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仁志的成功学-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儿子,一个滴酒不沾,成了优秀的辩护律师。而另一个和父亲一样,成了游手好闲的酒鬼。在一次采访时我问他们:“为什么你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呢?”
两人都用力拍着桌子、说了同样一句话:
“有这样的父亲,还能有更好的生活方式么!”
其中一人认为:父亲是酒鬼,所以,自己也成了这个样子。这人分辩的理由是自己成长的环境不好。
另一人则成了成功的典型。因为他认为:正因为父亲是酒鬼,什么工作都不做,自己才下决心不能那样过一生。最终成为一名敬业的辩护律师。
自己是一个“只知道酗酒,什么工作都不做的父亲的孩子”。如何用自己的意愿来解释这一现实,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如何真正地把握现实,怎样做出解释,因人而异。因解释不同而左右人生的例子很多。
第三章 精神作用和实现愿望的关系目标要经常升级
人将自己的理想形象存进愿望世界,会采取接近这一理想形象的行动。理想形象是相对现在而言的未来的形象。是写下大手笔、成了大家的自己,或者是兴办公司、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自己。
而且,理想形象也可以是瞄准月收入达100万元(1万日元约700元人民币)的具体目标。
理想形象要经常刷新
有一位积极、独立、专职的推销员,他以年收入2000万日元为目标,拼命努力,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这个目标。这在任何人眼里都是创纪录的、刮目相看的。但是,他满足于年收入达2000万日元这一目标,觉着过上“小康”生活了,懒得再设定新的目标。从此固步自封。以前,每月总能签下10份合同,后来,逐渐地减少,年收入随之锐减。他自己竟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莫名其妙之中,很快就开始追悔那独当一面的过去了。
其实,理由既简单又清楚。推销员在达到第一目标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将其他目标放到愿望世界中去,不再是钱,比如一个月定多少合同?以创合同纪录来设定目标。把愿望世界中已经有的理想形象经常刷新,使其改造得更好,这是有效地驾驭人生的重要一环。
第四章 愿望的力量一切从肯定现实开始
愿望是强者,意志是弱者
几乎所有的人对自己都有评价:“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并以这种自我评价为前提和人接触,或者采取行动。自我评价高的人善意地看待自己,而且积极地想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相反,自我评价低的人总是担心:自己在公司里是不是属于没用的人!和人交往也是谨小慎微,甚至有厌恶自己的倾向。
自我评价优劣与否,都未必是客观、正确的。有时候,自己的自我评价和周围人对你观察的、感觉到的印象会有很大差异,自己很难意识到这点。人基本上根据各自的自我评价去考虑问题、采取行动。
自我评价低的人,当然价值观也低,缺乏自信。这类人因为对任何事物都是消极的,故领略不到成就感;容易受周围的影响,稍稍得到些“奉承”,便会得意忘形;一旦受到批评,又变得低三下四。自卑就会使人变成那样。
相反,超出实际、过高地评价自己的人,常常是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不够谨慎、不再努力,结果导致意想不到的失败。即所谓“大意失荆州”。
“想获得成功,定要获得成功”,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话,应该如实地了解现在的自己。也就是说冷静地、客观地评价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定出理想的自己。
首先,明确出发点和目的地。说起来,就是成功的事前准备。孙子兵法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事前准备的重要性。《孙子兵法》是距现在2500年前撰写的兵法,但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依然非常实用,极富启发性。
所谓“彼”就是目的地,“己”则是现在的自己。明确这一点是获得真正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那么,需要怎样努力才能冷静地瞄准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奔向自己明确设定的终点呢?一切都从肯定现实开始。如何从目的地开始,设定渐次接近目的地的目标,将在第五章讲述,请参考其中的详解。
然而,怎么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呢?要想严格地进行自我评价,只要将自己的能力、经验等直接置换成金钱考虑一下就会一目了然。理想并不是钱越多越好。如果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赚到理想的金额,我们人也就随之变得现实了。
最近有这样一种趋势:雇佣方面开始使用“雇佣能力”这样的新词,这是一种判断指标。知识、技术、经验只不过是素质,加上适应性和实力,明显地具有出成果“能力”的,才判定为有市场价值。怎么样?你认为你大约值多少市场价值?其实,自己决定自己市场价值的事作为现实交易已经在社会上开始了。
下面的例子是从某个私立学校的经营者那里听来的。这个经营者雇佣教师、或进行面试的时候,肯定要对应聘的人说:“希望你自己申报自己有哪些能力和实力,希望付给你多少工资。”
听说这种事后,我曾想:如果根据自己申报来确定本人工资的话,岂不会有人夸大自己的能力、多索取报酬?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是充分考虑自己的资格、能力申报的,而且提出的申报额都能够使雇主接受。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在人才市场上,需要特别了解自己的能力、实力的等价程度,恰如其分地正确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劳动等价,即用赚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得不严格考虑的。掌握自我概念的心理测试和形象法同时并用,对自我评价也有效。
进行自我评价后,评价结果低的人也用不着唉声叹气。那是你现在的现实,不要把目光偏离这一现实,要明确地肯定它。因为,那是你走向成功的起点。
现在的你,享受的不论是年薪制,还是月薪制,把自己的能力、实力换算成金钱时,请再把它核算成小时工资试试。这样,时间概念会发生变化,你将会变得珍惜时间。而且,如果觉得自己的小时工资太低的话,请认真地分析一下原因。
下面将要讨论的是:自己不足的是什么?怎样才能使之完善?将来你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年收入达到多高?具体该是多少?七位数(100万日元计)、还是八位数?为此,现在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和计划完成这个目标?应就这些问题动动脑筋。你的思考中蕴藏着你的巨万财富。
第四章 愿望的力量正确评价他人
对于瞄准成功的人来讲,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就是如何与专业能力高的人进行合作。事实上,我们当然是在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但是,谁对自己有益、或者无益?真正正确评价他人、老老实实地给以承认,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事。为什么呢?可举出以下两点理由可举出以下两点。
第一,不少人倾向于靠外表判断人。比如,被出身、家庭、学历、职业、职务、年收入等外在因素所左右,不能看到那个人的本质。这样,就会犯人们常说的“有眼无珠”的毛病。
实际上,人是很容易被外表迷惑的。嗓门大、说起话来又非常自负的人、似乎忙得不可开交的人、行为引人注目的人等等,这些人如果就在你的身边,很容易就会评价这个人“有能力”。其实,这种评价往往过高。
的确也有不愧对这种评价的人。但是,看上去忙得不可开交的人,未必工作的质量就好,效率就高。实质上,他也许是缺乏计划性,仅仅是手忙脚乱地把时间花费在没用的事情上也不一定。
相反,有时候在周围不大显眼、评价又不很高的人,实际上却默默地做着举足轻重的工作。不仅如此,这种人具有很深的洞察力和学识,常常是在自己和周围都不注意的地方享有众望。
总之,靠第一印象和外表判断人,往往会导致评价错误。简单地对周围的人讲:“那个人真不得了。”到头来,反倒容易酿成祸根。我们并不是不相信人,对人总是抱怀疑态度,而是希望不急于给人下结论,多观察观察。
第二,是从“承认他人,意味着否定自己”这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弊端。
即使大家都说“那家伙学习真够努力的”,也不愿承认这一点。岂止如此,还会罗列一大堆本来微不足道的缺点和过失:“其实,那小子这么来着,那么来着”等等。
这种人没有自信,没有作为人的度量。总想明哲保身,对自己要求得并不严格,对别人却很苛刻,绝对不想承认他人。一谈到别人,就会添油加醋,把人说得很坏,只会拖别人的后腿。就是靠这种方法往上爬的。当然,即使他爬上去、占据了显赫位置,也只能是徒有虚表。
真挚、平等地看待周围的人,评价他们的长处和努力,应当表扬的就表扬,应当感谢的就衷心感谢。这种谦虚的态度才是取得真正成功所需要的。
坦荡地夸奖别人
到目前为止,我接触过的一流人物都能恰当地评价他人。这些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够坦荡地说一句:“你这个地方很出色”,给人以夸奖。我也曾经被夸过几次。受到夸奖后就想:“为他也要再提高一些,效率再好一点儿,争取得到更大的肯定。”我本人就是这样。
人受到表扬时,会感到鼓舞,会想:“要更加努力,更加被这个人认可。”于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完成得不错。人是具有潜能的,这种潜能好比蓄电池,不论多难受的事情,都会释放能量出来,让你坚持把事情做完。
能够正确评价人、夸奖人的人是办事机敏的人。正确评价别人,自己也能够得到提高。能够正确评价人,说明“观察”敏锐,对任何事情都能以肯定的态度接受下来。这种人也能被他人以肯定的态度接受,具有较高的自我形象,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度过人生。
第四章 愿望的力量只评价表现出来的能力
“说实话,我的能力比这大多了,想施展施展自己的实力,可使不出来”,“没能让人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发这种牢骚的人,社会上很常见。
的确,人具有无限的力量。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一生中,实际工作的脑细胞仅还不到20%,按这种说法,如果将剩下的80%动员起来,将会焕发出相当大的能量。
但是现实社会中,如果不是表露出来的能力(实际成绩),尽管你身上蕴藏的能力有无穷大,也不会作为能力得到承认的。坦率地讲,说“实际上,我的能力比这大多了,可是……”“人家没有承认自己”这类话的人,是在娇惯自己、过于为自己分辩了。光是发牢骚,无济于事,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与其发牢骚,倒不如在现实中找出发挥自己能力的途径,倾注全部力量进一步磨炼自己。
这种方法就是启发自己、进行能力开发。
发掘自己能力、启发自己的方法有两种,即自我深化型和自我扩张型。我将分别加以介绍。
自我深化型是将启发自己的课题集中在一个题目上,进一步深入进行专业性研究的方法。相反,自我扩张型是将视野扩展到多元领域,在各个领域探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技能并变为己有的做法。
前者定向是专家。目标是更加深入地钻研专业知识、技能,在这个领域里领先,成为“关于这个问题就问他”这样一种能够集周围绝大多数人的信赖于一身的娴熟内行。后者定向是企业总经理。用公司组织来讲,主要目标是熟知财务、会计、人事、总务、营业、制造等各部门的作用,对公司整个经营的任一方面都能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
从成功角度来讲,选择哪一类型根据个人瞄准的目标而定。要想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可向自我深化型努力;要想精通所有领域、作为多才多艺的活动家磨炼自己,可朝自我扩张型迈进。
从自己现在感兴趣的领域、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项目中找出最先想做的事情,但是要把重心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努力启发自己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最初,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做起,一边欣赏一边做,耐心地坚持做下去。很快,那就会成为自己的无可估量的知识财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实际体会“坚持下去就是力量”的感受。
第四章 愿望的力量非理性的行为
“反面教员”指看到别人愚蠢的行为,自己不去重复那种蠢事。一旦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往往不由得失去理智,与人发生冲突或做出过激反应。这在每人的一生中都是屡见不鲜的。人为什么会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呢?我想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理由。
一个酷暑的夏日,一名公司员工签下了一份一度陷入谈判僵局的大额合同。上司听到汇报后表扬了他,并允诺:“如果你再加一把劲,取得更好的成绩,就给你升级加薪。”这位员工得到表扬自然高兴,在公司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他准备在一家人团聚的晚饭桌上,边喝冰镇啤酒,边将这喜悦心情与家人分享。于是,他在临下班前特意给妻子打了电话,嘱咐她:“把啤酒冰好等我回去。”
回到家后,当他洗完澡,神清气爽地打开冰箱时,却发现里边竟然没有啤酒。他见状不由得怒火中烧,对妻子大吼道:“喂,怎么没冰啤酒呀?”
妻子放下电话后是要将啤酒放入冰箱的,但因忙于照顾孩子和准备晚饭,便将冰啤酒的事忘掉了。这时,妻子很诚恳地向丈夫讲述了原因并表示:“对不起,我马上就去买冰镇啤酒。”他却不听妻子的解释和道歉,大吼一声:“算了吧,我去外边喝。”摔门而去。
这种事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