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胜利象征朱可夫 >

第48部分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48部分

小说: 胜利象征朱可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不顺利的情况下,马林科夫于2月9日辞去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布尔加宁接替了马林科夫的职务。上任伊始,他就提出重工业和国防是密切相联的论点,从 而取得了军队一些元帅们的欢心。

  1955年2月,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留下的职务,担任了国防部长。

  随着朱可夫地位的上升,他在军队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他的思想得到了最有效的贯彻。 此时,苏联国防的重点放在以核武器和发射系统为基础的现代战略理论研究上。从1953年后 期开始,在苏联的军事学说和军事训练中,开始反映出新的武器对战略和战术的影响,苏联 的军事理论有了新的活力。朱可夫号召人们在军事上作出较为实际的客观估计。他否定了斯 大林在世时,那种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斯大林主义军事学,那种不承认缺点和失误的虚伪现 象。他鼓励军事历史学家们客观地写作。在他的任职期间,苏联的军事著作呈现出一片繁荣 景象,许多军事理论家也逐渐进入了国防部的重要岗位。

  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朱可夫决定加速发展空军远程攻击力量和核武器力量。与此同时 ,他也强调大规模的陆上作战的重要性。他说:〃空军和核武器本身并不能决定武装冲突 的胜败。尽管原子武器和氢武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在战役中不可避免地还要使用大量的军 队和大量的常规武器与之相配合。〃当有人问未来战争是否必须使用核武器时,朱可夫答道 :〃没有一个人,包括我在内,现在能够完满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一切战争,大规模的和 小规模的,都是在不同的政治、地理和经济条件下发生、进行和结束的。〃

  莎士比亚说:〃野心是军人的美德。〃不管这句话是否够得上至理名言,但是朱可夫此时已 经不满足于他那职业军人的角色了。他开始越来越多地以政治人物的形象出现在社会舞台上 。而这个角色对他来说,结局还是一个未知数。

  朱可夫担任国防部长以后,不仅经常发表文章和讲话,而且在重要的会议上和事件中,都少 不了他的影子。在党的主席团中他也居显要地位,他似乎已经成为苏联的政治领袖之一。在 他之前,从来还没有一个职业军人能在政治上升到这样高的地位。

  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里,朱可夫为什么能不仅东山再起,而且大红大紫起来了呢?一些 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另一些了解内情的人却不觉得奇怪,这是因为,在斯大林的继承人中 缺少有名望的人物;在〃冷战〃的时代,武装力量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赫鲁晓夫等人在将贝 利亚和波斯克列贝舍夫处死时,需要依靠朱可夫及其军队的支持。另外,由于朱可夫与艾森 豪威尔之间的特殊私人关系,在苏美两国正努力趋向缓和的进程中,苏联统治集团很可能把 朱可夫当成与西方实现和解的一把钥匙。

  为了缓和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苏、美两国同意于1955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最高级会 议。

  会议之前,苏联政府宣布:党的总书记赫鲁晓夫和国防部长朱可夫将伴随部长会议主席布尔 加宁参加会议,另外两名代表是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第一副部长葛罗米柯。

  对于朱可夫参加这次裁军会议,外界表示了异议,认为朱可夫是个军人,他或许对军备竞赛 更感兴趣。

  对此,布尔加宁进行了驳斥,他说:〃我认为不是这样,因为作为一个军人,他比任何人都 更明白战争的恐怖性。〃他接着解释说:〃要使裁军会议获得结果,朱可夫的参加是必要的 。在没有他参加的情况下,我们作出的决定他可能不同意,如果有他在场,我们可以一起取 得协议。〃

  赫鲁晓夫事后的解释更耐人寻味,他说:〃朱可夫在战时曾是艾森豪威尔的朋友,我们认为 他们的友谊可能成为我们两国之间商谈的基础。我们希望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能有机会在一 起单独会谈,他们会就和平共处问题交换意见。〃接着,赫鲁晓夫口气一转,忿忿地说:〃 可惜那该死的坏蛋国务卿杜勒斯却总是在艾森豪威尔总统跟前转来转去,艾森豪威尔一旦越 出轨道,他就赶快把他抓住。〃




 

  

第十八章政坛风云(6)

  在苏联代表团出发前,布尔加宁在答记者问时又宣称:朱可夫是否决定拜访艾森豪威尔总统 ,那是他个人的事情,政府不能规定任何人的个人接触。显然,布尔加宁为朱可夫与艾森豪 威尔进行个人会谈打开了最后一扇门。

  早在苏联政府公布代表团成员名单之前,艾森豪威尔就曾放风试探道:如果朱可夫参加会议 ,他将为有机会与朱可夫重叙旧谊而高兴。而朱可夫则表示:他的确希望在工作会议之外与 艾森豪威尔总统会晤。他微笑着说:〃这么多年没有见到我的老朋友了,这次希望与他会见 也是人之常情。〃

  7月18日,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这两位有着特殊身份和使命的人终于相见了。他们十分亲切 地相处在一起。他们谈到了缓和东西方之间紧张局势的前景,同时也和一般老朋友相逢时那 样,谈到了个人的家庭和子女。

  当天晚上,艾森豪威尔总统为苏联代表团举行了小型宴会,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结 队到达。在艾森豪威尔的眼里,这几位苏联客人各具特点。布尔加宁显得和蔼可亲,轻松愉 快,善于处理公共关系;赫鲁晓夫是共产党的首脑,胖得圆滚滚的,参加国际会议还像是个 新手,但思想深处隐藏着铁一般的意志;朱可夫被作为一种友好的〃触媒剂〃,但却显得有 些紧张而不自然;莫洛托夫和葛罗米柯则始终保持着谨慎严肃的神态,使人难以接近。 

  宴会仅仅开始一会儿,艾森豪威尔发现除了朱可夫坐在那里与他交谈外,苏联代表团其他成 员都不声不响地退到幕后去了。艾森豪威尔没有理会,他继续与自己的老朋友畅叙友情。他 们回顾了在德国的日子,回顾了10年前艾森豪威尔在莫斯科的访问。在艾森豪威尔回想起那 些令人高兴的场面的时候,朱可夫却意味深长地说:〃在苏联有些事情并不像他们所表现的 那样。〃但是他没有继续解释这句话的含意,就把话题扯到个人的私事上了。他告诉艾森豪 威尔,他的女儿昨天结婚,他因出席这次会议而不能参加她的婚礼。艾森豪威尔认为这不应 该,但朱可夫却说,他宁愿和老朋友在一起。他把艾森豪威尔称作〃军事上的同志〃。

  得知朱可夫女儿的喜事,艾森豪威尔立即让人送来一对钢笔和一架手提式收音机作为贺的 礼物,请朱可夫转给他的女儿。艾森豪威尔这种朋友式的关心,似乎打动了朱可夫的心。

  在日内瓦期间,只要有机会,艾森豪威尔总要争取与朱可夫多处一会,但是令艾森豪威尔感 到难过的是,一旦他们二人谈到会议上的严肃问题时,朱可夫就不是1945年时那样的人了。 在艾森豪威尔的心目中,朱可夫元帅曾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是一个独立的、有自信心 的人,在处理战争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他敢作敢为,精明果断。在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印象 里,朱可夫是仅次于斯大林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重要人物。可是10年后的 今天,朱可夫昔日的光彩没有了。他变成了一个屈从的、忧思重重的人。他以低沉单调的声 音向艾森豪威尔反来复去地重复苏联代表团主席已经在会上提出的那一套话。他好像不是在 交流思想和意见,而仿佛在背诵一篇小学生的课文。他缺乏生气,看不见笑容,也从不开玩 笑,他和过去判若两人。

  艾森豪威尔知道,他的老朋友正在执行他上级的命令。他与朱可夫的私人会见,除了给他留 下了一丝悲凉,几乎什么感觉都没有。

  日内瓦会议虽然开得不尽人意,但是也不算失败,东西方关系毕竟取得了某些进展,欧洲的 军事对峙有所缓和。但是好景不长,自从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在东欧的卫星国接连闹事。 开始是波兰发生了波兹南骚乱事件,尔后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在这两起事件中,朱可夫作 为军事首脑,都直接指挥军队进行了干预,充当了刀斧手的角色。

  苏联军队使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得以平息,同时也证明了苏联决心要用武力来保持其在东 欧的霸主地位。苏联军队的功劳,使赫鲁晓夫更增添了一份对朱可夫的感激之情。在朱可夫 60岁生日那一天,苏联的所有报纸都在头版上刊登了朱可夫元帅的巨幅照片,并发表了党中 央委员会的赞词:

  〃共产党和苏联人民高度评价您在建设武装部队方面,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方面所作出的成 绩。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的严酷的年代里,您巧妙地、勇敢地引导苏联军队为祖国的自由和独 立进行了决战。在和平工作的年代里,您不停息地贡献出您的全部精力和知识,来进一步建 设苏联政府和加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在朱可夫生日这一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授予朱可夫列宁勋章和金星 勋章。至此,朱可夫成为苏联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的英雄,是唯一拥有4枚金星勋章的人。 踌躇满志的朱可夫真可谓功成名就,如日中天。


 

  

第十九章结局(1)


  

  在苏联共产党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以攻击斯大林的独裁与专断,获得了不少政治资本 。赫鲁晓夫不仅否认了斯大林在军事上的天才神话,而且把许多荣誉又统统归还给了那些著 名的军事将领。他说:〃战争的胜利不能归功于斯大林,而应当归功于战时的元帅们。〃赫 鲁晓夫特别赞扬朱可夫,他说他从来就反对斯大林对朱可夫的谴责,而他自己则始终把朱可 夫当作忠实的朋友。

  赫鲁晓夫这种实用主义的政客手法,显然有些笨拙和过分。对于赫鲁晓夫这种肉麻的献媚和 别有用心的拉拢,朱可夫觉得很不自在。作为一名行武出身的军人,他不愿意仿效那帮政客 们所惯用的投桃报李式的态度,他在大会发言中没有说一句称赞赫鲁晓夫的话,这在当时 所有的发言者中是极少有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赫鲁晓夫和朱可夫在政治上形成联盟,因为他们两人都需要从对方获得自 己所要的那一部分利益。

  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的权力渐渐膨胀起来,并且继续夺取他的政治对手们仅有的一部分权 力,从而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和恐慌。

  1957年4月,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决定向赫鲁晓夫发起反击。后来伏罗希洛夫 、别尔乌欣和萨布罗夫也自愿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老成的布尔加宁尽管开始不公开表示态度 ,却允许这些人在他的办公室开会策划。

  当时中央主席团共有11名成员,而参加这个集团的已有7名,此时赫鲁晓夫已属于少数派。 

  在6月18日召开的一次主席团例行会议上。开始是大多数人在一个极普通的问题上都投票反 对赫鲁晓夫的意见。没等这位家长式的会议主持人转过神来,与会者中的反对派已经开始对 他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攻击。让这位以反斯大林个人迷信起家的英雄颇为难堪的是,大家几 乎异口同声地指责他搞个人崇拜。他们一不作二不休,坚决要求赫鲁晓夫当即辞去党的第一 书记职务。投票的结果是7对4,多数人站到了赫鲁晓夫的对立面。

  至此,布尔加宁的胆子也壮了起来,他直盯着赫鲁晓夫,郑重地宣布:

  〃好吧,赫鲁晓夫同志,我们是7位,而你们是4位。你应该服从多数了。〃

  面对突入其来的发难,赫鲁晓夫好像被人狠狠地敲了一记闷棍,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滚圆 的秃头上沁满了汗珠。然而,他不愧是政坛上的老手,只见他定了定神儿,然后理直气壮地 反驳道:

  〃在数学上,2加2的确是4,但这不能应用到政治上。在政治方面,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 。〃

  可能是出于无法弥补的疏忽,反对派集团大概忘记了,按照党内的正式规定,在主席团成员 中只要有4分之1的人数就可以要求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狡滑老练的赫鲁晓夫在得到朱 可夫等3位支持者同意后提出:只有中央全会才有权免除党的第一书记的职务。他要求立即 召开中央全体会议表决。赫鲁晓夫确信,只要能召开中央全会,他就能够化险为夷。

  此时,拥兵自重的朱可夫一方面表示支持赫鲁晓夫的意见,一面要求主席团会议休会。然后 ,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会议室,立即命令国防部派军用飞机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火速 接到莫斯科来。

  第二天早晨,300多名委员已经聚集在莫斯科的会议室里。他们稀里糊涂地被投入了这场政 治权力的抗争中。

  赫鲁晓夫的心好像比前一天踏实多了。他满脸怒气,双眼圆睁地坐在主席台上,活像是一个 即将上场决一死战的拳击手。

  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又相继把昨天对赫鲁晓夫的谴责重复一遍,但是得到的响 应却很少。原来就不十分坚定的主席团成员别尔乌欣和萨布罗夫见风向不妙,也随机应变地 投了赫鲁晓夫一票。

  此时,反对派集团大势已去,他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座位上。

  会上,朱可夫发表了一篇支持赫鲁晓夫的有力的演讲。他把反对派集团的策略同贝利亚的反 党阴谋相提并论,他说军队了解事情真相,就像了解当年贝利亚事件一样。他放大了嗓门向 与会者说:〃红军不允许任何人企图得到个人的权力。〃朱可夫发言时,赫鲁晓夫用火热的 充满感激的目光看着他,按照他的习惯,他真想跳起来向他拥抱,但是他这次控制住了内心 的激动。

  轮到赫鲁晓夫向反对派算帐了,他决心把他的政敌彻底清除掉。他把反对派称为〃反党集团 〃,谴责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