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8-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州城的大小官员,很多是两榜进士出身,祖秉圭是否是科场出身,查无凭据。但是毕竟和老一辈的满洲贵胄一刀一枪博得的功名不同,应该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祖秉圭也好,其他官员也好,就是对外洋国家的国情不感兴趣。那些行商们,虽然能操熟练的洋泾浜英语,和外洋大班的私交很好。人之常情谓之好奇,肯定了解了一肚皮欧洲国家的情形,可惜他们一不是知识分子,二没有功名地位,皇上那里,没有任何话语权。
这是非常脱节的一种情形:一方面对外贸易进行得热火朝天,过程繁复之极,中外之间沟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上至朝廷,下到海关监督和地方官员,对外洋诸国丝毫不感兴趣,因此对于欧洲的国情,基本上是无知无识。对外洋来船,除了以旗色加之区别外,向来视为一体;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是红毛远夷,不予细加区别。
再者,朝廷从来也没有把其他国家,置于和中国对等的地位:外洋船到港,仍然要搞这劳什子的丈量仪式,好像都还是来朝贡一样;瑞典国外洋船到,祖秉圭接见货真价实的“瑞典国王特命全权大使”,根本也是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他,好生让这满心要和中华帝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的国家失望。
雍正乾隆年间,广州民间和瑞典人的交往很多,既有和瑞典人交朋友的,也有生意往来十分密切的,在瑞典东印度公司的档案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证据。洋货行的行商对瑞典的认识应该已经比较清楚,签订合同的时候,明白地写作“(口)瑞国”。乾隆四年,坎贝尔帮广顺行的陈寿观把一些丝绸带到欧洲卖掉,再帮他买好呢绒布带回来,坎贝尔:瑞典哥德堡大学图书馆,瑞典东印度公司档案,GUB,SOKA,H22∶3C,第55页。可见双方互相信任,关系亲密;坎贝尔回去之后,就托其他的外洋船给陈寿观带礼物,包括几瓶洋酒和一箱葡萄牙鼻烟。美国詹姆士•;贝尔基金会图书馆,明尼阿波利斯(JFBL),查尔斯•;爱尔温档案,1740年2月10日,编号1740~31a。
民间交流这么多,但是官方对瑞典的情况,可谓一无所知。在瑞典船的故事发生将近一百年之后,中文典籍当中,才第一次出现关于瑞典的简单介绍。双目失明的通译谢清高,在朋友的帮助下写了一本《海录》,里面有关于瑞典的语焉不详的几段话,这本书写作的年代大概在一八二零年。可惜的是,瑞典船的故事中,祖秉圭没有这番心思,而对欧洲各国比如瑞典已经有了相当了解的行商们,也没有能够留下片言只语,否则,我们今天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语焉不详”和“无从考究”了。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