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2-黄河殇--1938·花园口-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挡车工一辈子都用双手捻纱头,柳韵贤却能毫不费力地单手捻,不仅单手捻,而且两只手同时捻接两根纱头。到后来,她还能表演双手和嘴同时捻接三根纱头的特技,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一时引起轰动,被武汉报馆誉为“纺纱奇迹”、“赛裕华”等等。通常一名女工巡看一台纺纱机还忙得脚不沾地,但是柳韵贤却能独自巡看两台机器,而且不慌不忙游刃有余。纱厂前辈感叹地说,有幸目睹柳韵贤巡纱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啊,她像传说中的月光仙子,步履轻盈身姿飘逸,春风一样在机器的丛林中巡游穿行。
张松樵一下子惊呆了。
从那一刻起,上帝抛出的命运红线落入张松樵心头,令他无可逃遁。据说张松樵向他的纺纱女工求婚时只有一句话,他说:给我生一群儿子吧……我一辈子对你好。
柳韵贤从档车女工变成我奶奶只有十八岁,她果然不负厚望一连为丈夫生下三个健壮儿子,其中第二个邓姓儿子的血液就一直流进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血管里。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俺们都是河南老邓家的香火传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武汉,战争脚步越来越近。这一年张松樵已有六十六岁,柳韵贤三十一岁,而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我父亲邓述义只有十二岁。
我的家族大难临头。
2
徐州战败,蒋介石在党内地位岌岌可危。
如果说抗战使蒋介石的声望一度达到顶峰的话,那么随着首都南京陷落和战场节节败退,委员长的威信已经一损再损跌入谷底。而以汪精卫为首的反对派则趁机步步紧逼,叫嚷要检讨什么“对日战略的重大失误”,“十个月武力抗战的严重后果”等等,迫使蒋介石承担军事失利的重大责任,并不得不口头向中政会申请处分。反对派占了上风,得寸进尺地提出实行“党内弹劾制”,毫无疑问这是用心极为险恶的伏笔,是党内夺权的预谋,接下来就该轮到汪精卫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幸好拥蒋派奋力反击,令弹劾决议案不了了之。汪精卫欲借日本人之手来达到夺权目的,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蒋介石呵呵冷笑,他要用一个大大的军事胜利来回击日本人,同时巩固自己在党内的统治地位。
《黄河殇》 第二部分第五章 风云突变(2)
外出视察军队的蒋介石半夜才返回武昌东湖官邸,不料睡下不久随即被人唤醒。由于领袖长期患有神经衰弱症,睡眠受扰最易暴躁,所以通常没有人胆敢在他休息时候去惊动这位大人物。但是这天不一样,当他刚开始昏昏欲睡时一只手轻轻摇醒他,蒋介石睁开眼睛,看见是夫人宋美龄。
夫人抱歉地告诉他,前线有重大敌情,何总长白副总长已在官邸等候多时。对蒋介石来说,睡不睡得着觉都是一种特权,谁叫他是君临天下的委员长呢?
在客厅里,焦急等候的何总长向他报告说,接第一战区急电,一股来路不明的敌人出现在豫东民权县附近,正在逼近陇海铁路,已与我军发生战斗。
民权为我军战线后方,这个突如其来的敌情显然大出蒋介石意外,他瞪着眼睛厉声问道:这股敌人究竟从哪里钻出来的?有多少兵力?番号是什么?他们有何作战意图……嗯,都搞清楚没有?
白崇禧答:第一战区刚刚得到报告,第八十八师一部已经与该敌人交火,暂时还没有更多敌情报告。
蒋介石眉头紧锁,身为军队统帅的他当然十分清楚陇海铁路的战略意义,一旦铁路被截断将直接威胁薛岳兵团三十万大军退路,进而威胁开封和郑州。令人不解的是,此时徐州会战刚刚结束,日本人有可能大举进攻吗?这是寺内寿一玩弄的花招还是进攻中原的信号?从战略上讲,敌人立即发起新战役的理由并不充分,难道他们真要不顾一切与我军决战?还有东京那个“不得逾越徐州战线”的命令又当作何解释呢?
种种疑团在脑海翻滚,令蒋介石一时难以作出判断,只把画满问号的目光投向他的参谋长。何应钦指着作战地图解释说:根据情报,目前徐州当面的华北派遣军尚无大规模调动迹象,而北上增援的敌华中派遣军主力也在陆续撤回长江以南地区,种种迹象表明,敌人近期大举进攻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白崇禧补充说:从敌人失事飞机上缴获的文件来看,东京把重新进攻的期限定在秋季或者明年是可信的。一来敌人战线太长华北空虚,黄河以北地区仅有一两个师团维持占领,给我敌后兵团相当大的游击空间。二是敌人刚刚占领徐州地区,按说需要一段时间巩固战线,休整部队和补充弹药给养。
蒋介石没有说话,他从逻辑上倾向于同意总参谋部判断。客观地讲,日本人一时还不具备继续进攻的条件,他们战线背后存在若干不利的战略因素和困难,除非他们有意对此视而不见。至于这股来路不明的敌人究竟目的何在,仅仅是干扰还是试图切断我军退路,有待前方进一步查明。由于陇海铁路的安全关系重大,蒋介石指示总参谋长说:电告第一战区,火速查清敌人番号和规模,尤其是要查明敌人目的和任务,同时调集部队坚决彻底予以歼灭。
此时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中国大本营均未意识到,日本人一个穷凶极恶的战争阴谋已经悄悄迫近,寺内寿一和他指挥的十几万侵略军将疯狂挑战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民族生存的最高利益。随着两位总长相继离开,东湖官邸恢复平静,蒋介石服下几粒安眠药,重新上床与失眠症作斗争。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一份来自日本关东军的秘密报告称,中国军队与帝国皇军的差距……当在三十年以上。而西方军事家估计,如果加上社会制度、民族文明素质、受教育程度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等等因素,这个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蒋介石痛定思痛,决心大力改造中央军,全面提升其战斗力,以期缩小同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军队的差距。在这个风起云涌追赶世界潮流的时代背景下,一支具有示范效应的“德式师”应运而生。
当时德国陆军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他们拥有先进的武器,优良的装备,钢铁般的意志,绝对服从的纪律,当然还有发达的工业技术和国家生产力作为后盾等等。“德式师”体现了国民政府决心向西方学习的变革思路。国民政府大量向德国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聘请德国顾问对中央军进行严格训练,完全按照德军的作战模式分批组建若干支精锐的“德式师”,总之蒋介石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把穿草鞋的中国军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
按照德军标准,一支机械化摩步师通常要配备数百辆汽车,上千辆摩托车,百余门野战大炮和自行火炮,另有数目不等的坦克装甲车担任突击掩护任务。德军士兵装备有冲锋枪、钢盔、呢军大衣、皮靴、毛毯、照明手电、防风眼镜、刮胡刀片、行军帐篷等等,军官甚至还配备照相机和收音机。中国是个亚洲穷国,当时人均收入只及日本六十六分之一,德国一百二十分之一,美国二百分之一。如果照搬德军标准,那么装备一个“德式师”的军费开支足可以武装十几个师甚至更多中央军,很显然如此庞大的军费远远超过国库承受力。但是面对虎视眈眈入侵在即的日本人,捉襟见肘的国民政府还是痛下决心,不惜血本拨出重金购买德国装备,最初计划改造二十个德式师,后来因为经费严重不足缩减为十个师,到抗战爆发时,基本完成改造的德式师只有不足原计划的一半。
号称“天下第一师”的中央军第八十八师就是其中的幸运儿。
第八十八师前身为广州黄埔军校卫队,北伐战争中则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贴身卫士营,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卫士营扩编为“首都警备师”,所以人们干脆将其称之为“皇家御林军”。第八十八师追随蒋介石征战南北,无论军阀混战还是苏区“剿共”,以及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该师均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赢得“天下第一师”的美誉,后来名扬天下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即出自该师第五二四团。
经过改造的“天下第一师”果然面貌一新:官兵头戴德国制式钢盔,军官配备德国驳壳枪,班有国产仿捷克造轻机枪,连有机炮排,师有重炮营,配备大口径榴弹炮、野战炮和汽车、摩托车等等。在德国顾问的强烈要求下,德式师还破例配备先进的无线电台,用以加强通讯联络和机动作战能力。第八十八师官兵在待遇上也大大优于其他中央军,不仅薪水翻倍,许多军官还被优先选派到德国留学,可以说精英荟萃人才济济。
然而德式师毕竟不是德国而是中国军队,自然难免打上许多中国特色的印记。2000年我采访原南京国防部中校参谋邢李政老人,老人告诉我,德式冲锋枪闻名天下,但是冲锋枪的一个缺点就是耗弹量惊人,往往一支冲锋枪所耗弹药超过一个步枪班,所以当时国防部只允许采购少数冲锋枪来装点门面,而德式师的主要武器还是国产“汉阳造”步枪。据说当时国防部对德式钢盔和水壶大加赞赏,因为钢盔除了威武军容外,还能起到有效保护头部减少伤亡的作用,而水壶则能解除士兵行军作战的干渴之苦,并防止因喝脏水而引发的肠道疾病,当然一个更重要和人所共知的原因是价格便宜。但是呢大衣和军用皮靴却没有受到青睐,国防部认为这些装备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并且价格不菲,所以蒋委员长亲自批准采购钢盔水壶而将呢大衣和皮靴从采购清单上划掉。
1938年春天,一股来路不明的日军出现在豫东民权县城附近,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奉命反击,火力强大的“德式师”一通炮轰就把日军打退十几里。根据日军还击的火力判断,这股敌人没有携带重炮,也无坦克装甲车掩护,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小股渗透部队,其规模不会超过一个大队(营)。
《黄河殇》 第二部分第五章 风云突变(3)
4
新八师师长蒋在珍接到副师长朱振民电报,告知集团军下达紧急命令调往豫东前线驻防,于是提前结束养病匆匆从汉口返回郑州。
徐州会战前夕,大本营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战区,统一指挥对日作战,其中尤以郑州第一战区位置最为重要,管辖兵力也最多,除中央嫡系外,还有许多来自各省的地方抗日军队。派系一多,难免关系复杂,发生互相扯皮勾心斗角的事情也再所避免,比如这支来自贵州的新八师名义上归属第二十集团军节制,但是该师无论部队建制还是指挥权都完全保持独立,听调不听管,这便是民国初期地方军阀体制延续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第二十集团军为原西北军,也是个临时单位,总司令商震上将为晋军将领,麾下都是那些从华北战场上退下来的军队如东北军、西北军、鲁系、奉系、皖系等等。抗战初期日本人大肆宣扬在华北取得的所谓“惊人战绩”,比如一个中队(连)击溃中国军队一个团,一个大队(营)消灭一个师,他们的对手都是上述这些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的杂牌队伍。这次新八师接到的命令是限期开拔到豫、鲁交界的考城县驻防,原驻地京水镇由河防军刘和鼎部接管。
蒋师长一眼看穿这道命令背后隐藏的图谋和那张老谋深算的狐狸脸。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军队吃粮当然全靠驻地筹措,富裕之乡的郑州郊区理所当然就是新八师的米粮仓。而豫东考城则是一个以黄涝和风沙盐碱闻名的不毛之地,你换到那里驻防不就等于喝西北风吗?河防军本来驻防中牟、考城一带,军长刘和鼎与商震总司令关系密切,这只皖系老狐狸一直觊觎新八师驻扎的京水镇,必欲取代而后快。
地盘之争关系重大,虽无枪炮硝烟,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蒋师长一下火车就直奔商震官邸,他向总司令大倒苦水,比如战区拖欠薪饷达数万元啦,春季补充新兵和装备未到,部队缺员严重啦,恳请总司令先予解决然后再行调防。但是上述各项恰恰都是最令上级长官头疼的难题,因为抗战爆发国库空虚,连中央军都发不出薪饷,各省财政更是捉襟见肘,集团军是个空架子,哪来经费满足新八师的要求呢?兵员得不到补充则是普遍现象,有的部队缺员高达一半,所以总司令清楚这是蒋师长在同他讨价还价,集团军显然难解新八师的燃眉之急。
蒋师长还带来一封来头很大的私人信件,写信人是蒋师长的贵州同乡、黄埔一期毕业的何绍周将军。何将军时任另一支贵州部队师长,他在信中极力为同乡说项,使得总司令更加左右为难。官场有自己的潜规则,怎么说你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啊,因为这位何将军还有一个特殊关系,他是总参谋长何应钦将军的亲侄儿。
于是新八师的调防命令就无限期拖延下去。
进入五月,随着徐州会战失利,中原形势骤然紧张,一道由战区总司令程潜上将签发的调防命令下达新八师。程长官是个元老级大人物,连蒋委员长都得让他三分,这回蒋在珍再也顶不住了,他没有胆量同总司令讨价还价,只得服从命令准备开拔。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新八师准备撤离郑州,将京水镇拱手让给刘和鼎之际,豫东方向的考城县忽然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当地驻军遭遇数目不详的日军进攻,考城宣告陷落。
由于敌情不明,战区命令新八师暂停调防原地不动,已经先期开拔的蒋师长率领第一团就在开封城外修筑工事等待命令。
5
大名鼎鼎的特务队长“肖金刚”奉命赶赴前线。
肖金刚本名肖乾龙,是原西北军中威震敌胆的侦察英雄。特务队直属战区长官部,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