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陷世 >

第115部分

陷世-第115部分

小说: 陷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装些农膜化肥等农用物资,这小货车起了大作用,有时候收一个人的钱,有时候不要钱,只收乘客的车费,带货的钱就免了。
    车走了,在路上摇晃,随着车的颠簸,车上的人随着车的运动而运动,就没有刚才那么挤,但是,旁边有女人,德志还愿意挤一挤,这样,他就可以有理由和那女人有些身体的接触和摩擦了。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女人浑圆的臀部,紧挨着德志的腿,摩擦了一会儿,德志的那活儿,硬了起来。
    女人问德志:“去哪?”
    德志说:“木龙。”
    她说:“巧了,我是那个村的。”
    德志说:“哦。你在进货?”
    她说:“是啊,老公在深圳打工,我才回来,想想打工也攒不住钱,不如在家做事,还能照顾孩子。”
    德志说:“那你老公什么时候回来?”
    她说:“他不想回来,打工不用操心,很舒服的。就是没钱。”
    德志说:“你们两地分居,对孩子对家庭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她说:“我们也没办法。有的家,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丢给爷爷奶奶,还要惨一些。”
    德志说:“是啊。慢慢来吧。”
    德志想,这样的女人在村里有很多,常年不能过夫妻的正常的生活。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婚变。毕竟都还年轻,烈火干柴的年龄,作为同龄人,德志感同身受。这杂货店女老板,穿着打扮各方面,看起来毕竟随便,想必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她挤德志,一方面车上人多,第二,就可能是渴望和男人交往。当然,不单单是思想的交流,也是身体的互动。
    车到木龙村委会,德志在村务公示牌那下车。
    那女的不知道到哪里下车,德志懒得去管,任由她去了。
    到村委会办公室,支书和主任都在,文书不在。支书问:“姚先生,总算把您给盼来了。怎么样?”
    村主任去沏茶,德志说:“还好,机构还比较支持,需要你们提供一个详细的方案和预算,如果有可能,请技术员参与。”
    村支书说:“没问题。”
    支书立马拨通了水管站站长的电话,支书说:“我们村引进了一个国际援助项目,现在项目负责人姚先生已经来了,需要站长支持,派一员得力大将过来。”
    “对,现在!”支书接着说。
    支书关了电话,对德志说:“马上来,先喝点茶。”德志笑着接过来主任刚刚给他沏的茶,奇怪的是,主任不直接给,通过村支书递过来,德志心想,到村里来了,还分那么清!
    在村级以上,各级官员等级思想严重,分等级的,走路谁在前,谁在后,吃饭时,谁坐上位,谁坐下位,分得清楚明了,不能乱来。一乱,就完了。轻者不得提拔,重者还会掉“乌纱帽”,才入行的,都要学规矩,有些规矩很明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一看便知,也好操作。有些规矩不写出来,言传身教,无字天书,需要去悟,悟出来就成功,悟不出来就失败。
    

第161章 德志彻悟
 
    所谓的潜规则就是这样。许多人很有本事,但是只是做业务,掌握技巧,好比工具,被人拿来用,本事变成劣势,不再是优势,沦为人家的奴隶或者奴隶手中的工具。有的人没什么本事,却会巴结上司,结果就有了本事,那本事就是使唤奴隶,并且让奴隶去使唤奴隶,奴隶再用手中的工具,为主人服务。
    德志不擅长当官,也就不潜心研究那些潜规则,总是碰壁,好知道,在中国,学识和技巧,远远没有关系重要。再有本事的人,如果没有关系,也就是一个工具,被人拿来用,用完了就扔的。有关系的就完全不同,可以呼风唤雨,可以平步青云,可以出大事有人扛,出小事有人替,让真相直到和他有关系的人那儿为止。
    正喝着茶,有人上楼来,支书认识,伸出手去和来人握手,那人是水管站的技术员,支书说:“欢迎,欢迎,真是兵贵神速啊!我们的好同志。我来介绍一下啊,这是香港慈善基金会的姚先生,这位是家三关水管站的田工。”
    德志伸手和田工拉了一下,田工的手非常有力,捏住德志是手,摇了摇,然后放下。可能是异性相斥,德志对同性不感冒,真希望来的人是女的,这样干活不累。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真的是这样的。包括,村文书,哦,对了,也姓田,和田文书在一起吃饭,感觉就爽一些。
    德志遇到田工,就向他说了基金会的要求,田工清楚了。田工说:“我知道了。国际项目要求非常严格。投资方肯定要去水源处看的,水源池包括三口过滤池,一口取水池,都要设计进去,预算的时候,要考虑这些;另外,我想知道蓄水池建在什么地方?”
    村支书说:“在餐厅后面,从窗户这里可以看到那片树林,在树林下面有一块比较平缓的地,在那里开挖土方,新水池就建在那儿。”
    田工说:“这里看得不清楚,能不能到现场去看一下?”
    支书说:“可以,可以,当然没问题,我们去吧。”
    德志注意到,村主任没有给田工沏茶,正在纳闷间,支书说:“老邓,怎么不给田工沏茶呢?”
    邓主任说:“哦,对不起,忘了,只顾听您说话去了。”
    支书说:“算了,去看了后再说吧。”
    德志他们来到拟建水池的地方。这里是一块比较大的地,从树林里出来,就是一片开阔地。再往下走,又是坡地,附近有七八户居住,房子与房子之间,院坝与院坝之间,都隔着距离,清楚标明各家各户的界限。
    沿着公路建的,是两户人家,实际上连成一个整体,看起来算是一家,这一家就把公路边上的服务都弄全了,吃饭和住宿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有麻将桌,供喜欢码长城的人来说,这里还算不错。再就是,来这里休息的大多数是长途大货车,因为开店时间长了,司机熟悉了,就把这里当成了歇脚的地方。
    德志不清楚,路边的汽车小旅馆那么多,为什么有的生意好,有的生意差,有的关门了。常常看到,有些年轻的姑娘坐在饭店门口,见到大货车,就频频向司机招手,熟悉的司机就停下,不熟悉的就开车过去,一路尘烟,不回头。
    据说,这里修高速公路,还有铁路,打山洞,费时费力,许多外地的女子来到这里,在小旅馆里长期提供服务。那些离开家人的男人们,在小旅馆里寻找安慰和满足。
    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就有工程师,有打工的,包括技工师傅,条件好的,带了家属过来;条件差的,就没办法带。有的有条件带也不带。家花哪有野花香?那些老工程师,也喜欢和那些可以做他女儿或者孙女的女子来往。
    听说,在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高原缺氧,许多离开家乡的工程师,找发廊妹买欢,结果死在女孩子的身上,修了青藏铁路,死了不少人,工程师有之,打工者有之,这条神奇的天路上,从此长眠着一些石榴裙下的风流鬼。
    同样如此,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就有交易,不仅仅是货物交易、劳工交易,还有交易,这里海拔不高,不会因缺氧死很多人,但会因意外事故死很多人。这种意外,当然包括那些自身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到小旅馆买欢,进行交易,会突发那些病抢救不及时而毙命。毕竟,山区看病非常难,难就难在交通不便上。
    还有,“两路”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牺牲了传统的普通公路,造成318国道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尘,雨天一身泥点,真真地让经过此路段的车和人都叫苦不迭,怨声载道,正因为如此,许多工人不愿意回家,一是花钱,二是少赚钱,三是可以买到性服务,省钱,还免得回家受气。
    田工看了这块地后说:“这个地方倒是理想,没问题。书记,准备做多大的水池?”
    支书问:“您看呢?”
    田工说:“要看,这水池可以供多少人使用了?”
    支书说:“包括村委会,这水池要保证38户吃用水。”
    田工问:“水源水量怎样?”
    支书说:“上次和姚先生一起,我们去了柳家湾,看了水源,水量还行。”
    田工说:“需要建一口300立方米的水池就可以了,完全能满足这38户使用,包括旅馆。”
    支书说:“嗯,我们正需要这个效果。”
    德志说:“田工说的没错。我想,需要田工做个预算。看需要多少钱?”
    田工问:“柳家湾的最远得到水源到这里有多远?”
    邓主任说:“大概有2000米。”
    田工又问:“从这水池到最远的农户有多远?”
    邓主任说:“大概有1000米。”
    田工说:“那好。我们到办公室谈谈吧。”
    他们一行人到了办公室,邓主任给田工沏茶,田工连忙接过来,这次村支书没有亲自递茶,被田工抢了先。田文书回来了,她说:“欢迎姚先生,欢迎田工。”
    田文书很美,笑起来没了眼睛,眯成一条缝儿,睁开眼睛,却大,忽闪,睫毛长,是真的。没说话就微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从人民大会堂调来的礼仪小姐呢。
    德志对她点点头,田工也向她打了招呼,她说:“对不起,刚才出去走访育龄妇女去了。”
    德志说:“没关系,我们也才到。”
    田工问:“村里能拿多少钱出来,村民集资行不行?”
    村支书说:“现在集资非常难。还要防范村民上访,政府三令五申不得摊派和集资,向民间集资有点难。只能由村里想办法筹措资金了。具体多少,这不好说。”
    邓主任说:“我们可以先做,等基金会的钱来了,可以先支付一部分,不足的部分,再想办法。我支持书记的观点,能不向群众集资就不集资,免得后患无穷。”
    德志说:“田工,您看建这水池要多少钱?”
    田工笑着说:“我估计需要6万元,村里自筹3万,剩余的部分就麻烦你们基金会了。”
    德志说:“我需要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预算,您能不能提供给我?”
    田工说:“今天不行。我要回去算,你什么时候要?”
    德志说:“越快越好。”
    田工说:“那这样吧。我马上回去做,做好之后打印装订,然后跟您联系。最快在今晚弄完,明早交给您,您看如何?”
    德志说:“好。那我等一等。”
    田文书说:“姚先生,您就别走了,今晚住村里,明天再走吧。”
    中午,由村里安排在村委会对面的餐馆里吃饭。饭后,田工回去,德志留下来。
    村支书和村主任在汽车旅馆吃完饭,支书留下来,主任回家去,饭店老板陪着村支书打麻将,德志无聊,看了会儿电视,然后到村委会看报纸,田文书作陪,整理育龄妇女表格。
    德志读报,喜欢看一些副刊,有关散文、诗歌类的短文,田文书问:“姚先生爱看那些散文啊?”
    德志说:“是啊。新闻类的没意思,还有些假新闻。再就是有一些新闻连名字都搞错了。比如,上次在小城县委会召开签字仪式会,记者就把刘小姐的名字搞成柳小姐了。”
    田文书说:“是啊。有些记者才出道,还很嫩啊。”
    德志问:“你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田文书说:“我没读过正儿八经的大学,是老高中生,也爱写点文章,但是,都不太好。和正规中文大学的学生比,还是差很多。”
    德志说:“正规大学的文学院的学生,学习了理论,如果不多练,也只是懂理论而已。”
    她说:“是啊。文学一直是我的梦,没实现,可惜得很。现在又结婚,还没要要孩子,杂事就一箩筐,真的想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可惜没机会了。”
    德志问:“你有什么梦想?”
    !

第162章 留宿木村
 
    田文书说:“我的理想,就是当作家。”
    德志问:“你喜欢写作?”
    田文书说:“是啊,我喜欢写。人,总要有点理想,总要做点梦的,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寄托在文字里,得到自己的东西。”
    德志说:“文学只是理想化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这个。在世俗的人眼中,文学没有泡面来得实在,文学不能当饭吃,不能生存。但是,离开了世俗,离开了食物,就没有命了。”
    田文书说:“当人们吃饱,喝足,穿暖,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是不满足?”
    德志说:“那是精神空虚。”
    田文书说:“是啊,精神空虚,我们这个时代都是空虚的时代。人们只抓钱,忽略了很多东西。人们不读书,没有了信念,这样下去,不是很危险吗?”
    德志说:“那也没办法。我们不是救世主,不能救人。”
    田文书说:“不能救人,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德志说:“自己有时候也救不了自己,可以说,人人都是自身难保的,还是需要超能力的人来救啊。”
    田文书说:“我怕结婚,但是,我的父母非要我结婚。没办法,结就结了吧,找个上门女婿,这下子,我的父母都高兴了,在乡亲们面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但是,后来,又在担忧。”
    德志问:“担心什么?”
    田文书:“担心我,怎么不要孩子?”
    德志说:“呵呵,那也挺好玩的。不要孩子不是犯罪。”
    田文书说:“可他们不这样想,连我老公都想不通,不要孩子结婚干嘛?”
    德志说:“城里有些家庭就是丁克家庭,不要孩子的。”
    田文书说:“是啊,那是在城里,农村的人们还是不想要这个。他们认为,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要不然,就不要结婚。不生孩子的女人不是好女人,是注定要被唾弃的。”
    德志说:“婚姻自由,生育自由,谁也不能干涉。但是,在农村,普遍缺少劳动力,没有人,会被别人看笑话的。”
    田文书说:“是啊。打架还需要亲兄弟,上阵需要父子兵。”
    德志说:“你的思想与众不同啊,只是还需要多和丈夫沟通,寻求他的支持,再做做父母的工作。”
    田文书说:“你说的对。不过,我丈夫不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