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律政风流 >

第79部分

律政风流-第79部分

小说: 律政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太爷不仅仅是要雷鸣简单地从政。
雷鸣环视大家一圈,说:“大家都不陌生了,黄耿主任升迁了,我回来上班,被局里任命为负责人,在这里除了唐坤,年龄都比我长,我也没级别,所以大家叫我雷鸣就行了。我们还是按老规距办,大家有什么意见?”
大家没什么意见,这时有当事人过来办事,雷鸣就宣布散会了。
雷鸣刚刚到任第二天,仙湖开发区管委、武县建设局、武县建筑公司、武县自来水公司、池州化工集团就聘请他为法律顾问,雷鸣为此为所里争得了五万元多元的顾问费,打了一个开门红。
这几个顾问单位,除了池州化工集团是何富龙和魏真铭友情赞助以外,其余几个单位都是黄三为雷鸣引来的。
这就是黄三为人的高明之处。黄三虽然对雷鸣很有意见,甚至不敢启用雷鸣,但他仍然不会让雷鸣绝望:反正都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对他黄三没什么害处,他何乐而不为?
雷鸣为此也专门给黄三打了电话,客客气气地感谢了黄三的帮助,黄三勉励雷鸣好好工作,认真扎实地干一段时间,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有时候,人是很无奈的,人际关系就是如此微妙!
雷鸣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深刻检讨自己的行为,把工作两年来的得失一一列举。
得的方面是办了一些案件,解决了一些问题,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失的方面就是人际关系没处理好,没能好好打造自己的团队,没能在工作中积累人脉,甚至把黄三这种能影响他仕途的大人物也得罪了,失去了一次调动和平稳发展的大好机会,教训深刻。
开发区管委是副处级单位,副科级以上职位就有20个;占了全部编制的4成,而司法局有30个编制,却只有8个副科级以上岗位,差别不小啊!
下了班,大家都走了,雷鸣狠狠地把案件记录本摔在桌子上,想:狗爱XX的,我就不信,我不能把这个小所带好!
雷鸣清楚,国有律师事务所不会长期存在,他只想在这这个岗位上干上一两年就调离,要是想干律师,雷鸣还不如在经天事务所干!这个律师事务所,说白了只是一个跳板!
武县律师事务所也出过两个名律师,但这两个人出名后就已经调离了。
晚上,黄耿牵线,全所人员请武县法院民庭法官吃饭。
当律师,法官是绕不开的话题。和法官关系好了,不仅仅有案源,还会在案件判决上有很大主动权,更有甚至者,甚至可以有交易!所以民间对律师就有不好的印象,甚至被称为诉棍!
雷鸣做人还是有底线的,他不会因为案件去买通法官,他自己的案件都不这么做,为别人办案他更不会这么做,但他作为一名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他得和法官搞好关系,这个姿态是肯定得做到的!
黄耿的父亲是县委老书记,现在到县政协了。他一家几兄弟都很争气,在各自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黄耿提拔到县法制局后,在县里也小有名气,县法院的人也乐意买他的帐。
雷鸣在武县大酒店开了一个足以坐下十几二十个人的大桌,民庭一正两副还有四个普通法官都到场,事务所除了两个老同志外几个人都出动,黄耿带着大家和法院的人捉对喝酒,杨淑也把两个女法官侍候得服服帖帖。
法院的人当然不会不认识大名鼎鼎的雷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雷鸣客客气气,很多人对雷鸣能办好马一英、何富龙以及双桥镇新生村土地纠纷案等几个有名案件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因为雷鸣请客并且是黄耿出面请客,他们根本不会把雷鸣放在眼里。
法院的几个人都能喝酒,而黄耿、雷鸣和又黑又壮的王志林也是酒缸级人物,所以大家也没分上下,没多久,法院两个女法官离席回家,而小巧的杨淑则没有离开,她成了法官们攻击的对象。
一个法官倒了两大杯酒,每杯足有近二两酒,缠住杨淑一定和她干一杯,杨淑只拿一小杯要和他干杯,他怎么也不干,趁着酒意一手抱住杨淑的身子,非要她喝大杯不可。杨淑害怕得一脸惨白。
雷鸣看不过去,走过去拉开他的手说:“兄弟,她们女人不会喝酒,咱们喝!”
说完推开杨淑。
那个法官不给雷鸣面子,他把酒放下,说:“我不跟你喝”雷鸣也不脑,笑呵呵地呆在一边,杨淑赶紧回家了。
大家见状,也分头回家了。
黄耿和雷鸣留在后面,他对雷鸣说:“看来卢仕明生气了,这家伙就是好色,又小气”雷鸣说:“操,生气也不怕他,没见过这种人的,今天谢谢你了”黄耿说:“你以后得提防这人”


第147章 破产的糖厂
作为最基层的法律服务单位,武县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其实应该称为法律事务所,因为连所领导也没有律师资格。说白了,这个律师事务所只比游荡在街头巷尾的讼棍好那么一点点,但水平和收入却不一定比那么讼棍高。
有一些讼棍还是有两下子的,当然这种人很少,无良无水平的讼棍还是占大多数。
雷鸣也认识到到事务所的现状,在拓展所的业务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武县案源不少,但好的案源大多都会流到市里正规的事务所,这些所不仅牌子正规,而且人才也足,案件质量也相对稳定。武县司法局律师事务所能接到的案件,大多是那些别人挑剩的没多大价值的案源:不是标的低,就是难度大,不然就是收费难。
雷鸣想,就是有好的案源,这些人还是办不下来,还是一步一步地走吧!
雷鸣把所里在办的案件过了一遍,一一地写了代理要点,然后由所里的其他人具体办理,就是指名他办的案件,他也由别人来组织材料、自己把关并出庭。
案件数量虽然不少,但能让雷鸣兴奋的案源几乎没有。
雷鸣的目光,放在一些有风险但标的比较大或者意义比较大的案源上。
正如雷鸣所愿,案件上门了,但不仅仅够难,更是没有人愿意接的大案!
武县糖厂是一家大型的企业,资产近亿,早几年年产值也近亿,职工近千,但就是这个大工厂,说跨就跨了!
1993年,武县政府决定对武县糖厂技改,要把糖厂产能从日榨2000吨糖蔗提高到日榨5000吨糖蔗,投资为6千万元。但1994年9月,技改基本完成试车时,糖厂发生高压管暴炸,死亡5人、伤31人,一批设备损毁,技改以失败告终!
糖厂曾经是武县的工农业支柱,以前,糖厂每年加工糖蔗30万吨,产品质量稳定,是县里人渴望调入的单位。现在糖厂没了,不仅仅重创了武县工业,而且武县每年30多万吨的糖蔗要外运加工,成本提高、收购价下降、不能及时兑现收购现金,使蔗农缩减种植面积。
这些问题不是最致使的,因为为技改而扩大一倍糖蔗种植面积,当时的武县政府把这个任务作为政治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各机关部门,农民被动种蔗,甚至被拨除玉米强行种蔗,怨气本来就很大,现在糖厂黄了,不仅仅不能收购,还要送到外地,而且还不能及时得到收购款,因此这些蔗农意见很大,上访成了家常便饭,随时会暴发群体性事件;而糖厂已经存在20多年,有一大批老职工,这些人现在基本上没什么收入,其中不少是离休干部,这也成了一个火药桶。
糖厂负责留守的领导李伟生、马永芳找到雷鸣,不是因为雷鸣有本事,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被糖厂员工逼得无路可走。
糖厂负责留守的领导李伟生、马永芳本来是县工业局和农业局的副局长,糖厂技改失败、特大事故发生后,原来的厂领导已经被免职,这两个人被任命为糖厂的党委书记和厂长,过来稳定局面,但保留原单位职务。
这两个人说白了就是来当出气筒的。但这两个人也是愿意来到糖厂的,因为他们就是从糖厂成长的干部,糖厂跨了,他们比谁都心疼。
糖厂已经变成整个武县人的一块心病:当时的县领导班子因此几乎有一半人失去政治前途、书记县长黯然调离降职任用,一大批人失业、全县农民近半蒙受经济损失……雷鸣家也种植了两亩甘蔗,也在那年分文无收。
雷鸣对糖厂的印象是:大,好大一片厂区:臭,生产时臭味长达半年多;富,糖厂的子弟都是有钱人,衣服都比别人漂亮。
现在糖厂还有近400名职工在待岗,说白了就是下岗工人,有门路的都走出去自谋出路了,这些人天天找领导解决问题,他们的要求有五点:一是要严惩腐败分子、失职分子,二是要追究设计施工单位责任、三是要追究合作单位责任、四是要求重新技改重新生产、五是要求发放工资。
五点要求中,工资发放是最有效的,但也还有实施难度,只能发每月每人几十元,这已经不错了。其他能实施的,就是寻找路子,二是要追究设计施工单位和合作单位责任。
糖厂技改的设计施工单位是同一家,都是省化工工程局。而合作单位则是省化工工程局下属的一家公司——省化工发展公司。
县领导不想揭糖厂这个盖子,但情况容不得他们想怎么想就怎么做,糖厂的职工逼宫来了,要是县领导不有所作为,可能也要发生群体性事件了。
其实,雷鸣收到的也是一件政治任务,县政法委书记指示糖厂两个留守领导来找司法局,也交代司法局,做好配合工作,原则就是要保持稳定。
望着两个年过半百的厂领导,雷鸣一阵头痛,他们提供的材料不多,也没什么经费,就象他们送来的是一个火药桶。
雷鸣不能不讲钱,他说:“两位领导,我们所是自收自支单位,你们想给我们多少工作经费”两位领导明显有备而来,说:“我们单位得到县领导的指示来到你们所,我们经费很有限,几乎说是没有任何经费,我们工人锅都揭不开,不过县委领导说了,如果你们需要经费,可以向县工业局打报告,县工业局尽量解决。”
雷鸣自己本来不想作主接这摊差事,但还是没法推掉,因为谢基的电话打过来了,说县领导要雷鸣接下案件,但要维护稳定,做什么都要经过糖厂问题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后才能实施。
雷鸣想了一会,还是要两个领导写一份承诺函,说如果事务所为工厂维权成功,糖厂要支付不低于所得的3%作为代理费。同时要求,糖厂要协助事务所向县里争取前期经费的申请,如果没有任何经费,事务所可以不开展相关具体工作。


第148章 对付小人
律师事务所不是火锅店,说火就能火的,雷鸣也不心急,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参加年度律师资格考试。
从事法律这个行当,律师资格是一个标杆。本来按规定,只有本科以上文化才能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但西江省在全国来说是欠发达地方,因此户口在各县的法律专业大专生也可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按雷鸣档案上的时间,他是从1995年7月1日毕业,已经工作满年,他户口在武县,又是法律专业,所以也符合报考条件,他可以参加下半年举行的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凡是从事法律工作需要律师资格考试的人,都有律考情结。和别人一样,雷鸣是又喜欢又害怕这项考试。有不少非法律专业人士,复习三五个月就能过关,也有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考了近10次也过不了关的。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法律意识化的体现:一些很有法律实践经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僵化,不适合考试,所以不容易过关,而一些根本没上过法庭没办过案的人,很轻易就能考过了,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是单纯的,所以更符合考试出题者的思维。
雷鸣认为,无论什么样,一个人考试不过关,说明他的法律知识肯定还不过关!
根据自己的情况,雷鸣列出了三个考试复习阶段,一是按书本的要求重新学习,二是学条文,三是做练习,每个阶段一个月,务必过关!
在东湖御景的房子里,雷鸣把要学习的知识都分解到每一天,每天都要有五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大大小小的字条帖满了巨大的书房,书房里还有一件方便面、还有罗汉床可以睡觉。
雷鸣把电话号码告诉所里的同志,但并不是经常开机,雷鸣每周去所里两三次,处理好事情,就回家复习。
所里的事情,雷鸣都安排给别人去做,就是他自己的接的案件也不例外。雷鸣接下糖厂的案件,他不急着去办,但糖厂却派出一个相当精通法律的人协助雷鸣,让雷鸣大喜过望。
糖厂的这个法律爱好者叫梁文,梁文30多岁,85年从西江大学政治系毕业分配到糖厂工作。梁文学的不是法律,但他的一个教师是法律名家,在这个教师的影响下,梁文法律知识也学得很不错,但他的教师过世后,梁文就没再学习法律知识,现在下岗了,他不得不重新拾起这一行当,还在县司法局备了案,经常帮别人代理案件赚生活费。
雷鸣给梁文列了一大串提纲,让梁文去收集资料,县里也给事务所拨款一万元,资金不多、案情复杂,雷鸣也慢慢来。
雷鸣很理解县领导的意思,就是要做出样子给大家看,是否要深入探下去,雷鸣心里也没底,其实他压根就没认真看过案件材料!
7月份,香港回归,国人万人空巷,在电视机前欢呼呐喊。雷鸣家里也热闹非凡,何真真带了一几个同学来到家里看见电视,把客厅都占了,雷鸣也和她们一起哭一起笑,象个孩子一样。
何真真要参加暑期举行的全国奥林匹克数学和物理竞赛,学校为他们安排了最好的辅导的教师,已经封闭训练一段时间了,学校好不容易放了半天假让他们看香港回归仪式,让她们放松一下。
凌晨五点多,雷鸣带她们去吃过宵夜后,何真真和她的同学们才去学校休息。雷鸣一个人回家,望着城市朦胧的夜空,雷鸣想:有实力才是硬道理,要不是国家富强,香港怎么能回归?自己也要有实力才行,不然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想法?现代社会不是军阀时代,靠两把菜刀就能打天下,自己要出人头地,一是要有知识、二是要会用知识,三是要有成绩,不然说什么都是空话。自己要是拿下律师资格证,在司法局绝对是个人物!要是自己拿不下这张证,自己永远就混不下去!
无论如何一定得拿下律师证!
主意已定,雷鸣干脆宣布由王志林负责事务所的管理,有事就直接向局领导汇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