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阿齐兹,副总理萨敦·哈马迪,1989年5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海拉拉
中将在飞机失事中丧生。
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它有权解散议会,直接颁
布法律和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决定国家对外宣战与媾和,批准国家预
算、决算以及对外签署条约、协定。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为共和国总统和武
装部队总司令,有权任免副总统、部长和高级军政官员。本届委员会于1982
年6月改组,共有9名成员,萨达姆连任主席。
伊拉克国民收入主要来自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
量达1000亿桶以上,总储量仅次于沙特,占世界第二位。两国分别占欧佩克
和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5。5%和11。6%。伊拉克的天然气储量估计达2。7
亿立方米。1988年伊拉克石油产量为1。28亿吨。国民生产总值为520亿美
元,年增长率达到8。3%。除石油外,伊拉克的钢铁、化肥、水泥、磷矿石、
纺织品等也居重要地位,年产值在80亿美元以上。
伊拉克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不能自给。全国可耕地面积为800万公
顷,已耕地面积约500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50万公顷。农村人口占
36。9%。1970年伊拉克颁布新土地法,政府对农业增加投资。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大麦、水稻和椰枣。每年需进口粮食300万吨。全国有椰枣树3300
余万株,椰枣年产量约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
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总长3。6万公里。铁路总长3084
公里。巴士拉为唯一商业港口,年吞吐量500多万吨。贝克尔港为大型输油
港,年输油能力84万吨。伊拉克航空运输发达,巴格达和巴士拉设有国际机
场,基尔库克、摩苏尔等地有小型民用机场。
伊拉克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全国实行免费教育,1978年5月颁布义
务扫盲法,1987年文盲为全国总人口的30%。1989年有小学9914所,学生
300多万;中学2109所,学生100多万;大学7 所,学生约16万。
伊拉克还重视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积极弘扬民族文化,近年举办了米
尔拜德诗歌节、巴比伦国际艺术节、巴格达世界美术节等大型国际活动。为
了吸引外国旅游者和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伊拉克整修和发掘了大量名
胜古迹。主要旅游点有始建于公元前2060年的乌尔城遗址、公元前910年的
亚述帝国遗址、哈特尔城(又名太阳城)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
巴比伦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巴比伦城建于公元前
3000年,为古巴比伦王国首都,城中的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7大奇观之
一。现建有博物馆,收藏有“汉穆拉比法典”石碑的复制品等文物。南部古
城乌尔被认为是《圣经》中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的城市,城中有许多遗址以
他的名字命名,有公元前2000多年建造的塔庙和王室陵墓。位于底格里斯河
上游的尼尼微曾为亚述帝国首都。北部古城哈特尔曾为阿拉巴王国中心,因
居民崇拜日神,故有“太阳城”之称。城内的太阳神庙,收有许多珍贵的祭
品。位于城中部的纳杰夫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地,市中心有哈伊达尔清真寺
和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之墓。阿里是第四任哈里发、什叶派
公认的第一个继承人。哈伊达尔清真寺为什叶派著名圣寺,藏有许多珍宝。
为了在中东地区称雄争霸,伊拉克在加强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加
紧扩军备战。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用50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支阿拉伯国家
中最强大的军队。在海湾危机发生前,伊拉克拥有陆军100万,计有12个军
团司令部,其中有装甲师9个,机械化师5个,摩步师18个,步兵师31个,
特种部队旅22个,地对地导弹旅2个。在作战武器方面,主战坦克5500辆,
轻型坦克100辆,装甲侦察车2500辆,装甲步兵战斗车1500辆,装甲人员
输送军车6000辆,自行火炮500门,牵引火炮3100门,火箭炮200门,防
空火炮4000门,防空导弹600枚,导弹放射架86个,可发射苏制“飞毛腿”
B式导弹以及本国生产的“阿巴斯”和“侯赛因”式导弹。
伊拉克的空军共有4万多人,拥有各种飞机1048架。其中轰炸机中队2
个,攻击中队22个,截击机中队17个,侦察机中队1个,运输机中队2个,
空中加油机1架,训练与联络飞机337架。空对地导弹有中国的C—601反舰
导弹,法国的AM39“飞鱼”导弹,苏联的AS—4、AS—5、AS—11和AS—12
型导弹。空对空导弹有苏联的AA—2、AA—6、AA—7和AA—8型导弹,法国
的R—530和R—550型导弹。
伊拉克的海军共有5000多人,拥有大型驱逐舰1艘,导弹巡逻艇16艘,
鱼雷巡逻艇6艘,水雷作战艇8艘,两栖作战舰艇10艘,补给船5艘,另有
海岸巡逻机35架。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85万多人。
在所有这些部队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被认为是配备有现代武器的阿拉
伯世界最强大的军团。共和国卫队的重要任务是保卫萨达姆总统。其成员大
多数来自萨达姆总统的出生地提克里特县,与萨达姆总统一样,属于伊斯兰
教逊尼派。据说,全体成员均是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党员。伊拉克共和
国卫队现在的正规兵力为8个师,12万人,包括两个坦克师,5个机械化和
装甲师,以及一个担任补给师。其中的2 个坦克师拥有500 多辆苏制T—72
型坦克,这种坦克与美制M—1 型坦克和英制“挑战者”式坦克相匹敌。此外,
据称共和国卫队还有第9 师,即特别师。共和国卫队所有各部队都拥有苏制
地空导弹、高射炮、武装直升机及化学武器。原卫队司令侯赛因·拉希德已
于1990 年11 月晋升为武装部队参谋长。现任共和国卫队司令是伊亚德·法
蒂赫·拉维。这支卫队在两伊战争中经常赴前线执行紧急使命,在保卫巴士
拉等重大战役中屡建战功。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主力就是共和国卫
队。
伊拉克不仅努力发展常规武器,而且还积极发展化学武器。1973 年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感到化学武器是对以色列军事优势的一种
平衡和制止以色列使用核武器的成慑手段,因而对发展化学武器采取了更加
积极的态度。
1975 年1 月伊拉克派出科学小组到美国,要求位于纽约的罗切斯特的福
德勒公司为其设计一座“杀虫剂”工厂。之后,伊拉克就着手制定不经过中
间工厂的生产计划。伊拉克要生产有机磷化合物。由于这种化合物很可能成
为神经性毒剂的前体,所以福德勒公司最后拒绝了伊拉克的要求。
1976 年,伊拉克又转向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要求提供帮助。但该公司
立即意识到伊拉克是在寻求神经性毒剂的前体,而拒绝与其谈判。伊拉克随
后又依次求助于联邦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公司。最后,意
大利米兰市的蒙特迪松公司接受了此项交易,以249 万英镑的投资在9 个月
内建成了工厂。这个工厂的中间工厂是由联邦德国一个重要试验室装置供应
商卡尔·科尔布提供的,他的一家子公司位于法兰克福附近的德赖埃希。伊
拉克还从联邦德国汉堡w·E·J 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大功率泵和化合物。这
家公司已经证实它所出口的氟化纳、异丙胺和三氯化磷都是按吨计算的,这
些原料都是生产化学武器所不可缺少的。1985 年,这家公司还同伊拉克签订
了一项提供价值3500 万马克设备的合同。由于与具有化学实战能力的国家交
战是1918 年以来美国所不曾遇到的,因此,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士兵在沙
漠地区加紧适应性的防护训练,海军陆战队为对付伊拉克可能发动的化学
战,将防化训练作为重点科目。根据美军材料,武装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后,
将对战斗力产生很大影响,估计战斗力下降30—50 %,而在气温超过摄氏40
度的沙漠地带,影响将更大。
伊拉克这家化工厂位于鲁特巴以东10 英里的阿卡沙特的沙漠地带,靠近
一个磷酸盐矿,可从磷酸盐矿获取重要的原料。该工厂于1978 年正式投产,
设计年产化学药剂达2000 吨,计划生产阿米通、内吸磷、对氧磷、对硫磷等
极毒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与神经性毒剂十分相近。由此可以
推断,该厂既可生产农药,也可生产包括维埃克斯在内的神经性毒剂。该厂
在两伊战争后不久就生产了芥子气、沙林,1985 年又生产了梭曼。
早在1980—1981 年,伊拉克至少有一座杀虫剂生产部门所属的重要“杀
虫剂”工厂投产,它们从不生产任何杀虫剂,实际上是在生产芥子气,也能
生产沙林。伊拉克还从联邦德国的技术人员那里得到用神经性毒剂在野外进
行试验的技术帮助。1982 年,伊拉克又以生产杀虫剂为名,与联邦德国签订
了合同,从一家专门公司购买了大量技术设备,用于国内的毒剂生产。其生
产原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主要来自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美国、前苏联等国家。
1983年,伊拉克的杀虫剂生产部门通过荷兰的一家贸易公司,向比利时
的菲律普石油公司采购了500吨可生产芥子气的硫二甘醇,当1983年7月这
家贸易公司提货时,菲律普公司才知道真正的买主是伊拉克。1984年初,当
伊拉克杀虫剂生产部门再次提出500吨硫二甘醇的订货时,菲律普公司疑心
加重,拒绝了这一订货,并通知了比利时政府。
1984年2月,美国海关停止了伊拉克杀虫剂生产部门的一个购买74桶
氟化钾的订单,因为氟化钾是生产神经性毒剂沙林的前体之一。此类订单有
多少是无法猜测的,但已了解到至少有一家荷兰公司向伊拉克出售了合成神
经性毒剂的另一前体磷酰氯。
据美国情报机构称,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共有5个生产、装备和储存神
经性毒剂的地点,分别设在巴格达、法卢贾、萨马拉、沙尔曼帕克和阿卡沙
特。其中一个毒剂工厂就位于沙漠中的萨马拉镇外40英里处。整个工厂分布
在25平方公里地区,戒备森严,工厂周围26平方公里布有SA—2防空导弹
群。该厂于1975年开始建厂,到1987年下半年每月能够生产60吨芥子气、
6吨塔崩、6吨沙林。据说该生产毒剂的综合机构,芥子气的生产能力已达每
年1000吨。伊拉克其他生产毒剂的生产中心设在首都巴格达以西65公里处
的法卢贾;化学战略研究中心设在巴格达东南30—40公里处的沙尔曼帕克,
有资料说伊拉克的神经性毒剂就是在这里研制出来的。伊拉克所有生产毒剂
的设施都建在很深的地下,以防空袭。
伊拉克化学武器的另一个来源是埃及提供的英国制品。早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期,英国为打败“沙漠之狐”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前,将一批化学
弹药调往中东地区,包括:30—50磅之间的芥子气炸弹2。4076万枚、芥子
气炮弹25万枚以上、光气炮弹40oo枚、芥子气布洒器459具。以后,伊拉
克通过埃及得到了这批化学武器。
伊拉克化学毒剂投掷工具也应有尽有,导弹射程从几十公里到上千公
里。伊拉克拥有多型导弹数千枚,其中有能携带化学弹头的“飞毛腿—B”式
导弹、60枚“罗兰”式导弹、700枚“飞鱼”式导弹及一些“蚕”式导弹,
导弹发射架200部。
据法新社报道,西蒙—维森塔尔中心1989年10月2日发表一项调查报
告说,有207家西方公司曾帮助伊拉克建造化学和生物武器库,其中10多家
美国公司是在华盛顿的批准下进行的。伊拉克拥有以下化学弹:122毫米沙
林榴弹、152毫米沙林炮弹、13o毫米沙林加农炮弹、122毫米路易士气炮弹、
152毫米路易士气炮弹、122毫米维埃克斯火箭弹、122毫米沙林火箭弹、
“蛙”
—7维埃克斯战术火箭弹等。
伊拉克宣布对外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支援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斗争;
在中东问题上,伊拉克支持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的正
义斗争,赞成第十二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班斯方
案”,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但
是,由于伊拉克加紧扩军备战,不少周边国家都对它存有疑虑。
伊拉克和伊朗长期存在着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和教派冲突。1975年两国
曾为解决双方之间的争端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库
尔德反政府力量;伊拉克则同意将阿拉伯河南端102公里中心线定为两国水
界。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日趋恶化,不断发生边界
冲突。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河的
主权。22 日出兵伊朗,导致两伊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伊拉克军队占领伊朗的2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一些城镇。
1982 年4 月,伊朗大举反攻,收复了大部分领土。6 月,伊拉克单方面宣布
停火,并将其军队撤至边界。7 月以后,伊朗在两伊边界不同地段多次越界
发动攻势,但进展不大。战争基本上在两伊边界一带进行,同时双方不断炮
击和空袭对方的边界城镇。
战争开始以后,巴格这就实行灯火管制。天黑以后,巴格达大街上汽车
和行人稀少,公共场所停止一切活动。底格里斯河两岸的路灯,往日把河水
映得闪烁发光,战争期间全部熄灭了。320 万人口的巴格达的夜晚一片漆黑,
像一个静谧的乡村。荷枪实弹的民兵在街头巡逻,但没有戒严。
白天,几乎每天都有警报。警报一来,人们躲进防空洞,汽车开进小巷,
交通断绝。从战争爆发以来,伊朗飞机不时地袭击巴格达郊区和市区,国际
机场、道拉炼油厂和拉希德兵营都受到了轰炸。9 月30 日那天,伊朗的飞机
袭击了市区西南方一个新建的发电厂,油罐中弹,霎时浓烟烈火,足足烧了
一天一夜。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