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534-冲突与变数 >

第14部分

2534-冲突与变数-第14部分

小说: 2534-冲突与变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朋友就是因为她整天忙碌分手的,所以至今单身。这也让父母家人担心,把她唠叨得很心烦。在工作上,感觉着现在还比较年轻,做这种耗费精力强度比较大的工作还可以,但将来就不一定了。所以,她现在有出国读书的念头,希望回来后能转到一个不那么劳累的工作。    
    第四节市场中的弄舟者:自营者〖1〗一传统中间阶层的新版本从中间阶层的“新”与“老”之分看,自营者属于“老”式中间阶层。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不再依附于任何“单位”,而是自立“单位”,让别人给自己打工,或者自己给自己打工,所以称之为“自营者”。有些中间阶层自营者具有自己的专业和管理才能,但最体现其特征的仍然是对经营资本的拥有,这是他们同企业白领的本质区别——即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企业白领相同,或者更高些。    
    作为中间阶层的自营者主要包含三部分人:    
    一部分是个体经营者,他们或是单干,或几个人合伙,或者没有固定的雇佣人员,或者雇用人员比较少。在改革开放早期一些官方文件表述中,曾把雇工8人以上看做资本剥削,但这仅仅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摘出的只言片语,并没有严谨的论证依据;但从区分个体经营和企业经营角度看,可以作为参考。一些自由职业者如自由撰稿人、娱乐影视演员等,可以看做“文化个体户”,这部分人在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市也为数不少。但他们并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自营者,因为他们没有基本的资产。如果是依托于某个事业单位的“文化个体户”,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前文所述的“事业人”。那些不再依托某个事业单位的“文化个体户”,则可以归为企业白领,因为他们往往成为某个文化娱乐业公司的签约人。另外,运动员大多可以看做依托体育管理部门的“事业人”。当然,这些特殊群体的划分比较模糊,与中国当前社会转型中个人身份的变迁有关。    
    另一部分是中小型的雇佣经营者。他们形成了真正的企业,有一定的员工规模。规模较大的企业主不属于本研究讨论的中间阶层,因为他们的资产规模和影响力已经使得他们成为了社会上层。谈不上拥有资产的小杂货店老板也不是我们讨论的中间阶层,除了收入有限外,他们的财产规模很难称得上通常意义的经营资产,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也相当于蓝领的售货员。    
    还有一部分则是“城市新地主”。拥有少量土地的小农场经营者是“老”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城市里没有农场,即使在农村,土地也是集体所有,“地主”的概念早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然而,当前在城市里逐渐出现了一批很特殊的人群,他们没有自己的职业和专长,或者根本不靠自己的职业和专长生活,他们靠出租地皮、拆迁补偿得到一大笔钱,或者靠出租商用或居住房屋不断取得收入。对此,他们几乎不必付出劳动,只是签签合同、收收钱就可以了。依靠这种稳定的利息或租金,他们的收入不菲,可以和前面所提到的任何一种中间阶层群体相提并论、甚至更高。他们也是一种城市自营者,只不过很特殊,有些类似于以前的农村地主。区别在于,他们居住在城市里,出租的地皮或房产与耕种无关;而且,他们是刚刚开始浮现出来的新人群类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主”。我们这里把这些人称为“城市新地主”。


第二部分:内在冲突自断后路

    企业白领是通过企业组织与市场相联系,而自营者则直接将命运寄托到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上,没有了丝毫退路。所以,自营者承受着其他中间阶层所不能比拟的压力。    
    企业的生存压力最沉重。上一节我们把企业白领看做市场海洋里的游泳者,这里我们就可以把自营者看做在市场海洋里面的“弄舟人”。游泳者拥有的是自己的才能,而自营者除了必不可少的专业或管理才能,还多了一个身外物——企业资产,这就是自营者的“舟”。游泳者累了、不愿意干了,或者遇到失败等挫折,最多走人,或者可以上岸歇口气。可自营者没有企业白领的这种选择,可是如果弄舟人的“舟”翻了,往往就失去了整个身家,可能一辈子都难以翻身,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沉重。所以,自营者要面临比企业白领更大的压力。而且,赖以生存的小舟上可能关联着太多的利益关系,自营者的兴衰决定着许多人,特别是员工的命运。作为小企业主,许刚(28)谈到自己的体会:有的高级打工的(高层企业白领)拿很多年薪,但他想的事情和私营企业主完全不一样,消费观念、价值观念也不一样。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经历过企业可能垮掉、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刻,这种经历使得他们(的心态)和打工者绝对是不一样的。我看我身边的人,也有给别人做总经理的,我们和他们的观念截然不同。做知识个体的韩娟(12)的主要业务是室内装修设计,平常揽到生意、做好设计后再找一些有长期关系的包工头,由他们负责找民工来做活。虽然自己有公司执照和资格认证,但因为平时没有固定的员工,所以仍然把她作为个体自营者更为准确些。在采访中,她一再表达了对明年揽不到足够生意的担心:我想坦白一点,我怕明年没有活干。没有活,我就没有了工作,可是我又不想给别人上班,就想自己做,所以我现在有压力。其实每年都这样,也许到时候就会有活干,但在没有之前总是担心。即使现在有了,还担心工作量是不是够大,还时时刻刻担心再下一步有没有活干。未来生活保障也是一种压力。自营者处在市场的最极端,他们生活的惟一保障是市场竞争,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年能挣到钱,明年也许就不能,后年可能还会破产。没有保障是小企业主和个体自营者的共同感受。如果说企业白领一般都有各种社会保障,自营者则完全靠自己的收入积累。离开了体制、离开了单位,也就失去了保障体系所能达到的范围,失去了有保障的安全感。韩娟(12)说:我今年三十二了。本文中引用访谈者所提及的年份,一般以开展野外调查的年份(2003年)为基准。书中明年指2004年,今年指2003年;去年指2002年。作者注。去年我父亲去世,对我可能有影响,我开始想应该为将来老了存点钱,可以有保障。我想尽量准备这些,存一点钱,或者有钱投资做点别的东西。就是觉着自己将来没有保障。现在没有一个特别踏实的东西让我说:你就干吧,趁着年轻,不要有后顾之忧。所以就只能自己做些打算。我想攒一个基数存到银行里面,就不动这笔钱了。等老了会用。这些压力的体现是综合的,比如身体上的,生活上的,精神上的等。许刚(28)称有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五年,他的企业从创建至今经历了九年,虽然规模并没有扩张太大,但所幸至今仍然运行良好,许刚(28)对此非常满意。谈到企业创建和发展的那段关键时期,他说:那时候我关注的就是生存问题。我要挣钱。我惟一关注的就是我能生存,我的企业能生存。那时候压力很大。如果(企业)要跨了,我可能就爬不起来了,和你一起干的人,也会失业,没有工作。作为企业主,我的压力很大,当时身体严重透支。我觉着私营企业主所承受的压力,是其他阶层不好理解的。他们的那种压力,不像白领那样在工作忙的时候有、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就没有了,而是时时刻刻都缠着你。那段时间我体力透支,老失眠,一到下午就心跳不正常。现在许刚(28)把企业改制成为了员工持股,经营交给了聘来的总经理,自己只是几个月主持一次董事会,决定一些经营上的重大事项。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照顾刚生产的太太与孩子,开始调整生活节奏。他说:除了我公司那点事,就是带小孩、锻炼、旅游。我现在有健身卡,定期去锻炼。一年下来,感觉效果很好。以前也不是完全没有时间去运动,但心理压力太大,运动需要一个(放松的)心态。也许是偶然,我采访的几个自营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孩子特别晚。韩娟(12)31岁了,还没有要孩子的计划;许刚(28)是在企业基本稳定、改成持股制、把经营交给其他人管理之后要的孩子,他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施全(29)今年也是三十六岁,但至今才打算明年要孩子。韩娟(12)说:我们现在根本不敢要小孩。精力不够,时间更不固定。我们工作起来根本没有时间概念,过的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生活。比如到什么时候该吃饭了,到什么时候该睡觉了,我们这些都没谱。有时候忙起来,连午饭都不吃了。虽然忙也是一阵一阵的,但是你根本没有办法预料。养孩子不是几个月的事情,要几年。现在这种情况,如果完全停下来要孩子,事业也就断了,以后也很难再接下来做了。


第二部分:内在冲突融合、顺从与冲突(1)

    自营者要处理的事情更复杂,特别是在当前的环境下,企业主并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即使现在的政治大环境对私营企业越来越好,但他们仍然在企业运营、私人财产保护和其他方面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这也形成了一种压力。比如,施全(29)的企业在和一个中央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合作,其实他并没有从这种合作中得到利润,他真正的用意在于想在政府机关找到“靠山”,结交一些现在和将来可能具有影响力的官员。他说:这个怎么说呢,还是有一些想法,想建立这种关系,认识的干部将来也会是国家的中坚力量,而且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也许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些人会很厉害。我们的想法是要有政府的影子,私企的干劲。我们有时候也比较担心,所以希望能和权力相结合,能够得到保护。我问他,自己的企业要发展,是不是一定要和权力相结合。他认为要看在什么阶段,还“剖析”了当前的现实:不一定,两个阶段。在企业发展初期主要靠个人努力,但做大了必须和权力发生关系;需要得到权力的保护。资本和权力结合越来越多。资本通过权力来说话。现在资本本身还不能说话,必须寻找权力代言人。但这种代言人经常被“干掉”。在中国只能通过个人的关系和贿赂打通关系。还不像西方那样,可以通过很公开的、制度化的竞选机制来在政府中寻找代言人。和权力的融合要付出代价。所以,虽然自营者的收入较其他中间阶层人群较高,但他们的收入往往要打个折扣,不能与企业白领或其他中间阶层人群直接进行比较。在建筑公司任主管的沈智(11)对中小企业主在这方面的看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道出了一些自营者的苦衷:可能他们(指自营者,作者注)一年挣一百万,可是真正自己可以花的也就三十万,大部分钱都要用在打点上。我和他们打交道也有这种感受。我花你的钱,吃你的饭,是给你面子。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就像孙子求着爷爷一样求人家把钱收下。非常难受。许刚(28)自己创业,平常需要和各种主管部门打交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有很深的体会。一旦有问题,他首先不是“认罚”,而是想办法“摆平”:我的企业小,工商税务都会查,谁弄我一下都挺难受的。发生这种事,“公关”摆平呗。喝点酒呵。因为你企业不可能没有一点问题。同时,他认为平常受查处的许多问题并不都是自己的错,而是主管部门的“找茬”或垄断,所以有许多“牢骚”: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规矩的执行者,然后它拿它的规矩要求你,你肯定是违规的。今天上午我们几个人还在聊这个,邮电部制定了一个法,说要邮电专营,你参与就不合法。因为规则是邮电部定的,当然说邮电专营,不准别人干,别人干就违法。一个企业要做到完全合法,有的行业做得了,有的行业就做不了。比如现在的邮政快递公司,严格来说都违反邮政法。许刚(28)在谈到企业的经营环境时,感觉政策有时候难以把握,主管部门对有些市场行为管得过多,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有时候影响是非常致命的。谈到这里,他有些激动,话题也扯得远了些:就像前一段房地产政策一样,就是对企业的不尊重(作者注:没有具体谈政策内容,我看他说得兴起,也没有打断)。你“哐”一下,出一个政策,一看不行,“哐”一下又收回去了,又出一个补充政策。你说这有合理性吗?也许出发点是好的,有它的合理性,但你是否尊重了企业的意见呢?包括广告业也出过一件事,就是要求广告费不能超过百分之二的事。一些行业要求广告费不能超出营业额的百分之二,当时的缘由是“某第六药制药厂”出来了,它投广告费太多了。这(项新政策)对企业和广告行业影响很大,因为不让你投入广告了。可是你并没有征求其他企业的意见,也没有征求其他行业的意见。企业类型、成本组成结构不一样。比如做化妆品的广告支出就比较大。这是人家企业经营行为,你管人家干吗?人家爱投多少投多少,挣钱就行了呗。人家不违反国家管理法规就行。它就说不许。这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东西。但回到现实,许刚(28)仍然回到前面的“摆平”思路上,并不主张去抗争什么:有时候我也对一些政府部门的做法不满,但我可以理解,这是现实。你尽量营造一个小的良好环境就好了嘛,别拧着干,何必呢?中国社会不成熟嘛,本来就不成熟,你非得希望像发达国家一样的成熟社会环境,可能吗?你尽量营造一个好的小环境不就完了嘛,比如到某局(去拉关系)。你影响不了大局,也改变不了什么,你要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四“城市新地主”    
    “城市新地主”的房产或地皮来源有两种:①多名家庭成员各自从以前的国营企业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分到了房子,并通过各种手段、方式最终拿到了居住房屋产权;②随着城区改造、商住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