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考生家长的书-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理,横的整理的关键在于分类。
线索清楚了,粗线条的历史知识也就记住了,但还有许多细节,也就是
知识点的掌握。近年来,历史考题趋于标准化,选择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
例如1988 年试题中有36 题40 分,而1989 年就增加到46 题50 分。这些题
大部分考查的都是点状知识,它的覆盖面极大。在大纲内所牵涉到的历史知
识基本都有。比如,1989 年试题的覆盖率,按章节计算,中国史为100%,
世界史为65%,平均达到82%,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外交、宗教、
农运、民运、工运、共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细节知识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善于归纳知识点,即化面为点。如
拿破仑的生平和执政,是有关拿破仑知识的一个面。把这个面化成点就是:
出生年代、地点、第一次展示才能、镇压保王党人叛乱、率军进入意北和埃
及作战、雾月政变、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复习时把每个点所涉及的
时间、地点、经过情况弄清楚,整个这方面的知识就掌握了。这也叫分解法,
就像吃螃蟹,不肢解就无法下嘴。
136.地图能使你展开联想的翅膀
地图是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特别是建立空间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应考
前的最后复习阶段,地图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对于这一点,许多考生都有
切身体会。四川大学历史系的赵力华同学在介绍复习地理的经验时说:“书
上的每项与地图有关的知识,我都把它们落实到地图上,然后据图复述课本
内容”,而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杨洁同学在当年复习地理时,就先画一个草图,
确定出大概位置,然后把该记的内容标上去,再去想象这个地方的特殊点,
诸如地形、气候、物产等,以及成因、影响等内容。这样就能先有一个大轮
廓,然后,再用线索贯穿起来。这种复习方法就像是在静静垂钓,能把许多
的鱼儿(知识点)引上钩来。
在初高中的6 本地理课本中,共有542 幅自然与经济地图以及各类图表、
示意图。另外,还有作为课本补充的两本彩色地图册和几本填充图,这些图
合在一起几乎概括了全部的地理知识。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图是地
理知识的载体。所以在复习地理时,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地图内涵信息溶为一
体是关键所在。
在复习时,应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系统,将构成自然
环境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知识结构落实到各大洲、地区或国家的地图上。
例如,在复习地形时,可以面对地图,去回想各大洲、地区及国家的地形类
型、起伏状况、海拔高度、主要地形分布及成因等一系列问题,起到“见图
生景”、“想图生景”的作用。这样在复习地理时,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知识零碎、难以记忆,而会发现有规律,好理解,容易记忆,复习起来就像
做游戏一样轻松有趣。
如果养成了在复习地理时经常性利用地图的习惯,即使离开地图,也能
进行空间想象,将地理知识信息反馈到不含图的图题答卷上。在近几年的高
考中,都出现了看图答题与想图答题的类型。地图及图表反映的知识信息是
多方面的,因此,在看图、想图过程中,一定要记清图名,图中各类符号所
表示的含义,全面理解图上所表述的内容,切忌张冠李戴。
在进行地理复习时,可以将你已经掌握的大量的知识信息输入到地图
上;而在答题时,再通过地图获取知识信息,即输出知识信息。总之,复习
地理要在掌握地理知识体系与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图的知识载体作
用,以提高复习效率。
137.请注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许多选择题,而且难度较大。1989 年度,陕西
省考生处理选择题的正误比率为1∶2.6。有许多考生对这类题十分头疼,
有的干脆不选,而选了的也存在多选、漏选、错选的问题。其实,这类题一
般都要求考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要运用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
充分利用地图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性的按科学程序思维和推导的能力。
例如:有一幅南半球的等压线图(如下图),有A、B、C、D 四种风向,
判断正确的风向是哪一个。
这就要求考生按照逻辑思维程序:(1)运用气压梯度和气压梯度力的概
念;(2)运用地转偏向力的概念;(3)判断出正确风向A;(4)否定其他
三个错误风向。这样,可以避免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强准确性,节约时
间。
另外还有一种题型,也需要用逻辑思维去推证,那就是难以判断的地质
剖面图、海底年龄等残部图式。做时必须运用已掌握的概念或定义,推断出
必然的合理的结论。例如,只画有残部合有古生物化石岩层的剖面图,可以
先由化石判断岩石的新老关系,再由岩石新老关系得出岩层中心老而两冀新
为背斜的结论,而不能有第二个结果。性。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
138.解题的分析能力是怎么提高的?
在近年的高考中,许多省份都采用分卷考试的形式,这种形式量大面宽,
在做题时,除了要有牢固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注意提高分析能力。
审清题目的要求和考察范围是答好题目的第一步,可以保证考生按照题
目要求答题,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做到所问有所答。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答
好全卷和每个题目至关重要,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求考生看清和
理解卷一说明,明确该卷共有多少个题目,以杜绝漏题现象。特别要注意“每
个题目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等字样,提
高得分率。对于题干部分的正误判断必须理解,诸如“正确的是”,“不正
确的是”、“最适宜的是”,“最不适宜的是”、“属于”、“不属于”等
等,避免由于对题意理解相反而造成方向性的错误。第二,要准确理解题目
所考察的知识范畴,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高中地理中,有许多像水量平衡、热量平衡、生态平衡等地理基本原理,
在复习时,可以利用模式图来深刻领会这些原理的基本含义,并结合范例加
以运用,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掌握。例如,选择题:“A、Po=Eo;B、Po
>Eo;C、Po>Eo;D、P…E=±△S 四个公式中,哪个公式是表示全球多年平
均水量平衡公式”。只要准确利用水量平衡基本原理去分析,就不难做出准
确迅速的判断。
审清了题意,明晰了概念以后,就要利用题中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解
决题目中所给的问题。凡符合题意的正确,否则就是错误的。例如,我国西
南三省的环状铁路是下列四条铁路线首尾相接组成的:
A、贵昆、黔桂、川黔、成渝。
B、成渝、川黔、贵昆、成昆。
C、成昆、成渝、宝成、贵昆。
D、成昆、贵昆、川黔、襄渝。
在这个题中,四个备选答案依题意必须符合“西南三省”、“环状铁路”、
“首尾相接”三个条件。经过分析,C、D 不符合“西南三省”,A 不符合“首
尾相接”和“环状铁路”,显然应舍去。只有B 才符合这三个条件。
这样分析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加快答题速度。
139.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须提高答题的综合技巧
在地理考试中,总会出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做这类题时,除了
要有牢固的基本功外,在平时复习中,还应注意有关方面的答题技巧和能力
的培养。
一是空间想象能力。地球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受地球公转
和自转的影响极大。因此,地域性是地理科学最为显著的特征,特别是发生
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内的各种地理现象尤为明显。所以培养自己的空间
想象能力就成为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是比较选优能力。比较地理事物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是选择题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将所有备选答案认真辨识,逐一与题目中
的条条和要求进行比较,选出其中的正确答案。
三是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发散思维能力的题目时
有所见。比如1989 年试题中的“地球出汗”就是一例。这类题目的训练,能
够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扭转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局面,要训练这
种能力,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几个题:“如果地转方向变为自东向西、黄赤交
角发生变化,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气候带将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喜
马拉雅山纵列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我国气候将出现什么变化?”“如果全
球CO2 含量继续增加,世界滨海城市将面临什么问题?”等。做这些题目可
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开拓思路。
四是综合能力。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组成一个
完整的地理综合体。工业、农业布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复习时,
应经常通过自然带、工业布局、城市布局、能源利用、人地关系等方面的题
目,分析其受影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城
市布局中,居民区、化工厂、疗养地、铁路线、绿化带、自来水厂、食品厂
等的布局哪些是正确的?这就要求了解能源对工业的影响,工业对环境的影
响,周密注意当地的常年主导风向、河流流向、地形地势、光照、温度、污
染当地环境的因素等方面,经过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全面的判断。
五是抽象概括能力。地理漫画、地理图表等类型的题目,都需要运用所
学过的知识,对题目中所给素材进行分析概括,从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结论来。如判断我国农业生产部门的结构,就要从所给的统计数字、图表等
原始素材中,概括出改变不合理结构的措施。而像《骆驼涨价》、《争食》
等地理漫画,则需要对题目中以艺术夸张形式所给出的地理现象进行思考,
概括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来。
140.自己模拟出题是复习的好途径
据《云南招生报》载,1989 年高考命题组在命题过程中,在继续保持生
物试卷题型和难度的相对稳定、突出重点、覆盖面广的基础上,为了较全面
地考查“双基”内容,并进一步减少评分误差,使考试更趋向标准化,从而
使选择题的比例有所提高,从1988 年的24 题30 分增加到1989 年的30 题
35 分,已达到总分的50%。因此,生物复习过程中应抓好模拟试题的训练,
进一步巩固双基内容。
细心阅读课文,揣摩填空。选择题大多是从课文中的基本知识演变过来
的,和练习题中的填空很近似,只不过是一个侧重于选,另一个侧重于填。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比填更容易一些。作为从难要求,在阅读课文过程中,
自己标出关键性的句子,揣摩可能在哪些基本知识上“填空”,从而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如在阅读运动系统这一章过程中,注意肱二头肌收缩,可以屈
前臂;肱三头肌收缩,可以伸前臂;臀大肌有伸大腿的作用;股四头肌的作
用是伸小腿;腓肠肌收缩,可以使足跟离地。一面明确骨骼肌的作用,一面
在自己身上体会。所以当1990 年高考生物试卷中出现“臀大肌的收缩有助
于”的选择时,稍微体会一下便选中了。
认真辩别是非,加深理解。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生理卫
生练习”中有不少“是非题”。这些是非题更接近于选择题,有是有非,似
是而非,更能启迪思想,加深印象。一般在做这些是非题时,采取先作出初
步判断,阐述自己判断的理由,再接着问一个为什么,讲出基本原理,最后
再对照课文,找出标准答案,明白正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练习,明确答案是
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的唯一性,从而巩固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
自己尝试出题,进一步开拓思路。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甭看别人一
些题目出得不那么理想,轮到自己出题,需要吃透精神,开动脑筋,设计各
种模式。自己尝试在每一章中出选择题,既锻练了思维,又巩固了自己对基
础知识的掌握。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和同学一起复习的同时,互相出题,共
同探讨,这样效果更好一些。
141.如何抓纲带目增强记忆?
生物课程有两大特点,一是内容繁多,二是头绪零乱。这些特点给记忆
带来了不少困难。按照历年来高考顺序,生物又都是安排在最后,因而要求
生物的复习更熟练和记忆得更持久。不少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借用“纲举目
张”的成语,抓纲带目,取得较好效果。
以骨骼的组成为例,人体的206 块骨以各种不同方式连接起来,构成骨
骼,按照教科书内容列出纲目:
骨骼
头骨
脑颅骨
面颅骨
躯干骨
脊柱: 块椎骨组成
胸骨块
肋骨对
四肢骨
上肢骨
肩胛骨、锁骨
上臂骨一肱骨
前臂骨—桡骨、尺骨
手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骨
骨盆(髋骨+骶椎+尾椎)
大腿骨:股骨
膝盖骨:髌骨
小腿骨:胫骨,腓骨
足骨:跗骨、踮骨、趾骨
ìí?
ì
í??
???
ì
í
??
?
??
ì
í
???
?
???
ì
í
??????
?
??????
ì
í
?????????????????
?
?????????????????
33
1
12
按照这种办法,分别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列出纲目,然后
从大纲到小目逐个理解、记忆。仍以骨骼为例,按照上面这个纲目复习头骨
时,联想到脑颅骨形成颅腔,内有脑;面颅骨(包括下颌骨)形成鼻腔、口
腔成为面部支架,头骨除了下颌骨外,连接紧密,不能活动。复习躯干骨时,
脊柱由30 多块椎骨构成,每块椎骨有椎孔,多椎骨的椎孔相通,成为椎管,
内有脊髓。脊椎从位置上分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1(5)、尾椎1
(4—5)。这样举纲张目,相互联结,形成知识链,从而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