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

第41部分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41部分

小说: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未发表。等到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问世时,她已36 岁。她发表作品
都是匿名,只有1817 年她去世后,两部遗作《诺桑觉寺》和《劝导》才署上
她的真名。她的其它作品还有《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等。在现实生
活中,奥斯汀终身未嫁,一辈子过着独身生活。周围的村民从未意识到她的
小说家身份。奥斯汀也有意隐瞒。她只有在没人时才伏在一张小桌上写作,
而一旦外面有响动,她便急忙收好稿子,装作干家务的样子。为此,她还特
意准备了吸墨水纸,以便把刚写在稿纸上的字消去,她房间的门一开便会嘎
嘎吱吱地响,但她从不让人给门上的折叶上油,因这正是很好的报警器,如
今,她的住所已成为一个博物馆,那扇会响的门仍保存着,表达人们一种崇
敬之情和独特的纪念方式。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本人
最喜爱的作品。她说这是她的“宝贝儿”。它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
姻。在奥斯汀之前,18 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
感情调和忧郁嗜好,奥斯汀则在此书中运用喜剧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
评,探索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历程。她提出了
新的婚姻观,即为财产打算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结婚只考虑财产是愚蠢的,
讲究门第的包办婚姻不堪忍受,把婚姻当儿戏毫不足取,理想的婚姻要以感
情为基础。正因此书反映的新型婚姻观更接近现代生活,这就使《傲慢与偏
见》一书的思想成就卓然,超越了同时代的爱情小说。

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很具代表性。奥斯汀是一位不动声色的讽刺大
家。她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作为嘲讽对象,而从不关注时代巨变或是社会


纷争。这一点曾引起很多评论家的非议,但正因为她将她所熟悉的生活用精
雕细琢式的写作技巧表达出来,才显示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正如她自己所
说:“我不可能一本正经地坐下来去写一部一本正经的浪漫题材的作品。假
如我必须这么作,为了不至于使我轻看自己或轻看别的什么人,我相信在写
完第一章之前我会上吊自杀。我必须保持我的写作风格。”奥斯汀还善于挖
掘人物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用委婉而优美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同时值
得注意的是作品的喜剧情调:奥斯汀用她那高超的智慧和幽默感对各种丑恶
现象进行无情讽刺。措词的幽默、构思的精巧都使这本书达到了很高的艺术
深度,作品还成功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一可爱的女主人公形象,此外,作品结
构匀称,其情节安排跌宕起伏。展示了奥斯汀的写作天赋。

简·奥斯汀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在
英国文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傲慢与偏见》的第一稿曾遭退稿,但
它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很大轰动。正如同时代著名诗人司各特所言:“我至
少是第三遍,重读了奥斯汀小姐大手笔创作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在描写
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琐事、内心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面,这位姑娘
很有才能。这种才能是我所遇到过的最令我感到赏心悦目的。若是写一些虚
张声势的文章,我可以和一般人一样动动笔。可是要我以这样细腻的笔触,
把那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维妙维肖,这确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傲慢与偏见》除以它精雕手法和讽刺天才给予19 世纪乃至现在许多作家营
养外,还成为当时妇女的必读节目,成为她们选择爱情的标准。这部小说后
来还被改编为戏剧、电影。毫不讳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在世界文学
史上已进入经典行列。

内容梗概

班奈特太太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为她的五个女儿找到合适的丈夫。为此
她整日东跑酉窜,忙个不停。但因为地处乡下,一时很难有合适的人选,恰
在此时,从英格兰北部来了一位绅士。他富有而且英俊,名叫宾利。班奈特
太太对他非常满意,但班奈特先生叫她死了这份心,因为一个绅士不会长期
留住本地。

宾利先生首次露面是在当地的一个舞会上。跟他一起的还有他的两个姐
姐、大姐夫和他的朋友达西先生。宾利很快以其仪容风度赢得当地人的好感,
并且和班奈特家的长女简一见钟情。可是他的朋友达西却冷漠而且极为傲
慢,给人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尤其是他轻慢了富有个性、聪明、伶俐、最受
父亲宠爱的伊丽莎白·班奈特,因为当她坐着没有舞伴时,他拒绝跟她跳舞,
而且她还听到他说什么他没有情绪抬举被其他男人冷落的年轻女士。但后来
他却不由得爱慕起伊丽莎白来。在另一次舞会上,伊丽莎白以拒绝与他共舞
报复了他。

在家庭互访、膳食、舞会的推动下,简和宾利的恋爱平静地发展着,宾


利的妹妹一心想追求达西,看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便千方百计从中破
坏。这引起达西的反感。这时伊丽莎白有了另一个追求者,此人是柯林斯先
生,一个可笑的牧师。他是班奈特姐妹的远房表兄,而且班奈特先生的遗产
将属于他,因为按法律这位绅士没有儿子来继承他的财产。柯林斯向伊丽莎
白求婚,却被严词拒绝。这使班奈特太太大为不满。柯林斯碰壁之后,转而
向伊丽莎白最要好的朋友夏洛特进攻,并且两个人很快结了婚。

附近小镇驻扎了一支军队。新来的军官叫韦翰,是一个翩翩的美男子,
很能获取妇女的欢心。伊丽莎白也不由被他迷住了。在交往中韦翰谈到他的
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很宠爱他,留给他一份财产,但被达西无
理剥夺了。这一点更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反感。

宾利和简眼看就要订婚了,不料宾利突然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伊丽莎白
误以为是宾利小姐和达西从中作梗,想折散这门婚事。但简仍痴心等待着宾
利回来。

柯林斯夫妇邀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见到了柯林斯
的保护人凯瑟林夫人。她因有财有势而使人们对她非常敬畏,但伊丽莎白则
泰然处之。她认为凯瑟林夫人只是傲慢而举止粗鲁的妇人。达西是凯瑟林夫
人的侄儿。伊丽莎白到那儿不久,达西便借着看姨妈的机会经常来到柯林斯
家中,并和伊丽莎白重新开始了他们的舌辩。达西极不自然的殷勤在他向伊
丽莎白求婚时达到顶点。伊丽莎白愤怒地拒绝了他如此自信和带着优越感的
求婚。她指责他在宾利和简的婚姻中充当不光彩的角色,同时还提及他对韦
翰的不公平。达西拂袖而去,但第二天又送来一封信答复她的责难。他不否
认他在拆散简和宾利,但理由是班奈特太太和她的小女儿们那不得体的举
止,还有他也真的认为简不爱宾利。另外他还揭露了韦翰一系列恶行败德。
韦翰挥霍掉全部遗产,还想引诱达西的妹妹私奔。伊丽莎白读完信后,十分
后悔,她觉得自己对达西有偏见。她没再见他就返回家了。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受舅父之邀一起外出游览。舅母提议到达西的庄
园彭伯里去看看,因为那儿的景色很美。伊丽莎白犹豫再三,还是去了。

在彭伯里,达西与伊丽莎白不期而遇,而且彼此非常困窘。伊丽莎白从
未见到过他如此彬彬有礼。他还请求允许他妹妹去拜访伊丽莎白。事后,伊
丽莎白也回访了她。但达西家与伊丽莎白一行人之间愉快的交往突然被打断
了。因为简来了一封信,告诉伊丽莎白说,小妹丽迪亚与韦翰私奔了。伊丽
莎白把此事告诉达西后便匆忙赶回家中,几天后,这对私奔的恋人被找到了。
他们已经结了婚。在丽迪亚一次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不小心说漏了嘴,透
露了韦翰与她结婚的真象,原来是达西设法找到他们,替韦翰还清了赌账,
并给了他一笔巨款,他才答应与丽迪亚结婚。伊丽莎白从舅母那里知道了事
情的真象,心里百感交集。她一想起自己以前那样厌恶达西,对他那样出言
不逊,就万分伤心,不胜惭愧。同时,更激起了对达西的爱。

不久,简和宾利从伦敦回来,并很快就订了婚。班奈特太太对此非常满


意。过了不久,凯瑟林夫人出人意外地造访了班奈特家。她听到了达西与伊
丽莎白订婚的传闻,而她却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她以她那特有的
无理方式告诫并责令伊丽莎白不要接受达西的求婚。这位勇敢的姑娘不受盛
气凌人的凯瑟林夫人的恫吓,冷冷地拒绝做出不与达西结婚的保证。她不能
肯定自己是否还有机会,但她决定不再掩藏自己的感情。

这一次不同寻常的来访扰乱了伊丽莎白的心绪。但不久她就认识到,她
与达西之间的相互谅解正应该归功于他姨妈的来访。可悲的凯瑟林夫人弄巧
成拙,向达西复述了伊丽莎白的谈话,使达西了解了伊丽莎白的真实心情。
于是在他们再次见面时,达西不失时机地又一次表白了他的爱意。伊丽莎白
由于这段时期情感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这番盛情美
意。

当班奈特先生得知达西的求婚时颇感意外,因为他一直认为伊丽莎白非
常讨厌达西。这时伊丽莎白才真正觉得遗憾,她感到要是以前她能入情入理
地评价一个人的话,现在就可以省去许多令人非常尴尬的解释。但她最终消
除了父亲的疑虑。

终于有一天,简和宾利、达西和伊丽莎白两对新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经过许多波折之后,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班奈特太太送嫁了她最得意的两个
女儿,这是她作为母亲感到最幸福的日子。

精彩篇章推荐

1.第9~14 页伊丽莎白和达西首次相遇于舞会一段,作者以精致的
笔法,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成功地将两位主人公推入我们的视野。同时
用大段笔墨描写舞会的盛况,各色人物的表现,显示了奥斯汀精雕细琢的艺
术技巧。
2.第40~69 页伊丽莎白在内瑟菲尔德庄园照顾简而引起卡洛琳嫉
恨一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入青年男女的感情世界,通过各种偶发事件生
动刻画出卡洛琳的醋意、达西的殷勤和伊丽莎白冷淡的场景,将三者之间的
关系清晰展现于我们眼前。
3.第122~127 页柯林斯求婚一段,以嘲讽的语调和智慧的语言将
一幅丑态图逼真描摹出来,引人发笑。
4.第214~220 页伊丽莎白和达西在柯林斯家争吵一段,这是本书
最精彩之处,也是两人感情发展的转折点。两人语言的精致、情绪的爆发以
及环境氛围的烘托都是那么和谐、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5.第360~361 页伊丽莎白得知丽迪亚成婚真相后的自责一段。奥
斯汀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伊丽莎白的心理活动,无论动作、语言及内心独白
都恰当展示了她懊悔的心情,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6.第391~398 页凯瑟林夫人上门发难一段,妙趣横生,极富戏剧
性。

精彩语言辑录

△对于生活中忧虑的缓解方法是走亲访友和打探新闻。
△在婚姻问题上,唯利是图和小心谨慎,这两者之间区到何在呢?
△孩子们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娶他们所喜爱的姑娘的,除非他们所喜
爱的姑娘很有钱。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遮盖住对自己所
钟爱的男子的感情,她或许会失去得到他的机会。
△什么事都可以随便,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要结婚。
△假如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男人,只要女方不故意瞒住男方,男方
一定看得出来。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英)狄更斯

成书时间:1850 年

类别:长篇小说

版本推荐:董秋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19 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
(1812~1870)的代表作。描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
求出路的故事。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它
作品。

故事写孤儿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了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
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
幸福。环绕科波菲尔一生所出现的人物的悲欢离合,多方面揭示出当时社会
的真相。与科波菲尔相似,狄更斯从小也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他从小家境贫
寒。父亲曾带他到酒店表演节目以挣钱。10 岁时,全家被迁入负债者监狱居
住。他11 岁时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
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里留下
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
这也是他成功创作《大卫·科波菲尔》的原因之一。正如他对他作品的最后、
最亲切的评价“像许多溺爱的父母一样,我在内心深处也有一个最偏爱的孩
子,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王”,他勤于创作,甚至死去时还正在进行
一部小说的写作。在死后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批丰厚的文学宝藏。从成名作《匹
克威克外传》开始,34 年创作生涯中,他写了14 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未


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代表作有《董贝父子》、
《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等。在英国,他的
名声已超过了首相,并且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狄更斯在这篇小说中也体现出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因为是一部半自传体
小说,主人公大卫的形象就因融入了作家的复杂心情而显得格外突出。这一
改狄更斯早期小说虚构性强的特点而别具风采。大卫是一位由个人奋斗逐渐
由底层上升到了事业和爱情的顶峰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作者着重通过人物的
容貌、言谈、动作、服装、习惯,以至某些怪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