆
一些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而引起的恶劣情绪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调,生理活动紊乱,很容易诱发一
些老年病。所以人到老年应十分注意培养乐观、豁达的情绪,极力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以便
推迟衰老,颐养天年。
做到善于忘却的前提是心胸豁达。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的确,作为一个国家的宰相,
日理万机,千头万绪。如果心胸不豁达就会被这样的或那样的大事小事弄得心绪烦乱,狼狈不堪。
因此他的基本性格素质必须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能够做到忘却一些干扰自己心绪的事情。这样
才能做到“大肚能容”,不计前嫌,轻装以待。常人如果也能做到这样心胸豁达,忘却一些烦心事
的纠缠,那就会使你经常保持好心情。
做到善于忘却还应该树立自己的坚定的生活信念。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生中前后蹲监狱20年,
但他始终以“一千年活着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的胡杨树自况,树立了坚定的
生活信念,使得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他坚信自己的行为符合人民的利益,把主要精力用于
对音乐事业的追求,摒弃了胡思乱想的空间,这就使得他能够宽容他人,忘却前嫌。对于那些迫害
他、陷害他的人和事弃置如敝屣。老年夫妻也应从中得到启示,树立生活的信念和精神的寄托。退
休后整天踞守在家里,无所事事,思想也受到局限,一遇纠纷就容易“陈谷子烂芝麻”地翻旧帐,
酿就没完没了的夫妻战争。假如老夫妻俩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精神有所寄托,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就被挤出思想空间,自然就心情愉悦少忧烦了。
平和心境每一天
就某一天来说,如果你精神愉悦就感到精力充沛,浑身轻松,走起路来也觉得脚步轻健;反之,
就觉得心灰意懒,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说明精神因素对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人到老年由于心
理上的迟暮感和孤独感的影响,以及生理上大脑功能的减退,减弱了对情绪的抑制作用,很容易产
生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这种消极的情绪,正如《黄帝内径》所说的“气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抑
郁,诸病生焉。”这是因为抑郁的情绪会干扰内脏器官功能的发挥,引起新陈代谢的失调,生理活
动紊乱,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
虽说老年人已经达到了“世事洞明”的思想境界,不容易产生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
可是一些琐碎的杂事干扰常常会破坏他们的情绪,因此注意保持平和的心境,就非常必要。
要保持平和的心境,需要从每一天做起,争取每一天都有个好心情。上个世纪的20年代德国
有个叫库埃的医生,他在给患者治病时经常嘱咐病人:“要保持每一天的良好情绪,相信自己的身
体会越来越好。”他让病人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就自我提醒这一天要保持好心情。事实证明,树立
起这种信念,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的确对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老年人这种心理
暗示更有意义。有位退休的老教师在体检时发现得了胰腺癌,但他并没有感到天昏地暗,而是相信
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绝症。思想里有了这样的底线,就使得他的情绪十分乐观。在手术前有的人吃不
好,睡不好,精神紧张,忧心忡忡,而他却像没事的人一样,保持着平和的心境,吃得饱,睡得香,
并不担心手术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这么一来他手术后的反应却很好,而且也恢复得很快。患了
癌症的人都担心复发,为此这位教师就为自己立下一个“心境平和每一天” 的信条。从早晨起床
开始,就暗示自己:“今天一定要过得愉快与平和。”为此,他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劳逸
适量。除安排一定时间的室内读书、看报之外,还经常到公园或郊外活动,使得他的思想较为专一,
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尤其是对偶尔遇到的烦心事,他绝不过问,也不深究。这样就始终保持了平
和的心境。十年过去了,他的癌症也没有复发。
要保持平和的心境,还要备有防范的措施。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有些矛盾或纠纷,常常是“树
欲静而风不止”。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当你遇到一些不直接涉及你自身利益的事情
时,不必义愤填膺,也不必打抱不平,而应该相信年轻人会比你处理得更好,莫如采取事不关己,
远远躲开的办法。当你遇到一些直接惹你生气的事情时,不必直面以对,也不必非弄个水落石出不
可,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离开是非之地,去做你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如听听音乐,看看画展,
逛逛公园,或者找老朋友聊聊天,等等,都容易使你转移兴奋点,达到心境平和的目的。当你遇到
一些明显的吃亏的事,或不愉快的事时,你不妨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或者以大肚和尚的“大肚能
容”、“开口便笑”的精神来安慰自己。这些防范措施在使用时要注意因人因事而异,随机应变,切
不可生搬硬套。
行为有节身长久
古人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能够知足的人就会不受辱、不遭灾,
懂得节制的人就不会有危险。这样的人是能够长寿的。这里所提倡的“知止”和“知足” ,其实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核心都是自我节制。“知足”是对欲望的节制,“知止”是对行为的收敛。
这种观念既符合儒家学说的“中庸之道”和“过犹不及” ,又与中医的辩证论治相一致。中医学
认为,人身体内的阴阳矛盾处于平衡协调状态时,人就健康,不生病;而当这种平衡关系失调时,
阴阳对立的一方发生偏盛偏衰,就会使人闹病。因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十分注意“知足”
和“知止”,从而达到一种“大怒不怒,大喜不喜” ,行为有节,心境平和的境界。
要做到这种“知足”和“知止”,首要的一点心灵有节。古人说:“心之官则思。”这里的“心”
实际上是指人的大脑。所谓“心灵有节”,就是说人的欲望、要求要有所节制。俗话说的“人心无
拘蛇吞象”,就形象地说明了人的欲望是很大的。有欲望就不能“知足”,就不容易有所节制。譬如,
有位退休会计本来生活无虞,但他见到有的年轻人买了大平米新房,心里不服气,自己也要买新房,
就注册了个“皮包公司”,倒买倒卖,还自作聪明地做假帐,偷税漏税。最后虽说挣了很多钱,也
买上了新房,可是没等他住进去就被公安部门收审。还有位前半生生活道路坎坷的私营业主,也成
了当地的有名望的企业家,可是他还不知足,年届六十,仍不服老,总想过过官瘾。于是就上下活
动,到处捐资,费尽心机地要当区政协委员。后来真的当选为政协委员,却没有得到出席会议的机
会,就突发脑溢血而驾鹤西行。像这样的老年人,如果心里多一些阿Q精神,多一些知足常乐,多
一些节制,就会变得与世无争,也能够凭借现有的经济实力,营造一种平和宁静的生存环境,颐养
天年。可是他们却被不“知足”和不“知止”的欲望,缠住了手脚,一叶障目,忘乎所以,被无节
制的欲望葬送了前程。心理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一旦人的心理情绪被功名利禄所左右,就会成为
危害健康的渊薮。
劳逸有节也是做到“知足”和“知止”的良策。人到老年处于夕阳西下的阶段,智力和体力都
逐渐衰退。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的确,不服老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因此老年人无论干什么
事情都要量力而行,都要做到劳逸有节。《礼记》提出了“一时须劳,一时须逸,劳逸相参”的养
生主张,《黄帝内经》提出了“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观点,都强调了劳逸有节的重要性。做到
劳逸有节的关键是量力而行,张弛有致。像上面所例举的退休会计和私营业主都是成了欲望的俘虏。
本来这一代老年人在年轻时待遇较低,生活艰苦,营养不足,也缺乏健身的观念,身体素质不是很
好。到了老年就应该把养生健身提到首要的日程上来,可是他们却违背生命的规律,自然要付出生
命的代价。老年人的体力是难以进行持续性的劳作的,因此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劳逸结合,动
静平衡,张弛有致。其把握的分寸因人而异,以《黄帝内经》强调的“各如其常,故能长久”为其
绳墨,定能奏效。
饮食有节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步骤。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是“万物之始,人之所本”,
就是说饮食是维持生命所需要营养的主要来源,与人的寿命的关系最大。尽管如此,也不能说饮食
对于人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他的《居室记》里写道:“少饱则止,不必
尽器。”告诫人们吃饭时稍稍觉得吃饱了就可以,不必非得把饭菜吃得精光。这就要求人们的饮食
要有所节制。唐代的司马承祯也说:“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 他也是强调要节制
饮食,使之适中。那么怎样节制饮食才不影响身体健康呢?首先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老年人由于
身体的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减退,应该做到“少饱则止”。要是饮食过度,不仅消化器官难以承
担,还会因营养堆积而发胖。肥胖是老年人健康的大敌,肥胖的人耗氧量比体重正常的人增加30~
40%,直接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导致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生,而这类病有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
杀手。其次要做到合理安排膳食。所谓合理安排,就是不能暴饮暴食,偏食偏好,也不能杞人忧天,
什么都不敢吃。有的人喜好吃红烧肉,就不顾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而大解其馋;而有的人因
担心吃动物脂肪会导致发胖,就走向了另一极端。其实,适量的脂肪的摄入,可以减少人的饥饿感,
更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和胡罗卜素的吸收,还能避免细胞内部的污染,起到延缓细胞衰
老的作用。看来,合理安排膳食就是要做到营养均衡,不偏食偏好,不暴饮暴食,使得人体所需要
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水等主要营养都得到补充和吸收。
嗜欲有节。嗜欲的本身就是一种无节制的对身体的消蚀行为。如过量的饮酒、吸烟,以及对赌
博、声色犬马的追求等,都像《韩诗外传》里所说的:“嗜欲者,逐祸之马也”,“嗜欲侈则行亏”,
一旦过分必然酿成祸端。应该说人的嗜欲是不易禁止的,那就应该进行必要的节制,使之不要成瘾。
如有的人好吸烟,经济条件又不好,整天吸劣质烟,而且吸烟量又很大,多次戒烟都没有成功。在
亲人的劝说下他采取限制自己的办法,每天吸三五支高档烟。在经济杠杆的制约下也促使他节制自
己的嗜欲,自然对身体也减少了危害。对于上述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必要的节制,能促进身体健康,
反之则会导致身体生病,以致延误生命的终结。
学会宽容心无忧
有这么两个60年代的大学同学甲和乙,毕业后被分配到同一学校任职。因为是老
同学起初相处得非常友好,可是两年后因为他俩都对一个刚来的女教师有好感,也都发
起了攻势。结果乙同学追求到这位女教师,甲就渐渐地疏远了乙,并且“含恨”调离了
这所学校。真是冤家路窄,20年后他俩因为工作需要又被调到同一所专科学校。又是
两年后,甲当了这所学校的校长;而乙觉得20年的坎坷岁月已经磨平了两个人的裂痕,
对甲仍然像老同学一样友好相待。殊不知,甲对乙一直恼恨在心,只是没有机会表现出
来。80年代教师评定职称竞争十分激烈,甲就借此机会运用权力报复乙,极力贬低乙
的教学和科研成绩,使得乙连续两次失掉晋升高级职称的机会。乙知道这是甲报复自己,
几次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