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可夫为部属取得的进步感到欣慰,他请铁木辛哥相信,他带出的部队是有战斗力的。实际 的确如此,在这些演习以后不到一年,这些部队就投入了同德国精锐部队的战斗。这些部队 作战很出色、很英勇,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
通过这些演习,朱可夫深深体会到,训练要取得最佳效果,有两点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必须 加强训练中的政治工作,通过教育使指战员懂得,只有当部队全体人员经过良好训练,部队 才能成为使敌人畏惧的力量。二是高级军事将领尽可能在演习中现场指挥,这样会更具有教 育意义和动员力量。
这一阶段,朱可夫十分注意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一些敏感问题不避不让,勇于发表自己 的看法。他首先对军队的双长制提出不同看法。他说,军事胜利只有经过红军指挥员和政工 人员的艰苦工作才能取得,建议实行单一首长制。他是在当时最敢于说话、最早提出单一首 长制的高级军官。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4)
他还发表了一些颇有水平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指责很多高级指挥员没有很好地培养青年军 官,他呼吁:〃已到了非培养不可的时候了,要更仔细地研究军事史和俄国军队、人民的传 统。〃他很有预见性地提出,复杂的国际局势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应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防 止有人(指德国人)〃耍花招〃。他明确提出,签订互不侵犯协定主要是用来争取时间,必须 要让西部的红军保持完全动员状态,以免被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随着地位的提高,朱可夫的才干愈来愈受到重视。1940年9月底的一天,朱可夫接到总参谋 部的通知,要他参加1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高级指挥员会议,并指定他在会上作题为《现代进 攻战役的特点》的报告。通知还说,会议期间,将进行大规模的战役战略演习,指定朱可夫 为演习中的〃蓝〃方,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要求他11月1日前交出报告草案。
朱可夫深知这一报告草案对苏军建设的重大意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报告的准备中。由于总 部定的题目很大、很新,加之会议的水平很高,朱可夫压力很大。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他的得力助手、军区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的大力帮助下,朱可夫花了整 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报告草案的起草。
11月1日,铁木辛哥走进办公室,一眼看到办公桌上摆着朱可夫的报告,他那严肃的脸上露 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自言自语道,这家伙真是一匹八只腿的壮马。两星期后,总参谋长 麦列茨科夫受铁木辛哥委托通知朱可夫,报告草案已经领导批准,让他抓紧时间做好发言准 备。
1940年12月底,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召开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军 区和各集团军司令员,各军区和各集团军军事委员和参谋长,各军事院校校长、教授和军事 科学博士,各兵种监察部部长,各总部部长和总参谋部主要领导干部,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 委员。会议的重要程度,可从参加人员成份上略见一斑。
第一项议程是审查1940年整个军事及政治准备工作,和1941年各项工作的打算。其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是总参谋长麦列茨科夫大将做的题为《关于红军部队战斗和战役训练的一般问题》 的报告。他着重讲了步兵的机动性问题。在谈到防御能力时,他严厉地指责,高级指挥人员 和各级司令部缺乏训练,没有表现出估计战斗局势及组织战地情报工作的能力。他认为,出 现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把年轻的、在战役战术方面及司令部工作方面还缺乏足 够训练的干部大量提升到高级负责岗位上的结果。他赞扬了朱可夫基辅特别军区的炮兵部队 。麦列茨科夫发言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加强红军训练的宝贵意见,有28 名将军提出了建议。
第二项议程是讨论军事艺术问题。共做了5个十分适合时宜的报告,包括:丘列涅夫的《现 代防御战役的特点》,雷恰戈夫空军中将的《进攻战役中和夺取制空权斗争中的空军》,斯 米尔诺夫中将的《步兵师的攻防战斗》,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帕夫洛夫上将的《关于机械化 兵团在现代进攻战役中的使用》,朱可夫的《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这些报告质量都很高 ,帕夫洛夫是著名的坦克战专家,雷恰戈夫是西班牙战役的直接指挥者,其报告都内容丰富 ,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受到与会者的高度重视。
反响最大的要数朱可夫的报告。报告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大量使用机械化部队的意见,引 起了很多有益的讨论。大家对朱可夫的意见都没有重大的异议,他们十分关心这样作战的细 节问题,如,担负扩大突破后战果任务的部队的组织问题,如何安排其战斗队列,突破口的 宽度,在突破口投入摩托化部队的时间,摩托化部队的组织及与航空兵的配合,在机械化 部队 进入敌阵地纵深独立作战时的控制及后勤支援问题。朱可夫根据远东战役的实战经验和近期 的思考,逐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就这样,大会对朱可夫的报告形成了共识,接受了朱可夫 关于广泛运动战的理论后,立即着手研究此类战斗的细节问题。
当时,与会的高级将领们是把德国作为假设敌的,这一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对半年后迎接 德军的闪电战进攻是非常有益的。
1941年1月11日,会议宣布闭幕。铁木辛哥在闭幕词中指出:如果敌人(大家都清楚是指德国 )把战争强加在苏联身上,我们就不得不同西方最强大的军队作战。今后必须继续组建坦克 和机械化兵团,以便在兵力对比上与德军相等。
根据会议的结论,过了不久,总参谋部便采取了进一步提高边境军区部队战斗准备、提高参 谋业务水平的措施,各军区掀起了进行大规模战役战术演习的新高潮,制订了边境掩护计划 ,进一步加强了部队的组织性。
几十年后,叶廖缅科元帅在谈到这次会议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次会议,在战略 、战术、作战科学、各兵种进攻及防御方面,对提高红军高级指挥人员的训练水平,起了极 为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虽然结束了,但会议的内容及活动仍在继续,好戏还在后头。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5)
会议结束后,计划第二天进行一次大型演习。但就在当天晚上,参加会议的各军区司令员突 然被斯大林召到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态度很冷淡,见到将领们只是略微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让大家在桌子四周坐下后,斯 大林批评铁木辛哥没有征求他对于国防人民委员闭幕词的意见,就让会议闭了幕。接着,又 详细询问了演习开始的时间,谁充当〃红〃方,谁充当〃蓝方〃。
铁木辛哥十分拘谨地说:〃朱可夫大将充当'蓝方'(西方),帕夫洛夫上将充当'红方'( 东方)。〃
斯大林连连点头,并要求各司令员都不能走,等演习完后再说。
1月12日,演习开始。演习总指挥是铁木辛哥和麦列茨科夫。作为战略情况基础而假设的事 件是苏联遭到德国进攻时西部边界可能发生的情况。〃蓝〃方(德军)假设是进攻的一方,由 刚在会上宣读《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的朱可夫和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 领导。〃红〃方(红军)假设是防御一方,由帕夫洛夫和克里莫夫斯基领导。双方兵力:〃蓝 〃方60多个师,〃红〃方50多个师。双方地面行动均有强大空军的支援。
演习的方向选在包括东普鲁士至波列西耶一线。总参谋部为朱可夫、帕夫洛夫等人指挥演习 准备了全部材料,这些材料是苏联国家安全部费尽心机搞到的德军近期在欧洲活动的基本情 况和特点。在演习中,双方都用了很大的心思用进攻部队来深深攻入敌阵,以击败大量的敌 方部队。演习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这些情节与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军进攻后所发 生的一些情况在很多方面很相像。在演习过程中还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明显的是,双方都 没有给第二梯队和预备队留下足够的兵力,主要进攻方向的兵力优势,是以削弱方面军较不 活跃地段的兵力达到的。
演习结束后,铁木辛哥命令〃红〃〃蓝〃双方司令进行局部讲评。讲评结束后,斯大林出人 意料地亲自打来电话,建议在克里姆林宫再进行一次讲评。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联政府 领导人都参加,军方参加的有正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各兵种司令员和各军区司令员 。
会议的气氛很严肃。朱可夫等军方领导人对这次演习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没有想到会重要 到如此的程度。会议首先是由总参谋长麦列茨科夫做报告。他心情比较紧张,加上斯大林突 然改 变了讲评的时间和地点,他的报告很不联贯,显得支离破碎,他做的一些结论和建议都脱离 了实际情况,引起了斯大林等人的批评。
麦列茨科夫说:〃在制定野战规程时,我们根据的事实是,我们的师比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师 要强得多,在遭遇战中一定能打败德国师。在防御中我 们一个师能打退敌人两到三个师的进攻。在进攻战中我们一个半师就能攻破敌人一个师的防 御。〃随后,他还举例说,在这次演习中〃红〃方60到65个师成功地打破了〃蓝〃方55个师 的防御。
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斯大林皱着眉头问道:〃兵力上的优势这样小,怎么能做到这一点?〃
麦列茨科夫解释说,〃红〃方部队的指挥员可以从整个战线的非主要地段抽调兵力,使他能 形成局部的兵力上的优势。
斯大林十分不满意地反驳道:〃在我们这个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的时代,'局部'的优势是 不 能保证进攻一方的胜利的;处于防御地位的敌人也有同样的机动手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 调集部队,加强受威胁的地段,这样就可以把攻击一方的'局部'优势抵消掉。〃
斯大林还带着讥讽的口吻问麦列茨科夫:〃这次谁打胜了?是不是又是'红军'?〃
麦列茨科夫满脸通红,一时拿不定主意是该肯定还是否定,他吱吱唔唔说,这样的演习是没 有明确的胜负的,裁判员只是判断双方哪些行动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斯大林打断他的话,转过脸问:〃谁还想谈谈?〃
随后,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帕夫洛夫、朱可夫等都做了发言。朱可夫在谈到白俄罗斯的 筑垒地域时,引起了争论,他不得不中止发言,坐了下来。
最令斯大林恼火的是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的发言。这位军方负责人居然认为〃组建坦克和 机械化军团,目前还不宜开始〃,建议把步兵师编制人数增加到16000~18000人,要求炮兵 用马匹牵引。
库利克的发言使军方很难堪。铁木辛哥忍不住插了一句:〃部队的领导干部都懂得部队尽快 机械化的必要性,而只有库利克对这些问题还弄不清楚。〃
斯大林尖锐地批评了库利克,他指出:〃战争的胜利将属于握有更多的坦克和部队机械化程 度较高的一方。〃他还批评铁木辛哥说:〃在对摩托化和机械化存在这样混乱的观点时,你 就不可能实现摩托化和机械化。现代的战争是摩托化的战争:陆上、空中、水上、水下都如 此。〃
朱可夫听了深有感触。他一直坚持建立强大的机械化军团,但一直未被采纳。1939年11月21 日,斯大林做出了解散坦克军的决定,现在斯大林终于对机械化军团有了重新的认识,使朱 可夫颇感欣慰。
在报告结束时,斯大林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话。他很动感情地说:〃在宣传规程上或许应该写 上,我们的师在和敌人遭遇时可以击败一师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进攻中我们一个半师就能突 破他们一个整师的防御阵地,但对在座的人和将来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指挥员必须讲现实的能 力。〃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6)
会议结束时,与会者的心情都很复杂,既为红军进一步机械化的前景感到高兴,也为总参谋 部蹩脚的报告感到丢脸,还有的则为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
这次会议,也坚定了斯大林更换军方领导人的决心。斯大林很清楚,在国家如此危急的时刻 ,已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考虑了。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军队高级领导 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任免。
第二天上午,斯大林召见朱可夫。他叼着大烟斗,神情十分严峻。他说:
〃政治局决定解除麦列茨科夫总参谋长的职务,任命你接替他。〃
朱可夫愣住了,这个决定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朱 可夫说:
〃我从没有在司令部工作过,我始终在部队里。总参谋长我干不了。〃
〃政治局决定任命你,你应该服从。〃斯大林严肃而期待地说,他把重音放在〃决定〃两个 字上。
朱可夫从斯大林的语气中意识到,这是最高统帅已决定的事,任何反对都是无济于事的。他 立即表示,感谢最高统帅对他的信任,然后又强调说:
〃如果发现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总参谋长时,我将请求再回部队。〃
斯大林终于满意地点点头:〃我们谈妥了,明天中央颁布命令。〃
告别斯大林后,朱可夫赶到铁木辛哥的办公室。铁木辛哥把一份命令递给朱可夫,微笑着说 :〃我听说了,你拒绝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刚才斯大林同志给我打电话了。现在你回军区 去,然后尽快到莫斯科来。基尔波诺斯上将受命接替你当军区司令员,但你不必等他,暂时 让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代理司令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