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斥,都会增强其自我表现欲。
要想纠正幼儿的侵犯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家长们应做好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营造一种文明礼貌的气氛。要切忌对孩子实行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孩子从父母处受到的委屈与压抑,极有可能通过侵犯行为发泄出来。要尽力控制大众传播媒介对孩子的影响。
其次,家长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积极控制可能诱发孩子侵犯行为的多种因素,并向孩子灌输一些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好孩子”观念,让其认识到侵犯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再次,要训练孩子的受挫能力,尤其是心理上要经受得住挫折的打击。要学会将挫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压抑、转移、消除等方法加以解除。有什么不满,可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出来并加以解决。
最后,对孩子的侵犯行为要及时教育。用教育替代惩罚,可降低幼儿对侵犯行为的模仿,值得提倡。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智育一极化及对非智力因素的忽视智育一极化可以说是当前家庭教育中一个最为普遍的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干部,怕影响学习;反对孩子为同学做好事,认为没有用。只要自己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追求分数否认素质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一个人能否成才,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避开了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强调品德文明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这位科学家的意思无外乎说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非智力因素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就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人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如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一个人能否成才,往往不完全和他的智力因素成正比,决定人的成就高低的最明显的原因是意志品质,成功与人的自信心、顽强、独立性、坚持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超常儿童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坚持性、目的性和进取心。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虽然本身不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但是他们却制约着人的智力活动的进程和结果,能够提高孩子们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等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切困难和挫折。
做人与成才,本是辩证的统一,一些家长却往往更看重后者。他们抱着唯智力论,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他们以为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多学知识就可以了,不必过问孩子的品德。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实在令人担忧,他们中大多数偏重智力教育与投资,只有20%的家长认为德育比智力更重要。“望子成龙”之心远甚于“望子成人”。这无疑会造成孩子的畸形发展。西安市某幼儿园举行智力竞赛,有一个项目很简单,赛场放着10只小方凳,其中有一个翻倒在地。老师把参赛的儿童挨个叫上来后,示意他们坐下来,只有一个孩子把翻倒的凳子翻过来,并用手绢擦擦坐在上面。这件事给人们留下了串串深思。不能责怪孩子,责任在父母,许多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只看重智力教育,忽视品德发展。因此在投资上表现为只要和学习有关的不论花多少钱都可以,而思想品德方面的投资则十分不情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读书,电视、报纸及与“学习”无关的书都不让孩子看,认为影响孩子的学习。更有甚者,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公益劳动,个别家长竟然告到教育局,说这样做不符合要求,影响孩子的学习。河南省第一中学的“神童”们的沉浮很能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1989年,河南新乡一中从小学生中招收了30名11岁以下的“神童”组建少儿实验班。用四年完成初中和高中6年的课程,进行快速培养人才试验。5年过去后,老师们得出了许多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想法相悖的结论。据悉,少儿班的第一届毕业生,有28人参加高考,主要学科的平均成绩都高于本校的高中班,9人被高校录取,但是仍有一些学生不如人意,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一样,令人扼腕。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2)
有一位同学,入校智商测试是134,居全班第二,他爱好计算机,星期日能在机房泡一天,曾获得全市计算机竞赛二等奖。一年级时,一个教授到学校讲解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难题,老师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他就准确地解答出来了。他的数学、语文、生物都是班上第一,作文也多次被当做范文在班级宣读。但是,他自制力太差,上小学时,功课对他没有压力,上课总是好动好说,老师因为他聪明,也没有强求,“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了。”家长也觉得他聪明,高人一等,宠纵有加,使他养成了上课不专心的坏习惯。在少儿班,他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上课玩东西,整天看武侠小说和课外读物。老师什么办法都想了,个别谈话、批评、表扬、监督、家访、调换座位,但是都没有效果。他的成绩每况愈下,已经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入学考试全班第一的同学,也是一样,自认为聪明,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出了校门就打电子游戏机,成绩也一日不如一日,家长只好让他转学……这就是偏重智力的结果,只要求学好数理化,结果连数理化也学不好了。
班里的第一任班长,家庭条件优越。上少儿班前是小学中队长。祖母退休后专门侍候他。体重73公斤,身高173米了,还跟奶奶睡一张床。早上没下床,奶奶就把早饭端来了,天刚刮风,奶奶就给他送衣服。一个月丢了两辆赛车,也毫不痛惜,就这样从小沉溺于赞扬声中,处处受青睐,只能听好的,只能比别人强,但是,在神童堆里他被淹没了,越来越急,越急越不耐烦,越来越失去信心,逐渐从一开始的前10名变为下等生,班长职务也被免了,最后也只好转学。
孩子长大后,不管成龙成凤,首先得成人,成为心灵健康的人。把智育放在孩子生活的中心位置,一切围着它转,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学习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工作的注意力由“智育中心”转移到“个性全面发展”,特别是儿童社会化方面来了。试想一个没有健康心灵的孩子,就算今后考上了大学,成了硕士、博士,他也不会认为生活是美好的。一遇到挫折,就承受不了,这样的教育结果我们看得太多了。所以家长应该把诚实、自信、团队精神、责任感以及在社会制约范围内的独立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
要使孩子成才,或者说是在智力上有超常的发挥,就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个人尊严。例如,使差生转化,光靠智力上的投入、条件上的优越,恐怕难以使其震动,而惟有从道德情感上,从个人尊严上去点拨迷津,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进取精神。
“学音乐、绘画有什么用?”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3)
——忽视孩子审美素质的培养受智育一极化的片面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学习音乐、绘画、书法等美育课程不能使孩子考出更高的分数来,所以并没有用,于是也就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的甚至阻止孩子参加这方面的训练。
欣雯小学二年级了,想参加学校课外书法小组,爸爸以欣雯语文未考一百分而一口回绝了。欣雯缠着爸爸,硬要参加,爸爸恼了:“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练什么书法?学习这么紧,哪有闲功夫去学什么字?书法学习是书法家的事,小女孩儿想当书法家?拉倒吧你!”就这样,欣雯的正当要求被爸爸无理拒绝了。
孩子提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父母不但不支持,反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样长此下去,势必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书法学习是艺术学习的一种,父母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绘画、弹琴等,以培养孩子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有利而无害。片面认为学了书法、绘画、弹琴势必影响学业,是一种错误观点。
森伟读初三了,学业相当紧张,但因为喜欢唱歌,因此总想看看电视里的晚会,而MTV更让他沉醉。但有一点不好,父母在家他就不能坐在电视机前,免得挨揍。实际上森伟很有唱歌天赋,音乐老师也选他参加校合唱团,但是,只要他一哼歌曲,他妈妈就会大嚷:“你乱叫什么?难听死了,做作业、看书去!”每次听到妈妈这样讲,都会使森伟如冷水浇顶,全身透凉。
有一回,森伟在家里情不自禁又边做作业边哼起歌来。妈妈听见了,猛地冲过来“啪!”给了他一耳光,并且不由分说把他存了好些年的两本歌本夺过去撕得稀烂。那次彻底伤了森伟的心,从此他在家里也变得哑口无言,很少再唱歌了。
森伟父母这样做,一定认为孩子唱歌会影响学习,已是初三,不知努力,如何进取?实际上,孩子唱歌只不过是偶尔唱唱而已,并没有因唱废学,父母没有理由让沉重的书本学习占据孩子的整个生活。另外,森伟的家长把音乐与知识学习完全割裂的做法也极不可取,且不说音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它同时也启迪人的智慧,让人在音乐中获得创作灵感。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都曾在音乐的海洋里受到启迪,获得灵感,像爱因斯坦、马克思、歌德等就非常看重音乐的作用。因此父母不要割断孩子和音乐世界的联系,不仅不要扼杀孩子的音乐爱好,还要帮助孩子建立对健康、自然、向上的音乐的爱好,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还对孩子的学业有积极的作用。
爱美是人的本性。一项实验表明,刚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对彩色图片注视时间比对同样的无彩色图片注视时间长,而且对红颜色更感兴趣。可见,孩子从小就在接受美的教育影响了。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美育教师。我国有着重视美育的优良传统,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立身处事的重要内容,认为美育具有伟大力量,“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美育能够扩大和加深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创新生活理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进而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也可以促进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体验“劳动创造美”,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4)
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日益提高的家庭生活,以及充分的闲暇时间,广泛多样的活动空间,使家庭美育更加充实、有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孩子的需要,也是教育孩子的有力手段和最佳契机。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粗暴对待成绩差的孩子
“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差生,这使得一些家长“神童梦”破碎,思想悲观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造成身心和学业上的恶性循环,后果堪忧。
“上小学六年级了,每次学习还不能坚持一个小时,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母亲的感叹和焦虑。
许多母亲拼命督促自己的孩子。她们往往会凭空想像一个好学生的形象,然后再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家长脑海中常常有一个想像中的“模范孩子”,并认为到了六年级必须得这样,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
但是,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假如有的孩子表面上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可只是做做样子给家长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又有何用呢?还有一些乖巧的孩子,他们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坐在书桌前,可是并不学习,而是偷偷地翻着漫画书。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孩子学业成绩不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孩子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如孩子智力发展滞后,感觉器官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大脑受到伤害等。另外儿童思维大都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没能及时地发展起来,赶不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一些抽象性、逻辑性知识的时候就会跟不上。孩子学习差,多半是这个原因。
二、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如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习惯不合理等。若孩子年龄较小的话,性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