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养生与健美方法1000例 >

第29部分

养生与健美方法1000例-第29部分

小说: 养生与健美方法1000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来的研究发现,胃蛋白酶原水平高者易患溃疡病,而通过调查胃蛋白酶原
血症者的性格特征是长期精神紧张,有的是情绪被压抑不得外显等等。由此


可见,只有经常保持乐观情绪,才能有利于健康长寿。

不良情绪可诱发哮喘

医学界确认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患者在焦虑、困扰或愤怒时哮喘更会频繁发作。有人对480 名不同年龄的哮
喘病人统计后发现,由心理因素引起者占30%。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
绪,可促使机体释放组织胺及其它慢性过敏性反应物质,提高迷走神经兴奋
性和降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从而引起或加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反
复发作会给病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造成紧张、抑郁、悲观、
沮丧心理。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会刺激、加剧哮喘发作。如此恶性循环,
会使疾病经久不愈。

因此,为了减少哮喘发作,患者应注意自己的心理调节,避免产生焦虑、
郁闷的情绪,遇事冷静,注意保持闲适的心境。如能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
保持良好的情绪,哮喘的复发和恶化是可以防止的。生闷气易患高血压德国
海德堡大学医学系循环科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把不顺心的事闷在心里易
使人患高血压。该大学的高血压研究所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在高血
压患者中,60%来自遗传,其余40%则是由心理因素所致。研究所的吕德尔
博士对百余名患者进行了长达8 年的观察,发现情绪上的波动会影响他们的
血压。他们之中受高血压之苦的多是那些把不顺心的事闷在心里的人。吕德
尔博士建议这类患者多作一些放松性活动来降低血压,而不是用药物。冷水
敷面稳情绪每个人都有生气着急的时候。有些人着急时,脾气暴躁,心率增
快,情绪烦躁不安。有没有抑制烦躁情绪的方法呢?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来看,
人生气着急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只要抑制了交感神经的神经兴奋,就可
以抑制烦躁情绪。人的头部有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当面部组织受到冷刺激时,
可以反射性地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从而使人的烦躁情绪平静下来。因此,
可用凉水浸湿毛巾,或将毛巾放在冰箱内冻一会儿,然后用冷毛巾放在面部,
一般只需十几秒钟,心率即开始下降,情绪就逐渐稳定下来,假如人们遇到
情绪烦躁不安时不妨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试一试。有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脏病患
者不宜用这种方法。如何克服不良情绪除树立崇高的信念外,还可以采取以
下方法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自我暗示的方法。自我暗示是以思想、语词对
自己施加的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及心理治疗的方法,目的是要调整自己的心
境、情绪、情感、爱好、思想过程及控制情绪的能力。通俗地说,是进行自
我教育、自我说服。

语言的方法。当你第一次坐飞机时,心情有些紧张,只要你暗自默念:
“没有什么,一切都会平安的。”你的心情很快就会平静下来。这表明,语
言能通过心理对整个有机体发生作用。

改变生活环境的方法。明亮的光线、柔和的色彩会使人心情舒畅;欢快
而有节奏的声音,能消除神经疲劳,气味也同样有改变情绪的功能。消除不
良憎绪的五种方法(一)环境调节: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情绪压抑时,可到外面走走,散散心,欣赏一下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对调
节情绪很有效果。(二)自我鼓励法: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来安
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从中汲取振作起来的力量。(三)
语言调节法: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的工具,如有人在案头或床边写上“镇
定”、“冷静”之类的警句,也可用无声语言进行自我命令、自我提醒、自
我暗示。(四)注意力转移法:如遇到苦闷、烦恼之事,不防将其抛诸脑后,


到朋友家叙叙家常,或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五)情感宣泄法:哭,是调整
机体平衡的一种方法,许多人痛哭一场后,痛苦和悲伤就会减少许多。宣泄
情绪念“呵”、“嘘”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常有情绪。人有情绪,
总得发泄,不是积极地发泄,就是消极地发泄,否则就会生病。只有把情绪
释放出来,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假如你在工作或生活中产生了情绪,或
愤怒,或抑郁,要尽量使自己安静下来,自然站立(坐在椅子上亦可),尽
量放松,深吸气,呼气时默念“呵”的声音,周而复始,共吸呼6~18 次;
再深吸气,呼气时默念“嘘”的声音,周而复始,共吸呼6~18 次,同时你
想象把愤怒或抑郁“呵”和“嘘”了出来。这样你就会气愤全消、心平气和。
老年人精神衰老的表现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在测验老年人精神老化方面,
列举了下列15 种迹象:(1)记不住最近的事。(2)如有急事在身,总感到
心情焦急。(3)事事总好以我为主,以关心自己为重。(4)总好扯过去的
事。(5)对过去的生活总是后悔。(6)对眼前发生的任何事都很不介意。

(7)不愿意麻烦别人,愿意一个人过日子。(8)很难接受新事物。(9)对
喧嚣很烦。(10)不愿接触生人。(11)对社会的变化疑虑重重。(12)很
关心自己的自我感觉和情绪变化。(13)好讲自己过去的本领和功劳。(14)
好固执已见。(15)好搜集和存藏无聊、无趣的东西,而且还觉得快乐。老
年人容易有哪些病态心理1。孤独消极。老年人表现出孤独、不合群,沉默寡
言,不爱交际,不好客,不愿管别人的事,对生活态度比较悲观,常常有风
烛残年、日薄西山之感。这类老年人易发展为老年性抑郁症患者。2。亢奋。
与孤独消极型相反,这类老年人情绪比较高涨,事业上不甘落后。生活态度
过于亢奋,有时会表现出不自量力,说大话,做与自己年龄不相适应的事,
并常以家长或首长、师长的地位自居,常不易为儿女及亲友、同事所理解。
3。敏感固执。这类老年人多疑、敏感、心胸狭窄、自负、嫉妒,对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小事耿耿于怀;考虑问题比较偏执,比较保守,听不进去别人的意
见,特别是晚辈人的话,常常表现出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因此,这些老年
人的家庭关系比较紧张。4。依赖。依赖心理强的老年人大都是身患疾病,甚
至丧失生活能力的老年人。他们要求子女孝敬他,对他能体贴入微、照料周
到。对儿女的不周经常表现出不满,甚至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无理要求。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1。精神失落感。人随着生命钟的不断变化,心理方面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有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原来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情绪乐观,由于工作移位,
一下变得萎萎缩缩,闷闷不乐,对人不爱搭理;还有一些老人觉得壮志未酬,
心猿意马,吃不好,睡不好。他们不能有效地应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挑战,
因而容易产生怀疑、妒忌、孤独等种种表现。
2。忧郁孤独感。不少老年人对晚年生活不可能是一切称心如意,往往面
临生活的挑战,儿女已婚嫁另建新巢,带隔代小孩等等。特别是一些老年人
不幸丧偶,失去了亲人,有心事无处诉说,因而终日忧郁寡欢,沉没在对昔
日的情思之中。
3。疾病恐惧感。情绪可引起疾病,疾病也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人到晚
年,如果健康不良,疾病较多,则会使老年人产生恐惧疾病心理。从心理学
的观点来看,恐惧是过早死亡的心理状态。
4。性生活节制感。由于陈腐文化观念的偏见,人们对老年性感情、性要
求和性关系是讳莫如深的。因此,不少老年人在性问题上会产生忧虑。实际

上,一个健康的老年人,衰老并不意味着性欲的必然减退和获得性高潮的丧
失。生理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老年人进行有节制的适度的性生活,能增加
晚年生活的乐趣,对健康长寿是有益的。

如何防治老年多疑症

“老年多疑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心理疾病,它的形成是与老年人的
心理和心理变化相联系的。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常常使自己陷入一种痛
苦、迷惘、惊恐的精神状态中。因此,“防治老年多疑症”就成为保护老年
人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地防治“老年多疑症”,首先要了解它的成因。

1。不安全感。人到老年,精力逐渐衰竭,体力不支。这种感觉,带给他
的心理感受是“我已经老了”。他认为,在家庭中他已从“当家做主”的
地位上跌下来,开始变成累赘,他会由此生出许多“猜想”,如子女是
否嫌弃他了,等等。往往会在疑心重重中愈陷愈深。

2。主观臆断。老年人在判断问题时常常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带有许
多个人经验的因素。因而,这些判断往往有失误。但是,越是这样的判断对
于他就越有诱惑力。如何解除这种由“不安全感”引起的“多疑症”呢?那
就是树立老人的自信心和优势感。所谓自信心,就是想方设法,用事实证明
他还没有老,应该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他想做,千万不要说他不
行,但可以暗暗地帮助他。
所谓优势感,就是说子女在大事面前,要请老人拿一拿主意。这样就会
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决策优势”,达到心理要求的满足。

要消除主观臆断的“多疑心理”,就必须要求子女做事应开诚布公,把
老人想了解的事告诉他。切不可对他已知道的或要了解的事视而不见。这样,
才能使老人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如何对待老年人的行为变化

老年人的行为变化反映出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比如在一些老人身上表现
出“返童现象”,变得贪吃、贪玩,吃东西没有节制,甚至要吃到消化不良,
拉肚子为止。还有些老人表现出天真得像小孩子,而且这种现象妇女多于男
子,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许多老人都有“怀旧现象”,往
往喜欢忆当年,十分留恋往事,甚至饶有兴趣地谈起自己当年的恋爱史。

许多年轻人不理解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认为老年人“古怪”、“难
弄”,事实上老年人的行为变化是符合老年人心理特征的,作为小辈要理解
老人,照顾好老人的生活,主动避免矛盾和冲突,也可让他们参加一些看孩
子之类的家务活动,使老人从第三代的身上得到鼓舞和欢乐,保持心理年轻。
如何避免伤害老人的自尊每一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自尊心,但老
年人多数自尊心特别强,认为自己年龄大,阅历多而理应受到尊敬。因而无
论在家庭中或社会上都喜欢发表权威性意见,要求别人,尤其是小辈对自己
顺从,往往表现十分固执,甚至独断专行。但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发表的
见解常常脱离现实,不符合客观规律,因此,不为别人所重视,当他发现这
一点时,又容易产生自卑感,表现出消极、沉闷,不求进取。青年人和小辈,
要懂得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倾听老年人把自己的意见讲完,不要嫌老人罗嗦、
讲话不合时宜而经常打断老人的话,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伤害老人的自
尊心。但另一方面,要经常给老人讲些新鲜事,鼓励老人通过学习,接受新
事物,新观点。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老年期抑郁症从病因来分,大部分发病


原因是由于心因性引起,也就是社会心理因素的原因致病。另外的则是原因
不大清楚的与机体本身素质和生物化学的改变有关。但不管属于那一类型,
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首先在性格上会逐渐起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比较缓慢,
不易为人注意:如向顽固、自私、自我中心、狭隘、多愁、悲观、老而无用
以及孤独无援感等方面发展;另一方面躯体各器官的功能也会下降。当躯体
出现老化现象后,精神方面也就会弱化,这就为患病奠定了基础。此时,只
要稍有情绪刺激,就容易发生精神崩溃,导致抑郁症的产生。对外界存在的
各种各样的刺激,一般老年人虽与青壮年人一样,但是机体产生的反应程度
却不尽相同,老年人的反应要强烈得多。而且有一些社会心理刺激因素只发
生于老年阶段,如离休、退休带来的问题就很突出。其实离休、退休是一种
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它保证了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体现了国家、人民对
老年人在青壮年时的辛勤劳动的报答,是一种社会的反哺。但是处于这一阶
段的老人,常常由于承受不了离休、退休带来的社会身分、家庭与经济地位
改变的打击,即不再起主导角色的作用,终日无所事事,丧失工作,儿女不
需自己照顾,不但有寂寞隔绝感,而且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情绪快乐
不起来,故整日忧忧郁郁;有时也可因居住条件的限制、迁居等,造成老人
的适应不良,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变化;更可因配偶、家人或朋友的离去或
死亡,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可见对离休、退休这一阶段处理不好,不能很好
地适应,往往可导致精神障碍,产生老年抑郁症。

老年期抑郁症的表现

老年期抑郁症的主要不正常表现在于:初起时,情绪低落、无精打采,
对一切事物丧失兴趣,以后渐渐地出现焦虑、优愁,感到往日有许多过错,
现在不如意,滋生厌世悲观念头。常常独坐一隅,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
交往,见亲友就躲开。病情重者,可出现自责自罪,夸大自己过去的缺点错
误,使自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人,或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负担,是社会的寄
生虫,因而不愿白吃饭,用绝食或自杀来了结余生,严重时还可出现幻觉。

有些病人由于肠胃功能下降,出现腹部不适感而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
症”,或觉内脏器官都不存在了。有些出现激惹性抑郁,言语动作增多,终
日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