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我是一名华裔美国士兵 >

第3部分

我是一名华裔美国士兵-第3部分

小说: 我是一名华裔美国士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没给老黑挂第二个电话。我也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我想,现在他的战争更加具体,还是不打扰他了,我还年轻,还没到怀旧的年纪,以后路过那儿或者旅游再去他家蹭饭吧。    

  父亲说第二天带我去他的老哥们儿那里走动走动,那些叔叔爷爷都想召见这个侄子,并提醒我,只负责听,别多说,不要反口,例如那个赵爹,他崽女就只给他看中文报纸,他前段时间还专程去外地参加反战游行,他喝茶都会骂娘的,你就听着,啊,听着,懂吗?  在家呆了几天,吃得油头大耳。晚上还不过瘾,又跑到厨房偷吃,还好,老母知道我的习惯,都在冰箱里留着东西,还在厨房守着我,她阴阴地一开口,我还以为中了埋伏。  后来老母和我闲扯,问我有没有看中什么姑娘。我说,我打算回中国,伊拉克没有。她立即补充:“对,对,伊拉克的我是绝对不允许你找的,哪个国家都成,但伊拉克的不成。”   我透露了我想回中国一次,她没有拒绝,也没有表态,叹了口气:“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了,你爸爸估计一辈子都不想回去了,但说他不想吧,你看他这日子和国内的时候没区别,吃的、穿的都一样,现在是我照顾他,所以他觉得没区别,要是我走了,他得马上学会做个美国人。”  我突然就觉得,这是句大大的重点,母亲继续说:“你先回去看看,如果合适都可以考虑在那边原来住的地方买个房,我要是比你爸先走,你就把他弄回去养老吧!”  “我也不是不知道国内的情况,你看看赵叔,我们原来华盛顿那会儿的那个,还记得吧,他一家人不又回去了,在上海,还是生活得很好的。老头子经常给我读国内的报纸,我那会儿在华盛顿给那些留学生做饭菜,那帮小伙子家里都很不错啊,我们家我们三个人还算是中国人,你妹妹可就不一样了。另外,你父亲的膝盖要能回去治疗就最好,那里便宜。”  下飞机到现在我坐在这个网吧的位置上,一直有种错觉,一个家族历经20年的颠沛寻找的自由世界,好像就是这里。


第二部分:军人 只是我的一份职业军人 只是我的一份职业(1)…(图)

  我不是军事学校毕业的,也没有任何Arkansas血统,是个Pure Chinese(纯粹的中国人),我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头脑发热才进的部队。    911后的空前热情已经消失了,美国人开始后悔,大部分的老百姓不再支持这场战争,兵源成了很大的问题。政府的征兵组织到处都有办事处,是交给专业的商业公司去运营的,纽约的办事处就租赁在一位杰出的华商的大楼里,我在那里做出了决定,轻率而没有通过大脑。  我印象里和我一批的人有的被送到了弗吉尼亚州,有的被送到加拿大,我见过他们几面,从此再也没有在伊拉克相遇。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服役,但我还记得征兵广告的商业程度。  在普通生活里,多党国家的老百姓对政治有种娱乐性同时也有种使命感,例如那个《华氏911》电影就是娱乐性和党派性同样兼具的东西,大部分的美国人还是能分辨娱乐和政治的关系的。在美国媒体里,玩笑戏弄一个政治人物简直是小儿科,但这点如果和加拿大相比,则可以甘拜下风。《华氏911》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它和选举时候互相丑化的各种各样的动画小电影差不多,不过这次是拍的比较全面,更大了。我入伍时候看到的招兵广告就是这样的,一个美国士兵站在两幅大的墙壁画前面,指着其中一幅画上的老萨说,是他让我参军的,不是另外那个家伙(另外一幅画是小布),由此可见其中微妙的关系和意义。  我第一次踏上伊拉克是在2003年5月11日,我在伊拉克执行了8个月的任务。今年8月,我又将返回伊拉克。  我是在纽约的FORT DRUM进行训练和开始服役的,隶属于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突击连。有先例证明,也可能是军事教官的错觉,他们认为亚洲人适合侦察。美军重视战地培训,很多新兵包括教官几乎一入伍就被派遣过来了。虽然在国内新兵都是一起招募的,但上了战场必须被打乱,会和老兵甚至多兵种混编,很多军事学校也派人过来,有的还带着课题,例如组织、战术、规则、训练计划等等。    

  第十山地师在战争爆发前,突击连就已混编进入了伊拉克,集结在沙特和科威特的CG…21军营,在后期第十山地师负责联军总部附近的清剿和巡逻任务。同时派入伊拉克的还有20多支部队,但对外包括101在内只有两支部队被宣布。  我们到达伊拉克后有90%的人重新被混编,我想我的大部分兄弟都是这样的。我的英文并不好,我和其他士兵的交往没有别的华裔那么密切,事实上,我是个比较孤单的人。最初的新鲜感在一周内就结束了,随后就是莫名其妙的恐惧,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干,特别害怕出去,特别厌恶联合部队的各种接待任务。  我们通常的工作在部队里叫做bomb work,而陆军的工作就是big bomb work。我本来想加入海军,但一是因为海军的资格方面比较严格,会有某些特殊的培训;二是因为陆军、地面部队的薪水不错。说实在的,我看重的主要是优厚的待遇。至于入籍(美国军人可以无条件成为美国公民)我倒并没有很看重。  关于薪水,参加战斗的人员收入最多,最危险的工作收入最多。在国内,年薪不到3万美金,但部队福利还算可以,对穷人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对富人来说最高补贴也没用。美国政府想给所有带到战场的东西都买保险,包括车辆、人员,甚至武器,但他们自己并不用支付这笔保险费,而是强迫供应商去和保险公司打交道,把保险的钱强制到他们那里支付。我有朋友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我的朋友说,卖给美国部队的军火鲜有赚钱的。但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那是因为,美国人用过的武器就是一次成功的世界级的广告,而事实就是这样,所以那些公司宁愿在美国这里做赔钱买卖,也不愿意失去这个最好的广告代言人。   徒手搏斗我们上过些训练课程,但真打起来就是靠蛮力的那种,没什么技巧。我们是普通士兵而不是什么特种部队的,训练没他们那样苛刻,实战也不及他们几分之几,所谓职业军人就是个full time,我呢无非就是part time了,确实,工作而已。


第二部分:军人 只是我的一份职业军人 只是我的一份职业(2)…(图)

  从参加部队以来,在训练的时候我都是徒手和美国人打,至于我的刀,主要是割绳子、切水果用,再牛的刀也是干这个用,还有点心疼呢!手枪基本没开过,发泄的时候对天开几枪,步枪使用的比较多。我很不习惯用水袋,许多士兵也都不喜欢,因为背负了几十斤的水袋,跑几步你就会觉得肺活量不够吸水了,所以还是用水壶的最多。突击部队很多就是用塑料汽油桶装水,之后放在车上。可能用得最多的是毛巾,是那种容易干的,越多越好。  招兵的时候待遇都写在那里了,渡假方面很激动人心,所以这可能也是我考虑的主要因素。我参军和很多年轻的孩子参军目的完全不一样,我无所谓国籍,要入国籍,我呆的时间已经可以入几个了。一个最简单的效忠,我父亲、母亲都没入,最终,我们还是舍不得那个根。没有不入的具体理由,但似乎又没有放弃的具体理由。很多孩子的确是为了这个。   我是一名普通的华裔美国士兵,士兵在美国并不是什么很强或者很特殊的角色,我不是军事学校毕业的,也没有任何Arkansas血统,是个Pure Chinese(纯粹的中国人),我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头脑发热才进的部队。军人不过是我的职业身份。    

  我在伊拉克呆了不到9个月时间,但驻扎在科威特的时间有半年,总共记得是11次进出伊拉克。突击部队经常换防,退到二线接受心理和医疗检查。因为在比较平静的战场里,陆军部队的士兵需要保持旺盛的直觉。这十多次进出,我们连里损失了6个弟兄,其中缅因州就贡献了4个。我熟悉其中4个,全部是在集结时候混编认识的,其中有个口琴吹得非常不错,有时候会无意中想起他的琴声。  在战场上打击对方的比例,应该是3:2:1,海军/空军/陆军(海军包括了海军航空兵)。但阵亡比例是倒过来,所以海军是相对最安全的,但也是最枯燥和无聊的,其中尤其是潜艇部队。现在部队里普遍认为,潜艇续航1个月就不是人道的了,没有什么比封闭更加可怕的事情。陆地部队也是一样,例如外面很乱,被围困,上面下命令不准出去,这样的情况持续一周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伊拉克的大栅栏里,你惟一能看到的就是天空。所以,宁愿出去巡逻也不愿被封闭,甚至可以说,宁愿死也不愿意被封闭。  能把这些说给国内的朋友听,真好,因为我不是西方人,我还是无法融入真正的美国中间去。例如白人,在战场上交往的朋友可能会比美国社会交往的关系要强一点。我们的教官是个很牛的人,经历一堆,不过退伍后惟一的打算就是去家乡的一个夜总会做保安,就好像讲一个国内的少校退休后去给人家看场子一样。白人很少担心自己前途。我不同,我是中国人,脑袋里总是弯弯曲曲的,我总在想我退伍后能干什么?我估计我什么都干不了,我回到家乡,真觉得自己是个土包子,如果有份保安工作我也干。在一个不需要战争的国家里你会开枪,那你不是罪犯就是警察,但我不想做警察。


第二部分:军人 只是我的一份职业相信蝙蝠侠的新兵(图)

  这三个士兵是从其他连队过来的,中间那个是狙击手,最后那个是新兵,他在一个叫安琐的地方被炸死了。     这种年龄不大、思想单纯的新兵是军营里最多的,我觉得即便是35岁的新兵有时也像个孩子,他们不考虑未来,也没什么长远计划,把战斗看成去旅行一样。我是中国人,我不相信蝙蝠侠,但是他们相信,所以很多人因此命都没了,Lee是他在伊拉克改的名字,军牌上的名字我不记,我就这么叫他,拍这张照片后72小时他就死在检查站了。    

  大部分的士兵都想刻意的去迎合伊拉克人民,例如微笑或者招呼,他就是这么给炸死的,他21岁。  波斯湾战争已经过去了,美国又做了次世界级棒槌,战争本身的正确与否我无法做出任何的回答,就让历史来证明它最终带给伊拉克人民的是灾难还是自由吧!对于如我一样的大部分美国人,我是说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其实都一无所获。那个叫lee的士兵死在了那里,莫名其妙的,他没有抢劫过一个伊拉克人,也没有带走一勺石油,就这么结束了。这就是事实,或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但事实就是这样。


第三部分:沙漠里的音乐美军不是装备疯子(1)…(图)

  那个小孩、香烟和手榴弹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看着文章就像已身临战争硝烟和人类情感同在的伊拉克。故事让我一时无语。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一个还未蒙受太多阴影的心灵、还有一个经过战争洗礼后用平静的心去面对世界的士兵。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伊拉克、一个真实的战争场景、一个真实的美国士兵的经历和感受。    

  网友:chuxiaoxiao    美军不是装备疯子  自动步枪在伊拉克很多地方都可以获得,渠道非常多,居民手中很多都有,也有很多专门改造枪支的地方,都是传统手工,他们并不见得都是恐怖分子,而很多不过是以此为职业。    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起先对美国的军用物资很有兴趣,但这个兴趣大约维持了两周,或许还不到两周!海湾战争使用的很多装备都是在新加坡囤积的,全世界采购,我肯定我们的衣服一定来源于某个华人加工厂,一个美军的感觉。    

    

  我觉得武器,特别是个人武器,其实各个国家都差不多,没有决定性优势,决定性的东西在后勤工作和部署、协调、支援能力上,而且这些人必须经常参加战争。很多通讯设备我看都是以色列的,以色列免费提供给美国人。原因是他们有几年没打过规模战役了,需要通过实战检验设备能力。不过,四个以上美陆军联队的投诉报告就能让国防部无条件地撤换某种设备。所以,军火商在部队里整天呆着,请你喝啤酒什么的,他们都是被雇佣过来专门与基层部队搞好关系的,这和其他交易一样。  很多国内的朋友比美国士兵还熟悉装备,但真正做个美国士兵,你会发现你感兴趣的永远是外军装备。例如很多我的美国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我们部队有人甚至收藏了解放军的解放鞋,他们的评价是:这些鞋才是真正打仗的,简单、耐用、成本少、透气性能好、体重轻。  而且我认为装备和体格、人种有关系,欧美人体格都适合负重,亚洲军人灵活,天生都是侦察兵的料。我在亚洲人里算体格相当魁梧的,但我还是经常用网兜套住所有背负的东西称重量,看到底有多少,又能减多少,能扔就扔。现在的部队战斗少了,背负开始齐全了,战斗密集的时候,你看到的将是乱七八糟的样子。  在战场上,服装或者装备不像和平时期,在美陆军部队里,连级以下的机械化部队是允许改造坦克的,士兵可以对枪支进行任何更换,如果是因为枪支改造而损坏了,可以马上更换。战场的第一原则是随手、方便,而不是制式。比如一些AK的子弹,很多时候都被削掉1/3的弹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子弹进入人体内是翻滚,而不是穿透,枪管的复线被人为地磨平也是制造这样的效果,这样的子弹在巷战中非常具备杀伤力,但远距离就作用不大了。  自动步枪在伊拉克很多地方可以获得,渠道非常多,居民手中很多都有,也有很多专门改造枪支的地方,都是传统手工,他们并不见得都是恐怖分子,而很多不过是以此为职业。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武装组织太多了,我们所知道的有6000多个名目,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