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之位要想牢不可破,一是太子的行为必须收敛,不可有失德之嫌;二是要搜罗德才兼备、得力有效的辅弼人员,这三嘛,当然是我们的从旁襄助了!”
杨坚掰着指头细数着。杨坚对这个宝贝女婿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既使当了皇亲,仍然是忧喜参半。“武帝一向重视儒教的礼治,对太子的培养目标是:‘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安邦御外侮’,要求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不加强个人修养,不注意行为的检点,必然会触怒武帝,丧失武帝宝贵的信任。”
杨坚仿佛肩有千斤重担,脸色沉沉,语气郁郁。
“这些个方面,现在就要着手去做,否则,迟则晚矣!”
“是啊,现在问题是太子本人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依然不求上进,只知玩乐,倒要寻个良策!”独孤氏沉吟着,她的脑子在检索着有关信息。作为女人,她一直尝试着如何有效地拢住男人的心,尝试着怎样帮助丈夫去建功立业,怎样使出女人浑身的解数,唤起男人的激情和冲动,这些年,多少有些收获。她若有所悟地说:
“妾身也一时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太子年少,只图玩乐,眼下何不先通过太子妃慢慢劝谏,看看能否改观!”
“夫人可找机会到太子府去拜见太子妃,把这个意思给她禀明一下。”不怪杨坚夫妇操心,这太子宇文赟的确是位令人头痛的主。
第一部分第5节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他最不喜欢的事就是读书。一捧起诗书就瞌睡,一部《论语》读了半年还不会讲读,更背诵不上来,老师再三说明,“半部《论语》治天下,务必要诵读好,不然将来何以君临天下?”可他偏说,“刘邦未必会背《论语》,可手持三尺龙泉剑照样打下江山。”气得饱学之士无言以对。他最喜欢的是舞枪弄棒,可又怕吃苦,学的全是三脚猫的功夫。
他还有一个癖好——好和女孩厮闹。他常常和侍候他的宫女们嬉笑打闹,连宫女们也私下里说他“没上没下,有失体统”。
但太子还是有顾忌的,那就是武帝的严厉。
武帝轻则训斥,重则鞭挞,宇文赟无不一一领教过。武帝的初衷是把他培养成一统大业的人,但现实情况是他连一个常人也不如。但苦恼也罢,失望也吧,太子身上毕竟流淌着皇家血液,再说太子关乎国家大计,不可轻言废止。武帝现在观其言,察其行,只好退而求其次,只求他能做个庸君——只要有贤臣辅佐,假如连这个也难做到,也只好另立他人了。
宇文赟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但扶不起来也要扶,杨丽华责无旁贷,她按照母亲孤独氏的安排,开始循序渐进地对太子进行规劝。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要心悦诚服地让人听从劝告,必须拉近同被劝说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否则,纵然是至理名言,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有拒之千里的时候。
太子妃多年来在父母的身教言传下修身、明理,在同龄人中堪称佼佼者,对为人之道、为君之道也能侃侃而谈。
太子对娇美的妻子是宠爱的,新婚伊始,太子沉浸在妻子的似水柔情中,而太子妃则时而娇嗔、时而纵情、时而讽谏、时而蜜语,仿佛是一枝带刺的玖瑰,甜甜地晃动在太子的眼前。
太子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明显的收敛,他不爱自己看书,却喜欢太子妃为他讲故事;他悬起了自己的宝剑,变成爱在太子妃优雅的琴声中遐想。
有人将太子的变化报告了武帝,武帝半信半疑,几次明察暗访使他确信,太子是有变好的迹象。他圣心大慰,把这一切功劳归到了他的老师身上。老师的教导固然有份,但其中真正的奥妙,恐怕只有杨坚夫妇和他们的聪明女儿最清楚不过了。杨丽华曾在枕边给太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春秋时候,楚庄王继位后,整天除了打猎游玩,就是和妻妾在一起饮酒、赏乐。一年过去了,楚庄王仍然是那副老样子。
一些正直的大臣忧心如焚,便去劝说楚庄王。结果把庄王劝得烦了,就在宫门外贴了一道命令:“敢劝谏者,杀无赦!”这一命令镇住了很多人,谁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呢?大臣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期望的国君一天天打发着日子而无所事事。三年过去了,楚王仍然毫无建树。
一天,楚庄王正在宫中饮酒,大夫申无畏求见。楚庄王便邀他一起饮酒、听歌。申无畏说:“我不是来饮酒听歌的。只是有个隐语想请教大王。”楚庄王让他说说看。申无畏说:
“高高的山上有一只非常美的大鸟,可是三年多来,既不见他飞,也不见他叫,不知这是什么鸟?”楚王笑着回答道:
“这大概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动,是要看清方向;三年不飞,是将息翅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申无畏心领神会,欣慰地告辞而去。
许多天过去了,楚庄王依然不理朝政。大夫苏从实在看不过去,决定冒死进谏。他把官帽摘下,放在一旁,然后跪在楚庄王面前,放声大哭。庄王不解,问他:你这是干什么。苏从说:“我要死了,故此伤心。”楚王更不明白,问:“你好好的怎么这么说呢?”苏从抹了把眼泪说:“我是来劝谏的,所以等待我的只有一死了!”楚庄王不高兴地说:
“你明知故犯,这不是太愚蠢了吗?”苏从说:
“其实,最愚蠢的是大王您啊!您不理朝政,荒于酒色,长此以往,内忧外患必不可免。到那时,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您只顾眼前的快乐,不考虑长远利益,岂不是太愚蠢了吗?该说的我都说了,要杀要剐您就随意吧!”
楚庄王慢慢走下座位,双手扶起苏从,由衷地说:“我等待的,就是你这样不怕死的贤臣!”
从此,楚庄王犹如换了个人,他首先提拔了德才兼备的官吏,惩办了三年中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的昏官,制订了新法,严明了朝纲,整顿了兵马,全国上下焕然一新,很快强大起来。讲完故事,杨丽华用粉嫩的玉手抚着宇文赟的脊背,微嗔道:“太子是不是也要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呢?”
宇文赟不停地用嘴吮吸着杨丽华的一对美乳,听到问话,忙说:“那当然,我也是要大鹏展翅的,到时候,你就趴在我的双翅上!”说完又拧了一把杨丽华的脸蛋儿。
“那太子当如何飞呢?”杨丽华因势利导。
“飞,你说怎么飞?”宇文赟一翻身,把杨丽华压在了身下。
杨丽华握着一双白白的小拳头,轻擂着宇文赟,半推半就地说:“总不忘干这些。要想飞,就要像楚庄王那样看准方向。殿下将来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把翅膀练坚强一些,多听、多学一些,再一个么,就是少干点这个!”杨丽华说罢,又银铃般嘻笑起来。
从那以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便成了宇文赟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了。
宇文赟的改变使杨坚稍稍安定下来。只要太子的地位不变,自己的处境就会逐渐得到改善,杨坚坚信这一点。
建德四年,武帝亲率大军出关直指河阴(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开始迈出了统一中国的第一步。战役布署时,杨坚有幸被任命为偏师统帅,率水师自渭水入黄河,策应主力。杨坚第一次获得了统兵的权力,他很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权力,他要用好这个权力,用这个权力换取更大的权力。这次战役的确显示了杨坚的卓越军事才能。
周军共出兵二十万人马,步军十五万人由武帝亲自统领,余下水军五万人由杨坚带领。这次出征酝酿已久,准备充分,将士们衣甲鲜明,斗志正旺,大军浩浩荡荡越过黄河向北齐腹地进攻前进。北周大军攻城陷地,所向披靡。
北齐兵将措手不及,丢盔弃甲,一败而再败。
杨坚看到前线捷报频传,将士们皆喜形于色,言语间不时可见骄矜之气,心中顿时警惕起来,如果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将会给战役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兵书云:“骄兵必败”,必须提醒主帅及时消除。
当杨坚的书信使至武帝手里时,大军已云集北齐军事重镇洛阳。
洛阳古称居天下之中,依山带河,为五朝建都之地,若攻破洛阳,便可据中州之地,进而可争夺中原,因此,自古洛阳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齐在洛阳驻有重兵,加上城坚壕阔,所以易守难攻。武帝统胜利之师,猛攻洛阳,但齐兵据险抵抗,毫无惧意。一时间洛阳城周围旗幡招展,号角连天,攻城的周兵踏着同伴的尸首,嘴衔大刀、冒死向城头攀登,城头的齐兵则远射弓箭,近用刀砍,滚木擂石倾泻而下,到处充满了呐喊声,惨叫声,武器的撞击声。
就这样,双方鏖战了三个昼夜。周兵刚刚夺得一块立足之地,旋即又被增援的齐兵赶走。反反复复、多次易手。
周武帝焦急地在中军帐篷里来回走着,气色很不好,额头上不时沁出细密的汗珠。这时,探马急匆匆送来一份急件。
信上说:“齐兵已调集二十万生力军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快速压来,先头骑兵已抵达洛阳四百里地的地方。”
周武帝看罢,脸色骤变,情况万分危急。他连日操劳,再加上急火攻心,猛然觉得一口咸物从嘴里涌出,一大口鲜血吐在地上。
随军御医慌了手脚,即刻将武帝搀至行军龙床上,细细把脉。还好,乃肝火上升,未有大碍,但要休养,要绝对安静。
宇文直奏请武帝先行,并立即全军班师回朝。大将宇文直临时担任主帅。他先令作策应杨坚迅速准备船支抢渡马步军,一面留少量马步军继续佯装攻城,一面布置在洛阳南北埋伏少量军队以防北齐援军偷袭,掩护皇上和大队人马撤离。估计大队人马已全部撤离,然后才逐渐收兵。两天后,北齐大军尾随而追。杨坚此时担任后军统帅。
他的周围聚集着不少大小偏将,紧张地望着他,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
如果被齐军追上,难免一场殊死的决战,但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利的情况下,以区区五万之众迎战二十万生力军,无异于群羊投饿虎,岂不叫人悬着一颗心?他用冷水洗了把脸,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他与诸将商议道:
“如继续驾舟逆水而行,必有被追上的危险,与其这样,不如舍舟步行,从旱路撤离,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以为只好如此。临行前,传令士兵把所有舟船一律焚毁。望着满河冲天的大火,杨坚率队匆匆向西撤退。
刚刚行军一个时辰,天上飘起了小雨,路上渐渐泥泞起来,行军的速度迟滞起来。正在这时探马来报,齐军已开始渡河,正朝这个方向追来。
杨坚望了望该死的老天,又望着艰难跋涉的队伍,内心一阵焦急。忽然,一个小兵前来报告:前面有个岔道,请示走哪条路。杨坚眼前一亮,遂计上心头。
杨坚传令下去,着五百人的精悍队伍从小路返回,一路上旗幡招展,沿路丢弃军资什物吸引齐军,另一路主力则沿大路,悄悄行进,并减兵增灶。
齐军渡河之后,追到岔路口,一时拿不定主意,一个军士引来一位当地人,当地人便说小路上旗幡招展,想是大队人马。齐将一挥马鞭,向小路追去。追了二日,眼看追赶不上,齐军已军心松懈,无功而返。从大路追赶的齐军,被军灶迷惑,怕中了埋伏,也不敢贸然追击了。
一场虚惊过去后,二支队伍三天后又胜利会师,看着兵士们喜悦的表情,杨坚心里更是像蜜一般甜丝丝的。
这一夜,杨坚做了一个甜美的梦,一只凤凰衔来一枝仙草,停在杨坚的肩上,杨坚问神鸟,衔的是什么,凤凰告之,是送给他的长生草。言毕,展翅飞去。杨坚醒来,不解其意。
大军返回长安时,其他各部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惟有杨坚因临机而变,指挥有方,五万人马全数返回。
此役之后,武帝对杨坚更是刮目相看,视之为栋梁之材,恩宠日隆。
建德五年(576),杨坚再次参加伐齐之战。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北方统一战争。这次战争又是由周武帝亲自挂帅,而杨坚被委以主力的右三路军总管之职。此次战争,周武帝志在必得。
周武帝统帅大军,长驱直入,一举攻克了北齐军事重镇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打开了进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的南大门。平阳陷落后,齐后主急调大军围攻平阳。周军进攻平阳的主将是内史王谊。此人有勇有谋,平易近人,很受部下拥戴,平阳得手后即受命坚守平阳。齐后主亲率的援军气势汹汹,自恃平阳是座孤城,所以轮番进攻四门,但除了丢下无数具尸体外,平阳城岿然不动。齐后主又下令挖地掘道,但王諠在城内也掘出一条条深壕,齐军一露头即遭到袭击。连续的失利使齐军元气大伤,不得不撤军北还,但齐军万万没有想到周军主力已以逸待劳,等候多时。
第一部分第6节 旨在消灭齐军主力
其实这正是武帝和杨坚等人早已订下的策略——围点打援,旨在消灭齐军主力。
大帐里,主帅杨坚正与他的身披盔甲的将佐们商议着进攻西汾州(今山西隰县)的作战方案。西汾州城市虽小,但该城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扼守着北上晋阳的交通要道。而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两次强攻均未奏效,看来只有采用智取的方法,才能减少伤亡,尽快夺此坚城。“根据二天来的侦察和进攻看,西汾州虽然高峻,但齐兵军心涣散,战斗力并不强,只是慑于守城将军的淫威,不得已罢了,只要进一步瓦解其斗志,即可趁虚而入。”说话的叫王臣,字奉忠,一个面皮白净的中年军官。
“奉忠所言极是,此乃攻心战术。古人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奇效。”杨坚面露喜色,顿了顿继续说:“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