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账单-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荒郊野外的女婴如不被好心人收养,便会冻饿而死。过去,一些人杀婴的手段极残忍,有的将婴儿头朝下扔在便桶中溺死,有的用草木灰闷死,有的寻一个僻静处挖坑活埋……。这种种死刑,我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人在暗中执行,不过无可否认,弃婴的事,而今仍时有发生。当然,恨心抛弃或残杀自己的骨肉的人,无论何时都是少数。
城里的女孩到了四、五岁,便开始进幼儿园,在那里认字识数,唱歌跳舞,她们堪称是“祖国的花朵”。而乡村的女孩到了这个年龄,却要肩负起保姆的职责。她们要看护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以使父母可以放心地忙于稼穑。不过,这段时间,她们与男孩所享受的待遇还算是平等的。因为她们的需要和男孩一样,只是三餐饭菜和几件衣衫。一旦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们便与男孩有了差别。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女孩倒是可以和男孩一样背起书包上学堂的,但若是家庭的收入难以供所有的儿女读书,做父母的便会毅然决然地舍女保男。这时的女孩,不但要继续充当小保姆的角色,而且要做一名“童农”。她们要学习做饭,以减轻母亲的家务负担;要挎着篮子或背着畚箕,奔波于田野,为家中的猪羊寻觅草料;或是做一名牧童,整日与牛羊相伴。有些父母,即使家境并不窘迫,也不让女儿上学,其理由是:“女儿是人家的人。”他们不愿为人家付出一笔数额颇大的学费。至于文盲的女儿将来如何谋生、嫁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正因为如此,乡村的失学儿童和文盲,一直是女性为多。
对于城里的女孩来说,十五、六岁的年龄被称之为“花季”,而乡村女孩到了这个年龄,如果不是有幸上学,就要和成年人一道劳作于田间。童农的活儿,让给弟弟妹妹去干,她要跟父母兄长一道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插秧、割麦、挑粪、锄地……,收工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料理家务。一些做父母的对女儿的辛劳心安理得,因为他们觉得必须拼命把女儿当成劳动力来使,才能补偿他们为扶养她所付出的开支。尽管如此,这个年龄的女孩,和那些未能入学的同龄男孩相比,基本上还是平等的。到了论嫁的年龄,她们才再一次感受到性别的歧视。乡村有句俗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水。”女儿一旦出嫁,便不复是自家人。有的父母看在女儿几年苦累的份上,还会陪上两件嫁妆,以资奖励;有的父母却把女儿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恨下心来向登门求亲者索取高额聘金,理由是:“我将女儿养活这么大,怎能白白给人?”至于男方倾其所有或负债累累而付出聘礼聘金之后,女婿和女儿怎样生活,他们概不过问。然而若是儿子娶媳妇,父母则会不惜一切代价,为其盖房子、卖家具,为其支付结婚所需的一切花费。一“嫁”一“娶”,尽现出两性之间的差别。
结了婚的乡村女人,其劳动的强度,有时比在娘家时更大。她们要和丈夫一样参加田间的劳作。从地里回来,她们还要做饭、洗衣、打扫室内外的卫生。这些活儿,在娘家时,可以由母亲或姐妹共同承担,但当自己成了家之后,已经是责无旁贷。更重要的是,她们要完成一生中的重大使命——为夫家生出男孩。她们通常不会因怀孕而受到家人多少优待,平时该干的活,怀孕期间照样要干,有不少女人直到因孩子闹着要出世而腹痛难忍的时候,才躺下来,过那“孩子向生娘向死”的难关。如果她第一胎生的是女孩,丈夫尚能容忍,若是第二胎仍是女孩,恐怕就要受丈夫的埋怨。若是她光“开花”,不“结果”,所受的待遇就非城里的女人可以想象。对许多生不出男孩的乡村女人来说,冷脸怨言,是免不了要听、要看的,至于挨打受骂,也是常事。有的女人因生下的是女孩,丈夫与公婆甚至掉脸而去,要喝一口水,吃一点饭,得自己硬撑着十分虚弱的身子去烧、去做。分娩后三天便下床忙家务,未过半月便下地干活,这在一些乡村女人来说,已是寻常事。
做一个乡村女人,除了要忍受上述不平等待遇,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和莫名其妙的禁忌,使她们永远遭受性别上的歧视。在许多地方,家中来了客人,女人不能上桌与客人共同进餐,尽管那满桌的菜肴均出自主妇之手。男人们在餐桌前饮酒猜拳,呼五喝六,女人只能在一旁时刻准备着,等待男人的呼唤,实在饿极了,便躲在厨房里,随便吃一点饭菜充饥。这一规矩,直到她儿孙满堂,成为老妪时,也不能打破。在有些地方,怀孕的女儿回娘家分娩,被认为会引来晦气甚至招来灾难。在我家乡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怀孕的女人回娘家走亲戚,不料胎儿早产,这个女人的父母坚持要将她送回婆家,后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她的父母竟在猪圈里铺上稻草,临时当做女儿的产房。时值冬季,天气寒冷,一些农户已不忍让猪在猪圈里挨冻而让其在家中过夜。但这个分娩的女人竟连猪都不如,而让她受这种待遇的竟是她的父母!在有些地方,家中有亲人去世,不管是女人的什么人,也不管她的心情如何悲痛,她都不能到坟地为亲人送葬。说是女人去坟地,会破了“地气”,坏了风水。这条禁忌,就象女儿不能在娘家生孩子一样不可思议。在乡村,诸如此类歧视女人的规矩和禁忌还有不少,因篇幅所限,恕不一一例举。
乡村女人没谁会想到去争取什么男女平等(其实也无法争取),更没人想到要发起什么女权运动,她们大多都是乐天安命,很认真、很投入地过她们认为只能如此的生活。这对乡村男人来说,真是天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