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5-永恒情谊-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了。阿尔木嘎抬着躺在担架上的班长,一夜之间,他似乎成熟了许多,战火的洗礼使他脸上黑了些,但那目光是那样的坚毅,充满自信。
数不清的彝族群众在为红军送行,他们高喊着“红军卡沙沙(谢谢红军)!红军瓦瓦苦!”
彝海情深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1)
“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谁就不是红军……”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峰峦重叠的大凉山。
工兵连长王耀南和指导员罗荣带着连队冒雨在泥泞的山路上走了好几个小时,匆匆赶到位于大桥镇的红一师一团团部。
团部设在一个破旧的院子里,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正商量着过彝族区的有关问题。
“报告!”
听见门口的报告声,杨得志回头,见是王耀南和罗荣,便高兴地对黎林说:
“他们来了!”
说着开门把他俩迎了进来。
杨得志说: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刘伯承司令员和聂荣臻政委派你们来太及时了。由于彝族群众对咱们不了解,把一些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了,把溪水中的石墩搬开了,现在迫切需要你们这些开路先锋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我们的拿手好戏,请团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王耀南笑着说。
黎林走到王耀南跟前,神情严肃地说:
“完成开路架桥任务,我们是放心的。但目前不仅仅是这些,我们所通过的地区是彝族区。由于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上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彝族同胞对汉人既惧怕,又仇视,对汉族官兵更是恨之入骨。国民党曾断言我们过不了彝族区。因此,毛主席指示我们要体谅、尊重彝族兄弟,对他们执行开明政策,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挽回过去汉人压迫彝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当彝族同胞向我们开枪的时候,要做到打不还手,一定要遵守我军的各项规定,把他们争取、团结过来。”
王耀南和罗荣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虽然也曾听说过一些彝民的情况,但黎政委的一席话,使他们感到任务的艰巨,湿淋淋军帽上的雨点滴到面颊上,也没顾得上擦。
杨得志接过黎林的话说:
“彝民生性豪爽,很讲义气,通情达理。但是,如果有人要伤害他们,他们也会誓死拼到底的。因此,要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军纪律,无论如何不准向彝民开枪,这是总部的命令。”
王耀南见两位首长话已说完,便说:
“我们回去立即进行教育,做好准备,坚决按上级的命令办。”
说完,两人离开了团部。
第二天一早,太阳刚露脸,工兵连便跟在侦察连后面向彝族区进发了。
彝族区的山路,古树参天,野草丛生,窄得像羊肠,盘盘曲曲,铺满了枯枝烂叶,不时遇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队伍艰难地行进着。大家第一次过彝族区,心里都没底,精神也比较紧张。王耀南听两名战士悄悄地说:
“你听说了吗?这里的泉水不能瞎喝,有的泉水喝了以后说不出话来,并狂笑不止,直到笑死。”
“嗯,我也听说彝人会念咒,施魔法。”
“瞎说,彝族同胞也是穷苦人,和咱们一样!”王耀南说。
两个战士相互吐吐舌头,偷偷地笑了起来。
走着走着,开始发现山涧上的独木桥没了。王耀南带领大家边砍树架桥,边修整道路。过了俄瓦垭口,工兵连由于边走边干活,行军速度较慢,渐渐落在侦察连后面。这时,王耀南听见后面枪响,急忙回头一看,两名战士被土枪打伤了,鲜血直流,还有几名战士身上中了冷箭。他朝树林中望去,阴森森的什么也没看见。为了避免再遭袭击,王耀南命令说:
“缩短作业区,不要拉得太长了。”
王耀南带领工兵连在一条小溪中放好石墩,便登上一个山冈。这时,已近中午,骄阳似火,烤得人皮肤火辣辣的。他发现不远处有一群人朝他们走过来,便紧张地注视着。人群越走越近,等走近一瞧,只见这伙人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赤身裸体。王耀南感到很惊讶,他们怎么会成这个样子?便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其中一位油头油脑的中年人说:
“别提了,我们是外埠的商人,被前面的‘蛮子’抢了,衣服也给扒光了。”
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战士们见状议论开了:
“可别把我们扒个赤屁精光。”
“别担心,咱们又没啥好东西,又不惹他们,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王耀南和罗荣见大家情绪有些波动,便商量了一下,分头到各排做解释工作,一再告诫大家,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总部的命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准开枪。
在一个山坡上,王耀南让大家吃完干粮,又继续前进,不一会儿走进离巴马房不远的一个山谷里。只见山谷两旁峰峦陡立,峥嵘险峻,抬头只见一线蓝天。山谷深处,飘动着还没散尽的浓雾。突然,“砰、砰”响了几声枪声,一群彝民挥舞着土枪、长矛、弓箭,向工兵连冲了过来,拦住了前进的道路。走在前面的三排长陈亦民心平气和地向一位皮肤黝黑的彝民大汉说:
“我们是红军,是好人,咱们都是穷人,请让开路。”
那个黑大汉摆摆手,“哇哇”说了些什么,谁也听不懂。
罗荣马上带着一位会说四川土话的小战士走上前,又解释了一通。可还没等把话说完,只听那大汉大喊几声,顿时,四处响起了号角声,从树林里,石头后面,一下子冒出了许许多多彝民来。他们手里拿着大刀、长矛,呐喊着蜂拥而来。王耀南他们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团团围在中间了。罗荣一看这势头,脸急得通红,不停地向他们解释,可这些彝族群众好像一句也没听懂,仍然“呜嗬”不断地叫喊着,随着他们的喊声,越来越多的彝族群众朝这边涌来。王耀南真被搞懵了,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彝民喊着喊着,几个人凑在一起围住一位红军战士开始抢武器和工具。这时有几个高大的彝民围住了王耀南,通信员小刘一看情况不好,立刻挺身上前挡住了他们。还没等小刘反应过来,已被几个彝民按倒在地,连枪带衣服抢了个精光。王耀南见状,真是火冒三丈,“刷”地拔出了手枪,打开了枪机。没等王耀南下命令,周围的战士们也都“哗啦”、“哗啦”拉开了枪栓,眼睛紧紧地盯着王耀南,好像在说:连长,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保证把他们……
王耀南一下子醒悟过来,用手朝自己的脑门狠狠拍了一下,心里骂道:好你个王耀南,你一激动,差点把党的政策、上级的命令、首长的嘱托全忘了,你一声令下不要紧,后果可不堪设想啊。这时,罗荣已被几个彝民扒个精光,但他仍然沉着地大声喊着:
“同志们:总部命令,不准开枪,咱们千万别忘了。”
王耀南猛地收回枪,向周围的战士命令道:
“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谁就不是红军……”
他话还没说完,枪已被几个彝民抢走了,接着衣服也被扒光了。
王耀南这一肚子火简直要把他气炸了,有生以来,哪受过这个……他真觉得自己七窍生烟了。但他一想到首长的指示,就把火气强压了下去。这时,侦察连的几位战士带着一位彝民往回走。王耀南一看,这个人身材魁梧,头上缠着一条卷成尖的缠头,身上披着一条黑色毛毯,露出的裤脚又肥又大,打着赤脚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王耀南暗想,这一定是侦察连捉住了他们的头人,这下好办了。
只见那位骑马的彝民对工兵连周围的彝民大声说了句什么,彝民都让到一边。侦察连一位战士对王耀南说:
“他是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的代表,我们带他去见总部首长。”
这时,王耀南接到命令,也带着战士们退出了彝族区。
返回的路上,坐满了红军战士。他们看到王耀南和其他人这副模样,禁不住笑个不停。熟悉的人开玩笑说:
“你们到哪儿洗澡去了,也太凉快了!”
彝海情深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2)
他们一面笑着一面给工兵连的同志凑衣服。尽管大家都很困难,还是想办法凑了一些衣服。衣服虽然穿上,但大家的气还没消,纷纷议论开了:
“这算什么?比打了败仗还难受!况且咱们还从来没打过败仗。”
“这也太不像话了,大老爷们儿被人把衣服扒了。”
“我就不相信,咱们这么多人,就怕他们。”
罗荣听着这些议论,对王耀南说:
“老王,看来大家的情绪不对头,有的干部也想不通,咱们是不是先开个支委会,把思想统一了,然后再开个军人大会,把道理讲一讲,相信大家能想通。”
王耀南说:“好,就按你说的办。”
夜深了,所有白天发生的一切都悄然隐去,王耀南和罗荣刚开完全连军人大会,总部巡视员就到连队来看望。他说,总部首长表扬你们工兵连坚决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司令员和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已结拜了兄弟,部队明天可顺利通过彝族区。今天你们看见的被扒光衣服的那伙人,是国民党县政府的官员,为了逃避我们,冒险进入了彝族区。首长请大家不要有情绪,彝族同胞不了解我们红军,以为我们和国民党一个样。现在他们明白了,明天就把枪和衣服还给我们。
第二天清晨,火红的旭日冉冉升起,给大凉山抹上了一层玫瑰色。一群彝族同胞来到工兵连驻地,他们背着枪,拿着衣服,送到王耀南跟前,一再表示歉意。王耀南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但从他们诚恳的表情上,看出了彝族同胞态度的变化。他心里热乎乎的,紧紧地和彝族同胞握手。
部队开始向彝族区开进了。进入彝族区,王耀南的眼睛顿时亮了。他看见在路边、山坡上、山寨旁,数不清的彝族同胞都出来欢迎红军。他们高声欢呼着,拿出美酒请红军喝,许多彝民还自动加入了红军的行列,和战士们亲亲热热地走在了一起。王耀南眼睛湿润了,他想,彝族同胞了解了红军,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支持我们、帮助我们,他们多么纯朴,多么爱憎分明。这一次,他深深感到执行党的政策和遵守我军纪律的重要性。望着层叠起伏的大凉山,王耀南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彝族兄弟,你们是红军的亲人!”
“为民族团结牺牲,我在所不惜!”
遵义会议后,红军大踏步地前进,大范围地迂回,忽南忽北,声东击西,使敌人陷于被动,疲于奔命。我军自贵州直插云南,虚晃一枪后,从昆明附近突然转头向北,巧渡金沙江,甩开敌人,于1935年5月中旬进入冕宁彝族区。
这天黄昏,部队在山脚下宿营。董必武这时已年过半百,连续艰苦的行军,使他更加消瘦。他扶着树干举目朝山上望去,只见山谷和森林间雾气蒙蒙,幽静得近于死寂。尽管山坡上开满了红的、白的杜鹃花,但他却无心欣赏,他知道前面的红军在刘伯承的带领下,已通过了彝族区,后面的红军应做好收尾工作。这时,一位参谋来到董必武身边,将一份上级的指示送给他。董必武细细地看着:为了团结彝族群众,争取首领,搞好民族关系,使我军安全、顺利地通过这一区域,要求干部战士每人至少准备一件礼物,送给彝族同胞。东西不限,像衬衣、毛巾、牙刷、烟斗等等都可以。董必武看后,对勤务员钟珠瑞说:
“小钟,把我的东西收拾一下,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过彝族区时有用场呢。”
小钟在一旁噘着嘴说:
“除了书,哪有什么好东西呀。”
是啊,董必武是个文人,他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时候起,就常跟父亲到塾学中去。五岁那年,他父亲在县城广善庵教书。课堂上,一些学生不会背《三字经》,窗外的董必武却朗声代答,一字不差。父亲喜爱他聪明好学,就让他随班就读。从此,他勤奋学习,考中了秀才。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正在贵州中学教书的董必武立即赶赴武昌,参加了刚刚成立的武昌革命军政府军务部,任秘书工作。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与强国恩、包惠僧等人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工人阶级求解放的道理,并积极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年,董必武和陈潭秋经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推举,作为代表,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汪精卫集团继蒋介石之后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笼罩着武汉。董必武没有被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吓倒。他一方面鼓励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同志,振作精神继续战斗;一方面为保存革命力量,把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疏散转移出去,暂时离开武汉地区。8月1日,爆发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董必武与宋庆龄、邓演达、林祖涵、吴玉章、柳亚子、毛泽东、邓颖超等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一起在《南昌日报》上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谴责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号召革命同志集中革命势力,为反对帝国主义、扫除新旧军阀、解决土地问题而继续奋斗。11月,黄安、麻城两县人民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鄂东特委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董必武虽未直接参加这一次起义,但受黄麻人民拥戴,以他的名义出布告、发传单,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