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预备青春期 >

第4部分

预备青春期-第4部分

小说: 预备青春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咖啡带来的希望    

  我能够看出可以使所有受训者(我们这12个人)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保持清醒的有效方法就是培训主管向我们提供大量的咖啡———这也是当时我们惟一的希望!果然,在墙角的桌子上一个硕大的咖啡壶正在咕噜咕噜地发出过滤的声音,然而,没有人提及咖啡。于是我只得假设:咖啡壶可能在几分钟以前才刚刚插上电源,现在咖啡一定还没煮好。但是,很明显,房间里的11个女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咖啡壶上面了,因为只要咖啡壶发出咕噜声,她们就会转过头看看咖啡壶。此外,桌子上还摆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油炸圈饼,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诱人的香味。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些美食。    

  负责培训我们的女讲员走上主席台,开始长篇大论的演说。她的声音单调又干涩,单单第一主题就列出了42个小标题。她讲了一个多小时,其间仍旧没有人提到咖啡。听众席上的女孩子们不停地打哈欠、昏昏欲睡,用胳膊肘支着头,眼睛不时地瞟着墙角的咖啡壶。    

  终于,在一个冗长的介绍之后,主管发话说:“好了!现在大家休息一下,去喝杯咖啡。”不过,她并不打算让这11位女士同时到咖啡桌前取咖啡,她认为自己想出了一个更好的主意。她转向坐在桌子尽头的那个女孩,说道:“你想不想喝杯咖啡呢?”    

  然而,这个年轻的女士偏偏非常害羞,不敢确定自己是否愿意首先去取咖啡。很明显,她知道在其他10个女孩之前取咖啡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比方说,她可能会在取咖啡的路上跌倒,或许咖啡壶的塞子会陷在壶口而难以被拔下来,或者手会被热咖啡烫伤。当她环顾整个房间,考虑接受取咖啡邀请的危险性的时候,我留心观察了她的神情,几秒钟后,她垂下眼帘,说:“不,谢谢!我还不想喝咖啡。”    

  我知道她其实很想喝一杯咖啡,她只不过打算等到其余的人都走到休息桌旁边的时候,在无需“冒险”的情形之下悄悄地拿一杯咖啡。这样,她的自我就被好好地保护起来,不致受到任何伤害。我觉得她很有趣,就坐在桌子对面静静地打量着她。    

  与咖啡有关的恐慌    

  于是,那位女主管问下一个女孩:“好吧!你怎么样?想不想喝杯咖啡呢?”    

  你一定会猜到,让第一个女孩感到窘迫的“危险”也“威胁”着第二个女孩,更严重的是,她还面临一个新的困难,第一个女孩仿佛已经代表其他的人表达了一个意思:“今天我们不打算喝咖啡”。虽然表面上她只代表一张“选票”,但似乎是全体一致同意了她的意见。第二个女孩所要承受的压力仍然太大了;于是她也只得说:“不;谢谢!”第二张选票又宣布作废了!    

  紧接着,女主管向第三个女孩发出邀请:“你是否想喝杯咖啡?”


第二章 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做自己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做自己(2)

  “不,谢谢!” 第三个女孩说道。    

  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在座的新员工所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很显然,没有一个人会主动喝杯咖啡或吃油炸圈饼。更令我惊讶的是,其他的女孩子都拒绝一次一人(即单独)去取咖啡和点心。当女主管邀请她们时,每一个人的回答都是:“不,谢谢!”当女主管最终问到我时,我回答说:“我想喝一杯咖啡。”    

  你猜一猜,当我起身走过去倒咖啡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场面?那11个女孩一个个紧跟着我来到休息桌旁边。我微微偏转我的头,窥视到她们尾随着我。作为一个男士(我一向以绅士自居),我理当让“女士优先”,于是,我退了一步。我足足等待了15分钟,才有机会倒一杯咖啡!    

  这样的场面是否令人大吃一惊?人与人之间竟会如此地彼此“恐惧”!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即便是倒咖啡这类不足挂齿的小事,若是不能被周遭的人所接纳,我们也会犹犹豫豫,不敢采取行动。我们害怕被别人取笑、嘲弄,也担心自己会在众人面前犯错误,出洋相。如果我们意识到集体中的其他人不希望我们做某件事,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也会感到惧怕。所以,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降低被他人讥笑的几率。然而,这种想法限制了我们的行为,结果导致我们常常不敢去做那些既安全事实上又不会(让我们)被人奚落的事情。    

  喇叭裤引起的恐惧    

  对于有些人来讲,妥协的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与多数人不同,就会心中感到极其不安。比如,如果曾经流行喇叭裤,那么,那些没赶上时髦、还穿着窄筒裤的男孩子就遭殃了!而如果一个女孩子口齿不清或者走路的姿势惹人发笑,她就随时可能遭遇被人耻笑的厄运。如果福特车或雪弗兰车在高中生中间十分风靡,那么那些高中生们最好别买普利茅斯车,因为任何人胆敢这样做,就是对全体高中学生的侮辱!正如你所看到的,任何一点背离群体行为模式的举动,违反了大多数人所宣布的“行为”准则的革新都被看成是失礼。群体会在这类反叛者身后指指点点,毫不留情地指责他们,叫他们如坐针毡,心中很不痛快。    

  我希望你能明白,这种妥协的压力会在一个人的青春期登峰造极。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总是会成群结队地行动,他们就像羊群,总是集体行动。    

  卡片游戏    

  一组医生曾经决定进行一项实验,其意图是研究群体的压力是通过那些途径来影响年轻人的。他们邀请了10个青少年来到一个房间,并告诉这些青少年,将测测他们的“感知力”,这样就可以了解每一个被试者从自己的座位上能够“看”房间前端物品的清晰程度。    

  事实上,这10个青少年所坐的地方非常靠近房间的前方,因而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看清楚房间前方的物品,而医生们真正想研究的并非是被试者的视力,而是群体压力对每个被试者所造成的影响。    

  医生对大家说:“我们将在房间的前端举起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都画有三条长短不同的直线,三条直线分别以A、B、C三个字母作为代表。在有些卡片上直线A是最长的,有些B是最长的,有些C是最长的。这里共有几十张卡片,而其上面直线的长度参差不齐,每举起一张卡片,我们就会用手指着A、B、C三条线,当我们指到最长的那条直线时,请举手,这样就说明你判断出这条线比别的线长。”他们重复讲解游戏规则,在保证每个被试者都了解了之后,便举起第一张卡片,并用手指指向最上方的那条直线。    

  游戏的目的    

  事实上,医生已经事先告知这10位青少年中的9个人,让他们故意选择次长的直线,称之为最长的。而只有一个被试者是完全“蒙在鼓里”的。换句话说,医生事先已在私下里告诉9个被试者他们要统一做出错误的选择。    

  于是,医生举起第一张卡片,指向A直线,而A直线显然比B线短,这时,那9位被试十分合作地举起手来,而接受研究的那一个被试者则用怀疑的眼神环顾四周,很显然,B直线是最长的,然而为什么其他的九个人都认为A直线是最长呢?游戏结束之后,他承认当时他的想法是:“刚才医生在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一定没有听清楚,可能我错过了最重要的几点原则。现在,我最好像其他人那样,举起手,免得大家会取笑我。”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随着其他被试一起举起了手。    

  接着,医生重申了游戏规则:“请大家注意,要选择最长的直线,当我们指向最长的直线的时候,请你举起手来。”    

  再没有比这更简单明了的解释了!医生说完之后,又举起了第二张卡片。那9个被试再次一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选择了第二长的直线。面对这样的困境,那个已经被搞糊涂了的青少年(被试者)变得更紧张了,最后还是跟着大家一起举手。虽然,他明知别人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是,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跟着犯错误。    

  这个青少年的反应并不算是异常。事实上,在接受测验的年轻人当中,有75%的人作出和他相同的反应,他们一次次地承认一条短的直线比一条长的直线长。他们都没有勇气说:“其余的被试的判断是错误的。我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认为他们都搞错了。”在一个集体中的大多数人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或者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的情形下,只有少数人———25%的人———有勇气站起来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这就是群体的压力对一个缺乏主见的人所造成的影响。


第二章 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做自己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做自己(3)

  朋友的力量    

  从这项研究中,另一项有趣的事实被揭示出来。在9个故意做出错误判断的青少年被试当中,只要有一个人选出正确的答案,那位被研究的被试敢于承认正确判断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也就是说,当你心中的想法与集体中的大多数人向左的时候,这时只要有一位朋友能够站出来支持你做的决定,你就会有更大的勇气去来承认自己的决定并付诸实践。相反,如果     

    

你只是孤军奋战,那就很难坚持自己的观点。    

  现在又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被提了出来。为什么在青少年时期,社会压力(群体压力)会如此地大呢?为什么我们如此地害怕被集体中的伙伴们拒绝和孤立呢?为什么我们很难不去做同龄伙伴让我们去做的事情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独立一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前面所提到的“自卑感”的问题。    

  当你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同时又极其愚蠢的时候———也就是正是说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你会更加害怕被朋友们的嘲笑与拒绝,面对别人的嘲笑,也会变得特别敏感,自然没有勇气在言谈举止方面与众不同。你认为自己的问题看起来已经相当糟糕,根本不敢再逆群体的意愿行事,让事态变得更坏。于是,别人说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你就穿什么样的衣服;别人告诉你应当如何说话,你就如何说话。你没有自己的想法,群体的意志成了你的意志。你不敢举起手来,站起来陈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你的最大希望就是尽可能地让你的一言一行不引起别人的非议,这一切行为产生的根源只有一个———自卑感。    

  歌手兼演员迪安·马丁(Dean Martin)曾经说过:“如果有人不知道‘惧怕’为何物,那么,他(她)一定是个经常挨打的蠢瓜。”不过,研究过上面的那个案例之后,我们知道,人们并非由于怕挨打才感到害怕,而是害怕被群体拒绝———害怕以后大家“不带自己玩”,怕自己不能被邀请参加聚会……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失败。    

  少年唱诗班    

  如果你想证实青少年存在“妥协”的心理,那么,你只需留心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伙伴。下一次当少年唱诗班到你所在的教会或者学校献诗的时候,留意观察唱诗班里的成员,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会梳同样的发型!假若时下正流行自然的长发(即没有烫过的长发),那么,你会注意到每个女孩子的长发都会直直地垂到她们的肩膀上,几乎无一人例外,没有哪一个女孩子有勇气将头发烫起来。相反,如果时下流行卷发、马尾式长发或全部往后梳的发型,所有的女孩子的头式也将是千篇一律的,很显然,她们下了一番功夫,让自己与朋友们一模一样。    

  有个少年唱诗班曾经在美国迈阿密的一个音乐会上演唱了一首充满感情的诗歌,歌名是“争战的圣诗”,每当诗班唱到“荣耀,荣耀,哈利路亚!上帝的真理在行进!”下边的听众由于被上帝的话语所激励而激动不已。这个唱诗班由60名青少年组成,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唱诗。当演唱者和观众都沉浸在这美好的乐曲中的时候,前排有个女孩子太投入、太激动了,以致于晕倒在台上了。唱诗班的指挥看到她倒下了,但是,为了不破坏全体的表演,就继续指挥演出。两旁有几个成年人赶紧跑上台去,围在女孩的身边,帮助她恢复知觉。然而,当第一个女孩晕倒的时候,“我也可能晕倒”的意念就植入其余59个敏感的孩子的脑海中了。    

  大约6秒钟之后,唱诗班中的另一个年轻人的脸色变得惨白,接着,整个人便站立不住,瞬时间,从最后一排消失了。此时“昏倒”一词对其余唱诗班的成员的暗示就更为强烈了。每一位唱诗班的成员都在心中思忖:“下一个昏倒的人会不会就是我?我真的感到晕眩啊!”    

  果不其然,第三个人砰然倒在主席台的地上。紧接着,仿佛野火在草丛中蔓延一般,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人接连倒下……待到献诗接近尾声(“上帝的真理在行进”)的时候,一共有20个青少年仰面朝天躺在台上!妥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妥协的压力    

  同伴(一群同龄的孩子)的言行、好恶能够对一个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压力,有时,甚至可以让这个青少年做出荒谬的事情。电视广告对成年人的影响就是他们应当打扮得一模一样,比方说,“油光可鉴的头发已经过时了!”这一类的广告语就是在告诉大家:现在早已没人用头油了,如果你还像自己在五六十年代那样,往头上抹头油,那你就是土老冒。    

  老年人常常由于自己上了年纪而被弄得浑身上下不自在。这不是很荒唐吗?全世界共有50多亿人,每一个人都要变老,面对衰老的问题,无一例外!(当你有一天真地停止变老,那可就有麻烦了!)    

  然而,成年人却常常因为自己正常的衰老迹象而感到自卑。这种巨大的压力迫使我们进入一个相同的模式,我们似乎不再是人,而变成了机器人。    

  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当人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妥协”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