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

第10部分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10部分

小说: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道理,避免感情遗弃。    
    


第一部分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4)

    一般说来、家长对孩子感情的虐待、遗弃,有三种类型:    
    (1)剥夺、冷漠、疏远。家长剥夺了孩子应该享有的爱,疏远孩子,冷漠地对待孩子。在正常的家庭中,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令家长欣喜若狂;但在感情冷漠的家庭里,这些都被忽视了,即使家长注意到孩子的变化或进步,也是以一种冷漠甚至愤怒的态度对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己的变化、进步、成长等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感情上的报偿,因而也会疏远、躲避他的家长;即使家长偶尔有亲密的表示,他也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他已习惯于被人冷落。    
    (2)贬低。在有的家庭里,家长联合起来贬低孩子,总是不停地责难孩子。通常是拿孩子的成绩不当成一回事,而对孩子所犯的每一点小错误都横加指责,甚至打骂。例如,孩子在学习上得了个“良”而不是“优”,家长就要给予惩罚,大骂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这会使孩子受到极大的伤害,从此以后,就可能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3)威胁。有的家长试图控制孩子的每一点行为,就时常用威胁的方式来抑制、支配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许孩子这样,不许孩子那样,只能这样做等。当孩子接受不了时就大声呵斥、威胁。例如,有一个孩子很孤僻,拒绝和任何人说话。原因是他母亲跟他讲:“如果你和陌生人讲话,你就会死的。”在上述情境下长大的孩子,在心灵上有一副重担。这副重担耗光了他的感情,用尽了他的体力,使得他越想把事情做好,就越是做不好,形成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诸如好的食物、睡眠、锻炼及新鲜空气等,也有感情上的需要。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感情上有哪些需要,并尽量给予满足。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千万不可喜怒无常。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情绪气氛,家中常有笑声与歌声,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相互爱护、和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情必然得到满足,性情必然得到陶冶,健康发展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忽视亲子沟通    
    有的家长尽管也有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在运用到教育自己孩子的实践中时却又常常失败。造成家长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的是许多家长在心灵上无法和孩子沟通,不能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因而造成了教育孩子失败。    
    有一位家长在向别人讲起自己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时,非常苦恼地说:“真是越大越和我疏远,我的操劳和担心她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她自己的事和谁都能说,就是不跟家长说。当问到在学校里的情况时,就是不讲,有时反而回敬你‘反正你也不明白,说也没用’之类的话。”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家长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往往不能发现孩子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性格、行为习惯等,而只满足于自己的一贯逻辑,并同时真的为孩子的不听话感到吃惊。这种结果就是由于家长忽视孩子复杂的心理活动,与孩子心灵脱节造成的。    
    家长与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对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肯定是和谐、亲密。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必定能创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其次,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最后,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能通过对事物的褒贬,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克服其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健康意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进而达到成功。那么,家长应该怎样与孩子沟通呢?    
    


第一部分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5)

    1了解孩子    
    如果家长不能与孩子在心灵上沟通,那么,即使他掌握很多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也是没有用的。反之,家长如果能真正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生活中去,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许多困扰家长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许多教子有方的家长都有一条经验,就是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与孩子沟通。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般来说,小学生有好问、好群、好游戏、好野外生活的共同特征。如果家长不识童心,总是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站在孩子面前,那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孩子沟通了。孩子好问,提的问题特别多,你却嫌烦,让他在一边自己玩;孩子好群,喜欢和小伙伴接触,你却把孩子整天关在屋子里,他会非常难过;孩子好游戏,甚至把玩看得比吃还重要,你却取消他游戏的权利,不许他玩,反而整天叫他写字、做题,甚至节假日也要加班加点,即使孩子不反抗,心中也是不高兴的;孩子好野外生活,喜欢家长常带他出去远足、郊游,你却一年四季总满足不了他的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就打上了与家长不亲的烙印,同家长的关系也会逐渐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好像隔起了一堵无形的墙。隔阂一旦产生,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难以奏效。    
    相反,如果家长有一颗童心,和孩子经常在一起进行感情上的沟通,情感上就会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会向家长吐露真情,而且也乐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当然,我们说家长应有一颗童心,并不是说让家长完全回到孩子的天真中去,而是说家长求得了与孩子在心理上的相通,就可以对孩子的童心施加影响,进而使孩子在告别童年时,能够迈出稳定的步子。    
    2。尊重孩子    
    家长对孩子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孩子也应该尊重家长、听从家长的正确教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必须惟命是从于家长,作为家长,应改变观念,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    
    现在有的家长作风粗暴,不通情理,委屈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入学后,同学校、社会的接触增多,对家庭的要求也随之多样化。孩子的这种要求,有一些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有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尽量给予满足,即使一时不能满足,也要说明道理;对不合理的要求,则要一概拒绝,并说明理由;对于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的要求,则应取其合理成分满足之,对不合理的成分绝不迁就。那种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合理不合理,一概拒绝,甚至训斥、毒打孩子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对家长反感,并进而渐渐疏远家长,甚至造成对家长的戒备心理。因此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与孩子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帮助孩子。    
    3宽容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如果不是对孩子进行斥责,而是以宽大的胸怀容忍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就会从内心感到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错深深地反思,继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列宁在8岁那年同母亲一起到姑妈家做客。好动的列宁不留神把花瓶打碎了,当时谁也没看见。后来,姑妈问是谁打碎的,列宁和小朋友都做了否认的回答。然而,列宁的母亲根据平日对列宁的了解,已经猜到是列宁打碎的,但她没有揭穿,而是保持沉默,等待列宁从心中萌发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三个月后,列宁痛苦地告诉了妈妈事情的真相。听着列宁羞愧难过的述说,母亲安慰列宁,并宽容了他。因为母亲知道孩子在内心深处进行的这场道德斗争中,美的、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巧用宽容,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一部分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6)

    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小军是个10岁的男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养成了内向、胆怯的性格。一天,上数学课时,走了一下神,被老师发现,让他到黑板前演算。他在众目睽睽下脸涨得通红,老师当场骂道:“你真是个笨猪!”生性敏感的小军当场羞愧得无地自容。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恶梦,看见那个老师恶狠狠地指着他的鼻子,用手指着他的脸。以后,凡是上数学课,小军就紧张,越紧张越听不懂。偏偏又遇到这位不懂得心理学的老师,每次都毫不留情地加以训斥。最后10岁的孩子得了恐惧症,每天晚上做恶梦,最后坚决要求不上学,父母只得让他在家休学。    
    由于老师教育方法的失当,伤害了一颗脆弱的童心。不顾场合地对孩子恶语相加,实际上是一种对孩子的摧残,是比体罚更恶劣的精神虐待。    
    鲁迅先生讲过一句颇为深刻的话,对于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并能超过他人的一种情感体验。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切忌在众人面前用命令和训斥的口吻和他们说话,对孩子采取冷漠和粗暴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为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家长教育子女时一定要忌讳用恶言,如说孩子是“傻瓜”、“废物”、“流氓”等带侮辱性的语言。同时也要忌讳说绝对的话,如说孩子“你是狗改不了吃屎”或“你要是出息,我管你叫爹”、“你这孩子就这样了,不会有出息了”等。另外,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闭嘴,这没有你说话的地方!”等。同时,不要对孩子进行威胁,如“你给我滚,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一辈子别回来”等。    
    要尊重孩子,对孩子的爱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的尊重上。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感受、人格和潜能。生活中不少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强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结果适得其反。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这必然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了自信,孩子们在面对现实、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完善自身。相反,父母的过度保护,只能使孩子永远长不大,结果害了孩子。    
    把孩子当成朋友,家庭里多一些民主的气氛。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成年意识,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当孩子的成年意识得到尊重时,他们就能与父母和谐相处,否则,就会感到反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看过《傅雷家书》的朋友都会羡慕傅雷先生那种对儿子朋友式的骨肉情。为什么孩子有话不愿意告诉父母,起因就是父母一开始就没有尊重孩子。因此要学会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大人跟别人通电话时,不希望孩子在一旁听,反之也是如此,孩子打电话时,你也应该回避,不要老是过问。孩子需要亲切的关怀,但是,这样的“关怀”并不适宜。家长即使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必须干预,也要注意不能伤害孩子,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宜过问孩子的隐私。    
    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提倡的一种社会公德,实际上,不但要爱幼、而且要尊幼。幼儿也是独立的人,他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人格,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游戏时,最好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容易使孩子放松,减少精神压力。    
    


第一部分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7)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就可能发脾气,不听话,不愿意与施教者配合,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他就会情绪稳定,乐与教育者合作,学习东西也有积极性,平常所说的表扬法教育孩子就是利用满足孩子自尊心的原理。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要细心观察孩子,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要尊重孩子的自治权利。现代心理学提出关于少年自治的问题,认为少年应该有正常的行为上的自治,即独立地处理有关个人的问题;情绪上的自治,可以有自己的兴趣和依恋的事物;道德和评价上的自治,即可保持自己的观点等等。家长要给少年这些自治的权利,要注意循循善诱地给予适度的指导,切莫粗暴地干涉他们的行动。    
    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子女成长的环境与父母的环境是迥然不同的。然而,父母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儿童时代作为榜样,全然不知其中许多方面业已过时,老一套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子女们也认为,父母的旧传统再也不能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行动指南了。因此,父母们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潮流。    
    少年的可塑性很强,家长要尽量利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当孩子觉得成人尊重自己的时候,他才能自发地愿意接受成人的教诲,这种教育才是成功的。    
    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承诺,也应该像社交场合一样,守信用,认真对待。它不仅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它涉及到儿童良好的个性面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懂得承诺是怎么回事,平时注意有意识培养和引导,有针对性训练,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必须做到时,便有了责任感。所以,家长应当重视对孩子的承诺,亲切地接纳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合理地要求孩子。当孩子对我们提出要求时,只要是合理和可行的,我们也要不折不扣地做到。反之,当孩子答应了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因为他小而不和他一般见识,而要督促他做好,让他们学会承担一份责任,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们往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