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忘却了她。然而,这一次无结果的恋爱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度的损伤。
由于马塞尔的身体状况不佳,家里人安排他同祖母去了疗养地巴尔贝克
海滩。在那里,一群妙龄女郎吸引了马塞尔的注意力,他想尽办法结识了她
们,并被其中一个叫阿尔贝蒂娜的女孩所吸引。他认识了祖母的老朋友维尔
帕里西斯夫人,她是盖尔芒特家族的一个亲戚。维尔帕里西斯夫人把他介绍
给自己的外甥圣洛普和查尔路斯,马塞尔和圣洛普很快成为亲密朋友。后来,
他又结识了圣洛普的情妇,一个名叫拉谢尔的年轻犹太女演员。而查尔路斯
对于马塞尔一直既妒羡又憎恶。马塞尔最终认识到他恶魔般的天性。
马塞尔回巴黎后被介绍到盖尔芒特的时髦圈子里,他在那里熟悉了圣日
耳曼城乡大贵族的私生活。他对沙龙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对维尔迪兰夫人家
兴味浓烈。不久,他回到巴尔贝克海滩,祖母在一天散步时突然中风亡故。
这个心地善良而无私的老妇人的亡故,使马塞尔第一次意识到他那些徒有其
表的朋友的生活实则空虚无聊。为了寻求慰藉,他去找阿尔贝蒂娜,然而由
于他总想让别人迁就他,整日里又耽于自己的怪念头,终于阿尔贝蒂娜离开
了巴贝尔克。与阿尔贝蒂娜在一起,他并不快乐,然而失去她,又使他觉得
苦恼。后来,他得知她不幸从马上跌下来摔死了。不久,他又收到她生前一
封信,表示她一定要回到他身边。
马塞尔想找旧朋友散散心,可他很快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朋友
都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斯万先生患重病即将死去,希尔贝尔嫁给了
圣洛普,维尔迪兰夫人继承了一笔遗产,正在结交新贵。
马塞尔的体质日愈恶化。战争期间,他在疗养地渡过了漫长的一段时光。
当他回到巴黎时,看到了时光更大的魔力:圣洛普战死了,他的情妇拉谢尔
成为名演员,斯万死了,斯万夫人再嫁,成为各种时髦场合的名女人。盖尔
芒特斯王子丢了财产,因此与维尔迪兰夫人结婚。
马塞尔最后一次去盖尔芒特斯公主的豪华住宅参加招待会时,见到了希
尔贝特与圣洛普的女儿。这时,他意识时光飞逝如电,往昔如同一场幻梦。
在盖尔芒特的书房,他无意中取下乔治·桑的一本小说,想起了许多年前在
贡布雷那个难以忘怀的晚上,母亲曾给他读过这本小说。突然,他又听到斯
万先生去世时的钟声,他知道这钟声将永远在他的记忆中回响。他认为,在
他荒度过的生活中,一切都始于那个久远的童年时的夜晚,而在自省的那一
刻,他发现他所熟识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虚掷了年华,于是他试图用记忆追
回那已失去的一切。
精彩篇章推荐
1.第一部第一卷马塞尔年幼时在贡布雷渡过的那个难眠之夜,因为
母亲在临睡前未安慰他,使他第一次留下了痛苦的记忆,这是整部小说之源,
在全书结束时又回到这里。
2.第二部第一卷马塞尔在与母亲品尝小甜点心时突然回想起自己幼
时在贡布雷姑妈家吃过的“小玛娜莱娜”点心的滋味,这一感知使他重新回
忆起在贡布雷渡过的所有生活。这是本书的著名片断,为无数“普鲁斯特迷”
津津乐道。
3.第二部第二卷马塞尔在巴尔贝克海滩渡假时被一群沙滩上的妙龄
少女迷住了。在这里,他仿佛是在与美到极致的梦幻作快乐的追逐,让人联
想起伊甸园的故事。
4.第三部第二卷与阿尔贝蒂娜相恋的时光使马塞尔从多方面明白了
爱情的真实含义,他认为爱是恋人们想象之物,它无法在尘世中找到相对应
的影子。
5.第五部马塞尔试图把阿尔贝蒂娜囚禁在自己身边,实际上他正在
失去她,与这个善于逃逸的女人的周旋一度成为马塞尔生活的目的。作者告
诉我们,已经过去的情感不可收拾。
6.第七部不再年轻的马塞尔躺在床上,怀想过去的生活,他想用追
忆重现昨日的时光,这一部分实则实现了小说关于时间的主题,即用记忆来
完美与重建逝去的年华。
精彩语言辑录
△我只能把妈妈通常在我入睡时到我床前来给我的那既可贵又纤弱
的一吻,从餐厅一直带到卧室,我脱衣裳的时候,还得格外小心,免得
破坏那一吻的柔情,免得它稍纵即逝的功效轻易消散化为乌有。
△这个时时浮现在眼前的,想象的幸福,帮助我忍受了真正的幸福
的毁灭。不爱我们的女人犹如“失踪者”,尽管我们知道再无任何希望,
我们仍然期待,等待稍稍一点儿动静,稍稍一点儿声响。
△也许从未体验过的快乐事实上并不存在,也许到了眼前,这种快
乐的神秘性就烟消云散了,也许这只是欲望的一种投影,一种海市蜃楼。
△我看圣日耳曼区的所有的快乐显现在我面前,集中在她(盖尔芒
特夫人)矮小的身躯下,就像集中在一只贝壳里,夹在玫瑰色珍珠层那
发光的壳瓣中间一样。
△真正的美是那么特别,那么新奇,以致我们看不出那是一种美。
△月亮已悬挂在空中,宛如一瓣小心剥净的桔子,尽管表面有些损
伤。再过数小时,它也许会变成一弯铮铮的金钩。
△在极大多数情况下,爱情只有在融进一种唯恐失去它或是担心不
能得到它的情绪时,才会以形体作为对象,而这种忧虑又跟形体有不解
之缘,它给形体添上了一层甚至比美貌更为吸引人的光彩。
△当那只铃儿发出了丁冬响声的时侯,我已经存在,而自那以来,
为了能永远听到这铃声便不许有中断的时侯,而我没有一刻停止过生
存、思维和自我意识,既然这过去的一刻依然连接在我身上,既然,只
要我较深入地自我反省,我就仍能一直返回到它。
《战争与和平》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成书时间:1869 年
类别:长篇小说
版本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19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从19 世
纪中叶开始到20 世纪初,他在俄国文坛上驰骋达60 年之久。他一生创作了
大量的文学作品,对俄国和世界文学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公认为是世
界上最杰出的两三位文豪之一。当我们历数他的优秀名篇时,不能不首先提
到《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作者前期生活的结晶。青年时期,托尔斯泰曾参加军
队,并以中尉衔退役。他在法、德、意诸国都游历过,对俄国落后的现实有
着较为清醒的认识。1856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呼声下被迫废除了农
奴制,并赦免被判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托尔斯泰。他决
定为自己所尊敬的十二月党人写一部小说。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原定的构思
不断被修正。到1864 年,他写完了第一卷《1805 年》,这时主要表现1805
年至1820 年这15 年的俄国历史面貌,而到1869 年秋天,小说已演变为再现
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小说。托尔斯泰给最后的
定稿以新的名称:《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从最初的构思到创作完成,前后历时13 年之久。小说以
四个豪族作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展现了俄国历史的
生动画面。它共计描写了559 个各色人等,可以说是世界文学中出现人物最
多的一本小说。显然,这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长达130 万字
的长篇巨著。
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
局。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
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他把一幅波澜迭起又层次井然地向
前推进着的历史画卷写得有声有色。有张有弛而又富于变化,构成了完整的
格局。同时,作者还在该书中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物。
他们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又共同体现着鲜明的俄罗
斯风情,令人读来生动亲切,不忍释卷。
1869 年,《战争与和平》正式出版单行本。它那新颖宏大的艺术结构,
广泛深入的生活概括、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俄
国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几乎公认托尔斯泰为文
坛盟主。屠格涅夫说:“托尔斯泰伯爵的近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集叙
事诗、历史小说和风习志之大成的、独树一帜的作品。发表以后,它在公众
的心目中就断然占据了首屈一指的地位。”法国著名的作家福楼拜在读了《战
争与和平》之后,对托尔斯泰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道:“这是莎士比亚;
是莎士比亚!”
实际上,正是这部巨著,使得托尔斯泰当之无愧地成为俄国19 世纪文学
史群星闪烁的夜空中最亮的明星。欧洲其它国家研究俄国文学,很大程度上
就是研究托尔斯泰。
100 多年来,《战争与和平》不断地得到人们的大力推崇。它先后被翻
译成英、法、意、日、西、中等十几种语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有人在统
计了《战争与和平》近百种版本后,断言:这是世界上版次和印数最多的一
部长篇小说。的确,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一部小说能像《战争与和平》这样受
到如此热烈、如此崇高的赞誉。人们称赞它是“生活的海洋”、“生活的森
林”、“整个的世界”、“第一流的作品”、“19 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
作品与创造”。。
后来,许多人正是把《战争与和平》当作俄国19 世纪初的时代教科书,
从而了解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列宁曾对高尔基谈起这本书和托尔斯泰:
“老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在欧洲,有谁能够同他并肩媲美呢?——
一个也没有!”
毫不夸张地说,托尔斯泰和他的《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
不朽丰碑。
内容梗概
1805 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
然而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是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
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之后,就提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的刚留学归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
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
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到这一点,便企图把美貌
而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
至。
同年11 月,安德烈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历尽种种艰难
后,他回到秃山。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
死去了。安德烈陷入孤独和绝望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
心终老于领地。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发现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存在暧昧关
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便与多勃赫夫进行决斗。在幸运地击倒对方后,
彼尔即与妻子分居,他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问题的困扰之中。不久,彼尔加
入了共济会,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学。他又怀着宽宏大量的良心,接回了妻
子。
1807 年2 月,俄奥联军在埃尔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鏖战,双方损
失都很惨重。6 月拿破仑与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 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公爵。在公爵家
里,他立即为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女儿娜达莎所吸引。娜达莎答应
了他的求婚。但秃山老公爵认为她不够富有,年龄太轻而加以反对。最后双
方相约,一年后成婚,不久,安德烈出国了。
娜达莎伤心地同意等待一年,却又无法忍受寂寞。她结识了爱伦的兄弟
阿纳托尔。在他的诱惑下,二人决定私奔。至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
效。
这对安德烈骄傲的性格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痛苦不堪。然而由于
军务缠身,他对此事又渐渐淡化了。
1812 年,拿破仑率先撕毁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俄法
两国再度交战,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心阻止法军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战
术失误和其它原因,并未使俄军毕其功于一役。战役还不断进行着,双方损
失都很惨重。最后,俄法军队在博罗狄诺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战。显
然,这是俄军所进行的最糟糕的战役。库图佐夫不得不痛心地宣布军队无力
保卫莫斯科;拿破仑则作为胜利者进抵又一座空城。
安德烈在博罗狄诺战役中身受重伤。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
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意外地在伤员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
她向他谢罪,并热情地看护他。彼此间又旧情重萌,但为时已晚。安德烈伤
口恶化,不久即在睡梦中逝去。
彼尔留在莫斯科,决意做一名民族英雄。他化妆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
破仑,但在一次为解救一位遭受法国士兵凌辱的俄国妇女时,被捕而成为俘
虏。彼尔的妻子爱伦在战火中,仍然难以抑止自己的放荡行为。最后,因误
食堕胎药而死亡。
拿破仑的军队在空城莫斯科完全分崩离析,他疲劳地等待着,寄希望于
沙皇要求他签订和平协定。但是这一天迟迟不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回师法
国。
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彻底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恣意抢
掠的乌合之众。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彼尔也重
获自由。俄国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彼尔回到莫斯科,恢复了同罗斯托夫和保尔康斯基一家的友谊。娜达莎
吸引了他,而他也突然意识到娜达莎已长大成人。于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