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心理学史导论 >

第7部分

心理学史导论-第7部分

小说: 心理学史导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龌澹跋炱渌鞴俚墓δ埽宋诜置谙伲姆置谖锍莆诜置谖锘蚣に兀℉ORMONE)。

    内分泌系统对身体珠调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所不同,它作用范围广、见效慢,但效果持久;而神经系统的调节,则作用范围局限定位清晰,作用快而精确。机体的正常活动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是密不可分的。某种内分泌腺的机能不足或亢进,分泌激素过少或过多,都会引起生理或心理活动的异常。同时,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又是相联系的,所有的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神经系统一方面直接调节各种器官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器官的活动,形成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肾脏和消化管粘膜上的某些特殊细胞也具有内分泌的功能。

    一、脑垂体

    脑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脑垂体结构复杂,分泌的激素最多,作用广泛,并且能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神经垂体不是分泌细胞它贮存和释放由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所分泌的抗利尿素和催产素。抗利尿素对血压和水分代谢起调节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抗利尿素还有增进记忆和改善记忆功能的作用。

    腺垂体分泌多中促激素,如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素分别调节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调节性腺的功能;生长素能促进全身的生长;生乳素促进乳法的生成和分泌,等等。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生长停滞,身体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如果生长素分泌过多,可以长成巨人,称为巨人症。

    二、甲状腺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不足的人,身体异常矮小、智力低下,称为“呆小巧玲珑症”。疾病发生愈早,对智力影响愈大。甲状腺机能讥进的人,表现为多食、基础代谢增高、甲状腺肿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心动过速、情绪容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急燥、反射过敏、体重减轻等现象。

    三、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人体的血钙浓度等。

    四、胸腺

    胸腺分泌胸腺素,与机体免疫机能和衰老有关。

    五、肾上腺

    肾上腺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肾上腺髓质,外层为肾上腺皮层。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按功能分有:盐皮质激素,参与机体钠、钾代谢的调节,糖皮质激素,与机体的糖代谢有关,性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人在就在激时,分泌量大增,使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增加,肌肉内的血液量增加;肝糖元和脂肪的分解加速,给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

    六、胰岛

    胰岛是胰腺内具有内分泌机能的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调节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维持体内血糖正常水平。

    七、性腺

    男子为****,分泌雄性素,具有使生死器发育,精子成熟,性冲动和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等功能。妇子为卵巢,分泌雌性素,具有使生死器成熟,子宫粘膜周围期性变化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等功能。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有机体在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与神经系统、特别是与脑的发展密切联系。从动物心理的发生到人类意识泊产生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第一节: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心理的发生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着的物质处在相互联系和永恒的发展过程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形态。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体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反映特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也不断变化。随着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反映的形式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高级的反映形式是以低纸的反映形式为基础,它含有低级的反映形式,又不等同于低级的反映形式,具有自己的反映特点。在有机体发展的过程,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人类和高等动物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在物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不同反映形式有:

    (一)、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无生命物质具有最简单的反映形式,即只具有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反映形式。例如,物体的位置移动、铁受潮锈蚀、岩石在空气中经过日晒雨淋逐渐变成砂粒等,这些都是无机物之间相互作用后的结果。

    (二)、生物的反映形式

    无机物经过若干亿年的发展演化过程,在地球上开始出现了有生命的物质。有生命的物质出现了与无机物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生物反映形式——感应性。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由于有了感应性,生物体才能得以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维持其新陈代谢机能的正常进行,使个体得以自下而上和种系的发展。

    在生命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感应性的表现形式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例如,绿叶植物的枝叶的趋向阳光充足的方向,而根部趋向地心引力及具有营养和水分充足的地方。由于植物本身不能自由移动,它们只能在一定的位置上接受外界刺激,作用相应的反应,因此这种感应性水平很低。

    在动物界,最低级的动物是原生动物,然而它们的感应性要比植物复杂得多。例如,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和变形虫,它们能朝向食物运动,并摄取和消化食物,同时能趋向有利刺激,避开有害物体。生物体对外界影响的回答,无论感应性的表现形式如何不同,它们都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做的反应,而这些刺激又和生物体的基本生活机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它们的这种感应性是一种生理反应而不是心理活动。

    (三)心理的反映形式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为了适应环境,动物的身体结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飞跃。从多细胞动物开始,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而逐步分化,开始有了接受特定影响的特殊细胞,这些特殊细胞又逐渐成为专门的器官称为感受器。同时,运动器官也逐步形成并且日趋完善,与此出现了直辖市身体各部分活动的神经系统。在动物机体日益复杂、组成部分日益分化的过程中,感应性也随之发生了分化。随着接受的刺激日益增多,反映也日趋复杂,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变得更灵敏、更精确,分化程度更高,同时借助于已经发展了的神经系统的作用,动物身体各部分在功能上联合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出现了比感应性更为高级的反映能力,此时它们不但能对那些具有直接自下而上意义的刺激反映,而且对那些只发出对有机体自下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信号也能作出反映。例如,许多动物都有对声音的反映能力。声音本身对动物的基本生活过程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声音却有着预示有重要刺激物出现的意义。如有害刺激(猛兽)的到来或有可充饥的食物,这种原来是中性的但有信号作用的外界影响对动物的自下而上具有重要意义: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密,花的形状和颜色对蜜蜂来说是花密的信号;猛兽来说是猎物的信号;小动物根据吼声来逃避猛兽的追踪和袭击,吼声对小动物来说是危险的信号,等等。动物对具有信号作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映能力,可以使动物更好地在理直气壮中确定活动方向,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新的机能,即心理的反映形式。

    动物对信号刺激的反映,是和它们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密切相联系的。信号刺激引起了动物神经过程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如声音、形状等)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的另一区域也引起兴奋,经过不断重复,这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时的神经联系,从而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大脑皮层具有神经系统的精细分析和综合的功能,不论是简单的条件反映,是动物界在种系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反映形式。只有当动物既能对食物、自卫、繁殖等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进行反映,又能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时,才标志着心理活动的发生。心理的反映是在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出现的更高级的反映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与先前的生物的反映形式有三个不同特征:第一,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作出生物学意义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作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第二,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生物的本能不同;第三,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心理反映形式,但心理活动的发展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信号刺激的生活条件经常地发生作用,这些暂时神经联系通过遗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某一动物所特有的种属活动方式。心理活动产生以后,随着动物演化阶梯的发展,动物的心理活动也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

    动物心理的发展水平与其生活条件和本身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和它们的神经系统的演化密切相联的。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的萌芽阶段。

    (一)感觉阶段

    感觉阶段是指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也是动物心理演化过程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动物能够对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形成较为稳定的反映。

    在动物演化过程中,腔肠类动物如水螅、水母身上首先出现神经细胞,但是它们的神经系统还处于演化的低级阶段,即网状神经系统。腔肠类动物由于是以泛化的方式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因此还不能够对信号刺激形成稳定的反映,它们的反映形式仍主要处在感应性阶段,还没有达到感觉阶段。

    从腔肠动物发展到五一节动物,例如蚯蚓,产生了索状神经系统,并出现了脑神经节。头部神经节的出现以及神经元之间建立的接触性的联系,使它不仅能分辨刺激物本身的性质,而且能分辨刺激的意义,能够形成条件反射,蚯蚓的反映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把蚯蚓放置于“T型”实验箱内,在左边通道处潮湿黑暗,右边通道处先经过实验者放置的沙纸,然后给予它电击,经过近20~200次训练后,蚯蚓总是往左边通道爬行,而不再爬向右边通道。这种结果可以体质三个星期左右。这说明支配蚯蚓行动的已不是刺激物本身的性质,而是刺激的意义。这种能分辨外界刺激物的意义而作出的行动反应,是动物心理功能的重要标志。它们反映形式也就达到了感觉阶段,即能通过神经系统来揭露刺激物个别属性的信号意义。

    从五一节动物发展到节肢动物,例如蜜蜂等,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受到的环境影响也更多,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高级的神经系统。但是,它们仍然只能对单一性的刺激发生反映,形成条件反射,即只能把单一性(个别属性)的刺激作为信号进行反映。例如,蚂蚁凭借“气味”来分辨敌我;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开采集花密;蜘蛛根据“振动”来捕捉食物。这些都是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的表现。

    (二)知觉阶段

    知觉阶段是指低等脊椎动物,即哺乳类动物以下的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动物演化到脊椎动物,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这时便出现了对客观事物更为复杂的属性的反映形式,即能反映完整的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能反映复合刺激物的心理活动,就是知觉。

    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无脊椎动物只有实心的腹(背)神经索,而在脊椎动物的脊椎骨中已有了空心的脊神经管,并开始出现了大脑。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脊椎动物的大脑皮层也比较发达,同时又具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它们的行为就更为灵活和多样化。在复杂的生活条件影响下,它们的反映形式也发展到了知觉这一新的阶段。

    低等脊椎动物像鱼类,生活于水中,鱼脑的体积比较小,它们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温度觉和振动觉等,在捕猎食物时能根据刺激物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进行反映,但是本能行为在鱼类的活动中仍然上据主要地位。

    两栖类动物由于逐渐由水生过渡到陆地生活,为了适应比水中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它们的大脑开始分成两半球,并且出现了原脑皮质,但还没有真正的大脑皮层。这时它们的远距离视觉比鱼类发达,在捕捉猎物时,已经能区分物体的运动和形状等。

    爬行类动物主要是在陆地上生活,神经系统中出现了大脑皮层,已经初步具有较为高级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证明,爬行类动物已经能够辨别出食物盘子和饲养人员。

    鸟类是从爬行类动物进一步演化为两个方面(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的一支。鸟类的活动范围相当广阔,大脑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视丘和小脑尤为发达,这与鸟类有敏锐的视觉和复杂的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