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胜利象征朱可夫 >

第2部分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2部分

小说: 胜利象征朱可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哈伊尔的作坊在季米特洛夫大街(后称普希金街)卡美尔格尔的巷口(后称艺术剧院胡同)里 。作坊里有4个徒工,朱可夫是最小的徒弟。他的职责是打扫房间,为大小主人擦鞋、点灯 、熄灯,帮厨师洗餐具和生茶炉子,还要经常帮师傅们外出买烟打酒。徒工处于作坊里的最 下层,十分的辛苦。朱可夫说,〃徒工们经常是早晨6点钟起床。我们很快地洗完脸,就去 收拾作坊,准备好师傅们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晚上等打扫完毕,为第二天作好准备后,要到 11点钟才能睡觉。就睡在作坊里的地板上,天很冷的时候,才让睡后门楼道里的高板床〃。 不仅工作劳累,还要挨师傅的打,挨工头的打,挨老板娘的打。当然,更多的是挨老板的 打,当老板不高兴的时候,他会毫无道理地痛打徒工一顿。

  如果朱可夫是成年人,这些也许还可忍受,但朱可夫仅仅11岁,他所遭受的磨难是可想而知 的。起初,朱可夫累得晚上直呻吟,实在受不了。他很想家,想过去的一切。徒工要到第四 年才给几天假回家探亲,朱可夫觉得,这个时间好像永远也不会到来了。但是,他很坚强, 也很有韧性,咬紧牙关硬是坚持下来了。一年过去后,他顺利地学会了毛皮匠的初步手艺。 到第三年,朱可夫当上了徒工的工头,指挥着6名徒工。

  在这三年的磨练中,朱可夫也有过少许快乐的时候。每个星期六、星期日及大的节日,老板 都要求大家去礼拜堂做彻夜祈祷、晨祷和弥撒。这时朱可夫就找出各种借口从那里逃走,高 高兴兴地赶到乌斯平斯大教堂去听美妙动听的大合唱。尽管生活很苦很累,他仍然挤时间读 书,并以此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老板有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尼古拉。亚历山大对朱可夫 还算好,帮助朱可夫读书。开始时,朱可夫主要读小说,诸如《护士》、《福尔摩斯笔记》 和其它许多廉价的冒险故事。后来,他意识到这些东西尽管很有趣,但没什么教益,便开始 进 一步学习俄语、数学、地理以及一些通俗科学读物。当然,学习是〃地下〃活动,主要是利 用老板不在家的时候和星期日学习。厕所里有一支小电灯,他的功课都是在夜间爬到高板床 上借厕所光线做的。由于老板对朱可夫工作很满意,加上两个儿子极力游说,老板终于同意 朱可夫上了课程相当于市立中学的文化夜校。老板这么做,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主要是想给 儿子找一个勤奋好学的伴读,尽可能影响他那两个肥头肥脑的〃小强盗〃。有一个星期日, 老板出去看朋友了,朱可夫和亚历山大、尼古拉就坐在一起打牌。结果,老板突然回来了, 看到这情景,脸都气得发白了。他重重打了朱可夫一记耳光,再也不许朱可夫同他儿子们在 一 起了。一般人通常容易知难而退,朱可夫则不同,迎难而上是他的性格的鲜明特色。学习条 件更困难了,但他更用功了。他开始关注一些政治问题。他常拾师傅们读过的报纸看,从垃 圾堆捡杂志看。有时老板派他到莫斯科南岸去送货,给了几个戈比的车马费,他就一路小跑 去,把钱省下来买书看。最后,他参加了市立中学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很好。



 

  

第一章 早年的磨练(4)

 
 

  经过三年的锻炼,朱可夫对莫斯科的情况已十分熟悉,全市大街小巷他都跑了个遍。由于 他为人诚恳,身体健壮,老板就挑上他去下诺夫哥罗德参加有名的集市。老板在那里租了一 间小门面批发毛皮。下诺夫哥罗德的集市非常大,全俄罗斯的客商都到这里进货。林子大了 什么鸟都有,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像所有发达集市一样,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道貌岸然的 奸商,也有小偷、妓女、骗子等社会最下层的人。这一段时间里,朱可夫的阅历大大增加了 。

  在这里,朱可夫见到了俄罗斯的象征伏尔加河。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美,感受到了 俄罗斯的荣誉和自己的责任,爱国主义思想油然萌生。他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的:

  〃我第一次看到了伏尔加河,她的伟大和瑰丽的确使我倾倒。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见过比 普罗特瓦河和莫斯科河更大、更深的河。这是一个清晨,伏尔加河整个儿沐浴在初升的太阳 中,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我看啊,看啊,久久不愿移开留恋的目光。我认为到现在我才懂 得,伏尔加河为什么被人们尽情讴歌,为什么被人们比做自己的母亲。〃

  在这里还发生了一件让朱可夫很后怕又很自豪的事。这个小门面掌柜的叫瓦西里·丹尼洛夫 ,这是个很残忍、很凶狠的家伙。他常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以一种暴虐狂的方式把一个14 岁的徒弟往死里打。一次,他嫌小徒弟没有把他的皮鞋擦亮,就又开始毒打。朱可夫实在忍 不住了,抓起一根杠子,使尽全身力气照掌柜头上打去。结果,一下子就把他打倒在地,无 声无息了。朱可夫以为把他打死了,急忙从店里逃走。其实,掌柜只是晕了过去,醒来后, 他立即向老板告了状。过了几天,朱可夫回到店里,被老板狠狠揍了一顿,但朱可夫丝毫不 感到难过。

  离家的四年里,朱可夫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家看一看。1911年,朱可夫终于有了10天假回家 探亲。他乘的是小亚罗斯拉韦次郊区火车。他一直站在车窗旁,饱览了沿途各车站和莫斯科 近 郊美丽迷人的风光,也听到了旅客们关于民主主义的议论。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这样以极 大的兴趣注视、观察周围的一切。他到家感到父母苍老多了,父亲背驼得直不起来了。姐姐 已长成大姑娘了。母亲紧紧搂着长大了的儿子,反反复复地说,亲爱的儿子,我以为我死以 前看不到你了。父亲也深有感触地说,我终于活到这一天,看到你长大成人了。朱可夫给全 家每人送了一份礼物,还额外给母亲3个卢布,2俄磅糖。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光 彩。

  最令朱可夫兴奋的还是和儿时的伙伴们的重逢。他见到许多朋友,特别是见到列什卡·科罗 蒂尔内。他们白天一起干活,晚上又聚集在月光下的桦树林里。开头是唱歌,唱着一支又一 支动人的歌。姑娘们用优美的嗓音唱出温柔的曲调,小伙子们则用正在变声的嗓音憨声憨气 地伴唱,然后就跳舞,一直跳到累得倒下。刚睡一会儿,天就亮了,便起来干活,晚上再重 新玩起。朱可夫很喜欢玩,而且很会玩,常常被姑娘们起哄,亲昵地叫他小叶果尔。就在他 假期的最后一天,邻村科斯卡村发生火灾。当时,正赶上刮大风,火势很快蔓延开了。正在 和同伴们一起玩的朱可夫,带着同伴立即奔向邻村。尽管火势很大,朱可夫硬是从将要倒塌 的房子里救出一位吓得半死的孩子和一位生病的老大娘。早晨回到家里,母亲发现朱可夫的 新上衣烧了两个铜板大的洞,这上衣是休假前老板借给他穿的。母亲很担心,怕儿子回去挨 揍。朱可夫心情很沉重,他倒不是因为衣服烧了洞,而是看到妇女、孩子们在废墟里刨来刨 去想找点未烧尽的东西而心里难过。许多人的牛都烧死了,没有牛将意味着什么,朱可夫是 十分清楚的。

  1911年底,学徒期满,朱可夫当上了师傅,月薪10卢布,这在工人阶层来说算高的。这时老 板对朱可夫很信任。连老板都认识到,朱可夫是一个守信用、忠诚老实的人。老板常派他到 外面联系业务、办理托运。这给朱可夫接触外界、开阔视野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那时,毛皮 工人都不问政治,大多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各有各的小天地。他们的理想往往是攒钱,开一 个自己的店,由自己当老板。在这种小资产阶级思想很浓的空间里,朱可夫连报纸都看不到 ,也听不到大家对形势的议论。所以,朱可夫十分注意外出的机会,了解各种人及各种政治 见解。1910年至1912年,俄国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莫斯科、彼得堡和其它工业城市罢工浪 潮此起彼伏。大学生们也经常举行集会和游行。朱可夫对形势很关心,他千方百计找进步报 纸看。他的好友桑德尔·伊万诺维奇·科列索夫有时能搞到布尔什维克的《明星报》和《真 理报》。朱可夫百看不厌。他从这些报纸上知道了为什么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农民和地主之 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并证明了工人和农民有着共同的利益。朱可夫不但自己学习,而且开始 宣传,特别是利用回家的时间向农民宣传。

  许多事情既是偶然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生活就这样下去,朱可夫那过人的军事才华可 能永远就显示不出来了。然而,社会的发展是丰富多样的,人的成长轨迹也不是一条僵死的 直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当时在沙俄的宣传下,许多青年,特别是有钱人家的 子弟,都志愿上前线打仗。老板的儿子亚历山大·别利欣也决定去,并极力劝朱可夫去。朱 可夫一开始的确动心了,后来他找他最尊重的好朋友桑多尔·伊万诺维奇商量。伊万诺维奇 说,有钱的子女是为了保住家中的财产去的。你呢,你为什么打仗?是不是因为你父亲被赶 出了莫斯科,你母亲被饿得发肿?等你变成残废回来,就没人要你了。这些话把朱可夫说服 了。他把这些话告诉了亚历山大,招来一顿痛骂。亚历山大独自从家里出走,上了前线。




 

  

第一章 早年的磨练(5)

 
 

  朱可夫继续在作坊干活。这时,他与房东的女儿玛丽亚正在恋爱,并开始商量结婚。但战争 的急剧变化,使他们的希望和打算化为泡影。1915年7月,沙皇政府决定提前征召1896年出 生的青年。这下轮到朱可夫上战场了,但他的热情并不高。他离开莫斯科时,只见一面是从 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一面是阔少爷仍和从前一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两种鲜明的对比,使 他茫然。可是,他还是想,既然叫我入伍,我就要忠诚地为俄罗斯打仗。


 

  

第二章 步入军营(1)
  

  1 915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烈进行的关键时期。参战各国政府都在拼命扩军,就连最后 参战的美国也不甘示弱,由国会颁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兵员动员令,凡年龄在21岁 至 30岁之间的男子都要进行登记应征。一开始就卷入战争的俄国更是如此。据统计,一战期间 ,俄国40%的男子被征入伍。这导致了许多工厂停工,大片土地荒芜,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沙皇军队的情况也不妙。1914年底,俄国士兵在前线同德奥士兵联欢 ,长时间休战。1915年10月,又发生了主力舰〃甘古特号〃水兵起义事件。在此期间,成千 上万的士兵开小差,不愿当沙皇的炮灰。士兵们正在觉悟,他们不仅打仗,同时也在思索为 谁打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15年8月7日,朱可夫从卡卢加省小亚罗斯拉韦次县应征入伍 。

  军营对朱可夫来说就像一张白纸,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连最习惯的走路、吃 饭、解手、睡觉,都有了新的约束和规定。第一次体验军营生活,他既感到新奇,又觉得那 么不可思议。当兵第一天,朱可夫和同伴就被装上闷罐车,每个车箱40个人。新兵们一路上 都只能站着或者坐在肮脏而冰凉的地板上。车箱里气味很难闻,臭气、汗味、烟雾,加上车 箱 原来不知拉什么东西留下的霉烂味交织在一起,使新兵们连饭都吃不下。有的人在打牌, 有的人在悄悄落泪,还有的人呆呆地坐着,想象未来的士兵生活。列车穿过一座座城市继续 不断地向前开,有个新兵忍不住问上等兵,我们要上哪儿?上等兵严肃地说,永远不要向长 官提出这类问题,当兵的应当默不作声地执行命令和口令。大家顿时都不敢吭气了。朱可夫 也在暗暗问自己:我吃得了当兵的苦吗?如果去打仗,我能行吗?尽管此时他对自己军事方面 的天赋还一无所知,但他相信,自己经过生活的锻炼,一定能当个好士兵。这就是朱可夫的 个性,干什么就干好,并且坚信一定能干好。

  令朱可夫高兴的是,到部队后,他被编入预备步兵第189营,这个营主要是为预备骑兵部队 训练新兵。朱可夫一向很喜欢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兵种。同来的老乡们大多当了步兵,他们 很羡慕朱可夫,临别时,他们喊着:〃康斯坦丁,我们遇到危险,可全靠你了!〃朱可夫和 新 兵们很快领到了教练步枪,开始学习各项内务制度和士兵的职责。俄军等级十分森严,〃新 兵蛋子〃总是受到老兵们的欺负。朱可夫他们一到,所带的香烟和零花钱就被老兵们〃保管 〃起来了。老兵们还吓唬他们说,除了〃解手〃以外,任何地方都不准去,否则就押送惩戒 营。新兵们都很紧张。第一次队列训练时,每个新兵都一丝不苟,严格按口令努力做好每一 个动作,争取给长官留个好印象。但长官们给新兵们的印象却不好。长官们吹毛求疵,而且 不讲道理。一个新兵走路顺拐,被排长踢了一脚;一个新兵踏错步,就罚全排重做,结果, 把晚饭耽误了。好不容易盼到该睡觉的时候,排长又偏偏命令集合起来学国歌《上帝啊,保 佑沙皇》,直到深夜才睡。许多新兵都累得直哼哼。这就是入伍训练的第一天。

  终于到星期天了,大家都想休息一下洗个澡。但一大早起来,就被叫去清除操场、打扫卫生 ,然后擦枪、给长官擦皮鞋,一直忙到夕阳西下。大家一肚子的牢骚,想坐下写封信发泄一 番。 但班长好像猜透了大家的心思,警告说,不得在信里对任何事情表示不满,因为这样的信件 无论如何要被扣下来的。朱可夫和新兵们听到后目瞪口呆,他们这时才真感到适应士兵生活 真不容易。

  1915年9月,朱可夫被派往乌克兰境内的预备骑兵第5团。该团驻扎在哈尔科夫省巴拉克列亚 城内。骑兵当时分为骠骑兵、枪骑兵、龙骑兵三种。朱可夫被分到枪骑兵连。他很为没有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