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海湾战争 >

第14部分

海湾战争-第14部分

小说: 海湾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不从科威特撤军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执行联合国
上述决议。
同样,美国在西欧的盟国立刻做出反应。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宣
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英国所有资产。8 月6 日,两艘皇家海军护卫舰受
命驶往波斯湾,与在那里执勤的唯一一艘英国舰艇会合。这支小型舰队的任
务是显示决心和帮助执行制裁。两天以后,应法赫德国王的请求,美国开始
宣布开始向海湾部署空、海军部队。
法国的行动同样迅速。8 月6 日,法国派出一艘护卫舰增援已经进入海
湾的两艘法国舰艇。3 天后,法国总统宣布法国将向沙特阿拉伯派出地面部
队和军事顾问,但为了与过去的政策保持一致,法国军队形式上不正式隶属
于多国防御部队司令部。第一支代号为“幼鹿”的法国地面部队,部署在沙
特、伊拉克和科威特边界接合部附近的哈费尔巴廷。
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宣布美军实施部署行动时可使用其空、海军基地。
希腊后来也作了同样的表示。这对1990 年底美国第七军从德国调往沙特阿拉
伯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德国宪法禁止其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范围之外

使用军事力量,但它是反伊联盟的后勤和财政方面的重要支持者。8月10日,
加拿大总理宣布加拿大将派遣3艘舰艇——2艘驱逐舰和1艘补给舰前往波
斯湾。
土耳其在最反对伊拉克侵略的集体努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湾危机之前,伊拉克的石油出口约有一半通过土耳其领土向外输送。土耳
其决定关闭伊拉克通往杰伊汉港口的石油管道,彻底摧毁了伊拉克的石油出
口能力;沙特阿拉伯关闭其境内的伊拉克石油管道,进而使伊拉克从根本上
陷入经济孤立的境地。在军事上,土耳其除了在土伊边界部署了大量军队外,
8月12日,土耳其国民议会还授予政府宣战的权力。
前苏联政府8月2日发表声明,也要求伊拉克军队立即撤出科威特。声
明指出:“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完全违背阿拉伯国家的利益,给中东冲突
的解决制造了新的障碍,与国际生活中的积极、进步潮流背道而驰。”
在东欧,前华沙条约成员国和南斯拉夫都支持联合国针对伊拉克入侵科
威特所采取的行动,尽管执行联合国的制裁决议给它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东欧所有政府都是伊拉克的债权人,由于伊拉克停付债款和停止出口,各国
财政收入损失重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
表示愿意提供非军事战斗人员和人道主义援助,以支持沙特阿拉伯保卫国
土。其中许多国家同意为向海湾运送军队和物资的飞机开放领空。
在东方,严重依赖中东石油的日本(它每年从伊拉克和科威特进口所需
石油的12%),谴责伊拉克的入侵是非法的,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背。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制定的日本宪法禁止其向海外派兵,只允许其为保卫本国国土
而维持军队。日本首相采取折中办法,宣布了6点计划,该计划允许派遣民
用船只和飞机运送货物,但仅限于食品、医疗用品和其他非军事物资。日本
还承诺提供援助难民的财政支援,并向那些因执行制裁决议而在经济上受损
的国家,特别是约旦、土耳其和埃及提供支援。
一向支持各国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中国政府,更是旗帜鲜明地发
表声明,反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和兼并,同时指出,中国反对任何大国
的军事干预,认为海湾和阿拉伯事务最好由海湾和阿拉伯国家自己或由联合
国处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长钱其琛进行了他的中东之行。这次访
问为期一周,从11月6日至12日,先后访问了中东的埃及、沙特、约旦和
伊拉克4国。11月6日,钱外长离京赴中东前,明确地阐述了中东之行的目
的。他说,这次中东之行不是进行调解,也不带任何方案,而是就海湾危机
与中东有关国家领导人交换意见,推动海湾危机的和平解决。
在中东地区除了少数几个国家采取支持伊拉克的立场外,绝大多数国家
都坚决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81年因两伊战争而成立的海湾合作委员会
(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科威特)作出了
强烈反应。当伊拉克军队8月2日越过伊科边界时,科威特驻美国大使要求
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当美国和其他国家在沙特阿拉伯部署军队时,其他海湾
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也提供了军队,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基地使用权以及后勤
援助。
作为中东大国的埃及,对伊拉克的入侵进行了迅速而强烈的谴责。直到
侵略发生时,埃及总统一直在努力缓解危机。据报道,萨达姆在8月2日前
几天,还向穆巴拉克保证伊拉克决不会使用武力解决与科威特的分歧。埃及
总统把萨达姆的举动视为对其他阿拉伯领导人和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员国

(埃及、伊拉克、约旦和也门)的背信弃义。埃及后来成为反伊联盟中的阿
拉伯和伊斯兰军事力量的主力,派出了两个以上的重型师进驻沙特阿拉伯。
此外,开罗成为科威特人的流亡中心。在埃及政府的帮助下,科威特的电视
台、电台和印刷品继续从开罗向遍及中东和欧洲的科威特人报道危机的进展
情况。
巴格达和开罗之间的关系,在危机之前的一段时间已变得很紧张。两伊
战争期间,在伊拉克工作的埃及人多达80 万。这个数目到1990 年夏天,被
强行削减到50 万,并成为开罗和巴格达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汇往埃及的汇
款额1989 年接近5。5 亿美元。8 月2 日,在科威特工作的将近18。5 万埃及
人的汇款停止了。埃及政府估计每年因此遭受的损失达4—6 亿美元。
叙利亚长期以来是邻国伊拉克的对手,它谴责了伊拉克对另一个阿拉伯
国家的侵略。大马士革爆发了既支持科威特合法政府、又反对西方干预的示
威游行。叙利亚参加了其他海湾地区国家反对伊拉克的行动,并保证向沙特
阿拉伯部署一支特别部队。第一支叙利亚军队于8 月中旬应沙特政府之邀抵
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还派两个师的部队开赴以前基本上未设防的叙伊边
境。
摩洛哥哈桑国王也派出军队保卫沙特阿拉伯。其他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成员国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也不支持伊拉克入侵,但
它们反对外国的干预,也不参加反伊联盟。
曾和伊拉克交战8 年的伊朗却持另一种态度,即一方面谴责伊拉克入侵
科威特,但又立即宣布自己保持中立。近10 年来,伊朗一直要求外国军队,
特别是美国在中东的联合特混舰队所代表的美国海军力量从海湾撤出。美国
开始在这一地区部署军队后,伊朗称这一举动“厚颜无耻”,是图谋在这一
地区建立永久军事基地的借口。然而,伊朗也要求联合国对萨达姆的侵略作
出反应。
约旦的举动是整个危机中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自两伊战争开始以
来,约旦就和伊拉克关系密切。由于伊拉克通往波斯湾的唯一出海口很容易
被伊朗人控制,因此伊拉克与约旦达成协议,使用红海的亚喀巴港口进口武
器。于是,这个港口和通往伊拉克的陆上通道,成为海上拦截部队密切监视
的目标。约旦是一个经济脆弱的阿拉伯国家,它允许伊拉克使用亚喀巴港口,
从而换取低价伊拉克石油和更多的与伊拉克贸易的机会。
也门和苏丹是萨达姆的另外两国公开的支持者。在也门首都萨那,也门
人于8 月11 日在美国、英国、沙特和埃及的使馆外举行了支持萨达姆的示威
活动。一些也门人志愿参加伊拉克人民军。苏丹喀土穆的学生举行示威,表
示坚决和伊拉克站在一起。沙特阿拉伯在整个“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
行动期间,一直担心苏丹和也门对其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沙特将成千上
万的也门人驱逐出境。直到现在,这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问题。
尽管如此,就全世界而论,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仍是舆论的主流,而
且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由于萨达姆·侯赛因继续我行我素,拒不执行联合
国决议,激怒了阿拉伯,惹恼了全世界。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八章棋盘上的沙特
伊图沙特美国忧,石油王国不可丢;
调兵遣将为急务,布什总统多运筹。
1990 年8 月4 日凌晨,白宫得到的报告指出,伊军已经深入到科威特和
沙特阿拉伯之间的“中立区”,在沙特边境一公里处已进入阵地。在米德堡,
美国国家安全局收到了间谍卫星拍摄的照片。这些卫星对危机爆发地区每一
公里的情况都拍了照。照片表明,伊拉克已经集结了10 万精锐部队,有图谋
沙特的迹象。
一份机密的情报研究报告送到了内阁主要负责人手中,报告对伊军这些
兵力将带来的危险作了估计。报告指出:“如果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巴
格达的地面部队就会采取迄今所进行的规模更大、纵深更广的军事行动。行
动的重点目标将是港口和距离科威特边境300 公里远的宰赫兰(主要的石油
中心之一)附近的机场,下一个目标则是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所有重要
的经济设施都在这一地区,一旦攫取了它们,就可能切断沙特人进入波斯湾
的通道,阻止美国增援部队的到来。”
报告预想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沙特境内可能实施的各种进攻方案,来
自各个渠道的种种情况表明,这场危机正在不断扩大,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的沙特阿拉伯,正处在危机的风口和浪尖上。在当时斗争的棋盘上,沙特是
双方都要争夺的重要目标。
此时此刻的乔治·布什,正在卡托克廷群山环抱中的美国总统避暑地戴
维营,组织召开24 小时之内的军政首脑们参加的第二次会议。在一座圆木结
构的别墅中,大多数与会者围坐在一张橡木桌前。他们没有穿正规的制服,
也没有戴深色领带,而是身着轻松的便装。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避开一切纷
扰,而聚精会神地研究海湾的形势和美国应采取的一切对策。
会议开始时,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首先分析了伊拉克的军事
动向。他说,10 万军队占领了科威特,动用这么多军队完全是多此一举。在
科威特的伊军又补充了供应,调整了编组,有的部队距沙特边境只有10 英里
了。他们可以继续前进,并可轻而易举地突破沙特薄弱的防守。沙特的军队
还不到7 万人,只有一小股部队阻挡伊军去占领沙待的广阔的油田。他认为
形势是非常严重的。
接着,鲍勃·金米特简要他说明了外交活动。联合国安理会连夜召开会
议,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布什希望进行大量外交活动,并且命令不遗余
力地加大对伊拉克的压力,努力争取中国的支持,形成反对伊拉克入侵的强
大的世界舆论。
接着财政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分析了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以后的经济形
势。他说,伊拉克将会从科威特的石油生产中每天得到2000 万美元的利润。
现在伊拉克总共占有世界已知石油储藏量的20 %。如果它接着吞并沙特,那
么它将占有40 %以上的世界石油储藏量。
布什曾在德克萨斯州经营过石油,对萨达姆可能要占领沙特的前景感到
不安。他详细分析了那种局面对世界石油供应和油价造成的冲击,美国能不
能和其他国家一起对伊拉克石油实行禁运呢?萨达姆是准备控制住伊拉克和
科威特的石油不许出口呢,还是准备向世界市场倾销?这对美国石油储备将
会有什么样的冲击?

萨达姆侵占科威特后,已将世界石油储量的20 %控制在手,如果再把沙
特弄到手,他就可以操纵世界石油价格和随意发落美国和它的盟友。提高油
价会导致通货膨胀,使本已暗淡的美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布什想到这里,不觉浑身打了个冷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确保沙
特,使其成为美军和多国部队反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因此,在当时斗争的
棋盘上,号称石油王国的沙特阿拉伯的战略地位就十分重要了。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面积224 万平方公里,人口1279。91 
万,主体民族为阿拉伯人,占88。2 %,余为其他阿拉伯国家移民。官方语言
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占85 %,什叶派占15 %。
首都利雅得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人口15O 万,位于阿拉伯半岛
中部,1932 年定都于此。后在此发现大量石油矿床,该城逐渐变为一座现代
化都市。这里的主要工业有水泥、炼油等,有现代化机场和利雅得大学。
除首都利雅得外,麦加和麦地那是位于沙特的两大伊斯兰教圣城。麦加
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地那则是穆罕默德的陵墓所在地,
为穆斯林教徒朝觐中心。麦加城以禁寺为中心,寺院中央有伊斯兰教的天房
克尔白,据传由易卜拉欣和儿子易斯马仪仿照真主在天上的住所建造。每年
朝觐者达100 万人以上。
沙特王国地理位置优越,东濒海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
特、阿联酋、阿曼、也门接壤。海岸线长2437 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
希贾兹—阿西尔高原,中部为纳季德高原,东部为平原,红海沿岸地区是宽
70 公里的红海低地。沙漠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无常年流水河流。西部高原属
地中海式气候,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炎热干燥。夏季沿海地区气温
摄氏38—39 度,内地有时高达54 度。冬季温和,年降水量100 毫米以下。
沙特的历史是一部兴衰交替的历史。这里是伊斯兰教发源地。公元7 世
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8 世纪为阿拉
伯帝国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11 世纪开始衰落。16 世纪沙
特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 世纪英国势力侵入,当时分为汉老和内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