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80部分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80部分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酶活性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醛缩
酶、乳酸脱氢酶(I。I)H)。有些酶是由肝细胞合成,当患肝病时,这些酶活性降低,如凝
血酶。一些凝血因子Ⅱ、Ⅶ、Ⅸ、X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而维生素K在肠道的吸收依
赖于胆汁中的胆汁酸盐,故当胆汁淤积时这砦酶因子合成不足。肝脏和某些组织合成的酶
释放到血液中,从胆汁中排出,当胆道阻塞时,其排泄受阻,致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
高,如碱性磷酸酶(AI。P)、丫一谷氨酰转肽酶(7一GT)。有些酶活性与肝纤维组织增生有
关,当肝脏发生纤维化时,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增高,如单胺氧化酶(MA())、脯氨酰羟化
酶(PH)等。因此,血清中的这些酶活性变化能反映肝脏的病理状态,是肝脏病实验室
检查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同工酶(isoenzymes)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
等都不相同的一组酶,因此又称同工异构酶。这些酶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或在同一组
织、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内。因此同工酶测定可提高酶学检查对肝胆系统疾病诊断
及鉴珏0诊断的特异性。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l_血清氨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s)简称转氨酶(transamirlase),
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a一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用于肝功能检查主要是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I。T,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和天门
367
368
镰诅镐  实l验诲?j断    萋i餮§∞t§鼍琵l|l_0i j薯||||
    g糍鞋一强。‰§|*i十|*ij》i一    薯一|j  。、。j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z’ase,AsT,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
GOT)。在氨基转移时氨基转移酶都是以磷酸吡哆醛(Vit B6)和磷酸吡哆胺为其辅酶,
ALT催化I.一丙氨酸与a一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生成L一谷氨酸和丙酮酸,AsT
催化I。一天门冬氨酸与a一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生成I。一谷氨酸和草酰乙酸。
AI。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
次在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而大约
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由上可知AI.T与AsT均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正常
时血清的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AI。T与AsT释
放入血浆,致使血清AI。T与AsT的酶活性升高,在中等程度肝细胞损伤时,AI—T漏出
率远大于AsT;此外AI。T与AsT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47h和17h,因此ALT测定反应
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但在严重肝细胞损伤时,线粒体膜亦损伤,可导致线
粒体内AsT的释放,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参考值】
    终点法(赖氏法)速率法(37℃)
    AI。T    5~25卡门单位  10~40u/I.
    AsT    8~28卡门单位  10~40U/I.
    ALT/AST≤1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I。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
100倍,但AI.T升高更明显。通常ALT》300U/L、AST》200U/L,AI—T/AsT》1,是
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重要的检测手段。在肝炎病毒感染后1~2周,转氨酶达高峰,在
第3周到第5周逐渐下降,ALT/AST比值逐渐恢复正常。但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
伤的严重程度无关。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
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
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
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I。)或正常,AI。T/AsT》1。若
AsT升高较AI。T显著,即AI。T/As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