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明-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需再做任何说明,这段文字记载,已经把倭寇滋生的基本原因、劫掠范围
及其残暴性质完全将清楚了。(文字引自《中日关系史》)。后来,真假倭寇都
被汤和剿灭,但汤和的剿灭政策采用的是迁徙百姓和固守堡垒,不怎么高明。历
史上方明谦的确提出过:倭寇自海上来,则制敌于海上。但是由于其为方国珍之
子,所以没有受到重用。后来随着明朝海军的发展,倭寇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几乎
绝迹。酒徒设想,有郑和那种庞大的舰队做威慑,日本多少也顾忌些。
明朝中期的倭寇成分更为复杂,在嘉靖中起明日进贡贸易中断以后,情况为
之一变。参与日本内战的大武士、大名守护极其需要铜钱,而日本国内长期使用
流通货币是中国造铜钱,日本国内,并无造币的能力。(日本国内一度也曾有过
自造铜钱,但质量极差,后来不得不以重量为基准进行流通)但被视为“日本造
币局”的明朝,却关上了大门拒绝贸易,这等于是切断为他们输送铜钱的渠道。
他们为了战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仅不再约束倭寇的劫掠活动,
而且还自行组织亦寇亦商的商船队,加入日本商人的走私贸易船队中。这些“载
其方物,出没海道,得间,则张其戎器而肆侵夷;不得间,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
明沿海防倭哨船,很难区分哪是倭寇船,哪是私商船,因而遇船既行追捕。浙、
直追捕教紧,他们则奔福建,福建捕急则奔广东。这种商船交易方式简陋,搭棚
于地,铺板其上,陈货而售,违禁品如刀剑之类则藏于船内。着重亦商亦盗的上
川和倭寇劫掠虽然结合起来,但其劫掠动火还只在沿岸还没有深入内地。当明朝
沿海海盗和私商与倭寇勾结起来后,遂使倭寇的劫掠发生巨大的变化。明沿海海
盗和私商利用明将吏惧怕倭寇的心理,投靠倭寇以遂其劫掠和走私之奸;而倭寇
也利用海盗、私商熟悉地理和内情得以放手劫掠。这样,倭寇的劫掠活动不仅达
于急电,而且范围也从沿海深入内地。他们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劫掠焚烧,杀
戮奸淫,生灵涂炭,村舍荡然。受害范围波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广东等六省,而以江、浙、福、广沿海最为严重。倭寇和明海盗结合成巨大的武
装集团,其头目往往以势力较大的明海盗充当。(摘自中日关系史)有名的是;
1 、出身为海盗者:许栋集团、徐海集团、叶明集团、林国显集团2 、出身为走
私商者:王直集团、洪迪珍集团3 、出生于或成长于日本者:毛烈集团、陈东集
团、徐海辛五郎集团。
明朝当时政治无能,居然想出了祭祀海神以期待其消灭海盗的做法。和清朝
用污秽之物泼西方战舰异曲同工。至于后来戚家军,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
故事。酒徒的小说写到海盗这节,除了描写日本海盗外,还在探讨一个亡国的本
族政权最终归宿和走向,酒徒不主张一个民族内部的自相残杀。文中的余佐,原
型就是国民党大佬余右任,字也是直接用了右任先生的字。希望余老先生不要怪
酒徒不敬。“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
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
国有殇。”这些文字至今让人落泪。
平定辽东后本来就应该和各部族和解,酒徒不认为屠杀、灭族是人类的正常
作为。酒徒认为各民族本来就是兄弟。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才造成了中华
民族近两千年的领跑地位。秦本身就不是中原民族,唐太宗的母亲独孤后和妻子
长孙氏都不是汉人。如果明清两朝能敞开胸怀接纳进西方文明,东方文明至今还
要领先于西方。
至于先生的第三条,酒徒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仅仅是个故事,破绽当然很
多。不过比起不能控制的禁军,好像自己儿子带的军队更可靠一些。小说中朱元
璋没有进行杀戮不是因为武安国说大臣不反,而是因为在打破一个均衡后,又出
现一个新的均衡。以武安国、徐达和李文忠代表的新旧军官团结起来阻止了朱继
续杀戮。历史上朱元璋杀大臣也多次利用的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到这里,算是
武安国给明朝带来的新鲜东西吧,尽管武安国和他的理想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至于小说中朱的手段,仔细翻看历史的话,这不是朱的原创。
恋战:非常讨厌朱明王朝,要是朱明直接是被满清替代的话可能就好了。至
少满清对中国的疆土是有贡献的,应该比共产党还要多吧。所以满清人把他们自
己打下的土地卖给列强,我们也没话可说的,当然是除了香港澳门的。而我们汉
人的土地以前也就那么多。宋代的时候言论还是比较开放的,就是这个朱明把中
国搞坏了,后边的满清吸取朱明的经验,变本加厉,终于越来越烂酒徒:对历史
不能以讨厌与喜欢来理解。历史无法改变,酒徒的小说不过是设想了一个无法证
明其存在的“虫洞”。从国土面积而言,清朝比明朝强多了。但是这两个朝代都
处于君主社会末期,即从秦、汉时设计的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依
然不思革新,必然难免灭亡。作为明朝,还有情可原,因为此时的中国依然走在
世界的头几名,明朝接触不到太多的外部文化。作为清朝,则无法回避。目前的
辫子戏,只歌颂了所谓的明君,其实非常片面。当时整个西方都开始了资本革命,
而大清依然沉醉在天朝美梦中。提着一笔臭字到处题诗的乾隆把西方送来的火器
当作奇技淫巧就不说了,同样作为消灭了摄政王而夺位的皇帝,俄罗斯的彼得选
择了学习西方科技,推广西方工业。康熙选择了闭关锁国。历史最好横着看,否
则人们总会沉醉在自己的梦中。其实即使纵着看,明朝比清朝落后也不多。据内
蒙出土的文物,明朝徐达北伐大宁采用的火炮为开花弹,到了清朝,居然又退回
了实心炮弹。代表明朝铸造业顶峰的永乐大钟重49吨,而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所
铸造的铜钟最重不过6000公斤(都在北京大钟寺陈列,大家可以去看看)。明朝
立国后,对朱元璋对蒙古人的态度是,告诫群臣,蒙古作为一个朝代,毕竟曾是
大家的父母之邦。每逢庆贺战功,元朝的旧臣居然被特许可以不参加。而大清则
剃了所有中国人的辫子,改了所有中国人的服饰,满汉一直不准通婚。早期除了
三藩,汉官很少正四品以上(一说为禁止),而明朝的高官,包括了郑和这样的
伊斯兰人;明朝《永乐大典》没毁坏窜改任何书籍,清朝的《四库全书》则销书
无数。剩下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咱就不说了,大多数人把这些都忘了,据说
新编的历史书中就没有(上海版)。酒徒不认为过去少数民族兄弟所做之事,需
要现在少数民族来负责。但酒徒的确认为,很多人推崇的版图最大的元朝、和所
谓的康乾盛世,中国的汉人其实是亡国奴。因为他们在政治上天生被规定不和统
治民族平等。只有一个各民族平等的中国,才没有一个民族是亡国者。这就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至少酒徒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这点上比历史任何一个朝代都好。
至于言论自由,宋朝的言论自由其实建立在其文官制度基础上。但是不意味
着宋朝就具有制度上的优势。酒徒认为,到了唐代中期,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
的古代君主制度在东方已经到了极致,接下来无论哪个民族当政,都要向下走。
可惜的是我们的先人没走出一条合适的变革之路,一直在原地打转。并且宋朝的
言论自由,是典型的道德先生掌握了话语权,本身就有很大的弱点。宋代的文人
互相攻击,恨不得致对手于死地,只求把对手打翻在地,不顾事实,胜利时对手
的观点正确的也一并抹杀。从来没有一个宋代大儒表达过:“我不赞同你的观点,
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
Qatrej:有不少细节上的错误。作者还是要注意。比如徐达活着根本不可能
封王!大明朝就这规矩,臣子生封公死封王。到南明才有个郑成功破了例,而且
那是王爵不值钱的时候了。
酒徒:谢谢,你说得正确,我本来还注意的,写着写着就忘了。不过公爵的
女儿是不是也可以叫郡主。
一样的:加入VIP 了,叹,咱这样没钱的人,只好慢慢等了。当然我还是大
力支持你的,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酒徒:本书在起点开始就是vip 啊,不是最近加入的。盗版商不肯付酒徒稿
费,只好赚些小钱了。酒徒现在非常需要钱,没办法。
To暗黑启示:一个劲写战争就没意思了,非主要战争就一带而过。明朝收复
云南的战争在第六章就开始了。喜欢看的话请多来捧场。
To loki ;没有精确的航海仪器,也没有发现可以预防坏血病的水果啊。
To梦幻雪精灵:那是冯子铭、姜烨、郑和他们干的事情,别让老武全包了。
作品前言资料与杂谈意见征集本周准备出去转转,散散心,也整理一下写作
思路,《明》从去年到现在,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支持,酒徒非常感谢。
从目前来看,本书是不会太监了,从本月开始,vip 区更新会加快速度。顺
便请盗贴的兄弟手下留情,给酒徒留点儿写书的动力。
目前本书需要一批文官角色,正面的配角,科学院的博士还都没人担任呢,
角色要求是对古代科技有所了解,在当时的基础上开发出利国利民的产品出来,
特别是农业育种和牲畜改良,酒徒本来设想让明朝北方发展畜牧业,改变百姓的
饮食结构,不知是否行得通。发明需要注意是当时的工业基础,在手工基础上能
制作的东西。如果哪位读者感兴趣,不妨给酒徒发mail。 武安国目前已经被闲置,
估计要休息两到三章,关于本书的发展,酒徒也想听听读者的建议。
顺便帮助猛将如云兄问一下,各位认为苏策宇接下来应该怎么发展,请在留
言区留下您的建议。猛将兄是军旅出身,文字和战争还是比较擅长的。
作品前言资料与杂谈漫谈《明》的虚无YY主义-转贴转贴一份酒徒喜欢的书
评,写得非常到位,如果这样的书评多一些,酒徒绝对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感谢有女同車兄提供这么好的书评。
漫谈《明》的虚无YY主义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先来给本文的题目正一下名。
在读《明》的过程中,我按照剧情的推进试着逐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
的世界观。读完第一卷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了一些将来可能剧烈爆发的、导致
严重社会动荡的矛盾萌芽。虽然我不能确定这“萌芽”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伏笔还
是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的疏漏。不管怎样,这些萌芽或说祸胎是向着YY的方向生长
的。不过,这种YY跟通常的YY小说里惯用的意淫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当时我
想到了一个词:抽象YY主义。后来,当我读完了第二卷的公众部分后,注意到,
矛盾的萌芽在《明》所虚构的历史分支里以经显露出星火燎原之势。由此看来《
明》所阐发的YY主义思想决不是抽象的,而且很可能是作者有意抛给读者的题目。
如果这个四不象的社会任其按着自己给自己铺设的轨道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走向
幻灭的结局。所以我把抽象改为虚无,试着以“虚无YY主义”来诠释《明》的宿
命。本文不涉及历史相关的和文学相关的问题。
经济是作者在书中第一个探讨的话题。
(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武安国试图以实用技术科学对在中国沿袭
数千年的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提出挑战。农业(指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
——无论是对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永远都是不容动摇的基础产业。道理很
简单,没吃的人就活不下去。中国历史上几乎每次社会大动乱都是全国性或区域
性的农业破产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对社会造成损害程度最轻的一次全国范围内的
农业大破产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次大破产虽然因
饥荒而导致了上千万人的死亡却因为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所以并未使整个社会陷入不可收拾的大动乱。
武安国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来到这个时空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
和身边百姓的生存问题。他采用了改良农具和发展水利建设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生
产。这么做当然是明智的,但他的举措并没有体现出超出前人的智慧。作者在后
文里也有意识地想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比如改革农业税收制度、改革耕
地分配及流通制度、改良农作物品种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等。可惜这
些设想还是没能跳出前人的思维框子。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清朝乾嘉时期之所以能够破纪录地第一次靠
有限的土地养活了过亿的人口,一是受益于摊丁入亩的国策,但更重要的是得益
于对从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的推广。在《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最可行最有效
的手段不是守株待兔地等着生物学和农学的历史飞跃而是尽可能地在农作物品种
上做文章。可惜武安国(或作者)没有想到这一点。另外,明初的粮食问题尚不
突出,因为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并不激化。那时候农业建设还没有从战乱所造成的
破坏中完全恢复,这本来是在农业上以大手笔推动变革的一个天赐良机。武安国
之所以错过了这个时机,不是因为他不清楚农业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他更急于推动
工商业的发展以期尽快地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急功
近利地开展工商业的大跃进,这么做在局部地区在短时期内还可是行的,这跟我
国现今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模式相似。但是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