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 >

第5部分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5部分

小说: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便,运作时可以两个人踩,也可以四个人踩,还有用手推动的。这是当时
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广大农村运用非常普遍,一直延续了1000 多年。直
到今天,在某些电力不足的山区,特别在抗旱救灾的斗争中,马钧发明的水
车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连弩与发石车

马钧一生在机械上的发明是多方面的,在军用武器制造上也卓有成就。

一次,蜀、魏交兵,诸葛亮又是大开城门,曾有“空城计”教训的魏将
见后哈哈大笑:这又是诸葛亮的诡计,命令众士兵冲锋攻城,“活捉诸葛亮”。
魏兵呐喊着向城门冲击。忽听一声梆子响,城门内飞箭如雨密集射出。冲在
前面的魏军士兵中箭纷纷倒地,后面士兵收不住脚,继续往前拥,城楼上也
有密集的箭群飞来,魏兵一下中箭死伤上千人,魏将慌忙下令鸣金收兵。城
内蜀军冲出追杀,魏军争相逃命,死伤不计其数。事后才知道这是诸葛亮发
明的新武器——连弩,是能连续发射的机械弓。一次可放10 支箭,能瞄准,
发射速度快,确实是叫人胆寒的新式武器。

魏国的将军好不容易在战场上捡到一副,立即派人送到京都,请马钧看,
要求能照样多造一些。马钧经过观察与实验后说:“巧则巧矣,未能尽善。”

后经过马钧的改进,连弩一次能放50 支箭,提高了效率4 倍,在战场上
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后,马钧又研制了一种新武器——发石车。它能将又重又大的石块发
射出去,用于攻城破阵,常常把敌兵砸得头破血流。但如果对方在城上或阵
地上悬挂浸湿的牛皮,石块砸上去只发出“噗、噗,咚、咚”的响声,人躲
在这种又牢又韧的牛皮背后,一点也伤不着。

马钧又想法提高石车的发射力量。一次他看见小驴拉碾磨面,碾盘上的
粮粒随着碾盘飞快地转动,靠近碾盘中心的只是滚动着,而靠近碾盘边的却
飞出了碾盘。离中心越远,飞出去的速度越大。他眼睛一亮,似有所悟。他
又用一根细绳系一块小石在空中挥舞,发现绳子越长,舞动的速度越快,石
子飞出去越远。

经过观察与实验,他改进了发石车的设计方案,制成了一架直立的大轮
盘转轮式发石车。在京都试验这天,魏军士兵争先恐后来观看。只见轮圈上
系着几十块砖石,架子上端装着一把可以活动的快刀,当转轮速度达到最快
时,快刀突出,割断绳子,几十块砖石高速飞出几百米远,把两棵大树间悬
挂的湿牛皮打得全是窟窿,几乎成了筛子。士兵们先是惊得目瞪口呆,继而
迸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马钧为他们制成了威力无比的攻城破敌新武器。

与马钧同时代的文学家称赞说:“马先生之巧,虽古之鲁班、墨子,近
世之张衡,也不见得能超过他。”

(魏文)


祖冲之
——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公元429~500)

在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他生
于公元429 年4 月20 日。字文远,祖籍是范阳郡逎县(今河北涞源县)。因
为战乱,后来迁居到了江南。

好问的孩子

祖冲之的父亲和祖父都喜欢数学,对天文历法也很有研究,这无疑给了
祖冲之以很大的影响。

祖父名叫祖昌,任大匠卿,是主管建筑工程的高级官员。他外出勘察时,
常常带祖冲之一起去。工地上有许多工匠,他们能算能画,祖冲之见了敬佩
极了。

工地周围还有很多孩子,他们会爬树,会游泳,会抓虫,还认识很多花
草树木。祖冲之非常喜欢与他们一起玩耍,因为从他们那里他能学到很多知
识。最有趣的莫过于看他们数星星,孩子们指着天空告诉他,哪个是牛郎星,
哪个是织女星,两颗星之间的光带叫银河。并告诉他怎样找北斗星:在北边
的天空中排列有7 颗亮星,其中4 颗星组成斗魁,另外3 颗星组成斗柄,组
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勺形,这就是北斗星;将斗魁中的两颗星连成线,并向北
延长约5 倍的地方,有颗亮晶晶的星就是北极星,当你夜晚迷失了方向,可
以找到北极星来帮你辨清方向。小伙伴们还告诉他,斗柄随季节的变化在不
停地改变方向。。。小冲之在一旁听着真是入了迷,这天空中有多少有趣的
事情呀?

幼年的祖冲之对什么都好奇、好学。他见村里的人们经常唱一首歌谣,

他就一板一眼的跟着背诵:
初一看不见,
初二一根线,
初三、初四镰刀月,
初七、初八月半边,
直到十五月团圆。
十七、十八月迟出,
廿二半夜见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
廿九、三十月难见。

小冲之一边摇头晃脑地背着,一边心里琢磨着,为啥偏偏十五月儿圆?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他跑到爷爷的身边,扯着他的袖子问起来。爷爷回答说:
“孩子,月有迟早、圆缺,‘月相’有自己的规矩,人们制定历法的时候,
根据月亮在天上的圆缺排定每月的日子,把看不见月亮的那天定为初一,叫
‘朔’。把月儿最圆的那天就定为十五,叫‘望’”。小冲之虽然不能完全
听懂爷爷说的话,可有一点他明白了:不是因为十五月儿就圆,而是月儿圆
的那天人们把它定为十五。他第一次尝到了想问题,问问题可以得到知识的
甜头。从此后,他便常缠着祖父问这问那。


祖冲之最不喜欢读那些枯燥无味的经书。为此,常常遭到父亲的训斥:
“你这小子,没出息!”这时,在一旁的祖父就帮他解围,说:“只会死记
硬背,不会动手动脑才没出息!”就这样,冬去春来,祖冲之一年年长大,
他从父辈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俗话说,“多问的人将多
闻”。

好动脑筋的少年

祖冲之常常钻到父亲或祖父的书房找书看。一次,他看完汉代天文学家
张衡写的文章后,走进爷爷的书房。爷爷指着一个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木
球问他:“为什么月亮会成这样子?”小冲之歪着头想了想,两只小手一拍,
答道:“我知道,张衡说月亮本身不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由于受到太阳的
照射后,又把太阳光反射给了地面,所以我们看到它有光亮。背着太阳的一
面则没光亮,因此就像这个木球,一半白一半黑。”

爷爷高兴地说:“对。你再想想,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呢?”祖冲之看
着木球想了想,说:“人站在地上正对着月亮发光的一面,就看到满月,侧
对着发光的一面就是半月。侧得越多,见到的月亮就越小,成了月牙形。。”
爷爷高兴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说:“你说得对。如果日月相对,地在中间,
太阳光被地遮住照不到月亮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小冲之立刻回答:
“月食。”

从这以后,祖冲之对有关天文的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一边看着
书,一边转动着木球琢磨着。

有一天,他听说有个叫何承天的官员,研究天文很有成就,就缠着祖父
去拜访他。何承天见他对天文这么感兴趣,便说:“孩子,研究天文,很辛
苦,既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何苦呢?”祖冲之回答说:“我不想升官发
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见他有志气,便带他到了后院。见到一个由砖砌成的圆池,中间
立着一根木杆。祖冲之便问:“这是干什么用的?”何爷爷告诉他:“这叫
土圭,用来测量太阳的位置。”小冲之迷惑不解的问:“木杆这样短,太阳
那么高,怎么量呀?”

何爷爷笑笑说:“不是用木杆量,而是根据杆影的方向和长度来量。早
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杆影朝西,很长。慢慢地杆影移向西北,越来越短。
到正午,太阳升得最高,杆影最短。下午杆影又渐渐变长,转向东方,那就
是夕阳西下了。”

祖冲之见地上有一条用砖石砌成的长长的线,便问:“这条线管什么
用?”何爷爷告诉他:“这是正北线。正午时,杆影落到线上,我就能看出
杆影的长度,每天都不一样。”祖冲之又问:“何爷爷,‘夏至’太阳在天
空最高,杆影最短;‘冬至’太阳在天空最低,杆影最长,您说对吗?”何
承天听了,赞许地连连点头,说:“对、对、对!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
子。”

就这样,何承天把祖冲之引入了研究历法的大门。

创新


祖冲之生活的年代是公元5 世纪。当时已经有相当先进的历法。古人依
照月亮变化运行的规律,把第一次见到月圆到第二次见到月圆之间的时间,
规定为一个月。这个月大约是二十九天多一点。一年十二个月,这就是我们
中国人采用的阴历。同时,人们经观测,掌握了四季变化与太阳的关系,并
将这变化的一个周期定为一年,这就是人们常用的阳历。阴阳历相比较,阳
历一年的天数比阴历长11 天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两种运算天数的历
法统一起来,古人用“19 年7 闰”的办法,也就是说19 年中规定了7 个闰
年。12 个月为一年的称为“平年”,13 个月为一年的称为“闰年”。这就是
“闰月法”。

祖冲之经过认真地观测、精密地推算,发现古人的这种办法并不很精确,
这里面还有着1/28429 的差距。因此,他把19 年7 闰改为391 年中有144
个闰年。这就大大缩小了两种历法天数之间的差距。

公元462 年,祖冲之经过多年的查阅、比较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
资料,进行了多次的科学实验,终于制成了《大明历》。这一年他才33 岁。

在制《大明历》时,他首先将“岁差”应用到历法中。他进行了“交点
月”方面的研究,为准确地推算出日食、月食的发生时间提供了条件。这是
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又一个创举。

不畏权贵

当祖冲之将他多年的心血——《大明历》公布于世时,却遭到了戴法兴
等权臣们的责难。为此,他向皇帝上了一本奏章。这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
章,详细阐述了他研究历法的经过,驳斥了戴法兴等人的言论。

他在文章中说:我这个人愚笨迟钝,但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天文、历
算方面。我翻阅了古今文献。对于唐尧、夏禹、周代、汉代的历法,都进行
了仔细地研究;我用尽了各种运算方法,分辨了各种数据,如《九章》中,
对球体的运算就存在错误,但汉代的科学家张衡没有发现它,还是依照旧说;
汉代的铜斛上刻着铭文,那是刘歆弄的,数据完全错了,这些都是历算家们
的大缺点。《乾象历》和《景初历》的朔望月周期,在观测上虽然准确,但
在运算上存在很多错误;到了东汉的郑玄,三国的阚泽、虞翻、刘徽,他们
虽然精通多种学科,但在历法计算上也出现了疏忽和差错。我抽出一些空暇
时间,一一校正了他们的谬误。

我自信证据确凿,计算也较精密,这就是我敢于相信自己的结论是对的,
而不凭空盲信古人的原因。

他还说:我研究了当代天文学家何承天创制的《元嘉历》,那上面规定
的冬至和夏至,都比实际的天象早;闰月也提前了一个月;金、木、水、火、
土,这五个星的运行会合周期,也有40 天的差错;在推算月亮运行时,凭空
增加了一项“速度差”,但有些必要的数据,却反而没有。这些都是以前历
法上的差错,在我的新历法中都得到了纠正。

他又说我所创造的《大明历》,既系统地清理了历法发展的源流,又去
粗存精,使得天象的观测符合日月运行的实际情况。可是,有人不仅不加肯
定,反而进行讥笑诋毁,这不是很可惜吗?

然后,祖冲之以他实际的观察和精密的运算结果,逐条的驳斥了戴法兴
等人的责难,捍卫了真理。


祖冲之创制的新历法,有很多计算和现代科学测算接近。但当时,封建
帝王不重视科学,直到48 年后才下诏推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冲之不畏劳苦,几十年如一日,搜集资料、研
究比较各种有关数据,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和运算,对待科学一丝不苟。
同时,虚心地学习和吸收古人的研究成果,而不是盲从地崇拜先人,有理有
据地指出先人成果中的不足和谬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更可贵的一点是,他不畏权贵,不怕各种议论和责难,勇于为真理而斗
争。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沙里淘金

祖冲之自幼喜欢数学,在父亲和祖父的指导下学习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
识。一次,父亲从书架上给他拿了一本《周髀算经》,这是一本西汉或更早
的著名的数学书。书中讲到圆的周长为直径的3 倍。于是,他就用绳子量车
轮,进行验证,结果却发现车轮的周长比车轮直径的3 倍还多一点。他又去
量盆子,结果还是一样。他想圆周并不完全是直径的3 倍,那么圆周究竟比
3 个直径长多少呢?

对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数学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想要求
得准确的数值。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人们把它称为圆周率,即圆的
周长与其直径长之比。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

我国对π值的研究,也很早就开始了。在公元前100 多年的一部《周髀
算经》里,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也就是说π=3。东汉时,张衡认为

157

π = 10 = 3。16 。三国时,刘徽算出π= 
50 
= 3。14 ,后来又算出
3927

π = 
1250 
= 3。1416 。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也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不怕
困难的人才能攀登科学的顶峰。祖冲之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他为了把这
个数值计算得更加准确,研读了大量数学书,并且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
认真仔细地进行演算,终于算出圆周率介于3。1415926 与3。1415927 之间。
直到1000年后的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
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22 355

祖冲之还提出了π的约率
7 
和密率
11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