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导论-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定向反应能力
指选择正确刺激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
特别是在快速活动的情况下,此种能力更为重要。例如,超音速战斗机的驾驶员,在作战时非具有这种能力不可。
4、反应时间
指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它与定向反应能力不同,反应时间强调反应速度,而定向反应则强调选择的正确性。
5、手臂运动速度
指手臂快速运动的能力,即能随意支配手臂作前后左右迅速运动的能力。
6、速度控制能力
指手眼协调并能跟随运动物体控制肌肉动作的能力。例如,人们对运动目标进行射击时,就必须具有此种能力。
7、腕手灵活性
指手指、手部、腕部动作的灵活性。此为掌握各种工具性技能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凡是用手抓、握、拉、推等动作都需要此种能力。
8、手指灵活性
指手指作出技巧性、协调性动作的能力。凡是手工工艺品的制作、精密仪器的操作等,必须依赖于此种能力。
9、臂手稳定性
指手与臂协调的稳定能力。如射击、针孔穿线的动作等就需要此种能力。手表的制造和修理、外科医生做手术等,臂手的稳定能力也是不可少的。
10、腕指速度
指手腕使手指作迅速运动的能力。绘图时在纸上打点的动作,则需依赖于此种能力。
11、瞄准
此为一种手眼协调配合精细肌肉控制的能力。射击、针孔穿线、工笔细画都需要此种能力。
二、动作技能与智力
了解技能的获得与智力高低的关系,对学校的技能教学或职业教育都非常重要。技能与智力的关系,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技能的性质,二是智力的层次。
1、技能的性质
技能的性质可由以下三个标准来评估:
(1)技能的复杂性。假如所学的技能是简单的,即技能中所需的只是一些简单、粗大的动作,而且在操作时又用不到多少思考时,此类技能的学习,显然与智力关系不大。因为智力高者的绩效未必优于智力低者。换言之,简单的技能学习用不着很高的智力,所以两者间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挖土机与拖拉机的驾驶技能均属此类技能。反之,如果所学技能甚为复杂,其间包括很多动作和程度,而且对动作的要求又必须达到及时、迅速和准确,那么,这类技能学习不但与智力有关,而且还要求有相当高的智力,如精密仪器的操作,飞机、宇宙飞船的驾驶等技能。
(2)认知期的长短。在技能形成初期有的不需要经过很长的认知期,一经教师的说明、示范即可自行练习,像这类技能与智力高低的关系不大。如各类运动技能,多属于此类学习。假如所学的技能需要有较长的认知期,学习者在学习之初必须先对这种技能的性质具有相当的知识,智力因素就显得相当重要。例如学习汽车、飞机的修理等,必须具备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收音机、电视机的修理等,必须具备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这类技能学习,开始时教师通常利用挂图、模型等教具,花费较长的时间加以说明,才能使学习者对技能的基本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像这类认知期较长的技能学习,自然就需要较高的智力。
(3)动作的灵活性。有些技能其动作的联系是比较呆板的,只要多次练习达到熟练之后,就会受习惯支配而操作自如。此类技能学习时受智力因素影响比较少。如打字、编织等技能。假如所学的技能需要随情境而变化,其动作必须随机应变,自然就需要有相当主的智力。如驾驶飞机(特别是战斗机)、外科医生的各种手术等。都属于这类技能。
2、智力层次
智力与技能学习的关系,除上述几点外,还必须考虑其智力层次的高低。若把智力层次因素考虑在内,智力与任何技能学习都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据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智商达70者才能学习制作扫帚的技能;女孩子学习钩针编织,其智商不得低于50;智商不超过30者,只能学会挤牛奶,但不能学业会洗盘子;一般农场的粗重工具使用者,其智商至少要在65以上。
一、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
(一)蔡斯的信息加工模式
蔡斯(R。A。CHASE)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分析动作技能的结构,并提出动作技能的信息加工模式。该模式把动作技能看成是由感受器系统、中枢加工系统和疚器系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系统,其各部分的功能。
1、感受器装置接收和传递信息
2、信息通过视、听、肌体感觉等通道而输入;
3、中构信息加工系统向感受器装置输入信息,并以适当的信息进行反馈,把感受器内的信息引向一定的方向;
4、选择特定的信息;
5、输入的信息与内在的标准作比较,并检测其误差;
6、通过修正误差的程度修正误差;
7、修正的信息经效应器装置变成肌体运动的功率,这种功率通过运动轮船出对感受器装置进行反馈,并控制输入的信息。
(二)克拉蒂的知觉——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动作技能,在西方心理学文献中也称知觉——动作技能。因为两者都强调感知与动作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克拉蒂(B。J。CRATTY)于1964年提出的知觉——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1、第一层次为动作技能的一般支柱。它包括:抱负水平;毅力水平;唤起和动机水平;分析工作技巧的能力;各种知觉能力。这些因素虽然是相当固定的,但仍可能受个体经验的影响或修正。
2、第二个层次是能力品质。它包括力量、耐力、伸缩性、速度、平衡和协调。这些是每个人都能发展的潜能,而且也影响其动作技能水平的品质。
3、第三个层次是工作和情境所特有的各种因素,如工作所需的能量的要求、操作者赋予工作的价值,以往的经验和操作情境的社会特征。在生活实践中,实际可观察到的动作技能是在这个层次上出现的。
二、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动作技能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如动机水平、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等等;客观因素如动作技能的性质、练习的方式、练习时间的分配、练习结果的反馈或强化。下面着重介绍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经验与理论
知识不是技能,而技能必须运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只学习理论,不学习操作,很难学会任何技能。因为知识和运动分析器没有建立起联系。只模仿别人的操作,技能学习也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理论可以加速技能的获得,可以免去或减少学习中的错误。考克斯(J。W。COX)曾对电气装配工人进行过实验研究。一组工人只是机械地、重复地学习,而对另一组工人则讲解操作原理。两组工人最初的水平差不多,但后来第二组工人的绩效则远远超过第一组工人的绩效。
米斯丘克在研究学习掌握车床刀架操作技能时发现,两组掌握了车床刀架操作原则的学生,尽管他们理解车床刀架操作原则的过程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能较快地形成车床刀架操作技能,其所需要练习次数和错误次数都较少。而另一组没有掌握车床刀架操作原则的学生,其形成操作技能所需要的练习次数,错误都较多,操作技能形成较慢。
沈德立曾做过动作概念对技能形成作用的实验。实验是让大、中学生被试形成镜画(即按多角星形的镜像来描摹该图形)技能。结果发现:凡是已经形成镜画技能的被试,他们掌握了镜画技能的动作概念;凡是未形成镜画技能的被试,他们都没有掌握镜画技能的动作概念。这就说明动作概念是否掌握,决定着技能是否形成。实验还发现:大学生被试掌握镜画技能动作概念,一般比中学生被试要早。因而其形成镜画技能时平均练习总遍数、总用时和练习中的平均总错误次数,都少于中学生被试;大学物理专业学生由于较早地掌握了镜画技能动作要领因而其形成镜画技能时练习的总遍数,比政文专业的学生要少得多。这说明动作概念掌握的早晚,对技能形成的快慢起着重要作用。
(二)讲解与示范
动作技能学习通常是从教师讲解开始。讲解方式多用口语,但有时也可借助于文字、图解、模型、挂图等进行。讲解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习者的认知效果。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其内容应包括:(1)教学目的。告诉学习者要学习什么?通过练习后,动作技能应达到什么标准?(2)动作技能的性质。告诉学习者学习的是什么样的技能。是简单的技能还是复杂的技能,是工具性技能,还是非工具性技能。假如是工具性技能(如操作机器、驾驶车辆等)还应简单介绍工具的性能与功用。(3)学习程序与步骤。告诉学习者有关技能学习的步骤、动作顺序、练习时间与分配方式等。(4)注意事项。告诉学习者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危险,以及有关安全防范措施。
讲解宜简单扼要,过多的讲解,将会减低学习者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过度冗长的讲解应尽量避免。有些内容应待练习进行到适当程度时再进行讲解。
讲解是讲给学习者听的,示范则是做给学习者看的,因此,示范都是以动作方式表演的。示范性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作动作示范,另一种是看教学电影。无论哪种示范,其动作都应明确,并应把技能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清楚地展示出来,使学习者都清楚地看到。如果采用的是电影,那末可以采用几种方式放映,先按平时速度将全部影片放映一遍,使学习者获得一般的印象,然后再以慢镜头分段展示慢动作,使学习者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动作。
研究表明,教师的讲解方式和动作示范与技能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梅(M。A。MAY)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用的技能学习材料是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拼图玩具。学习者是小学五年级的儿童。实验时按儿童平均能力分为五组,由老师做示范动作,要求各组被试在观看教师示范时作不同的反应:有的要求边看边说教师现在做什么,有的只许看不许发问;还有的边看边背诵与技能无关的数字,虽然教师对各组所做的示范动作都一样,但说明方式各组不同,对第一、第二组被试只做示范动作,不作任何说明,对第三组被试做示范动作并作简要说明;对第四组被试做示范动作并作详细说明;对第五组被试不作说明。
(一)练习
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练习虽然是多次的执行某种动作,但并不是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动作方式为目的的重复。例如,为了学会打字,提高打字技能而反复学习打字,就叫打字练习。练习使人的动作从本质上发生变化,它表现为人在完成动作时心理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为人记住动作方式和动作任务,而且还表现为分析研究任务的方法,解决任务的方法和高节动作的方法等方面。技能是在练习中形成的,但并非所有的练习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有一些练习可能较快地导致技能的掌握,另一些练习的收效则比较慢;有一些练习可能使动作方式达到高级水平,另一些则只能达到低级水平。因此,研究练习的性质及其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很有必要。
1、练习曲线
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在练习中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用练习的曲线来表示。所谓练习曲线,就是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从练习曲线上不但可以看到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动作速度和准确性变化,而且还可以看到各种技能在形成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
练习曲线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上升型。用横坐标表示练习时间,纵坐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以此表示练习时间与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关系。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也逐步增加,因此,这样所绘制的练习曲线是呈上升型的,另一类为下降型,用横坐标表示练习次数,纵坐标表示完成动作所需时间或完成动作的错误次数,以此表示练习次数与完成动作所需时间或完成动作错误次数的关系,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完成动作的错误次数日益下降。因此,这样所得的练习曲线是呈下降型的。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其技能形成的进程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它们之间又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一般的发展趋势。
(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的情况又有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第一,练习进步先快后慢。如跳高、跳远、驾驶摩托车、射击等动作技能练习的进程就有这种情况。在最初的几个练习日里,命中的成绩从22环上升到74环,即提高了52环,而在最后的10练习日里,却只从81环上升到85环,即只提高4环。造成练习成绩初期提高较快而后期逐渐缓慢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在练习初期,学习者受新鲜感和好奇心等强烈动机的驱使,因而学习兴趣浓厚,思想集中,情绪稳定,从而促使练习成绩迅速提高。以后,随着练习过程的发展,学习者对所学技能的新鲜感消失,热情下降,因而练习成绩的提高就缓慢了;二是由于练习开始时,学习者可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动作,新、旧技能之间又有许多共同的成分和因素,因而学习新技能的进步比较明显。可是到了练习后期,新、旧技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学习者仅仅依靠旧有的技能已不能满足建立新技能的要求,要使技能有较快地进步,必须寻找新途径,建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